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部電影看美國種族歧視的種種

2021-12-27 今日份追星少女

可不要把這部《美國X檔案》跟科幻美劇《X檔案》搞混啦,這是一部很純粹的針對種族主義問題的電影。


《美國X檔案》,又譯為《野獸良民》,是託尼凱耶在1998年推出的針對「新納粹」的電影。從影片來看,導演已經用鏡頭對種族歧視和新納粹進行了最正面的直擊,然而從上映前託尼因為片商扭曲自己本意而強烈要求撤銷自己的名字來看,或許影片那個看起來和諧的結局本應該更加殘酷和現實。


反正沒有導演剪輯版,所以影片「本意」如何也無從考證了,僅就現有的故事來看,依舊能夠反映出一些美式種族歧視的來龍去脈

兄弟二人種族歧視思想的形成和消解


「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不要當敵人;儘管會一時衝動,但切勿傷害我們的友愛,再相逢時,美好回憶會再度浮現,讓他們以更好的角度,看待人類的本質。」亞拉伯罕林肯的這句名言,也作為弟弟的報告《American History X》的結束語以及電影尾聲結論性的話語,對應這句結束語的電影收尾鏡頭是帶有暗示性的海浪漸歸平靜,而這平靜也僅僅代表電影中的故事歸於平靜,或者代表弟弟主觀性的以為事件的平息,抑或自己內心的平靜,以及自己對種族歧視的消解。


電影用黑白鏡頭表現弟弟回憶中的哥哥以及報告的寫作過程等部分內容,彩色鏡頭表現即時性的事件,普通樸素的電影語言明確的交代了電影主要人物種族歧視的根源和來龍去脈以及兄弟兩人種族心結的消解過程,學術論文式的東西在攝影機和演員的高度發和揮完美配合下被打造的極具觀賞性。


主人公哥哥德瑞高中時學習成績優秀,並極其欣賞和佩服其黑人老師西尼,在餐桌上提及時引起了父親對德瑞的一通種族主義教育,信服父親的德瑞無奈的點頭。對於高中生德瑞來說,自己的世界觀尚未形成,父親的教育影響使他的種族主義思想紮根,萌生。後父親為黑人所殺,德瑞種族歧視的世界觀變得堅不可摧,並變得極其判逆和極端。


德瑞召集了周圍被黑人欺負以及存在種族主義偏見的青少年一心赤誠的搞破壞活動--打砸亞州移民的商店,毆打店主,把糊狀食物和牛奶倒在黑人女售貨員的臉上…又是在餐桌上,家人討論著這次破壞活動,母親男友對此事的看法、「無理性表達」的措辭,以及與妹妹二人的種族平等思想,使德瑞異常惱火。

德瑞瘋狂的舉動令每一個家人不安和不快樂,母親勒令他和女友第二天離開這個家。但就在這天晚上,德瑞正和女友激情揚溢的時候,弟弟過來報告說有人要偷父親留給德瑞的汽車,德瑞持槍出門擊斃兩個黑人,並以極其殘忍的方式殺害了另一個偷車分子。至此德瑞的種族歧視思想得到了全面的暴發。


因弟弟未出庭指證,德瑞僅被判以過失殺人,服型三年。此時的德瑞種族主義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沒有人相信能夠消解。但獄中的經歷卻徹底讓德瑞改頭換面。獄中白人光頭黨團夥種族歧視思想不純粹,德瑞出局特立獨行,白人團夥分子對其施以辣手;西尼老師入獄告知德瑞弟弟受他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判逆,並加入光頭黨為開曼所利用,這讓德瑞很是不安;德瑞與性格開朗幽默詼諧善解人意的黑人工作夥伴成為知交好友;德瑞得知好友被判入獄六年是種族歧視造成,引發了他的思考;德瑞無聊時讀了西尼給他帶來的關於種族的書;德尼出獄時得知在獄中特立獨行未被黑人團夥修理而保命實是好友從中周旋——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出獄後的德瑞的種族歧視思想消彌於無形。


