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蜜蜂活躍,
被其蜇傷的事件也頻頻發生。
近半個月來,
北侖區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接連收治
兩例被蜜蜂蟄傷引發休克的患者。
半個月,接連兩人被蜜蜂蜇傷引發休克
6月9日早上6點,家住小港的張女士在外面跑步鍛鍊時,不慎被蜜蜂蟄傷後腦部,疼痛難忍,出現了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隨後暈倒在路邊。路人發現後,立即撥打120,把她送到了北侖區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進行搶救。
送到醫院時,張女士已是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眼瞼腫脹,全身皮膚發紅,情況十分危急。值班醫生徐飛龍立刻為她做了檢查,發現其後腦部有一個直徑約2毫米的蟄痕,周圍皮膚紅腫,同時上腹部多處散布紅色疹子,初步診斷為蜂毒導致的過敏性休克,立即為她進行了抗休克治療。
同時,徐飛龍醫生還聯繫了皮膚科劉京梁醫生和急診科主任王海珍醫生。三人在會診後,決定為張女士補液升壓抗過敏藥物,同時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經過緊張的30分鐘搶救後,張女士睜開了眼,全身皮疹逐漸消退,病情終於穩定了下來。
另一位患者朱女士也「栽」在了小小的蜜蜂手中。6月11日早上8點左右,她在地裡幹活的時候,左胳膊被蜜蜂蜇了一下。「當時除了有點疼以外,並沒有其他反應,所以就沒當回事。可是沒一會,就感覺渾身無力,胸口沉悶,喘不上氣。」
隨後,朱女士也出現了休克症狀。所幸家裡人送醫及時,經過緊急搶救,生命體徵很快平穩,過敏基本得到緩解,2個小時後便在家屬的陪同下離開了醫院。
蜂毒會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被小小的蜜蜂蟄一下,竟然會引起休克!北侖區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王海珍解釋說,這一切都是因為「蜂毒」在作怪!
蜂毒的主要成分是組胺、神經毒、蟻酸。蜂尾部毒刺刺進皮膚後,可將毒素注入人體,從而引起化學性中毒,皮膚局部出現顯著的燒灼感或痛癢感,周圍潮紅腫脹,中央常有一個刺蜇所致的淤點,較重者形成水皰。有的人會出現全身過敏反應、溶血、肝腎損害、過敏性休克甚至引發死亡。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包圖網
如出現胸悶心慌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若不慎被蜜蜂蜇傷,該如何處理?王海珍說,首先檢查患處有無毒刺折斷留在皮膚內,毒刺可用鑷子拔出;然後用肥皂水等鹼性液體衝洗患處,如果是被馬蜂或者大胡峰蟄傷則要選擇醋等酸性液體;一旦出現皮膚瘙癢、胸悶心慌、頭暈乏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最後,他提醒,夏季是蜂類活動的高峰期,應儘量避免在蜂巢附近活動,不使用香味濃鬱的化妝品。
被蜜蜂蜇傷後的完整處理過程
1、繃扎
立即繃扎被刺肢體的近心端,每隔15分鐘放鬆1分鐘,繃扎總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2、拔出毒刺
首先檢查有無滯留於皮膚內的毒刺,發現後立即小心拔除。方法是用膠布粘貼後揭起或用鑷子將刺拔出。若扎入皮膚的毒刺還附有毒腺囊,則不能用鑷子夾取,以免擠入毒液而使反應加重,可以用尖細的針頭或刀尖挑出毒刺和毒腺囊。
3、中和毒液
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選用肥皂水或5%~10%碳酸氫鈉溶液洗敷傷口;黃蜂的毒液呈鹼性,可選用硼酸粉或食醋洗敷患處,以減輕局部症狀。
4、局部疼痛、紅腫處理
局部紅腫處可外用爐甘石洗劑以消散炎症,紅腫嚴重伴水皰滲液,可用3%硼酸水溶液溼敷,疼痛嚴重時酌情使用止痛劑。四肢被蜇傷應減少活動,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減少毒素吸收。
5、 保持呼吸通暢
如果發生過敏性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醫院的途中,要保持呼吸暢通。
來源:寧波晚報 (記者 賀豔 通訊員 俞佳雯)
編輯:李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