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成為以民意為根據的立委。」蔣萬安說。 (蔣萬安圖/圖)
作為年輕一代的政治人物,蔣萬安不光利用最新的社交媒體,時刻與民眾積極互動,還全天候更新自己的每日行程。
「蔣萬安雖然擁有蔣家血統,但他憑藉很平民的作風和很專業的努力被選民認可,這是非常不簡單的。蔣萬安的從政代表了蔣家在臺灣的另一個興起。」
迷倒無數少女的蔣介石曾孫蔣友柏,前不久出席了一場活動。活動現場他穿著隨意,T恤配一條迷彩褲,露出的肌肉更是大得嚇人,這與全場的黑西裝形成鮮明對比。
蔣友柏在蔣家後人中算不上另類,他只是選擇了一條搞設計的人生道路。不過這卻苦了那些蔣家的支持者們,臺灣第一政治世家的後人們,怎麼會沒有一個人願意搞政治呢?好在等來等去,今年總算有了一個。
近一個月前,蔣友柏的堂弟蔣萬安代表國民黨正式登記,成為臺北市第三選區的「立法委員」參選人。從外形上看,蔣萬安年輕、帥氣,而且擁有美國十多年的學習和工作履歷。當他作為蔣家傳人投身政治時,會產生怎樣的連鎖效應?
「很沉穩,很優秀」
蔣萬安1978年出生,今年剛剛37歲。蔣萬安的父親蔣孝嚴是蔣經國庶出的兒子,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現已淡出政壇。
蔣萬安在臺灣念完大學後,便赴美國留學,先後獲得賓州大學法學碩士和法律博士學位。隨後,他又在矽谷當律師長達七年之久。
臺灣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很早就認識蔣萬安,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在他七八歲的時候就認識他,這個孩子從小顯示出的氣宇就不太一樣,很有蔣介石後人的架勢,很沉穩,很優秀,有吸引力,然後他也很內斂,有智謀。」
其實,蔣萬安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與蔣介石有什麼關係。蔣萬安第一次聽到他的爺爺是蔣經國還是在小學。當時他的一個老師偷偷跟他說起這件事。但是當時他年紀小,老師沒有明講,他自己也沒當一回事。直到他翻看周玉蔻寫的《蔣經國與章亞若》一書,才確定自己的血緣來自蔣家。
「一直到我大學前,我們在家完全不談身世問題,我的成長過程其實跟我其他同學比較類似,過去從未因蔣家身份得到任何好處,也不是在那個家庭環境長大。」蔣萬安在對媒體提及自己的蔣家後人身份時說,「蔣家第四代就是一個後來才貼上來的標籤,在外界看來是光環、頭銜,但對我來說,有時候反而是個壓力、阻力。」
但是,蔣經國卻非常清楚這個孫子的存在。蔣孝嚴曾回憶說,「我兒子萬安的名字,是經國先生取的。萬安出生後,王升先生就跟經國先生報告,經國先生聽了之後很高興,思考了幾天告訴我,孩子就取名為萬安,他說孝嚴、孝慈在(江西省)萬安吃了很多苦……經國先生借著兒子的這個名字告訴我,記得你小時候經歷的辛苦歲月。」
他有自己的「兩岸政觀」
與外界想像的不同,蔣萬安步入政壇並沒有跟父親商量。
「我參選的決定,是到我宣布參選的前一天才跟我父親說的。」蔣萬安曾經對媒體披露,父親一開始有點驚訝,沒想到自己會選擇走這條路,「他後來只跟我說,這條路很辛苦,但尊重我的決定。」
今年3月底,蔣萬安甫一宣布參選,便立刻利用年輕人喜歡的網際網路來拉近與選民的距離。他馬上設立了臉書個人主頁,並寫著:
「我是蔣萬安,『立委』要傾聽民意,推動『立法』解決人民問題。 我以理性問政、創新『立法』、重建臺灣競爭力為參選訴求,特別關注幼兒、教育、就業、創業、科技、老年六大議題。懇請您的支持!」
作為年輕一代的政治人物,蔣萬安不光利用最新的社交媒體,時刻與民眾積極互動,還全天候更新自己的每日行程。
這些活動形式多樣:比如一杯咖啡的系列座談,會制定不同的議題,有關係青年創業的,也有提出關愛老年人,為很多子女不在身邊的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送餐;還有「萬安共乘車」,由蔣萬安開車,邀請民眾當乘客,也會有記者採訪隨行;「萬安故事屋」,則是請專門的兒童劇場來給小朋友講故事。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兩岸政觀」,並將其簡化為「三心二意」:大陸對臺灣應該要「真心」,兩岸關係要有「耐心」,雙方要有「同理心」,兩岸間的互動必須要有「善意」與「誠意」,才能維持穩定發展。
「蔣萬安在國民黨內初選獲勝說明,新生代的面孔是受選民熱愛的。」周玉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蔣萬安的強項是基層走得非常勤,以及他的現代感和專業能力。」
今年5月,當面對南方周末記者的採訪邀約時,蔣萬安在電話那頭如同臺灣任何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一樣,非常謙和且有教養。
「由於初選剛過,很多大選前的準備目前都在如火如荼展開,所以最近都在忙於籌備相關事宜。是否可等到晚些時候我們的競選組織都準備好,且有具體政見後再進行訪問?」蔣萬安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裡說,「我想屆時訪談的內容也會相較更為豐富和多元。」
「蔣萬安靠自己就夠了」
從初選到如今的半年時間裡,蔣萬安的表現已經說明他是個十分勤奮的人。光是看他臉書上的行程,就看得出蔣萬安幾乎每周都會有下基層的活動。
蔣萬安在社交媒體上的種種表現,顯然經過精心打磨。有時候,他像一個鄰家大哥哥,曬出自己小時候的萌照。為了打選戰,蔣家親朋好友齊動員,就連蔣萬安的姐姐也給他畫了宣傳海報:祝大家萬事平安、蔣萬安講晚安。
遇到早上、晚上或者周末,他還不忘給民眾打招呼:各位鄉親晚安,今天是周六,好好輕鬆一下。特別為大家獻上「太極拳之萬安從零開始」,祝大家周末愉快!
過了幾天,他又說話了:各位鄉親朋友早安!今早我在新生公園和運動的民眾們一起活動筋骨。提醒大家,今天天氣溼冷,外出時注意保暖、記得攜帶雨具,不要感冒了!
蔣萬安這些親切誠懇的形象,與給周玉蔻的感覺非常一致。「他的作風還是蠻親和的,像他來接受我的訪問時,走的時候都是坐計程車。」周玉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認為蔣萬安可以打破一些階級上的成見,會讓這些「官幾代」在臺灣都進入一個平民競爭的狀態。
對於蔣萬安身上的這個「蔣家」名頭,周玉蔻認為,它當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他需要很警惕、很微妙地來運用他的蔣家身份,要防止炒作過度,不要讓大家有反權貴從政、政四代從政的情緒。」
今天大多數臺灣年輕人,對1988年去世的蔣經國已經沒有太多記憶。雖然身為蔣經國的兒子,但蔣孝嚴手上可供蔣萬安利用的政治資源和關係也不多。
「民眾對蔣家是有回饋的。但現在蔣孝嚴已經離開了國民黨副主席的位子,國民黨大佬和蔣孝嚴就是泛泛之交,蔣萬安靠自己就夠了。」一位非常了解臺灣政治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蔣萬安雖然擁有蔣家血統,但他憑藉很平民的作風和很專業的努力被選民認可,這是非常不簡單的。蔣萬安的從政代表了蔣家在臺灣的另一個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