弟弟種族歧視思想的形成和消解過程與哥哥很是同步,顯然極受哥哥的影響,當然和哥哥一樣,家庭、生活環境、校園氛圍等,西尼的影響、事態的發展等也是其歧視思想形成和消解的一部分原因,但弟弟在形式上的反對黑人和認同黑人卻大可以說是由其哥哥德瑞決定的。難說弟弟心中是否真正存在過種族歧視,其歧視行為更可以說是對哥哥崇拜的模仿行為和青春期判逆的耍酷行為,也難說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美國青少年以至成年人是否是真正的和純粹的種族歧視者。

美國種族歧視的根源和傳播

電影圍繞德瑞家庭這一社會的基本單位展開,父親、哥哥和弟弟是在時間上先後的種族歧視者,而電影中的女性則或是極理性的種族平等主義者如妹妹,或是無所謂者如媽媽,或是不具獨立思考能力者如小妹。


那麼若要思其根源則要由父親切入,父親教育德瑞時說的「念黑人書,不念好書,合理嗎,你得想想這個,你要看清真相;不只這個,我的工作也是,我隊上來兩個黑人,成績好的白人被擠掉了,這合理嗎?是!一切都得平等,但我出勤時,這兩個比白人差的人,要護衛我安全,因是黑人就得這工作,不是能力強」。從父親的話中不難看出父親的觀點,那就是白人是優越的。


「成績好的白人被擠掉了」、「得到工作不是因為能力強」、「讀黑人書,不讀好書」,白人比黑人優越,這是電影為我們呈現的美國種族歧視的思想根源。而電影交代的種族歧視思想的傳播則主要是通過家庭教育,父親對德瑞歧視思想的灌輸,哥哥對弟弟造成的影響,通過這一方式,種族歧視在美國的家庭中代代相傳。若家庭中有一個種族歧視者,則其他家庭成員難免不受其影響,而若這人處於家庭中思想領袖的地位,則這一影響就更加強烈和具有強迫性。


另一個傳播方式則是前人的著述和言論,校園教科書針對種族主義的論述以及倡導者的大肆宣揚;電影中的時代已經開始了黑人認同運動,並取得了一定的影響和成果,一些平等思想者可以公開搞種族融合,如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西尼去中學當老師,為學生們灌輸種族平等思想,從這一側面也能看出種族思想教育在學生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對的,美國的早期教科書則在種族問題上一慣持不寬容的態度;電影中多次提到亞伯拉罕林肯,他是一位種族平等主義者,其思想對美國青少年有很大的影響性,但另一位極具影響性的人物班傑明富蘭克林則是一位十足的種族主義者,他曾公開譴責印第安人是「一打仗就高興,殺了人就興奮的野蠻人」,又說他們無知、愚蠢、不懂禮貌、天生懶惰,他對黑人的評價是懶惰、偷東西、不注意節儉。很難說如班傑明富蘭克林這樣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一些人的思想態度和行為言論對傳播種族歧視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而電影中的極端種族歧視者德瑞的宣傳行為則實打實的對身邊很多青少年起到影響,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反異族行動。


美國種族歧視的實質和反思 

父親餐桌上教育德瑞的一襲話無非說明了兩點問題,一是黑人比不上白人,黑人的東西都是壞的;二是黑人侵犯了白人的利益--「讀黑人書,不讀好書」、「成績好的白人被擠掉了」。所以若說白人優越是美國種族歧視的根源,那麼白人利益至上則可以作為電影言明的美國種族歧視的實質。


涉及利益時,人與人之間難免出現矛盾、衝突甚至勢成水火,不管他們是什麼關係。電影中的利益衝突有這麼幾處:黑人慾霸佔籃球場,德瑞出面比賽,贏則球場是白人的,輸則球場是黑人的;社區周圍的很多白人青少年為黑人所欺負;黑人慾盜取德瑞的汽車,危害了白人的財產安全,德瑞將其殺害;監獄中的光頭黨頭領在可以獲取利益的條件下與墨西哥人交易;開曼利用群眾的種族歧視活動從中獲利。由此可以看出,當涉及利益時,種族歧視者更加激憤;無歧視思想的白人加入歧視群體打擊黑人;有心人偽裝成歧視分子趁火打劫從中牟利;一些種族歧視者暫時拋開歧視與黑人交易。所以,白人利益至上是美國種族歧視的實質。


