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孩吞進190粒「巴克球」,醫生都驚了……

2020-12-24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宋風玲

「門診結束,為病房的多次治療的寶貝做了一個擴張;電話被告知有5歲小女生吞入50餘枚磁力珠,並且已經2個月,又是這個害人的東西,趕去超聲科,查看異物位置,看到神情淡定的小美女,不覺一陣心疼,祈禱不會穿孔;超聲確定位置後,住院、採血、溝通、插管麻醉;然而……並不順利:磁珠彼此間強大的吸力,已經定型為胃的輪廓的集團,整體出不來,拆解分不開,只能個位數的往外出;原本數著的網兜數,也沒有了記錄;增加肌松、調整體位;一遍遍的被賁門阻擋,被咽部裹挾:感謝喉鏡上場,感謝手持彎鉗的麻醉老任,召之即來,還對我們不離不棄,不遺餘力地協助;最後,那個小身軀的磁力取出器將剩餘的磁珠逐個部位進行清掃……,還沒有完,進鏡確認無穿孔,2個月的胃內安置,莫非被誰施了魔法,這個小朋友一定是公主命,如此幸運!床旁攝像確定:腹腔無穿孔、無遺漏異物;口咽部無遺留!術後:感謝親密戰友小蔥谷東東同學默契合作;感謝小郭同學始終的陪同,還數出來這個驚人的數字:190顆!」

這是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魏緒霞的一篇手記。

原來,5歲的女孩「欣欣」兩個月前吃過「巴克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磁珠,儘管之後隔幾天就會少幾粒,家長沒在意,以為巴克球這麼個小玩具又圓又滑個頭也不大早應該隨著大便排出來了。

這天,媽媽在無意間看了網絡上才知道這個小東西並不是那麼好玩的,急急忙忙帶孩子到了醫院。

在醫院拍了腹部立位片,結果觸目驚心:孩子的上腹部竟顯示大片狀緻密影!

醫生告知家長磁球異物的危險性,這時候爸爸媽媽不敢怠慢了,下午5點半趕到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6點半行急診胃鏡,消化科魏緒霞副主任在忙了一天的門診後繼續加班工作。

然而,並不順利。因為磁珠彼此間強大地互相吸引在一起拆解不開,她們只得一顆一顆地取,因為胃內的磁珠太多,她們只能一網兜一網兜的撈出來……

魏主任和護士谷東博還有我們缺一不可的麻醉師老師花了2個小時才全部取出來!數了數,竟有190顆!

不幸中的萬幸,沒有穿孔!190顆磁珠啊,這記錄也是驚了!

有人可能會和欣欣媽媽一樣疑惑,誤吞磁珠真的有危險性嗎?

魏緒霞表示,是的,磁珠異物是非常危險的。

多枚磁珠異物進入消化道後經胃腸蠕動作用分離,又因互相間的磁性而相互吸引,重新吸引過程中可能異物之間夾帶食管壁、胃壁或腸管壁,如不能及時分離取出異物將導致消化道穿孔。

如磁珠異物分次進入消化道,為磁珠異物分離提供時間及空間縫隙導致消化道管壁被磁珠異物夾帶並壓迫、摩擦,則消化道穿孔風險增加,對於此種情況建議家長及時就醫,儘早行胃鏡檢查異物取出。如治療不及時造成消化道穿孔或者異物進入小腸,內鏡無法取出,那就需藉助外科手術治療啦。

看到這裡,您可能會問了,會有這麼嚴重嗎?欣欣吞了190顆不是沒事嗎?

欣欣的磁珠異物有190顆,且在胃內留置2月餘,但未發生消化道穿孔,這只能說是個奇蹟。

專業的解釋可能是,較多枚磁珠異物易互相作用吸引在一起不易分離,且形成團塊狀不易通過幽門進入小腸,使得欣欣在磁珠留置胃中2月的時間裡免於消化道穿孔風險。

可不知道的是,有多少患兒因誤食這個巴克球而遭受了穿孔的危害!

那孩子誤吞了巴克球類的磁珠怎麼辦呢?

