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辭職做律師的前法官,現在怎麼樣了?

2020-11-17 騰訊網

一、苦累之一:永遠沒有安全感

剛剛做律師的時候,我常常聽到律師助理抱怨自己所跟的律師,「做事時要求很高,付錢時要求很低」,開始我總是義憤填膺,後來逐漸體會到,律師的「摳門」實際源於巨大的職業壓力。

1、自己的身體自己負責

我是從做律師開始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的,以前總是覺得身體屬於國家。曾經不只一次,我幻想某一天因為過度勞累而昏倒在審判臺上,最後受到領導們的親切慰問。但是,當每一分錢、每一分保障都需要自己去掙的時候,我開始不那麼淡定了。因此,我投身運動、不喝冷水並儘可能遠離菸酒,近年來又開始陸續購買保險。但是,風險是永遠存在的,就這兩年,已經陸續聽到律師因為過度勞累而辭世的消息。在沒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律師看起來很光鮮靚麗,但實際可支配收入並沒有帳面上顯示的那麼多,更毋庸說律師投在業務開發、人情往來上的費用了

2、錢在別人的口袋裡

律師面對的第一大問題就是生存問題。當不再有一個機構按時往你的銀行帳戶裡存錢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不會自動從天上掉落,從這個意義上說,客戶就是每個律師的衣食父母。但這個「父母」往往會捂緊錢袋。作為行業生態之一,律師雖然號稱可以按時計費,但都「默契」地把免費諮詢作為吸引客戶的手段。因此,短短的幾十分鐘,不啻於是對律師綜合素質的考驗,你不僅得迅速明確客戶的真實訴求、歸納法律爭點、找到初步的解決路徑,還得準確預估工作時間和工作量、給出合理報價。最重要的是,你得短時間內讓客戶產生足夠的信任感。順利的時候,你會以為自己是「風口上的豬」,不順利的時候,往往客戶說「回去考慮考慮」便杳無音訊。而後者,其實是律師工作的常態。時間長了,也摸索出一些規律。一是主動來律所諮詢的,往往請律師的意願比較強烈,反之要求上門服務的,往往是「陪太子讀書」的情形居多;二是聰明的客戶很多,他們往往會諮詢數個律師,而且非常善於發問,從而總結出解決之道。慢慢的,我傾向於只接有技術含量的活,對於沒有難度的案件,索性大方地指點他們解決途徑,免得大家相互揣測。助人為樂,說不定還有意外之喜。

3、心裡會長草

有資深律師曾對我說過:律師一個月沒有案子會覺得很輕鬆,兩個月沒案子心裡會長草,三個月沒案子就會接近抓狂。我當時不以為然,彼時的我正沉浸在法官辭職後「零存案」的喜悅中,全然不知「蜜糖--毒藥」之說。剛開始執業沒有案源時,我曾經逐個給同學朋友等打電話,通報他們我「下海」的消息,他們大多數只是表示了「禮貌的歡迎」,沒有我預想中的鮮花滿地的感覺。現在才知道,律師市場早已是充分競爭的領域,一個法律顧問的名份、甚至一個案件,都有無數律師圍繞、其中不乏優秀律師或大所、名所的身影。因此,我所做的,只能是「退而結網」,從小案做起,逐步累積人氣和口碑。慢慢地,我也漸漸地為身邊人所知曉,案件的成功率讓我擺脫了以往做「甲方」給別人帶來的刻板印象,而我「乙方」的形象也漸漸深入人心。

