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蔣尊玉就是大老粗沒法律意識 曾罵哭女法官

2021-01-18 搜狐網

黃常青。

蔣尊玉

  本報記者劉潔深圳報導

  在官司深陷泥潭、毫無進展之時,官司一方的歐姓商人,找到時任深圳龍崗法院院長黃常青。黃表示會關注案情,隨口介紹了一位律師,「有個叫蔡文生的律師,我覺得不錯。」

  歐姓商人隨即聘請蔡文生為律師。蔡打下包票:「在龍崗,沒有我打不贏的官司。」

  歐姓商人以為打通了關節,不料卻掉入另一個泥潭:在官司的進展上,蔡文生總是找出各種理由,一拖再拖。歐姓商人調查後,發現了蔡的秘密—和對手關係親密。

  「案子背後的勢力太強大,根本推不動。」歐姓商人認為,最大的阻力就是後來升任深圳中院副院長的黃常青,以及他的親家—深圳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蔣尊玉。4月2日,黃常青被調查。此前一個星期,蔡文生亦被調查。

  股權糾紛追討違約金過程中40%股權被拍賣

  這起股權糾紛始於2008年。

  此前一年,兩個義烏商人和龍崗本地商人彭偉苗籤訂協議,一起租房在深圳搞義烏小商品城。義烏方佔股40%,彭偉苗佔60%。

  合作一年後,小商品城初具規模,合作卻破裂了。彭偉苗將義烏商人任命的總經理解聘,理由是「經營無方,帳目混亂」等。「其實小商品城經營得非常好,鋪面基本租出去了。」一位股東說。

  發生矛盾後,義烏商人想到了退出,提出:按照協議,將40%股權優先賣給對方,價格4000萬元。2008年3月28日,彭偉苗復函認為價格過高。半個月後,價格降到3200萬元,也未談妥。

  「當時彭偉苗提出,要義烏商人把股權免費交出來,義烏商人一看形勢不對,就找到了出租小商品城鋪面的業主,『你們都是本地人,和彭偉苗關係也不錯,我們是外地人,鬥不過他』,因此,他希望把股權轉讓給我們。」由此接手成為股東之一的歐姓商人稱。

  彭偉苗得知40%股權已轉讓後,曾和新股東談判,提出兩個方案,一個是新股東花巨資購買彭的一套物業產權,另支付2000萬元,他就退出;另一個是,新股東把那40%股權「放棄或還原給原控制人」。

  這兩個方案中,彭的真實意圖其實是第二個,繼續與義烏商人纏鬥那40%股權。

  圍繞這部分股權,同為深圳本地人的新股東和彭偉苗走起了法律程序。

  新股東一方先是向深圳市仲裁委提出申請,請求彭偉苗一方支付違約金800萬元。彭提出反仲裁,要求新股東一方支付違約金1150萬元。

  最終,深圳市仲裁委裁決新股東支付690萬元違約金。新股東不認可這一結果。彭偉苗向龍崗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009年,龍崗法院介入後,對違約金的追討,變成了對那40%股權的強制拍賣。法院先發布公告稱,依法查封40%股權,隨後,邀請第三方進行評估,小商品城全部股權價值為-2497.16萬元,40%股權的評估值為0元。最終,40%股權以330萬元價格拍賣了。

  維權泥潭法院院長介紹的律師被指「無間道」

  股權被拍賣,新股東認為法律程序上存在諸多問題。對於330萬元的價格,新股東不認同:2009年3月31日,深圳市永明資產評估事務所出具評估報告認為,小商品城全部股權價值4.1億餘元,40%股權價值超過1.6億元。

  拍賣程序上,新股東也認為存在問題。他們說,法院拍賣股權一事,自己根本不知情,直到拍賣完成1個多月後,他們通過查詢才知道股權已經變更。

  至於不知情的原因,新股東稱,因為公司曾變更過註冊地,相關文書未收到。後來,法院在《人民法院報》上公告送達,又因當時是農曆春節,他們沒看到。

  按法律規定,發出公告後60天,視為送達。但新股東說,龍崗法院在送達期限未滿的情況下就發布了拍賣公告。

  新股東對此提出異議:「拍賣公告發布的前三天,實際上就已經委託了拍賣公司進行拍賣。」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劍昌、向雋、鄭學定等十人聯名就此案發出過監督函,要求檢察機關對涉及司法腐敗的案件進行監督。龍崗區檢察院在出具的決定書中表示,此案執行法官涉嫌濫用職權犯罪。

  向雋介紹,十名人大代表聯名發出監督函後,深圳中院曾約見人大代表。中院負責執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案中涉及情況非常複雜,極難處理。

