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謀殺案》沒有完美的謀殺,但有堪稱完美的劇本

2021-01-09 紫薯的饅頭

影片中的主角,託尼,未能笑到最後,他的陰謀在最後一刻被揭穿了。他敗在無法掌控的細節上,事情並非完全按照他的設想進行,這是現實和小說的區別。寫偵探小說的馬克在謀殺發生之前說的話成了預言(在小說中,故事按照作者的設想發展,但在真實生活中可就不是了。)

關鍵時刻,託尼的手錶停了,託尼的延誤讓史望在焦急等候中把鑰匙歸回原處。這一託尼未曾料想到的舉動導致他犯了一個小錯誤,而這個錯誤,最終讓真相大白,讓一切無法證實的事情得到證明。

與大多數懸疑片不同之處在於,觀眾從一開始就知道了所有事情:託尼的殺妻動機、計劃和所做的一切鋪墊工作。他寫了兩封匿名信給他的妻子——瑪戈,給她造成有人在暗中敲詐她的印象。而託尼也終於找到了他憑空捏造之人的合適人選——史望,威逼利誘之下,史望答應替託尼殺妻。

希區柯克喜歡給觀眾提供有餡的餅,咬到餡時的驚悚成為觀看希區柯克電影時最為獨特的感受。不過在這部影片中,一開始餡就完全展露,觀眾和片中主謀託尼知道得一樣多,於是,觀眾暫時與託尼共情,希望不至於露陷,這和道德無關,直到最後,瑪戈要被執行死刑的前一天,觀眾的道德才回歸理性,畢竟事關生死,這時又迫切希望公義的回歸。

基於這樣的情感基調,作為觀眾的我們在一開始希望託尼的計劃能夠完美進行下去,所以當11點鐘到時,託尼還沒有打電話,我們就和史望一樣焦急;當史望後背插上剪刀,又在自身重量作用下深入體內導致意外死亡後,我們也和託尼一樣意外,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劇情反轉?

託尼的沉著徵服了我們。他一系列的舉動:延遲報警、銷毀史望勒瑪戈時使用的長布條、擺上瑪戈的絲襪、把馬克的信放在史望的大衣內袋中、把鑰匙放回瑪戈的包中,讓我們終於明白他的歹毒用心,他要嫁禍瑪戈,讓她擔負謀殺的罪名。

託尼真是個高手,能夠在劇情反轉的情況下隨機應變,先是想讓警察相信這是一起入室盜竊案,警察通過分析史望鞋子上有門墊的纖維排除了從窗戶進入的可能;接著又想讓警察相信史望有鑰匙,因為瑪戈的包曾經丟失過,而鑰匙一定被人複製,不過警察又否定了這種可能,因為史望的身上沒有鑰匙;最後只剩下一種可能,是瑪戈自己開門讓史望進來。這點和史望身上的那封信,把瑪戈陷入無法說清的地步,而史望勒她時用的布條也被託尼銷毀,正當防衛成了有意謀殺,劇情又一次反轉。

正如希區柯克說的「壞蛋越是得逞,影片越是成功」。託尼一次又一次圓謊成功,他的每次回應,就如同高手之間一次又一次的博弈,網球場上一個又一個的回合,而他無疑是網球名將,完美救起一個又一個球。直到最後馬克的請求,以及哈伯特警長的又一次造訪,我們才明白事情竟然已經如此糟糕,瑪戈就要被執行死刑,木已成舟、案情似乎無法反轉。

最後,哈伯特警長巧妙設計了情節,翻案的過程同樣絲絲入扣、合情合理、扣人心弦。當託尼終於明白他為什麼打不開門時,他才恍然大悟他所犯下的錯誤。哈伯特警長的高妙之處在於讓託尼自己意識到錯誤,並共同見證託尼意識到錯誤之後的一舉一動。