當初解放黑奴運動獲得一大部分北方白人的支持也是由於北方的資本主義要向南方的種植園經濟區發展,因而一大部分美國白人引領的種族融合運動目的並不純粹,就像電影中父親所說「搞黑人認同運動,不知道後面是否有更大的陰謀」。


整部電影都可以看作是主人公弟弟對哥哥德瑞的一系列種族歧視行為的反思,而這一反思是由黑人教師西尼促成的,西尼在電影中扮演著德瑞和西尼精神導師的角色,他看到西尼越來越判逆,行為上越來來向正在監獄中服刑的德瑞轉化,並經常去找開曼與光頭黨分子混跡,因而督促其回憶德瑞種族歧視情節的始末。


丹尼在自己的憶田中看到,父親在時家庭生活很美好,父親有一份好工作,母親光鮮亮麗,兄妹三人學習成績優異並和睦相處。這時德瑞的種族歧視思想剛剛開始,而當這一思想一發不可收拾時,父親已經死去,母親與新男友關係不能繼續和發展。


母親很痛苦,德瑞與妹妹因觀點不同而反目,甚至妹妹恨不得殺掉德瑞,母親也要驅逐德瑞,一家人的關係開始破裂。這時德瑞殺人入獄,而自己接替了哥哥的角色,雖沒有德瑞那樣過激,但繼續對這個家庭進行著傷害。母親得了肺病且越來越糟糕,姐姐經常受到團夥分子的搔擾,家庭越來越不堪…


丹尼到這時是迷惑的,他不知道怎麼樣去繼續這份報告,也不想以「種族歧視對我的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來作為報告的結論,因而德瑞出獄後對丹尼講得獄中經歷促成了丹尼這一反思的完成,並以亞伯拉罕的那句名言作為了報告的結論。


人在回憶中很容易觸及自己不想觸及的問題,因而丹尼說回憶哥哥是痛苦的,他在德瑞殺人後面向自己的笑容中看到的分明是人性的邪惡,而這一邪惡性根本與種族歧視無關,而其實種族歧視的思想本就是脆弱的,其理論依據也明顯站不住腳。而當歧視者的思想受到衝擊時,他們或是固執的不予理睬,或是強辭奪理的狡辯,因為要人改變自己的認知是痛苦的,當人們的世界觀形成後,人們便不想觸及自己未曾領略過的精神領地,也不想去理解與自己思想有衝突的思想,這可能也源於人類天性使然的自我保護吧。

