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太平天國運動以摧枯拉朽之勢給了清政府沉重打擊,建立起一套與眾不同的政治制度。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太平天國在承襲清朝原有制度的基礎上也做出了不少改變。不過太平天國的行政區劃伴隨著太平天國運動,只能成為曇花一現的歷史瞬間。
1.太平天國地方行政制度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爆發的一次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運動,足跡涉及大半個中國。從1851年永安建制到1864年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堅持了14年之久,在南方建立了比較穩定的控制範圍,為維持地方管理,太平天國在自己的控制區形成了一套既繼承於清朝,又不同於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行政區劃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內容,太平天國的行政區劃主要實行省-郡-縣三級,清朝實行的是省-府-縣三級,由於在太平天國的政治體系中「府」為王府之稱,所以將「府」改成了「郡」。 太平天國曾計劃將全國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但太平天國始終沒有推翻清王朝的統治,運動主要局限在江南一隅,實踐中政權建立比較完善的只有江南、蘇福、安徽等少數幾個省份,設官建制,地方行政體系相對成熟。
太平天國地方行政制度中另一個鮮明特點是對原有地名的改變較多,主要是出於避諱的需要。地名避諱歷代都有,但太平天國的避諱制度與歷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用到清朝範圍內省府州縣名字涉及到太平天國避諱字的都要進行改動,避諱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
一是封建避諱,涉及天王和各王名字的均需避諱,比如天王洪秀全,所以「秀」改為「繡」,「全」改為「荃」等,這是歷代比較常見的,古代地名涉及到皇帝名字的也都需要改名;二是宗教避諱,這類避諱相當繁雜,由於太平天國運動雜糅了基督教思想,所以上、帝、基、督、爺、主、穌、耶等字詞均需避諱,「上海」改為「尚海」,「上虞」改為「尚虞」等。三是迷信避諱,「黑龍江」之名被認為不吉利,改稱為「烏隆江」,「北京」改為「妖穴」,「直隸」改為「罪隸」,「慈谿」改為「義縣」等等,迷信色彩濃厚。據不完全統計,太平天國建立過七個省三百多個郡縣,其中地名更改的比例佔百分之十以上,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2.太平天國省郡縣
太平天國由於是偏安一隅的農民政權,處於中外勢力的圍攻之中,控制範圍時有變化,整個地方行政制度始終處於頻繁的變化之中。前後期變化較大,後期設立的主要省份有江南、天浦、蘇福、安徽等省。
江南省:又被稱為「天京省」,主要以清朝江蘇省區域為基礎建立的一個省份,是太平天國的都城所在。由於太平天國始終不能完全控制江蘇省全境,因而江南省實際上只領有江寧、鎮江、揚州3郡共14縣,江南省的省會設在江寧郡。
天浦省: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江浦縣與南京城僅一江之隔,作為南京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853年太平天國改江浦縣為天浦縣,1858年又進一步改天浦縣為天浦省,以加強這一地區的控制,天浦省域範圍狹小,僅限於原來天浦一縣,省會設在天浦縣城。
蘇福省:1860年太平天國攻克蘇州後,以蘇州為中心建立的一個省份。至於為何叫蘇福省,可能是因為太平天國認為原先蘇州處於清王朝的統治之下是有罪的,被太平軍佔領後獲得了新生,罪淨可以得福,領有蘇州、松江、太倉、常州4郡26縣。
浙江天省:1861年太平軍佔領杭州後,以杭州為省會,將浙江省改為浙江天省。太平天國非常喜歡用「天」字,在浙江省之中又加入「天」字,視為浙江成為了天國的一省,是太平天國統治的核心地帶之一。清朝浙江省共設11府,除2府7縣外外,皆被太平軍佔領並建立了地方政權。
安徽省:1853年太平軍佔領安慶後名,以安慶為省會建立了安徽省。太平軍未佔領安徽省全境,安徽省北部地區仍然控制在清政府手中,太平天國的安徽省領有安慶、瀘州、鳳陽、寧郭、和州、池州、太平、泗州、徽州6郡和六安、滁、廣德3州共57個縣。
江西省:太平軍最初並未攻克南昌城,1854年太平天國以九江為省會建立了江西省。太平天國在江西共設九江、南昌、饒州、建昌、撫州、臨江、瑞州、吉安、袁州、南康、贛州、南安、寧州、廣信等郡。
湖北省:太平軍佔領武昌後,因避北王韋昌輝的諱,改「武昌」為武「王倉」(王字旁加一個倉),並以武昌為省會建立了湖北省,領有武「王倉」、漢陽、黃州、德安4郡。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太平天國由於屬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始終處於戰爭之中,控制範圍變動比較頻繁,導致了地方行政制度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部分郡縣佔據的時間僅有幾十天或幾天。到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原先太平軍控制的大部分區域相繼被清軍收復,原先控制的湖北、江西2省,太平天國的勢力只能觸及少數的幾個郡縣。
3.蓑翁說
行政區劃本來就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像太平天國這樣的處於戰爭中的政權,行政區劃的變化更為劇烈。在上面羅列了太平天國建立的各個省郡,當然這裡必須要說明這並不等於存在某個時間段,以上地區同時處於太平天國的控制之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華強:《太平天國地理志》
2.華強:《太平天國後期政區圖說》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帳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