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期,媒體報導姜文接受拍攝電影《戰俘奧運會》,很是期待。
如何拍好這部電影?相信軍迷尤其對研究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有心得的軍迷會非常感興趣,會提供各種建言建策。這裡,也借著這個熱潮聊聊自己的看法。
也許一開始,我的目光會暫時離開碧潼戰俘營,先轉向一部美國老電影——《滿洲裡候選人》。
這部電影講什麼的?講麥卡錫白色恐怖時代美國統治者的妄想症。他們認為,從志願軍戰俘營被釋放的美軍戰俘都被某種高科技操控了大腦。平時挺正常的,但一旦接受某種信號,比如某種頻率的哨聲或者某種暗語,馬上變成只會接受指令的殺人機器。為此CIA開始了對戰俘的大規模甄別。
電影裡充滿著各種荒腔走板的場景和橋段,不一一細說了。要說的是真實歷史,美軍戰俘寄回家的29000封信都被CIA、FBI先檢查一遍,這些美國特務機構的結論是:
有75%的戰俘不僅自己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朝戰爭,還要求家裡人也反對這樣的不義之戰。
有50%的戰俘同情中國和朝鮮,認同他們的保家衛國。
有20%的戰俘被徹底洗腦,準備回美國後搞共產主義。
這個真實的歷史,激發了美國統治精英的妄想症,臭名卓著的麥卡錫主義因此應運而生還混得風生水起,弄得美國人人自危生怕被染紅。
插一句,麥卡錫的副手,是大名鼎鼎的尼克森。
恨烏及屋,因為戰俘,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美國政府給參加韓戰的那一代美國軍人打上了一個政治標籤——脆弱。因此,美國的韓戰,沒有美國隊長式的美國英雄,只有被遺忘的戰爭。
(二)
(三)
美國對戰爭和自己武功的吹噓,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無以復加的。
二戰不用說了,哪怕是歷史和現實中失敗的一面,比如被英軍火燒白宮,被鬼子襲擊珍珠港,從越南狼狽撤軍,以及現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等,都作為題材,經過好萊塢鬼手天醫的包裝,無不展現美軍正義及人性的一面。
唯獨韓戰,美帝刻意不提,儘量淡化。究其原因,不是美軍戰場上失敗,美軍也知道戰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而是美國的國本因為戰俘靈魂的蛻變被動搖了。
這是美國統治精英非常恐懼不可接受的。試想一下,一仗打下來,本來當炮灰的美軍士兵突然開竅覺悟了,從思想上反對韓戰,這仗和以後的仗還怎麼打?
如果僅僅反戰還好一點,美國的越戰反戰作品多了去,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反思還證明美國的自我糾錯能力。問題是戰俘不僅反戰,還反對華爾街資本家老爺,還反對西方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這還得了!嬸可忍叔不可忍,所以能夠不提美國絕對不提,實在遮掩不了,要提,也是吹噓拯救南朝鮮,或者置於冷戰大框架下提。
碧潼戰俘營,這是美國統治精英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深度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