相關焦點

  • 美國種族歧視的殘酷現實,這部電影講透了
    前一段時間美國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因為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殺死了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引起了許多反種族歧視者的抗議。在新冠疫情橫行的時候,他們不顧被傳染的危險,誓要為弗洛伊德討回公道。他的不幸,像是一根導火索,徹底點燃了許多美國人心中對種族歧視的不滿。
  • 種族歧視的電影有很多,可這一部卻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惡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壹早電影講述種族歧視的電影有很多,經典的如《辛德勒的名單》,主流的如《隱藏人物》,寫實的如《
  • 從電影《美國麗人》看隱藏在美國社會肌膚內的種種「癌症」
    其實我這個人是比較膚淺又貪新鮮的人,也很少看什麼外國比較經典的電影,都是追隨當下比較流行的文化。但是,有一部大學期間看過的美國電影,我印象至今也是十分深刻,影片結局的畫面還會在某個閒暇的午後在我腦中一閃而過。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揭露60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太殘酷
    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綠皮書》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作為一部講述黑人種族歧視的電影能獲此大獎,實屬難得。電影《綠皮書》講述了種族問題、階層問題、貧富差距、文化差異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描述手法也是有緊有松,作為一部劇情片,絲毫沒有睏倦的感覺,兩人關係的升華和故事情節的發展十分的吸引人。種族歧視是本片的一大看點,電影取自60年代的社會現象,揭露了黑人在美國國內的社會地位,看完讓人觸目驚心,黑人在當時的美國,根本沒有任何地位,電影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講述了黑人在美國的生活。
  • 《綠皮書》六十年,挖挖美國種族歧視的黑歷史
    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是一個1962年發生在美國關於種族歧視的故事。
  • 因涉嫌種族歧視,HBO下架美國經典電影《亂世佳人》
    《為奴十二年》的黑人編劇約翰·萊德利在《洛杉磯時報》上呼籲,要把該片從HBO Max上面下架,「這部電影要麼就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HBO Max默默照做了。《亂世佳人》影片講述的是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豔驚人而自私自利的郝思嘉(費雯·麗飾),與醜聞纏身又魅力十足的白瑞德(克拉克·蓋博飾)間的愛情故事。
  •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一場銀行搶劫案映射出種種社會問題
    關於銀行搶劫案的電影有很多,片中的劫匪也大多是兇狠殘忍的悍匪,或是盜亦有道的義賊。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熱天午後》卻反其道而行,本片描繪了一場令人哭笑不得的銀行劫案,最令人驚奇的是,這是根據一起真實案件改編而成。
  • 面對種族歧視,聽聽美國孩子們怎麼說
    種族歧視、踐踏人權已經成了美國社會的惡疾。面對「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和這種系統性的種族歧視,美國的孩子們又是怎麼看的呢?佩頓(15歲):我看了(弗洛伊德之死的)那8分鐘46秒長的視頻,我特別憤怒,其他人也是。這太令人震驚了!
  • 對於「雙標」的美國人,這是一部「禁片」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曾幾何時,寄寓著勇氣與奮鬥的美國夢,吸引著無數人飄洋過海來到這個傳說中的「烏託邦」。在這個國度,似乎任何人都可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因此很多人將美國視為一個完美的社會存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姜文主演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裡,有這麼一句經典臺詞。
  • 對於一些美國人,這是一部「禁片」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曾幾何時,寄寓著勇氣與奮鬥的美國夢,吸引著無數人飄洋過海來到這個傳說中的「烏託邦」。在這個國度,似乎任何人都可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因此很多人將美國視為一個完美的社會存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影片推薦 | The help:審視種族歧視,遇見勇氣溫情
    電影The help(《相助》)改編自凱薩琳·斯託克特的同名小說。20世紀60年代,美國處於一個充滿動蕩、各種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時期,我們所熟知的種族歧視現象在這一時期也尤為明顯,黑人的社會地位極低,生活水平低下,多數白人對黑人極度鄙視,認為黑人是「骯髒的」、「帶有病菌的」。黑人長期受到不平等對待與極端壓迫,渴望真正的政治平權。
  • 面對種族歧視,聽聽美國孩子們怎麼說
    種族歧視、踐踏人權已經成了美國社會的惡疾。面對「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和這種系統性的種族歧視,美國的孩子們又是怎麼看的呢?尼婭(8歲): 我非常憤怒!警察難道不是應該保護我們的嗎?佩頓(15歲): 我看了(弗洛伊德之死的)那8分鐘46秒長的視頻,我特別憤怒,其他人也是。這太令人震驚了!德克斯特(11歲): 我特彆氣憤,又很傷心。我不相信只是因為膚色不同,一個人就能這麼對待別人,這是警察暴力執法問題。
