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攝影教父去世:用影集揭露美國繁榮背後種種問題的怪人

2021-03-04 手望Sowarm


引言

上周一,美國現代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與世長辭,享年94歲。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他被稱為美國快照攝影的教父。他的獨特攝影風格影響了美國攝影家們的喜好,也改變了世界攝影史的走向。

羅伯特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是他34歲時出版的一本影集——《美國人》,這是他申請了美國古根海姆獎金的援助後做出的作品。有趣的是,他以「宣揚美國自由精神文化」為由申請到這筆資金之後,卻拍出了一本揭露美國各種社會問題的影集。

● 《美國人》中公交上區域劃分明顯的黑人白人界限

這本影集的出現,打破了現代攝影在之前注重的「平面構成第一」的決定性瞬間主流理念。讓攝影師及常人都開始更注重攝影捕抓現實片段的能力,乃至於攝影作品自我表達的能力,奠定了他在攝影史上無可爭議的一代大師地位。

羅伯特並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1924年他出生在瑞士一戶猶太人家庭之中。因為從小就不喜歡循規蹈矩地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他對身邊的種種新鮮事物十分感興趣。

17歲時他家樓上搬來了一位年輕的修圖師,這在當時應該還算是一個十分新鮮的職業。感到十分好奇的羅伯特頻繁地溜達到修圖師的房間看他工作,請教他攝影和修圖的種種知識。

● 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

年少時遇到的這位熱心的修圖師,是羅伯特一代攝影大師之路的美好開端。因為有「專業指導」,也得益於他自身的天賦過人,他在瑞士逐漸成為了小有名氣的青年攝影師。

然而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瑞士的猶太人陷入了擔心被德國納粹攻佔土地並進行大屠殺的陰影之下。胸懷大志的羅伯特也趁機決定要到當時歐洲青年嚮往的自由中心——美國紐約一展宏圖。

1947年,羅伯特正式移民美國。年僅23歲的他憑著自己過硬的攝影技巧,很快就在紐約找到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為雜誌《時尚芭莎》拍攝商業攝影照片。

● 1952年 《時尚芭莎》雜誌

然而羅伯特很快辭去了這份他覺得並不適合自己的工作,轉而成為一名自由攝影記者。晚年的他在紀錄片中談到「為商業目的而量產化攝影作品會扼殺很多東西」,這是心向藝術的他拒絕成為「僱傭軍」的最主要原因。

這個階段的他不斷向行業前輩學習,到周邊各地遊歷,不間斷地在行走中拍攝了大量照片。對於攝影師來說,最重要的始終是要一直堅持拍攝;而對於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一直體驗、感悟生活。

● 羅伯特拍下的銀行家們

一直到1955年前後,不斷成長的羅伯特在美國的知名度也日漸提高。1955年,在幾位藝術界大咖的推薦下,他成為了第一位獲得古根海姆獎金的外國人。

這個為當年度傑出的科學、藝術工作者頒發的獎項,對於羅伯特來說最重大的意義就在於終於可以無憂無慮地進行一段時間的藝術創作了。

於是就在1955年,他開始了自己駕車「週遊美國」的徵途。整整兩年的時間裡,羅伯特繞著美國兜了一整圈。

● 羅伯特鏡頭下的上流社會人士

從頂級賭場中一擲千金的豪門男女,到社會底層為下一頓飯發著愁的窮苦人民,羅伯特遇上什麼就拍什麼。他會在夏日的沙灘終日遊蕩「捕捉人們的孤單」,也會混入遊行示威的場所拍下狂熱而混亂的場面。

而在遊歷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種族歧視、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種種問題,無疑對這個帶著對美利堅無限憧憬而來的猶太人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開始思考各種社會現實的同時,羅伯特也把鏡頭對準了美國社會中的各色人群。

● 羅伯特鏡頭下的黑人

2年間,他拍下了整整2.7萬張底片。而後他又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將自己關在小屋子裡整理這些底片。最終,羅伯特挑選出83張自認為最好也最能全面概括美國社會的照片,精心編排成書《美國人》(The Americans)。

