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船裡不走針,甕裡不走鱉,啥意思?老祖宗話裡有話

2021-01-18 百家號

俗語:船裡不走針,甕裡不走鱉,啥意思?老祖宗話裡有話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注重文化的大國,自古以來便產生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在這些人當中,有的人擅長書畫,有的人擅長寫作,而有的人擅長藝術。總之,在我國古代,文化這個東西是絕對不可以低估的,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支撐起了我們如今的知識燦爛的大中國。

就包括如今上學的孩子們,每天也都在傳頌著這些名家們的作品,像我們所熟知的必備古詩詞,俗語諺語,都在這個範圍當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大家一同來看一看俗語背後所蘊藏的深意。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船裡不走針,甕裡不走鱉。」這句話究竟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耐人尋味的地方呢?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探究竟。

首先,從字面意思上看,船裡不走針指的就是:由於船的密閉性比較好,不會輕易的漏掉一絲一毫的東西,因此像針這樣的小物件也不會漏掉。倘若在一隻船上,針丟了的話,絕對不用考慮到它是漏出船外了,這必定是船上的人將其拿走了,或者是遺漏在了船的某個角落裡。

而甕裡不走鱉,在理解上其實是與上半句相同的,指的就是由於甕同樣是一件高密閉性的容器,鱉是不可能從其中逃出去的,倘若鱉真的逃跑了,那就證明是有人故意所為了。

事實上,這句俗語可以追溯到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甕中捉鱉,這個成語同時也深刻的表現出了所要捕捉的對象已經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此無論如何鱉都是逃不掉的。

那麼解釋完俗語的字面含義,想必大家就能理解出來它的深意了。從大體來說,它暗含的就是:在密閉的環境中,或者是在某一個固定的範圍內,如果丟失了某件東西,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有遺漏,或者丟失某些東西,甚至是走漏了重要的信息,那就證明一定是有內部的人在進行操作。

因此後人也會這樣點評以上小編介紹的這句俗語:「船裡不漏針,漏針船裡人。」怎麼樣?說到這裡,大家是否明白了這其中的內涵呢?

然而有的人對於這句俗語也有另外的理解,就像剛才小編說到的,這兩件物件都是密閉的容器,不可能遺漏任何的東西。因此有的人也會將其理解成:物件可能還會在原地,它不可能遺落在其他的地方。

因此假如真的在船中丟失的東西,首先可以排除是外人作案,其次就要在這艘船裡的人中進行排查。元兇必定是在這船裡的人中產生,從船裡的人的身上尋找線索,真相很快就會大白。

而外界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船裡人所施的障眼法,船裡的人由於擔心自己事情敗露,便會故意將所有的猜疑轉移到船外邊人的身上。

但是真正明事理的人,是不會被這些奸詐小人所欺瞞的,他們必定會在船或者某個固定的範圍內,進行大面積的搜查。因此排查的結果也必定只有兩種:一是在船的某個角落裡被發現,二是在船上某個人的身上被發現。

怎麼樣?看了這篇文章你有沒有覺得古人像福爾摩斯呢?看來古人的智慧的確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古人能夠創造文明古國的原因了。

所以小編也建議大家,平時可以多讀讀古人創作出的俗語,或者是文學作品,我們真的可以從中發現很多的大道理,大家也不如藉此機會來豐富一下自己的頭腦吧!