  廣東省高院也曾發出執行監督函,同樣沒有進展。新股東們多次找到黃常青反映情況。黃的態度一開始是公事公辦,後來介紹了蔡文生律師。

  新股東們介紹,蔡文生介入後,態度始終不積極,他們隨即懷疑黃常青操縱了這起執行案,由此開始舉報。

  瀟湘晨報記者聯繫了彭偉苗一方的代理律師,他表示,彭偉苗現在在國外,難聯繫到。這名律師堅持認為新股東舉報內容不實,他說,40%股權拍賣,是按法律程序來辦的;評估股權價值的第三方,法院也是通過抽籤選的。

  該律師同時表示,自己和黃常青關係不錯,都是中山大學校友,但在案子上,黃常青沒有插手。

  私人關係法院院長和政法委書記是親家

  現年57歲的黃常青是廣東河源和平縣人,他20歲左右進入中山大學,身份是工農兵學員。

  他參加工作後,一直在深圳的法院系統任職。最初是深圳中院一名院領導的秘書,後到經濟庭擔任法官,後又升任龍崗法院院長,並在這個位置上工作了近十年。

  在龍崗法院院長任上,黃常青和蔣尊玉有了交集。—蔣籍貫江蘇,2009年10月起擔任龍崗區委書記。

  2013年,蔣尊玉升任深圳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2013年8月30日,黃常青被任命為深圳中院副院長。

  其實,這是一對親家:黃的兒子,娶了蔣的女兒。

  一位律師透露,廣東省紀委在調查蔣尊玉後,將相關線索移送到深圳市紀委,隨後,黃常青也被調查。

  黃常青被調查之前,擔任廣東格威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的蔡文生也被控制調查。

  多名律師介紹,蔡文生是潮汕人,深圳大學畢業,1996年開始在深圳做律師,「非常擅長搞關係」。

  蔡文生與政府機關走得比較近,曾擔任福田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兼職副主任、福田區政府法律顧問。「做政府的法律顧問,是對個人的一種認可。」他曾說。

  蔡文生和黃常青關係密切。在龍崗的律師圈,基本都了解兩人的私交。黃愛打麻將,蔡文生就陪他打,「經常是找不到黃,打蔡的電話就可以找到了。」一位律師介紹。

  黃常青在執掌龍崗法院期間,被曾經的下屬評價為「業務能力一般,但管理水平不錯,掌控能力強」。

  在這位前下屬眼中,黃常青是個容易交朋友的人,「作風強悍、為人豪爽,有江湖氣。」對屬下還算不錯,「只要活幹好就行。」

  黃常青的江湖氣,也被部分律師解讀為不適合做法院院長,「江湖氣重了,做事情就不那麼講原則。」一位由法官轉行的律師說。

  司法生態5年來深圳法院系統已有11人涉職務犯罪

  一位從法官轉行的律師告訴記者,黃常青在龍崗法院是管全面工作,對於與自己關係不大的案子,一般都是讓其他人牽頭處理,有牽連的,則會通過審委會討論,自己定調。

  「在龍崗法院,所有的緩刑案,一律要由黃點頭。」這名律師介紹,這裡頭的空間就很大了。

  可供佐證的是龍崗法院一名副院長涉嫌受賄的案例。2014年7月,一名網友在深圳市檢察院的官方微博上問:「為啥深圳捷甬達實業有限公司前老總周某能兩次被判緩刑?」

  這條微博引起了深圳檢察院的注意,在案件核查中發現新的問題,這個老總的辯護律師找到龍崗法院副院長黃昌榮後,黃答應幫忙,將主審法官叫到辦公室了解情況。

  開庭之後,黃多次指示要求判緩刑的壓力下,主審法官最終服從了黃的意志。在這起案件中,黃昌榮收受了3萬元好處費。之後,黃供認,「其利用法院副院長的職權,還多次徇私枉法、枉法裁判並收受好處。」

  對於黃常青,這名律師的評價是「膽子大」。該律師曾代理一起案子,當時蔣尊玉任龍崗區委書記,「上午開庭,下午蔣尊玉就去法院視察。」之後敗訴。

  上訴到中院後,黃常青又到了深圳中院任職,案子一直壓著,直到黃常青落馬後不到一周,官司就勝訴了。

  對於蔣、黃二人對官司的影響,這名在深圳有廣泛人脈的律師認為,蔣尊玉就是大老粗一樣,沒什麼法律意識,黃則有水平得多。蔣在任職政法委書記期間,「曾把一個法官叫到辦公室,直接指示,把一個女法官都罵哭了。」