然而,這本從美國表面的繁榮記錄到基層人民的貧窮與絕望,又記錄了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階級矛盾、貧富差距種種問題的影集,激怒了沉浸在「美國夢」美好幻想中的人們。

● 羅伯特鏡頭下的美國街頭

在美國,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這本書。所以在1957年,《美國人》這本後來成為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攝影集,它的第一版是在法國出版的。又過了兩年後,它才在美國出版。

一直到之後的幾十年裡,越來越多的人看懂了這本影集的超前理念與記錄價值,它才漸漸被攝影界乃至所有藝術界的人所認可。

● 《美國人》影集中的第一張照片

羅伯特的一生可謂功成名就,然而生活也跟他開了一個十分殘酷的玩笑。他的兒子因為精神問題而自殺,女兒不幸在空難中喪生。與原配妻子離婚後,他與另外一位名為June Leaf 的藝術家結為老年的伴侶。

June Leaf 無疑是懂他的,她說:「羅伯特像是隨身帶著筷子的人。他心如止水地在一旁等待,觀察,在合適的時機發生的瞬間,他便能出手捕捉到事物永恆的本質。」

晚年的他們在加拿大一個海岸邊結廬而居,自力更生,每日顫顫巍巍地各自對著無盡美麗的大自然創作,也是十分逍遙自在。

● 晚年的Robert與June

儘管羅伯特憑藉自己過人的敏銳洞察力揭露了美國社會的種種無人承認的問題,他相冊中的這個國家充斥著民族主義、隨處可見的暴力行為及毫無意義的橫行的消費主義,他用作品嚴厲地批判了這樣一個自大的民族。

但羅伯特無數次強調自己並不反美,他想要呈現並希望引起大家關注的只是一種人的本性。

● 挑選底片時的Robert Frank

每一個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都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選擇集體忽視,麻木地不去面對,不去嘗試改變現狀。而敏感的藝術家們,往往就是那個揭露問題,用自己的作品警醒世人的人。

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各種「教父」級人物紛紛離世的時代交替之際,除了他們留下來的作品,我想更值得傳承的不僅是這些藝術家前輩們孜孜不倦奮鬥一生的精神,更是他們對於人性持續不斷的思索,對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大膽地質疑、揭露還有警示的態度。

參考文獻:

Robert Frank  -From Wikipedia

紀錄片:Leaving Home, Coming Home: A Portrait of Robert Frank

海洋藝術 《那些向神奈川沖浪裏的致敬》文/倚恆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推 薦 閱 讀

·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

「這麼好的文章,朋友圈分享一波吧」

 