二、苦累之二:永遠在加班或是加班的路上

1、不加班的律師不是律師

起初我的加班是被迫的,因為沒有選擇案由的自由。我還記得第一起案件是環境汙染的刑事案件,主辦律師讓我專門負責會見當事人。我每次都要驅車一個多小時到某郊區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他原來是企業的管理人員,估計是習慣於一帆風順的生活了,因此在看守所裡度日如年。每次見到我都問東問西的,讓我回答各種刑事程序中的期間問題,我雖然每次都做了功課,奈何實在是沒有實踐經驗,記性也不太好,因此總是捉襟見肘。更可氣的是,他總是等我回答了,一本正經地說,他已經問過管教了,應該怎樣怎樣,氣得我想抽他。後來,不知道是我苦背刑訴法起了作用,還是他已經適應了鐵窗生活,後來的交流就越來越順暢了。之後,遇見各種類型的案件,我就習慣加班研究(白天接待客戶靜不下心)。我曾經像看小說一樣反覆翻看數十頁的病史資料,找尋蛛絲馬跡,也曾經像看天書一樣地解讀財務會計報表,試圖找出與案件的連接點。漸漸的,加班成了內心自覺的動力。因為不知道下一個客戶是什麼行業,下一個案件是什麼領域,你只能充分地涉獵,逼迫自己不斷地學習,讓自己儘可能地具備跨界的知識和思維方式

2、律師的強迫症

有些律師非常喜歡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各種旅行的照片,其實他只不過是出差路過或是會議中途。我是不喜歡曬的,一是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二是容易遭前同事的恨。其實不為人知的是律師的強迫症。就拿我來說,出去旅遊必定是要背著電腦的,空下來也要不斷翻看郵件。而且,出去不久,就強烈地思念我的客戶,案件的進展,仿佛他們是我的親人。另外,我比之前做法官時更謹慎,每個文件格式、每個用語、每個標點符號都要反覆設計和校對,因為看似微小的失誤就會讓你陷入被動,甚至是失去客戶。我常常跟年輕律師交流,案件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而看似不重要的細節往往會暴露律師的責任心,比如把客戶的名字寫錯、甚至性別寫錯,這些低級錯誤都是導致客戶投訴的根源,既然律師不能保證讓每個客戶在最終結果上滿意,律師就得時刻讓客戶感覺你的專注,從而避免客戶在你是否盡力這個問題上產生疑慮

3、律師的尊榮感

不用說,律師都是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成長的。要讓客戶尊重你的地位,就必須時刻打起精神,在最累的時候也必須顯得信心滿滿。比如在會見客戶時,「臺上五分鐘,臺下十年功」,我曾經根據法務的要求向某企業老總匯報案件思路,為了讓匯報更加生動,我晚上加班做PPT,反覆琢磨細節,把複雜的股權關係和房屋權屬的歷史演變過程用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結果第二天老總非常滿意,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案件委託。律師的尊榮感還體現在與法官的交往中。要讓法官尊重,首先自身素質要過硬。對於訴訟律師而言,民事起訴狀或民事答辯狀一定要言簡意賅、條理清楚,最好附有證據目錄和相關法條。在法庭辯論中,儘可能使用法律專用詞,比如指出對方陳述前後不一,要提到「禁反言」原則,指出非典型擔保無效,就要提到「物權法定」原則或是「流質無效」,這樣法官馬上會心領神會,覺得你是有一定理論支撐的。在代理詞中,也不要洋洋灑灑、不分主次,而是永遠要把最重要的觀點放在最前面,使法官一目了然。另外,律師還要善於以自己的正義感去激發法官的正義感,沒有比正當的理由更能打動法官的了,辯論的技巧只能贏得一時的主動,而人文情懷才能真正贏得法官內心的尊重

三、苦累之三:永遠在取和舍之間

再牛掰的律師,精力也是有限的,更何況,律師不能穿越時空,預見未來,所以「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只能有所取捨。

1、訴訟還是非訴

很多律師都想跨界經營,包括我在內。但嘗試了以後,還是發現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非訴業務主要面對的是企業,對接的是企業主管或法務,許是我氣場不夠或運氣不好,總是碰到些精力過於旺盛的。曾經有個女法務總監,在我上廁所的一小會就給我打了20幾個電話,堪比「追命奪魂call」,而且她習慣於晚上工作,總是晚上打來電話或發來郵件,要求馬上答覆,弄得我苦不堪言。訴訟業務則不同,面對的是各級法院,對接的是法官,沒有法官會半夜上班,所以我一般可以睡個安穩覺。但凡事皆有例外,我曾經參與過一個群體性訴訟案件,本來客戶心就不是很齊,再加上第一次開庭場面上有所被動,客戶在微信工作群裡對出庭律師能力提出了嚴重質疑,並相互攻擊,我連夜起草了《對第一次開庭後雙方訴訟態勢的分析報告》發給每位客戶,這才穩定了軍心。由此,我得出結論,無論做訴訟還是非訴,初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沒有與客戶建立必要的信任度,只是忙於救火的話,那就是痛苦的「乙方」了