據魏緒霞介紹,對於單枚磁珠異物,若外表光滑,體積不大可動態觀察自行排出。但對於兩枚以上磁珠異物需儘早行胃鏡檢查取出,以免發生消化道穿孔的風險。家長如發現孩子誤吞了巴克球類的磁珠一定不能麻痺大意,要儘快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檢查診治!

魏緒霞提醒:這類危害兒童的事件反覆出現,家長要知道磁珠異物的危害性,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避免悲劇上演。

相關焦點

  • 上海兩歲女童誤吞網紅玩具「巴克球」差點沒救回來
    上海一戶二寶家庭,父母給7歲的老大購買了一套「巴克球」,兩歲的老二一直看著哥哥玩。  幾天前晚上,奶奶突然發現二寶正把一顆巴克球往嘴巴裡放,還說喉嚨裡不舒服。奶奶趕緊把她趕快送醫。醫生給這個小女娃拍了片子。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把它當了五彩豆 9歲女童吞了30枚磁力珠  巴克球,又名磁力珠,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宛如葫蘆娃裡的蛇精,打開某寶app搜索巴克球,無不是都打著「能夠開發大腦、提高創造力、提高發散思維能力」旗號進行宣傳,提高銷量。
  • 山東5歲孩子11處腸穿孔,至今未脫離呼吸機…罪魁禍首又是它...
    1、淄博一2歲兒童誤吞磁力珠後出現劇烈的腹痛、嘔吐。由於磁力珠滑落到了腸道的不同位置,造成孩子小腸多處擠壓變形,送來醫院時,已經出現了5處穿孔。3、濟南一5歲女孩誤吞巴克球,經胃鏡取出小患者胃內全部磁珠後醫生震驚了,小女孩一共誤吞了190顆巴克球磁珠,而且,這些磁珠已經在孩子胃內,滯留了兩個多月。
  • 小磁珠「巴克球」,差點要了孩子的命!
    然而危險的是,一旦有別的事物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孩子就會無意識的吞進嘴裡含著的異物。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玩具設計的不合理,長得和孩子常吃的彩虹糖、巧克力一模一樣,孩子就把這些異物當成糖果、巧克力吞進了嘴裡。所以看好孩子,尤其1~6歲的寶寶,避免氣管異物和消化道異物傷害,是家長們很重要的義務和責任。
  • 12歲少女,體重190斤!醫生一看她的小腹,驚了...
    浙江海寧有一位12歲的花季少女,身高1.55米,體重卻有190斤! 她不能和其他女生一樣肆意奔跑,最近父親帶著她到醫院檢查,終於找到了青春路上的「攔路虎」。
  •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體內留置20多天致腸穿孔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宋虎偉醫生經過潛心分析全年20多例典型病例,為各位家長「揭穿」一種時刻藏在孩子身邊、披著益智玩具的外衣卻伺機威脅兒童健康的「殺手」——磁力珠。  「嘗嘗五彩豆味道」  9歲女童吞30枚磁力珠  磁力珠,又名巴克球,其有著多彩的皮膚、千變萬化的造型,頗受一些家長和兒童喜歡。
  • 巴克球、水晶泥、指尖陀螺……這些「網紅玩具」存安全隱患,你還在...
    巴克球是一款直徑3到5毫米左右的磁力珠玩具,因為帶有磁力,能夠拼出各色各樣的造型,被不少商家稱為「益智玩具」。可實際上,這款玩具一旦被誤吞,後果就非常嚴重。 患者:因為它像一個豆豆,不甜,鐵的味道,我以後再也不吃磁力珠。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新華社發【聊健康】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近年來興起的「網紅」玩具,很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據媒體報導,在剛剛過去的暑期裡,廣東、湖北、新疆等地多名兒童因誤吞巴克球而導致腸胃受到傷害,甚至需要進行手術。還有哪些兒童玩具需要注意?它們的安全隱患在哪裡?
  • 5.5釐米發卡被1歲娃誤吞進胃裡,瀘州這位媽媽急壞了!
    「醫生,娃兒把我的發卡吞進肚子了!」 12月22日凌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二科突然接到一名從急診科轉來的患者——1周歲零2個月的男童洋洋(化名),孩子的母親劉女士焦急地向醫生求助。
  • 20歲女孩進產房前,仍在對中年老公撒嬌,說出的話讓醫生都愣住