"嘿,你在看嗎?"↓

相關焦點

  • 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為何稱其美國「攝影教父」?
    趙剛在《世界攝影美學簡史》一書中,解析了這位美國「攝影教父」理念的形成及其對新一代攝影師的影響: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安塞爾·亞當斯攝,1935 年。這是亞當斯用康泰克斯135照相機在美國普雷斯畫廊(An American Place)拍攝的,是斯蒂格利茨少有的微笑的照片。
  • 影史經典《教父》背後的攝影傳奇
    電影攝影大師戈登·威利斯被讚譽為「陰影中的大師」,他的作品如《教父》、《曼哈頓》、《安妮·霍爾》、《柳巷芳草》、《總統班底》以及其他20世紀70年代影響深遠的電影令他的名字與美國電影開創性的十年畫上了等號。
  • 美國「暗影」:情人節屠殺、方塊A死亡預告、《教父》背後的「教父」
    黑幫在美國的歷史,追本溯源,要從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講起。1900年,西西里黑手黨教父級人物維託帶領一幫會眾遠涉重洋,在美國紐奧良登陸,把黑手黨的火種(以「黑手」為標誌)留在了這座港口城市。他的後輩,大約100名年輕的黑手黨成員從此地來到美國,走上了復興並發展成國際化犯罪組織的道路。
  • 電影《教父》《安妮·霍爾》攝影師Gordon Willis去世
    ‍‍電影攝影大師戈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逝世,‍‍‍‍‍‍他被評為: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十位電影攝影師之一,也被稱為「陰影中的大師」。主要攝影作品有:《教父》三部曲、《曼哈頓》、《安妮·霍爾》。美國攝影師協會主席評價說:「威利斯的去世對攝影界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他是曾經改變過電影藝術的偉大的人。是他改變了人們看電影的視角。」下面是一個是攝影師對《教父》攝影的分析,紀念。啊,《教父》(1972)。多年來它一直是我摯愛的「最佳電影」。盡
  • 一代「教父」 馬龍·白蘭度
    這部反映美國黑手党家族的影片上映後引起轟動。白蘭度把教父唐·維克託演得出神入化,塑造了美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黑幫老大的形象,充分展現出他爐火純青的表演才華,他因此再次捧走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的金像。一次是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之中,白蘭度站在陽臺上被從背後開了一槍。隨後鏡頭切換到面部特寫,他似乎是帶著無限眷戀和欣慰的表情死掉了。隨後鏡頭一切,他以一個嬰兒在子宮內的姿勢倒在地上……他曾說,《巴黎最後的探戈》拍完以後,他決定再也不會為了電影從情感上毀滅自己,將情感帶入那些角色,而只是用技巧去表演。另一次死亡,是《現代啟示錄》裡科茨上校的死亡。白蘭度還以不願意背臺詞聞名。
  • 《教父》——男人的聖經
    《教父》是美國作家馬裡奧.普佐的第三部得力之作,他的第一部小說《明爭暗鬥》、第二部小說《幸運的香客》都收效甚微,這本書寫於1969年,它一面世就轟動了整個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評論和讚揚。美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霍爾.伯登在《星期六評論報》上對這部小說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評價。他寫道:「馬裡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準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于振聾發聵。這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家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系的獨霸控制的詳細過程。」
  • 傅高義去世,一代美國東亞研究者謝幕
    圖片來源: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社交帳號截圖當地時間20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網站上發布消息稱,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Ezra Vogel)去世,享年90歲。
  • 出演《教父》而出名的美國演員阿貝去世 享年94歲
    美國演員阿貝·維高達(Abe Vigoda)於當地時間1月26日在新澤西去世,享年94歲。他曾在電影《教父》第一部和第二部中出演薩爾瓦多·泰西歐(Salvatore Tessio)一角,也因在《笑警巴麥(Barney Miller)》中扮演偵探菲爾·費什(Detective Phil Fish)而廣為人知。
  • 攝影、時代與個體存在:回望日本「寫真黃金一代」
    ​文 / 林葉走進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的展廳,仿佛踏入了另一個遙遠的時空——那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一個用攝影努力探索個人存在意義的時代。