託尼的行走、停頓、思考、轉身,配上哈伯特警長的講解,讓我們「看見」了他的思維過程。當託尼終於想通,拿了仍舊在地毯下面的鑰匙之後,他等於是供認了所有的罪行。他打開門,抬頭意識到有這麼多雙眼睛的注視,馬克曾說過的話又一次得到應驗:我犯了一個錯誤而不自知,直到所有的人都在看著我。

堪稱完美的劇本,計劃與變化、設計與反設計、假定與反假定、劇情多次反轉、人物在相應情形之下的應對、哈伯特警長的翻案,成了影片緊緊抓住觀眾呼吸的地方,讓觀眾幾乎忘了這部電影絕大多數鏡頭都在一套公寓中拍攝完成,連瑪戈在法庭接受審判的場景也被導演省去。

這是希區柯克的聚焦原則,他認為戲劇的基本特點正在於「集中」。所有情節在單一地點發生,其他地點,諸如維多利亞車站、馬克公寓、庭審現場、史望女友家、汽車修理廠、銀行等等,都僅通過人物對話表現出來,而當我們被人物對話緊緊吸引,敦促自己迅速跟上片中人物思路,看完影片還根本沒有意識到地點單一時,就從觀眾角度證實了「集中」效果的有效以及其他場景的可有可無。

除了通過單一地點體現集中原則外,希區柯克還使用低視點角度拍攝法以突顯人物在畫面中的效果。為了讓攝像機處於和地面一樣低的位置,攝製組還特意在地上挖了一個洞。

當託尼向史望描述他計劃中的完美謀殺時,攝像機拍攝角度突然從低處切換到了高處,帶來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體驗。從高空向下拍攝,除了能看清楚他們在公寓中的行動路線之外,更有一種隱喻在其中:所有的壞事並非只是你知我知,還有,天知,地知。攝像機仿佛代表了一雙暗中鑑察的眼睛,上帝無時無刻不在暗中看見你所有的行為,明白你所有的心意。

瑪戈遭遇不公正審判的鏡頭,純粹到只剩下兩幅,一幅是瑪戈的臉,她的背後,燈光在不停變幻,寓意她內心的翻江倒海,另一幅是法官頭頂羔羊卷的假髮上蒙了一塊黑布,寓意公平公正暫時被黑暗遮蓋。