2、交際還是鑽研業務

曾經我辭職前最大的憂慮,就是做律師後要面臨無窮無盡的應酬。但做了段時間後發現還好,客戶看重的是你的專業能力,不是你喝酒的能力,所以你不用喝;法官要和你建立隔離牆,所以你也沒機會喝。但是,不喝酒不意味著你不需要推銷自己,所以交際還是必不可少的。最直觀的感受,我參加同學聚會的次數增多了,有時還要主動發起。還有要找機會參加各種政府機構、協會、園區的會議,尋求和它們主管建立聯繫的渠道。所以,我一度顯得很忙碌,以致於晚上拿起書沒看幾行就睡著了。這個問題我至今沒有很好地解決,因為專業能力和交際能力確實同等重要。但是,我已經嘗試有的放矢地去開展業務推廣,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專業能力上。畢竟服務能力是相對更重要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慢慢地總會有人知道你。

3、接還是不接

關於接案標準也是律師經常糾結的問題,特別是輸面很大的案子。很多人認為,沒有必要和錢過不去,先接下來再說,如果輸了再想辦法和客戶解釋。而我認為,不要讓客戶痛苦兩次。因為大多數客戶都是聰明人,他(她)其實對結果有一定的認識,只是心懷僥倖,希望奇蹟出現。如果律師利用客戶僥倖心理接了案子,最終輸了案子,那就是讓客戶既輸了錢,又輸了心情,結果是雙方都不舒服。當然例外情形是,客戶在理上,但是缺少證據,這種情況律師在分析利弊的前提下可以接,畢竟為客戶贏得輸面很大的案件是非常有「面」的事,也是好律師的價值所在。律師最忌諱的是,接那種客戶不怎麼在理上,證據又缺乏的案子,為了贏案子而與法官「死磕」,最終是讓法官過了一把主持公平正義的癮