  • 美國電影的偶像:一代教父——阿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一個離異母親獨自撫養的義大利美國新移民,貧困與低賤以及沒有希望的學業,早年長相枯燥身材矮小,經歷重重生活艱辛,磨光了他靈魂之鏡成就了戲劇的天分。他初出茅廬就站在完美的《教父》馬龍·白蘭度身邊演完了邁克。他的演技,就像在《聞香識女人》中帶著素不相識的少女跳探戈一樣,節奏得當,舉止完美。
  • 一代教父:馬龍·白蘭度
    2007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 小青影評《教父》:展現美國夢陰暗的一片,也擊碎了美國人的天真
    最終維多是以一個祖父身份死去(與孫子玩的時候去世的),可算是一種善終,但麥可的個性將他帶到更孤獨的方向,有興趣知道的朋友,可以繼續看《教父2》與《教父3》,個性真的決定了父子的不同命運。《教父》是一部在商業與藝術方面都有驚人成就的作品。劇情將許多不同主題的探索,協調成一首和諧的交響曲,各主題互相烘託,有許多的小高潮,最後總結成一個澎湃的收尾。
  • 這是一部教父三代目幫警察幹倒教父一代目壯年體的美國主旋律電影
    The Untouchables別名不可觸犯/鐵面無私(臺)/義膽雄心(港)豆瓣評分7.7/IMDB評分8.0由布萊恩·德帕爾瑪(Brian De Palma)執導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飾演本片男主角財政局特派員納斯第一任詹姆斯·邦德扮演者肖恩·康納利 Sean Connery飾演正義的老警察馬龍教父一代目壯年體扮演者羅伯特
  • 趙忠祥之後,又一位老藝術家去世,曾被譽為「中國電影美術教父」
    1月8日,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老藝術家曹燦去世,享年87歲,曾經是一代人的回憶,他在《小喇叭》節目之中,講述的一個又一個故事,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1月16日,著名的主持人,名嘴趙忠祥也離開了,同樣帶走了一代人的回憶,趙忠祥老先生,是中國第一位男播音員,堪稱「中華播音教父」
  • 一代經典《教父》,痛失愛子,老教父的處理方式堪稱教科書版本!
    評分臨近10.0的電影《教父》可堪經典,後期我們看到的很多電影都是模仿他們其中的精彩片段,甚至被很多大導演借鑑。比如我們知道的《海上鋼琴師》開頭,我們可以看一下是不是和《教父》的場景異曲同工呢!由美國著名演員馬龍-白蘭度飾演幫派頭目維託-柯裡昂,也就是老教父。柯裡昂童年悽慘,一生動蕩,但卻家庭和諧,除了義子和家臣,柯裡昂還有三子一女。隨著整部劇情線的發展,這天教父柯裡昂和他的二兒子弗雷德來街上買水果,鏡頭切換柯裡昂一邊拿著水果一邊走向他們的汽車。
  • 《教父》影評:每一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教父」
    維託用這種方式堅守了自己的承諾,也幫助小兒子麥克成功站穩了腳。從維託身上,可以學習如何成為領袖、如何做一個父親、如何做一個丈夫,而這一切都是男人的榜樣。不在乎事業有多大,不在乎家族有多興盛,只在於最終離世的時候,可以輕嘆一聲:生活如此美好。在電影《教父1》中,麥克嶄露頭角,從一個青澀的退伍軍人和大學生身份最終轉變成為了新的一代教父。
  • 父親被殺手刺殺,大哥被仇敵打死,他忍辱負重成為紐約新一代教父
    人人都說《教父》是一部絕佳的黑道電影,同時也是男人必看的一部電影,不過在我看來,不管你性別是什麼,也不管你年齡是多少,更不管你地位是高是低,你都可以去看這部電影,而且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我想這才是《教父》經久不衰,被奉為經典的原因,只有內核經典,才能真正稱得上經典。
  • 《教父》系列男演員卡米因·卡裡迪去世 享年85歲
    《教父》系列男演員卡米因·卡裡迪去世 享年85歲 時間:2019.05.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教父》經典電影
    《教父》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家史,電影鏡頭下用刀斧、長槍、刑拘,用攻心戰來詳細記錄了以維託·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黑手黨是起源於義大利的黑幫名稱,初指起源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及法國的科西嘉島的當地秘密結社犯罪組織。後隨著義大利裔移民而散布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如今已經成為了有組織犯罪的代名詞。」
  • 《教父》《美國X 檔案》《搏擊俱樂部》男人必看10 部經典電影
    記得不論是去年2019《教父》經典重映或是今年2020 上線Netflix 的時候,都有不少影迷推說那是作為男人必看的電影,然而除了《教父》到底還有哪些也是男人必看片單呢?《教父》三部曲《教父》三部曲主要講述了第一代教父維託柯裡昂Vito Corleone 在1901 年童年時期與黑手黨結下不解之緣,成年後成為美國黑手黨的「教父」,最後交棒給兒子麥可柯裡昂Michael Corleone 作為第二代教父,第二代教父一心將家族事業「洗白」但終不能成,在把位置交給姪子文森柯裡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