相關焦點

  • 老祖宗說:「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背後的講究你知道嗎
    老祖宗說:「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背後的講究你知道嗎在民間流行著許多俗語,如果朋友們善於發現就能注意身邊人會提到很多。俗語涉及的範圍很廣,有些是關於天氣狀況的預測,有些是人情世故,還有一些就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了。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中我國傳統節日中,春節可以說是最盛大的喜慶的節日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外出求學和工作的人,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回家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這樣一年到頭才算完整。對於春節這個傳統節日,也有很多的講究。
  • 冬至將至,俗語:冬至三日晴,甕裡米生蟲,啥意思?為啥米生蟲?
    意思很簡單:瑣碎事充斥在生活,沒什麼感覺,冬至到,冬至到了春天就不會太遠。刺繡女工因冬至到來,白晝時間變長,能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飛動葭灰。12月21日是冬至,在杜甫詩中知道冬至後有兩大變化:一是太陽冬至當天直射南回歸線,此後太陽會向南移動,白晝變長,夜晚變短;二是冬至過後,溫度還會很低,還會有降雪,低溫天氣會持續相當長時間。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以前那個社會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可以說還是非常先進的了。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
  • 俗語「門前一棵柳,金銀財寶往家走」啥意思?
    俗語「門前一棵柳,金銀財寶往家走」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柳樹在南方比較少見,很少有人專門栽種柳樹,但是在北方卻是十分常見的植物,一些河邊、湖邊、小路兩邊都會大量種植。由於這種樹對生長環境也不怎麼挑剔,適應能力和生命力都很強,所以在北方的很多道路兩邊,更是會被當做觀賞樹來種植。在民間還流傳著「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經典名句。
  • 民間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眾所周知,對於農村人而言,逢年過節都要走親訪友;親戚之間的走動,不僅能夠溝通感情,而且也能夠增進彼此情誼。《西遊記》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裡與你認什麼親耶?」由此可見,關係親近的人,如果長時間不來往就會變得疏遠、感情也會變得非常淡薄,古人亦是如此。
  • 俗語「40治人,50治財,60治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農村的生活總是那麼的多姿多彩,光彩有趣,清晨大傢伙迎著朝霞,扛著鋤頭,去到農田裡忙活,傍晚三五人結伴,伴著星輝說說笑笑的回家吃飯。吃罷飯又聚攏在村頭某個地方,談古論今,暢聊未來。這樣的愜意的生活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談笑中更不乏一些精彩有句的俗語。
  • 俗語:三十晚上不熄燈,啥意思?老祖宗告訴你啥叫年味兒
    俗語:三十晚上不熄燈,啥意思?老祖宗告訴你啥叫年味兒各位看官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歷史演講家。歷史是一面我們前行的指明燈,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看到社會的影子,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是歷史演講家的小編,在這裡要給大家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希望大家會喜歡。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文/青山獨往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說到農業生產,在我國已經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遠古時候人們已經開始種植莊稼。但在古時候,由於技術有限,經驗的作用便十分關鍵,而俗語一開始便起著傳遞農業生產經驗的作用。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俗語都很熟悉,因為家中的老人經常會說上幾句。俗語在農村很流行,因為他語言簡單易懂,沒有那麼深奧,不想詩詞歌賦那麼辭藻華麗,讓人很難理解其中深意。俗語內容雖然簡單,大部分都是幾個字而已,但是一字千金,其中包含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領悟到其中的真正含義,對我們的人生道路有很大幫助。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啥意思,聽聽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關於夢,在古代,古人也有著自己一句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是啥意思呢?這和忌諱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先說上句,「晚不梳頭」這句話很直白,到了晚上就不要梳頭了,我們都知道,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而理髮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因而古人的頭髮長了就需要盤起來,並不是剪掉,因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每天都需要梳頭髮,而這裡面的梳頭,還包括了不要給頭髮上增加什麼裝飾品。
  •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職業叫做相士,就是根據人的面相,手相,言談舉止等特徵,判斷人的前途或者是吉兇禍福。其實相術這個學科並沒有那麼玄,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 俗語:「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過去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來推測出這個人將來的命運如何,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牛人,我們的老祖宗對此也是很有心得,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面相的俗語,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鄉下的生活,雖然不像城市方便,但有其獨特的魅力,那嫋嫋炊煙,潺潺溪水,一草一木都令人留戀。在今天,鄉村的愜意生活不僅成為人們的嚮往,也成為大多數人追求的時尚。除鄉下的環境讓人嚮往外,還有很多讓人著迷和欣賞的,比如鄉下的傳統工藝、習俗、俗語文化等等。
  • 農村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在農村裡,墳頭和空宅老屋都是常見的。而這兩處地方沒有特別的原因,沒有人來的,所以這兩處毫無人氣的地方,給人的感覺也是陰森而又荒涼的。但是老祖宗的俗語也是無處不在的,關於墳頭和空屋的俗語自然也有幾個,比如說「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還有「墳前門,屋後水」等。但是老祖宗還有一句農村俗語,是「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李子來回答一下。
  • 農村俗語:「公牛性慾竭,去找水龜鱉」,是啥意思?
    年方50歲的李大哥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自從自己成家立業起,李大哥就在家裡以種地為生,三十年來,不但從沒有出門打過工,而且,連養殖業也沒有搞過,因此,日子時常過得緊巴巴的。眼看著孩子已經到了該娶媳婦的時候了,但家裡的房子還沒有能力修繕,所以,李大哥便越來越著急。
  • 俗語「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立春」中的「 立」,是開始的意思,而「春」是春天的意思,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代表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意,在這一天,中國古代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立春的時候要吃春盤、春餅,多吃辛、甘、微溫的東西,還要多注重養生,因為春天的天氣多變,是細菌滋生的季節,如果不多注意衛生,很容易會患上春季流行病
  • 「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這句俗語是啥意思?有什麼內涵?
    「財不進急門,福不進偏門」,這句俗語是啥意思?有什麼內涵?最近在社會之中,流行著很多的有關於成功學的書籍,或者是有很多名人的激勵類型的演講,它們就像雨後春筍一樣一個一個都冒出了頭,在人們不經意間,就出現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