人尚且不知道風從哪裡來,朝哪個方向吹,又如何策劃完美謀殺。完美,只停留在想像中、劇本裡、偉大的電影中。

相關焦點

  • 《電話謀殺案》:你真的相信完美的謀殺嗎?
    劇情簡介推理小說作家馬克·霍立德乘坐的輪船就要到達港口了,然而託尼和瑪戈卻各有心思。一年前,瑪戈對於託尼很不滿,於是就與馬克產生了感情。馬克回到美國後和瑪戈仍然有書信來往。他來到託尼和瑪戈的家中,與託尼看起來相處得很愉快。託尼獨自留在家中不陪瑪戈和馬克看戲,卻找來了無賴列斯。原來託尼早已知道妻子的秘密,並且要謀奪妻子的家產。
  • 《電話謀殺案》:如何完美地謀殺出軌老婆
    如果一個想要殺死自己出軌老婆的男人心思縝密,足夠聰明,那麼他會腦補出一個完美的殺人計劃。之所以稱之為完美,無非就是自己有案發時不在場的證據。最好的不在場就是找一個替死鬼,借刀殺人,然後完美地逃出所有的懷疑之中。    如果沒有證據,沒人能把他怎麼樣。這就是希區柯克的電影《電話謀殺案》所設想的殺人計劃。
  • 完美謀殺案背後的同性戀復仇記
    據說,他在領取奧斯卡獎時沒有說一句話,是第一個沒有發言的獲獎嘉賓。他在《失去的周末》中將同性戀精神上的痛苦演繹得淋漓盡致,在《電話謀殺案》中將一個力圖謀殺自己妻子的丈夫,演繹得視死如歸。有細節證明這個謀殺自己妻子的丈夫,是一個同性戀角色,當然在那個年代的好萊塢,是不可能將同性戀呈現得如此清晰。
  • 強烈推薦六部「完美謀殺案」電影!
    《電話謀殺案》,希區柯克大神的作品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該片講述了男主角發現妻子有婚外情以後,決定以電話為信號殺害妻子的故事!小編當時是一口氣看完的,故事流暢,邏輯清晰,看的酣暢淋漓!《超完美謀殺案》,影片講述了一位有權有勢的丈夫因為妻子的紅杏出牆而處心積慮的聘用殺手(即妻子的情夫)想將其殺死,卻在一次次的錯綜複雜的發展後反而死於妻子之手的故事。
  • 《東方快車謀殺案》11.10上映 呈現"完美謀殺"
    《東方快車謀殺案》11.10上映 呈現"完美謀殺" 一列聞名遐邇橫貫歐亞大陸的東方快車,一樁詭異的謀殺案,一個偵探與十幾位身份迥異的車廂乘客……年度最佳全明星懸疑偵探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即將「鳴笛啟程」,於11月10日同步全球在內地上映。
  • 將計就計的超完美謀殺案
    ~最近《東方快車謀殺案》熱映,很多人衝著德普去瘋狂打call,但是對比前面的幾版彎寶感覺電影劇情還是不夠緊湊,用不專業的話大概是電影給人感覺是散的。藉此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超完美謀殺案》。
  • 世界「完美」謀殺案(上)
    消息立即傳開了,當時的媒體與一部分群眾都認為謀殺者就是莉齊·鮑頓本人,但她始終沒有承認,陪審團也得出了她無罪的結論,次年的六月法庭宣判莉茲無罪釋放。莉齊·鮑頓是一個32歲的老姑娘,她被指控用刀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和繼母。雖然她最後無罪獲釋,但根據鄰居與周邊熟悉的人宣稱,莉齊·鮑頓一直對她繼母懷恨在心,而在謀殺發生的前一天,她還曾與朋友透露過將會有大事要發生。
  • 懸疑片《超完美謀殺案》
    原創|Yi起看|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懸疑片《超完美謀殺案》。男主史蒂夫是叱吒華爾街的商業巨賈。妻子艾米麗身份同樣不簡單,除了富二代的頭銜之外。還擁有超越常人的語言天賦,在聯合國擔任翻譯的工作。
  • 希區柯克《電話謀殺案》:最大逆轉針對的是計劃沒有變化快的現實
    其實,在《電話謀殺案》中,暴力動機僅僅是吸引觀眾觀看的一個前提,而希區柯克藉助於這樣的一個前提,展示的是導演對人性的隱秘的渴望,這才是希區柯克電影裡離不開陰暗的暴力元素的原因。一、《電話謀殺案》中的美女獵物:滿足的是觀眾隱秘的對謀殺的好奇的窺視欲望。
  • 希區柯克《電話謀殺案》:尋找一場完美謀殺案的漏洞
    作者:蜜桃首發:有一隻貓叫蜜桃派(peachpiemimi)這是一部拍攝於1954年的老電影了,但是影片的內容卻精彩絕倫,一點也不過時。電影的男主東尼無意中發現妻子瑪歌移情別戀,對象正是瑪歌的一個老校友——知名的犯罪小說作家馬克。曾經是網球運動員的東尼由於放棄了運動生涯,在財務上十分依賴妻子。
  • 《電話謀殺案》不枯燥且激動人心,推理與反推理,偵查與反偵查