  梳理媒體報導可以發現,自2010年以來,深圳法院系統已有10名工作人員因涉嫌職務犯罪被檢察機關立案偵辦。黃常青是第11人,職務最高。

  黃常青落馬後,案件仍在發酵中,是否還有更多的法院工作人員涉案,目前仍未可知。

  對於法院工作人員發案率較高,深圳政法系統相關人士分析認為,深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發達,案子多,標的也高。以案件管轄權為例,深圳民事案件八千萬以上才由深圳市中院受理,八千萬以下基層法院可以受理,而在其他地方,幾百萬元的標的就到了中院。在巨額的經濟利益之下,法官和律師的共生關係,很容易滋長腐敗。

相關焦點

  • 一哭二罵三下跪 法官一年碰上十來回「庭鬧」
    據報導,在對全國範圍內侵犯法官人身權利的典型案例進行研究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衛東認為,基層法院的法官更易成為侵害對象。女法官常成為洩憤的對象錢笑是通州法院一名辦案經驗豐富的女法官。作為女性,錢笑表示在面對庭鬧時會承擔更大的壓力,「我們往往會成為當事人洩憤的對象。」錢笑說:「他們想借鬧來給法官一定的壓力,能作出對他們有利的判決。」
  • 何帆律師:毅然辭去法官公職,追求律師夢想!
    何帆律師專訪本期採訪的是來自貴州商築律師事務所的何帆律師。有很多人會因為追求更高的挑戰和理想而離開自己工作多年的崗位,何帆律師就是其中一員。何帆律師曾在貴陽法院系統工作多年,長期擔任法官職務,審理及執行幾千餘案件,具有豐富的審判及執行工作經驗。但他不甘於這樣平凡一生,他還想追求更高的工作挑戰;追求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職業;追求更能幫助更多人脫離苦難的職業夢想。所以他捨棄了穩定的法官工作崗位,轉戰律師職業。
  • 張家慧落馬調查組2天收200封舉報:律師行賄法官明碼標價
    一位海南企業主表示,部分本地律師在接案子時會直接告知行賄價碼。在主導案件過程時,張家慧常給案件承辦人「打招呼」,還會在審委會上發表有利於請託人的意見。她還曾讓人向承辦法官轉達她的裁判思路。被張家慧過問的案子涉及地產、教育等多個行業,以民事、行政案件居多。
  • 那個辭職做律師的前法官,現在怎麼樣了?
    1、自己的身體自己負責 我是從做律師開始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的,以前總是覺得身體屬於國家。曾經不只一次,我幻想某一天因為過度勞累而昏倒在審判臺上,最後受到領導們的親切慰問。但是,當每一分錢、每一分保障都需要自己去掙的時候,我開始不那麼淡定了。
  • 細數那些嫁給法官的韓國女明星,韓智慧就是現實版《新娘18歲》
    細數那些嫁給法官的韓國女明星,韓智慧就是現實版的《新娘18歲》在韓國,醫生和法官是社會地位高,收入也高的職業,特別是法官,國民好感度極高,有幾位女明星因為嫁給法律界人士而被民眾津津樂道。,法官與女明星的結合真的是門當戶對,令人羨慕。
  • 細數那些嫁給法官的韓國女明星,韓智慧就是現實版的《新娘18歲》
    細數那些嫁給法官的韓國女明星,韓智慧就是現實版的《新娘18歲》在韓國,醫生和法官是社會地位高,收入也高的職業,特別是法官,國民好感度極高,有幾位女明星因為嫁給法律界人士而被民眾津津樂道。從事法律工作的男人,代表著知性、沉穩、博學,很受社會尊重,女明星擁有漂亮的外表,廣泛的知名度,不錯的收入,從這些點來看,法官與女明星的結合真的是門當戶對,令人羨慕。
  • 關於律師接案——法官交流篇
    法官和律師都是法律人,算是「命運共同體」,但在實務中彼此有著各種埋怨和牢騷也是事實。律師埋怨法官不諳世事,法官則常怪律師能力差,不能說服委託人結案息訴。對彼此而言,都希望有一個能說心裡話的對方陣營的朋友,有條件的年輕法官和律師間,不少還結成了姻緣。
  • 法官眼中的奇葩離婚案
    可是當法官時眼睛裡看到的都是法律事實,很少關注那些離奇的情節,接觸最多的其實是出爾反爾毫無誠信親人反目白髮人送黑髮人之類比較負面情緒的,因為看多了也沒什麼氣憤的,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要說還算搞笑的,就是離婚案件奇葩當事人比較多,經常讓人很無語。
  • 律師,你跟這個法官熟嗎?
    「律師,你跟這個法官熟不熟,你跟這個法院的關係好不好?」記得在執業之初,幾乎所有的當事人都會問到。
  • 女法官當場發飆!深圳男子起訴離婚當庭撒謊,律師被罰款2萬元
    法官給人的感覺總是冷冰冰的,一般情況下,只有極為複雜的糾紛才會選擇起訴,這就要求法官要時刻保持理性。只有理性的法官才能保證以客觀的視角對事實進行判斷和評價,很少有法官會在庭審時出現情緒波動,除非當事人的行為足夠顛覆三觀。
  • 法官文苑 | 一名法學生的畢業第三年,從實習律師到法官助理