轉自:律界觀察

相關焦點

  • 法檢辭職做律師,這些問題你想清楚了嗎?
    但是,我想問辭職的法官(檢察官),在辭職之前這些問題你都想清楚了嗎? ▌第一個問題:你的優勢在哪裡? 雖然你可以說,我做了法官(檢察官),有了實務經驗,做律師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優勢在於哪兒?
  • 何帆律師:毅然辭去法官公職,追求律師夢想!
    何帆律師曾在貴陽法院系統工作多年,長期擔任法官職務,審理及執行幾千餘案件,具有豐富的審判及執行工作經驗。但他不甘於這樣平凡一生,他還想追求更高的工作挑戰;追求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職業;追求更能幫助更多人脫離苦難的職業夢想。所以他捨棄了穩定的法官工作崗位,轉戰律師職業。
  • 女法官自述辭職原因:沒有上升空間和職業尊嚴
    進入法院之前,田麗麗對我說,她期待有個途徑能夠晉升到高院,多做研究型工作。但進入系統一兩年就發現,除了重新考試、進行遴選,根本沒有這個可能。整個法院晉升的體系極其不健全——以前法官們靠熬年頭還可以晉升,現在連熬年頭都不行了。  田麗麗所在的法院,司法改革員額制試點得稍早。所謂員額制,極大程度地削減了法官隊伍,要求法官員額不高於法院工作人員的39%。
  • 張家慧落馬調查組2天收200封舉報:律師行賄法官明碼標價
    目前已有多名法官、律師接受調查。夫妻同盟「水雲天小區」是張家慧刑事判決書中的高頻詞。這處位於海口秀英區的小區,由張家慧前夫劉遠生開發。到張家慧落馬前,一共開發了四期,而開發資金有一部分是張家慧的受賄款。這裡是張家慧夫婦發家的起點,也是其公開的交際場。
  • 2000字辭職長文:"做了11年公務員,現在我辭職了"
    2000字辭職長文:"做了11年公務員,現在我辭職了" 原標題: 經常和政府部門打交道的人,時間久了,會形成一種慣性,第一眼會根據對方的面容和表情做個判斷:難不難搞。如果用這種標準衡量閻益豐,他不是個難搞的人。  離職前在做什麼  閻益豐離職的時候,正在紹興一個區單位裡掛職。掛職前則是在區裡一個局機關做科長。掛職時間是兩年,如果不出意外,掛職期結束,他就有望升職,成為某個區局的副局長。
  • 蓋佳龍:而今邁步從頭越——從法官到律師的心路歷程
    為什麼從法官做律師呢?這個法律界多年來普遍關注的話題,對許多年輕法官來說,或許會經歷複雜、糾結、甚至痛苦的過程,而後作出選擇。對我而言則簡單,我滿三十年工齡光榮退休。而在二十多年前,我就計劃著什麼時候做律師。1994年,我以本地區律師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律師資格,做律師的想法就已經開始。從員額法官、退休,整整三十年,一路走來,坎坷磨難,收穫滿滿。
  • 法官文苑 | 一名法學生的畢業第三年,從實習律師到法官助理
    在法庭上聽取雙方當事人的陳述,並綜合證據材料,最大程度還原案件事實,再做出公正的裁判,這是法官與律師不同的地方,也是我嚮往的地方。比起做訴訟律師,我更希望以一個法院工作者的身份加入到訴訟行業中來。於是我選擇重新開始,走向我的下一站——南皮法院。我只是換了一個職業,而我作為法律人的角色並沒有改變。
  • 關於律師接案——法官交流篇
    法官:形式上的東西當然重要,不過關鍵還是看內容。能真正從法律上說服當事人的律師我覺得是值得信任的。現在很多年輕律師現在成了為當事人跑腿兒的了,沒有作為律師的自覺。筆者:您指的是對委託人惟命是從?W法官:是的。
  • 前央視名嘴張泉靈,因「烏龍事件」辭職,淡出視野,如今怎麼樣?
    前央視名嘴張泉靈,因「烏龍事件」辭職,淡出視野,如今怎麼樣?前央視名嘴張泉靈,因「烏龍事件」辭職,淡出視野,如今怎麼樣?前央視名嘴張泉靈,因「烏龍事件」辭職,淡出視野,如今怎麼樣?,因「烏龍事件」辭職,淡出視野,如今怎麼樣?
  • 律師,你跟這個法官熟嗎?
    「律師,你跟這個法官熟不熟,你跟這個法院的關係好不好?」記得在執業之初,幾乎所有的當事人都會問到。
  • 看完,你還想做律師嗎?| 庭前獨角獸
    【編者按】上周三,「庭前故事會」欄目推出一篇《看完,你還敢當法官嗎?》,幾天後,一位執業多年的美女律師寫了「姐妹篇」《看完,你還想做律師嗎?》開擂,妙趣橫生又真實戳心,令身為法官的小編忍俊不禁。本周特此推薦,也籍此機會,歡迎法律圈各位有趣有才有料又有想法的你,說出你的故事。
  • 《致親愛的法官大人》讓混混做法官,這部韓劇還真能編
    當他在監獄裡寫反省文給法官時,他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他會成為法官,成為他寫了很多次的那個親愛的法官大人。不走尋常路的律師、警察、偵探都見過了,不走尋常路的法官很少見,法官在我們的印象裡,一直是高高在上嚴肅睿智的。