    你要知道,給你打電話並不是想你了,只是想確認你已經離開了——《電話謀殺案》引言:1954年,同名電影《電話謀殺案》上映,這一部拍攝周期僅36天的劇作,成為了希區柯克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堪稱其最具解密快感的懸疑推理電影,次年憑藉該片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電影導演獎提名。
  • 《電話謀殺案》|節目冊
    歐美當代戲劇典藏演出季愛倫坡獎最佳劇目·1954 希區柯克電話謀殺案
  • 世紀IP再次重啟,用年度最豪華陣容演繹完美謀殺案
    以波洛為主角的偵探小說,阿婆一共創作了70多篇,其中改編成電影並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三部——《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和《陽光下的罪惡》。三部作品中,尤以《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最早,最為人所熟知。自改編成電影以來,它先後被翻拍出了多個版本。雖然經過多次改編,但無論哪一版,口碑都相當不俗。
  • 《電話謀殺案》一部老片子,很有味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場精彩的謀殺與反謀殺。男主真的是高智商的高知分子。鎮定穩重,沉穩有禮,遇再多的突變也能隨機應變。偷情出軌的妻子,會讓觀眾對男主產生一定的同情心,而後男主趁妻子和情人出去看電影,一個人在家利用電話騙來了老同學,即幫兇。
  • 一樁由婚外情引發的不完美謀殺案,希區柯克最被忽視的佳作
    如果一部懸疑電影,把謀殺案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局都一覽無餘地展現在你面前,還能勾起你看下去的欲望嗎?我們看的優秀懸疑電影要麼敘事如諾蘭的《記憶碎片》般複雜,要麼隱藏真相到最後一刻如《控方證人》。希區柯克用《電話謀殺案》告訴我們,真兇和動機都昭然若揭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拍出優秀的懸疑電影!
  • 【電影】超完美謀殺案
    但計劃再完美,也抵不過臨時的變化。當他布下這場精密陷阱時,一場貓追老鼠似的致命遊戲便展開,誰也不知道到底誰才是最後獵物。本片是翻拍自懸疑片大師希區柯克1954年的經典作品《完美的謀殺案》。幕後拍攝片中的很多藝術品都是維戈·莫特森的私人藏品。在拍攝一場床戲前,為了讓格溫妮斯·帕特洛冷靜下來並營造出親密的氛圍,維戈·莫特森唱起了阿根廷情歌。
  • 一場動搖文明社會基礎的完美謀殺案 ——黑色音樂喜劇《福爾摩斯之死》驚悚爆笑上演|小喇叭
    一場動搖文明社會基礎的完美謀殺案黑色音樂喜劇《福爾摩斯之死》驚悚爆笑上演
  • 不愧是老戲骨,《超完美謀殺案》全靠他的眼神入戲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這部國產劇《動物世界》,而是在1998年就已經上映的《超完美謀殺案》。在這部劇裡面,麥可真正表現了一個優秀演員應該有的素顏——眼睛裡全是戲。在劇中的每一次情節變化,都是他的眼神把劇情推向高潮,他有一雙深邃的眼睛,眼神對劇情拿捏得恰到好處。
  • 《電話謀殺案》無心插柳
    人生正如計劃一場完美謀殺,即便有再周全的計劃,往往也是紙上談兵,計劃的進展往往會被無數突如其來的變數推離原定的軌道,使得人生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世界。那些我們所羨慕的成功人士或許與那些完美謀殺案一般,無心插柳的人被運氣安排成令人羨慕或驚嘆的樣子。人生就是一場憑藉運氣的豪賭,被眷顧的幸運兒獲得了別人羨慕的生活;機關算盡的人卻活在了計劃外的另一個世界。
  • 《東方快車謀殺案》上映 逆天豪華陣容再現「最完美的謀殺」
    《東方快車謀殺案》這瓶在保留原著精華的前提下,從場景設計到角色設定上都加入了全新元素的老酒,在曾被英國《衛報》譽為「最會把老故事拍出新意的人」的肯尼思.布拉納爵士的調配下,有了更加耐人尋味的新味道。老戲骨朱迪.丹奇,完美還原出一位身體衰弱卻意志強大的俄國貴婦那種不怒而威的氣場。米歇爾.菲佛,這位同時擁有邪與媚兩種特質的資深美女,將哈伯德夫人何時幽默,何時輕浮,何時做出轉變,拿捏地張弛有度;西班牙國寶級女演員佩內洛普.克魯茲也將莎婆筆下原本存在感極弱的女傳教士奧爾松試圖用宗教來為解脫內心深藏的痛楚,且無法釋懷的內心糾結感恰如其分地得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