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日本內閤府發布《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地震海嘯危險評估報告》,預測若日本海溝發生9.1級地震、千島海溝發生9.3級地震,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將遭受最大13.7米高的海嘯襲擊,並給出了危險性評估。為此,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海嘯預警中心」)密切跟蹤相關動態,並組織技術人員對我國沿海地區開展了海嘯危險性評估。
海洋自然災害中,海嘯破壞程度大,一直是世界各國海洋防災減災領域的重點、難點。我國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鄰,海嘯帶來的影響有多大,我國海嘯預警系統建設有何進展,一旦發生海嘯將怎樣應對?記者近日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海嘯預警中心專家。
引發海嘯的3個條件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的9.1級地震引發了大海嘯,給印度洋沿岸國家造成生命財產重大損失,使近30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
作為一種災難性海浪,海嘯通常與地震形影相隨,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海洋自然災害之一。地震海嘯是海洋中發生地震時,海底突然發生很大垂直運動造成的海水急劇抬升並形成重力長波向外傳播的過程。
大海嘯發生時,海嘯波的傳播距離很遠,可輻射到數千公裡之外的地方,而能量卻僅有微弱衰減。它以600公裡/小時~1000公裡/小時的速度在大洋中傳播。當海嘯行經近岸淺水區時,波速減小而波幅驟增,能夠掀起10米~40米高的巨浪,從而淹沒濱海地區,引發災難。
據了解,在通常情況下,引發海嘯必須具備3個條件:一是海底地震達到6.5級以上才可能誘發海嘯。二是地震斷層的破裂必須是能使海底結構產生垂直升降運動的地震類型。海底結構劇烈的上下運動可引起海水整體的大幅波動,從而形成海嘯。2011年,日本海嘯中地震造成的海底斷層破裂長度超過數百公裡。三是發生海嘯的海域多為深水海域,海水深度超過1千米。
專家預計我國受影響較小
為評估日本海溝、千島海溝的潛在地震海嘯源對中國的影響,海嘯預警中心採用了海嘯數值模型對潛在海嘯進行模擬。
海嘯預警中心相關專家表示,該中心根據日本內閤府發布的地震海嘯災害評估報告,假定日本海溝地震震級為9.1級、千島海溝地震震級為9.3級。計算結果顯示,日本北海道東部沿岸、本州島東北部沿岸最大海嘯波幅將超13米,具有相當強的破壞力。我國沿海主要受到影響的區域為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臺灣等,渤黃海沿海區域受影響很小。
圖為技術人員計算結果及對我國沿岸的影響
依據最大海嘯波幅大小,海嘯災害危險性可分為4個級別。一級為最高,代表該海嘯致災強度最大。四級為最低,代表不會致災。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大部分沿海城市和江蘇的部分沿海城市受到的海嘯威脅在三級以上,臺灣東側沿岸受到的海嘯威脅可達到二級。
專家表示,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地震海嘯發生4小時~6小時內,海嘯波可到達臺灣,在6小時~8小時內可到達浙江、福建,並在之後逐漸影響中國近岸其他省市。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大部分沿海城市和江蘇的部分沿海城市都可能受到最大1米的海嘯波影響。臺灣島東側沿岸最大可達3米。
專家介紹,根據數值計算結果,由於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均位於日本東北部,地震海嘯發生時,海嘯傳播的能量主軸為東南方向,海嘯波主要由震源向大洋中傳播。總體而言,中國沿海受到海嘯的影響相對較小。
即便如此,技術人員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假定的地震海嘯事件一旦發生,將對我國大部分沿海省市造成海嘯災害威脅。如果適逢天文大潮,海嘯破壞力將加劇,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後續,海嘯預警中心還將持續密切跟蹤。
預警時效達到先進水平
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形成包含海嘯預警中心、地震臺站、海洋站、深海海嘯浮標在內的綜合性業務化海嘯監測預警系統。作為國家級海嘯預警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24小時不間斷監測運行,實時接收處理全球地震和水位數據,並對可能觸發的海嘯第一時間進行預警。
當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海嘯監測預警人機互動平臺,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監測、全球水位監測、太平洋海嘯並行預報模型、具有10萬個海嘯場景的預警資料庫、基於GPU(俗稱顯卡)並行技術的實時海嘯傳播模擬系統、基於海嘯浮標反演的定量海嘯預警系統、海嘯產品製作發布等12個子系統,實時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等國內外業務及數據中心緊密聯繫。我國海嘯預警時效現在已達到了6分鐘~12分鐘,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行列。
圖為在南海布放海嘯浮標
2019年11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授權,正式業務化運行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為南海、蘇祿海、蘇拉威西海沿岸國家和地區提供國際化海嘯預警服務。
專家建議,接收到海嘯預警報時,所有人員須遠離沙灘及沿岸低洼地區,停止一切水上和岸邊活動。如感到地面有強烈震動、發現海水突然退卻或聽到像火車一樣的「咆哮」聲,這都是海嘯來臨徵兆,應迅速前往高處或建築物高層躲避。此外,所有海嘯預警都必須認真對待,相關部門不僅要建立海嘯監測預警機制,還要提前做好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措施。海嘯破壞力與沿岸地形有很大關係,即使影響較小的海嘯也不能掉以輕心。
本文轉自i自然全媒體·觀滄海 記者:朱彧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有1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有1.5到2.4米的中浪區;
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有1.3到1.8米的中浪;
南海有0.6到1.2米的輕浪;
北部灣有1到1.6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我國近海沒有大浪區。
6月3日~6月7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舟山海域有輕浪伴中雨,不適宜開展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平潭、三亞海域有中浪,其他主要沿岸海域都是輕浪,都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上海、深圳、北海、海口、三亞海域受海面小陣雨影響,濱海出行最好備上雨具。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中浪,其他主要旅遊航線都是輕浪,都適宜乘船出行;
大連至煙臺航線受海面輕霧影響,其他主要旅遊航線都受海面小陣雨影響,視程一般,海上觀光需注意。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平潭島、湄洲島、釣魚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其他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假如海嘯來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