  • 美國電影《撞車》:撞的是車,衝擊的是種族歧視、暴力執法和人性
    一段時期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美國在遭受疫情重創之下,卻又爆發了因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的多起案件,而引發各地民眾強烈抗議遊行,進而演變成了打砸搶風潮,已成有蔓延之勢。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部相關題材的電影,由保羅·哈吉斯自編自導並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犯罪電影《撞車》。
  • 《紳士們》蓋導在打種族歧視的擦邊球嗎?
    有網友說這如果不是種族歧視,可以去美國某T州試試和白人們討論一下罵你white trash,不是因為你是白人,而是你是白人和trash。其他外國旅客看到了批評說,「看,那個中國人不講文明。」的確,旁人不認識刻字的人,他們只能把主語擴展到「中國人」。說者無意,但是聽到該言論的人可能會把單獨刻字的人映射到中國人這一群體。從長遠看,就造成了刻板印象,甚至種族歧視。因此,我們大多聽到這一說法:出門在外注意文明,因為你代表的是一個國家。這裡面的邏輯,我覺得都有問題。
  • 被批種族歧視,這部斬獲8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遭下架,阿迪耐克也慌了?
    據海外網報導,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 MAX日前下架了奧斯卡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原因是美國種族關係緊張之際,有不少美國民眾認為,這部影片宣揚種族主義,涉嫌種族歧視。 該發言人表示:「《亂世佳人》是其所處時代的產物,描繪了一些很不幸地已普遍散布於美國社會的種族偏見。這些種族歧視的描繪在當時和現在都是錯誤的。我們認為,如果不對這些描寫進行解釋和譴責,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當這部影片重新回歸HBO Max時,會帶著對其歷史背景的討論和對這些描寫的譴責而回歸,但也會按照它最初的創作方式來呈現。
  • 一代攝影教父去世:用影集揭露美國繁榮背後種種問題的怪人
    …羅伯特並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1924年他出生在瑞士一戶猶太人家庭之中。因為從小就不喜歡循規蹈矩地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他對身邊的種種新鮮事物十分感興趣。17歲時他家樓上搬來了一位年輕的修圖師,這在當時應該還算是一個十分新鮮的職業。感到十分好奇的羅伯特頻繁地溜達到修圖師的房間看他工作,請教他攝影和修圖的種種知識。
  • 這部入圍奧斯卡的電影,是最接近美國現實的高分片,真的震撼
    前段時間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死黑人死亡的事件,震驚世界,這場事件引發的抗議不斷發酵,甚至有人遊行示威,下跪表達抗議,美國的種族歧視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就一直存在,這也讓想到了一部電影。你很難想像,在美國 20世紀60 年代性別不平等+種族歧視的雙重挑戰之下,三位投身航空事業的黑人女性計算員,竟然成功穿越種種限制,打破天花板,贏得了自己的夢想.儘管這部電影的口碑很好,劇情很好,但依然架不住歷史帶給我們的震撼。
  • 嘻哈經典:七首抗議美國警察對黑人種族歧視的說唱歌曲
    這一周,最大的新聞就是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亡的事件,引起全美乃至西方各國都出現遊行抗議的情況。  許多說唱歌手、R&B歌手都發表意見反對種族歧視。  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事件,引起眾多嘻哈歌手紛紛抗議  「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起多位美國說唱歌手抗議  今天推薦7首關於抗議種族歧視的說唱歌曲,來看看不同的音樂人是如何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的。
  • 從《葉問4》看到的種族歧視,現在還有嗎?
    葉問因故來到美國唐人街,意外捲入一場當地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面對日益猖狂的民族歧視與壓迫,葉問挺身而出,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拼死一戰,以正宗詠春,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功夫。核心價值觀:雖然因為個人恩怨,有些矛盾,但是在民族榮譽感面前,變成了一個整體,一致抗爭著種族歧視所帶來的種種壓迫勢力,用事實證明了中國人團結一心的精神。故事圍繞著三條主線展開: 1、孩子的教育問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和大多數的家庭一樣父親的困擾,發現自己得了癌症,為了給兒子安排好將來,借著被學生邀請去美國。打算去國外給兒子辦理留學。
  • 關於拍好《戰俘奧運會》的一點設想——從一部美國電影說開來
    也許一開始,我的目光會暫時離開碧潼戰俘營,先轉向一部美國老電影——《滿洲裡候選人》。這部電影講什麼的?講麥卡錫白色恐怖時代美國統治者的妄想症。他們認為,從志願軍戰俘營被釋放的美軍戰俘都被某種高科技操控了大腦。平時挺正常的,但一旦接受某種信號,比如某種頻率的哨聲或者某種暗語,馬上變成只會接受指令的殺人機器。為此CIA開始了對戰俘的大規模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