正片播出不久,楊冪因為一句話問鼎熱搜:「憑什麼要別人了解你的辛苦?」
張大大在節目裡向她提問:「你是不太擅長講一些你真的辛苦了這種話,對嗎?」
楊冪是這樣回答的:「你往下去看一看,每個人都很辛苦。送外賣的不辛苦嗎?他們(攝影師)今天蹲在這兒不辛苦嗎?(編導們)對半天稿子不辛苦嗎?所以你憑什麼要別人了解你的辛苦?」
楊冪「人間清醒」的稱號果真名不虛傳,理性、平等地看待身邊人的她讓人好感倍增。
除此之外,早已身為人母的楊冪在育兒觀這塊也是讓人「瑞思拜」。
當初在她和劉愷威的離婚聲明中說完既定的離婚事實,首先提到就是孩子,許諾將以親人的身份共同撫養孩子,同時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祝福彼此的未來。
後不久,在楊冪參與的一檔節目中,當看到牆壁掛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5句話」時。
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
我養你有什麼用?
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
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楊冪的表情變得非常嚴肅,她認真的說:
「我這輩子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
這些話,各位家長們,你們聽著耳熟嗎?
父母都有被自己的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刻,人一生氣,嘴裡說出的話,就會不經過大腦。
孩子的心靈是很嬌嫩敏感的,有時候,爸爸媽媽覺得是玩笑話、氣話,說過了就忘了。但其實,卻已經在孩子的內心留下了不大不小的難過。
楊冪也坦言,她本人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長大的,所以她絕不會讓小糯米重蹈自己的覆轍。
在之後接受採訪時,楊冪也談到自己的育兒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是獨立時的個體,要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以及自己做選擇的權利。
1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
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
那麼,讓我們來思考一下,以上這五句話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
「我什麼時候答應過你?」
家長經常用這句話反駁孩子,當無法做到承諾的時候,就會用這句話來搪塞。失信的後果就是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如果孩子辛辛苦苦去完成你設立的目標,而你最後卻沒有履行承諾。那,你應該對孩子說聲「對不起」
父母經常信口開河,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今後言行一致呢。
!
「我養你有什麼用?」
「我每天花那麼多錢送你去上興趣班,你就學成這樣對得起我嗎?」
「我含辛茹苦把你撫養大,你竟然用這種語氣和我說話,你還有沒有良心!
有時父母「付出感」越強,孩子的心理負擔就會越重。
養育孩子應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伴隨一個生命長大,教導他們成人,這個過程要儘量去享受。
!
「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
這句話聽著是不是很耳熟,或許在家長那一代自己的父母就曾經這樣說過,等到了自己做了父母也用同樣的話說孩子。
抖音上看過這樣一個短視頻,是一位媽媽給自己孩子拍的。
孩子正在好好吃飯,媽媽先是問孩子:「你怎麼吃那麼多?」孩子聽到媽媽問她,就把頭抬起來,衝著媽媽路露出了個甜甜的笑容。
這位媽媽接著逗弄孩子,「你吃太多了,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
聽到這話,孩子急了,表情馬上委屈起來,眼淚懸在大大的眼睛裡,馬上就要哭出來。過了會兒,看媽媽沒什麼動靜,就低下頭、放下小勺子,害怕地說:「媽媽,我不吃了,你能不能別不要我。」
說完,就「哇」地一聲哭出來。
不知道這位媽媽是否是有心還是無意,但顯然,這種「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再這樣,我就要打你了」的句式,本質上都是一種強勢者對弱勢者的威脅。
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對孩子來說,永遠是強勢者。
孩子最擔憂的就是父母不要他,最害怕的就是被無情打罵,可很多父母往往就會拿孩子害怕擔憂的事情威脅他。威脅他要學習要達到什麼成績,威脅他要做家務活,威脅他聽話。
長此以往,孩子內心就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也會給孩子灌輸一個意識:只有懂事、聽話的孩子才不會受罰,只有懂得取悅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別讓孩子長大之後,成為習慣性取悅別人的人,丟了真實的自己。
!
「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經常會用事後諸葛的語氣和孩子說這句話,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改正錯誤,樹立家長權威。
本身父母的社會閱歷和為人處世經驗是比孩子強,幫助孩子選擇出最優的選項,讓他們少走彎路是父母的責任,但不要忘記,即使再十全十美的父母,也不能保證孩子不犯錯,試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只有犯錯了他們才會知道這樣做不對。
孩子一犯錯家長就不斷嘮叨責備,孩子會變的容易緊張,擔心自己達不到大人的目標。
能力的培養,有時要多一分鼓勵,少一分責備,孩子才更願意跨出去。
!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聽著沒什麼毛病,但仔細一想,這也是在變相的控制孩子,以「愛的名義」本意是好的,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違背了孩子本身的意願,只是一味的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造成的後果只能是雙方誰都不開心。
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孩子出現了問題和困難,要用朋友的身份幫助他們解決,而不是替孩子解決或者做決定。
孩子不聽話可以從溝通方式入手,考慮一下是不是能換一個方式。家長不能總是要求孩子去做什麼,尤其不能在教育的過程中去攻擊孩子的人格,甚至去侮辱孩子。
2
好好說話
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家風
父母日常的言語,決定孩子的態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久的老師。
「養不教,父之過」,從呱呱墜地懵懂無知到三觀漸成是非分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跟孩子說話,要把孩子放在一個與你平等的位置上,不要動輒批評,也不要寬容放縱,好好跟孩子說話,把他當做大人一樣交流。
3
高情商的父母都這樣和孩子說話
一: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鼓勵,所以對孩子說話時你可以這麼說:
如,孩子想學畫畫時,你該這麼對TA說:「寶寶只要努力學,認真學,爸爸媽媽相信你絕對會成為一個小畫家,到時候家裡都貼滿寶寶的作品。」
錯誤示範:「就你這三分鐘熱度還要學畫畫啊,就在家裡隨便找張紙塗一塗就行了」
二: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
當你們家要有重要的決定要做時,你應該這麼對TA說:
「寶寶,爸爸媽媽有件事情需要你和我們一起做決定,寶寶的意見對我們十分重要哦」
錯誤示範:"寶寶,爸爸媽媽幫你做了一個決定,是為了你好,你以後就知道了。」
三:讚美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熱衷和努力去做一件事。
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你應該這麼對TA說:「寶寶,比起之前畫的進步好多哦,媽媽覺得下一次你能畫得更好!」
錯誤示範:「畫得一般,好好練,花了這麼多錢怎麼就學成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