  • 從「研究型法官」到「專家型律師」,李大為:我天生適合這一行
    李大為說自己這輩子應該是離不開法的,不管是做法官還是做律師,或者法律授課老師等,他一輩子都要做一名法律從業者。在法官生涯中,但凡辦案接觸到的律師,李大為都能深刻感受到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執業操守,尤其是優秀的律師,所言所行表現出的風範和修養,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他忍不住會想,如果自己是律師,會怎麼樣?出於對律師工作的好奇及對體制外自由的嚮往,李大為決定跳出體制,從一名實習生律師開始,調整心態,適應新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 研究:美大法官向左翼傾斜
    指大法官密電反川周四下午,一直以獨立身份打法律戰的林伍德律師,連續在推特上拋出了多枚重磅炸彈。他先說: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推特。然後他寫道: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腐敗,應該立刻辭職。史蒂芬·布雷耶法官也應該立刻辭職。他們是反川普者,極力阻止公眾了解真相。
  • 是咁的,法官閣下.
    TVB每年都會有幾部臺慶劇備受矚目,今年是TVB電視臺成立的第51周年,共有三部臺慶劇——《跨越生命線》《兄弟》和《是咁的,法官閣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其中一部臺慶劇——《是咁的,法官閣下》。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刑辯律師
    網絡上很多八卦接踵而至,從不愛到傷害,從曾經莫名的車禍,到可能的蓄意殺人。吃瓜群眾把刑辯律師當作福爾摩斯,抻著脖子等待民事案件升級。其實,這是對律師行的誤解,在很多地方,在很多律所,律師並沒有明確的分類,因為都是司法考試考出來的嘛,各方面的法律都不陌生,雖不能就說是人人全能,但無論刑事辯護還是民事代理,一般律師都是可以的。
  • 律師:蔣尊玉就是大老粗沒法律意識 曾罵哭女法官
    黃的態度一開始是公事公辦,後來介紹了蔡文生律師。  新股東們介紹,蔡文生介入後,態度始終不積極,他們隨即懷疑黃常青操縱了這起執行案,由此開始舉報。  瀟湘晨報記者聯繫了彭偉苗一方的代理律師,他表示,彭偉苗現在在國外,難聯繫到。這名律師堅持認為新股東舉報內容不實,他說,40%股權拍賣,是按法律程序來辦的;評估股權價值的第三方,法院也是通過抽籤選的。
  • 網上法庭直播,律師鏡頭前papa…太奇葩!
    近日在秘魯一場全國直播的法庭聽證會上,一名律師在眾目睽睽之下脫光衣服,與一名女子享魚水之歡。視頻直播錄下了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葩事件。來看《鏡報》1月30日消息。 這一離奇事件發生在本周二秘魯中部胡寧地區的一家法院裡。當時正在進行一場視頻直播候審聽證會,赫克託·帕雷德斯·羅伯斯(Hector Paredes Robles)是一宗土地販運、欺詐和勒索案件的辯護律師。
  • 法官裁定孟晚舟的律師可用「重大證據遺漏」申請終止引渡程序
    溫哥華當地時間29日晚,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法官希瑟·霍爾姆斯(Heather Holmes)作出一項裁定,駁回孟晚舟引渡案檢方律師的一項申請。代表加拿大司法部的檢方律師認為第三個分支不成立,因此申請法官駁回。但是現在,這三個分支都被法官接受,就意味著孟晚舟的律師有了更多的證據來要求終止對孟晚舟的引渡。一般引渡案件中不會採納被引渡人提供的證據,但是,法官選擇接受被引渡人的部分證據,表明法官對美國提交的用於支持引渡要求的「案件記錄」內容的可靠性存在重大疑問。
  • 《是咁的,法官閣下》引起律政熱潮!你願意誰做你的代表律師?
    在2002年的「青少年法律知多少」調查中,選出一批曾經飾演過律師的藝人,讓11至25歲青少年選1個當他佢出庭代表律師。結果《男親女愛》中飾演 Miss Mo鄭裕玲勝出。1000名受訪者中,有3成選擇 Miss Mo,鄭裕玲認為她自己受年輕人歡迎,主要因為她有話直說、不說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