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1月5日)
是世界海嘯日
海嘯帶來的災難
或許大家在電影裡看到的較多
但究竟什麼是海嘯?
海嘯有多可怕?
一起來了解吧
海嘯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國家海洋預報臺
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海嘯的波長可達數百公裡,可以傳播幾千公裡而能量損失很小。
在茫茫的海洋裡,海嘯的波高可能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波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
海嘯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從有關數據來看,海嘯高達2米,木製房屋會瞬間遭到破壞;海嘯高達20米以上,鋼筋水泥建築物也難以招架。
海嘯發生的徵兆有哪些?
地震引發的海嘯登陸前,會有一些非常明顯的前兆現象,在海邊生活、工作、旅遊的人們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發現。
1.海水異常的暴退或暴漲;
2.離海岸不遠的淺海區,海面突然變成白色,其前方出現一道長長的明亮的水牆;
3.海嘯發生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洋生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大觀,但此時千萬不要去撿魚蝦或看熱鬧,應迅速離開海岸,向陸地高處轉移。
海嘯對我們的威脅大嗎?
海嘯可分為兩種,一類是近海海嘯,其生成源地距海岸200公裡以內,危害極大;另一類是遠道而來的遠洋海嘯,同樣能帶來大災難。
我國破壞性地震海嘯發生的頻率極低。因為,一方面以日本列島、菲律賓群島等構成的島鏈,屏蔽了我國大部分的海岸線,這是遠洋海嘯遇到的第一重防線。
另一方面,我國大陸沿海有著平坦且延伸極遠的淺水大陸架,海嘯波在進入這片遼闊的海域後,形成陸架假潮,能量大量損耗,抵達海岸時已成強弩之末。
而最危險的近海海嘯,也因我國擁有較為穩定的海床,和海岸線上數千個島嶼礁灘構成的天然防波堤所屏蔽了。
所以,無論是遠洋海嘯還是近海海嘯,要在我國掀起巨大的天災可謂難上加難。雖然海嘯對我們的威脅沒有那麼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
當海嘯來臨時,除了依靠海嘯預警
這些應急小知識也要知道
↓↓↓
本文來源:大眾科普
統籌策劃:文成鋒(微信13673365366)
原標題:《你應該知道的世界海嘯日》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