    01孩子需引導粒粒曾經是一位大醫院的婦產科護士,每天要接觸形形色色的病人,其中有一位20歲的女產婦令她印象極為深刻。小玫從小便十分乖巧,雖然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但小玫的生活卻從來不讓父母擔心,她總能打理的井井有條。
  • 福建3歲女孩被玩具直插顱腦!網紅玩具,你還敢給孩子買?
    最近一則新聞,Dr.X看到的時候心裡猛抽了一下:3歲女孩獨自在家玩「回彈軟軸桌球」,沒過多久便傳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等到家長跑到孩子身邊時,眼前的一幕讓家長直接心碎:孩子的左眼上方,直接地插著一根筷子般粗細的玩具軟軸!如果再偏離一點點,孩子的眼球就保不住了!
  • 男子用5萬顆巴克球鋪地毯,結果扔了個鐵球,場面瞬間失控!
    男子用5萬顆巴克球鋪地毯,結果扔了個鐵球,場面瞬間失控!巴克球是國外一種流行解壓玩具,最近一段時間,這種玩具也在國內也盛行了起來,它們利用了金屬球自身的磁吸特性,可以將它們隨便組裝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在老外的手中,這些巴克球的玩法也是五花八門。
  • 母親埋頭換尿不溼 一歲男童竟將5.5釐米髮夾吞了
    「醫生,娃兒把我的髮夾吞進肚子了!」12月22日凌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二科接到一名從急診科轉來的患者——1歲零2個月的男童洋洋(化名),孩子的母親劉女士焦急地向醫生求助。醫生檢查後發現,髮夾正橫在洋洋的胃中。醫生告訴劉女士,如果不及時取出,可能發生消化道潰瘍及穿孔的風險。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劉女士帶著孩子趕到古藺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古藺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了解情況後,立即讓劉女士將孩子送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成都2歲寶寶誤吞27顆磁力珠 醫生呼籲:讓孩子遠離危險玩具!
    10月11日,2歲的小傑(化名)翻耍著最感興趣的磁力珠,玩著玩著就開始慢慢的將珠子往嘴裡放,並一粒一粒的吞咽下去,而家長卻渾然不知。等小傑告訴家長時,捏在手裡的27粒珠子已被小傑全吞下肚子了。這時家長才猛然意識到出事了。
  • 寶寶誤吞紐扣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玲玲的兒子今年2歲了,白天由婆婆費心照顧,晚上回家後媽媽全權接受孩子的看護職責。前天晚上回家,和婆婆「交接班」的過程,婆婆一句話讓玲玲坐立不安。「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玲玲趕忙招呼丈夫和公公一起出來,在全家翻找這粒電池。茶几、沙發、客廳的邊邊角角幾乎都翻個遍了也沒能找到,這下玲玲更著急了,滿臉盡顯焦慮和不安。
  • 2歲男童誤吞電動牙刷頭,醫生:5歲以下孩子最好別用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娟 劉威 記者 李子璇)11月4日晚,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內鏡中心的醫生通過胃鏡,從兩歲男童歡歡(化名)的胃中取出一個電動牙刷的刷頭,刷頭的質地雖然不尖利,但還是給歡歡的胃造成了一定損傷。
  • 2歲男童誤吞電動牙刷頭致胃竇出血,醫生:5歲以下不建議用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江蘇新聞頻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近日,醫生通過胃鏡從兩歲男童歡歡(化名)的胃中取出了一個電動牙刷的刷頭。見識過各種異物的醫生們,看到這個小東西時也是驚呆了。當天晚上7點左右,歡歡的媽媽給孩子安裝好電動牙刷。歡歡已經熟練操作,拿起就刷,誰知沒一會意外發生了。
  • 1歲幼童頻繁嘔吐 醫生取出體內異物嚇壞在場眾人究竟發生了什麼
    近日,廣西南寧,1歲8個月男童頻繁腹瀉嘔吐,送至醫院後經過醫生搶救,已脫離了生命危險,看到從他體內取出的東西,嚇壞在場眾人。疫情導致開學延期,讓不少家長是忙得團團轉,一方面是擔心孩子的學習進度跟不上,另一方面生怕孩子宅在家裡會遇到一些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