    這就是一個新進法院公務員日常工作簡單的寫照。已經工作兩年多,為何要放棄過去的積累,從市區來到縣城,從實習律師轉變為法官助理?這一年來,我被問到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當然,我的故事也從這個問題開始。要問我學法學的原因,我的回答可能有些與眾不同,其實我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第一志願是英語專業而不是法學,誤打誤撞,我被調劑到了法學院。
  • 《是咁的,法官閣下》:從律師日常生活看香港社會的變遷
    《是咁的,法官閣下》是一部只有25集的小製作,但它卻是今年港劇的一大驚喜,導演用看似輕描淡寫的手法,告訴我們當下香港社會的真實面貌。《是咁的,法官閣下》海報《是咁的,法官閣下》講的是律師的日常生活,該劇的主角是打刑事案著稱的大律師範小宇和饒力宏,他倆是死對頭,門下有不少徒弟,圍繞著這些律師的工作和生活,編劇展現出香港社會的價值取向和觀念衝突。
  • 大老粗說可兒的不黑.就是太無恥了!
    寫不寫是我的事 ,看不看是你的事~~~看這篇文章的更多的是G支付的會員朋友們,還是依然最關心的是大老粗,也有一小部分想了解黑木耳……這裡先說一下大老粗Bg的事,最近大家也都聽到了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也好是機密文件也罷!都是圍繞著利好的一些東西!有人說大老粗在鶴崗 有人說不在了 ,還有人說要出來了。也有人說出不來了!
  • 蓋佳龍:而今邁步從頭越——從法官到律師的心路歷程
    為什麼從法官做律師呢?這個法律界多年來普遍關注的話題,對許多年輕法官來說,或許會經歷複雜、糾結、甚至痛苦的過程,而後作出選擇。對我而言則簡單,我滿三十年工齡光榮退休。而在二十多年前,我就計劃著什麼時候做律師。1994年,我以本地區律師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律師資格,做律師的想法就已經開始。從員額法官、退休,整整三十年,一路走來,坎坷磨難,收穫滿滿。
  • 《是咁的,法官閣下》拍的大概是電視史上最窮的律師了
    這一集基本是用來鋪墊人物關係的,不過,幾位新人律師倒真是讓海帶君印象深刻。因為,《是咁的,法官閣下》裡的新人律師,大概是海帶君在電視上見過的——最窮的律師了……想當年啊,《壹號皇庭》的律師們,上班個個西裝革履,下班就去酒吧happy hour。
  • 律師被法官「請」出法庭再刷屏,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真的很難嗎?
    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中的法官和律師,基於相同的法律知識背景和法律語言技能,擔負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和職業定位,對公平公正的司法環境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法官與律師究竟是怎樣的關係?海口律師被趕出法庭,大家熱議紛紛。律新社整理了《人民日報》和《南方都市報》曾對此類話題發表的文章,以及陳瑞華教授對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看法,嘗試總結律師在法庭的正確姿勢。
  • 律師就是「訟棍」嗎?
    一般都會首先想到找律師,諮詢、猶豫、權衡、拖延,最後才決定打官司,這其實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律師有了官司才有收入,案子越多收入越高,這是無須諱言的。律師開門做生意,如果沒有特殊緣由,一般是不會把客戶拒之門外的。如果律師接了客戶的案子,維護了客戶的權益,就成了「訟棍」,那顯然是濫用了「棍」字,也沒有搞清楚律師的宗旨。
  • 熱播港劇《是咁的,法官閣下》,不同以往律師題材的三大理由
    題材新鮮又貼地相比以往的TVB律政劇,《是咁的,法官閣下》更多是對律師行業的詮釋,它更一改觀眾記憶中傳統意義上那種冰冷的法庭和鐵血的律師,更多是用人之常情和溫暖笑容賦予律政題材更多的溫度和人情味。這是TVB的一次全新嘗試,也是帶給觀眾的一種全新的體驗。通過喜劇的表達方式,讓觀眾在歡笑中以更有代入感、更容易與人分享的方式,感受和體會律師的真實生活,理解法律的正義。
  • 北京離婚律師張荊:法官頻頻被傷,家事風險有多大?
    作為一名從業十餘年的婚姻家事律師,驚聞「哈爾濱市雙城區人民法院周家法庭負責人郝某被捅傷致死」,聯想到近幾年我國發生的報復殺害法官以及律師的案件,一直在反思:離婚案件為何安全風險係數高?庭審人員的安全將來如何保障?律師行業為何也成了「高危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