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磁珠「巴克球」,差點要了孩子的命!

2021-02-20 威海市婦幼保健院訂閱號

▲圖片為術中從嬰兒體內取出的「巴克球」

(全文共2910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在心理學上,人都會有「口欲期」多為嬰幼兒階段。如果寶寶的口欲期得不到滿足,口欲期就會延長,具體表現就是寶寶大了也什麼東西都喜歡向嘴裡塞,儘管他們並不是想故意吃掉這些東西。

當寶寶把異物塞進嘴裡的時候,只是抱著一個玩耍的心理,單純的想把這些異物藏起來,和爸爸媽媽或者小夥伴們玩捉迷藏,並沒有想真正吞下去。然而危險的是,一旦有別的事物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孩子就會無意識的吞進嘴裡含著的異物。

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玩具設計的不合理,長得和孩子常吃的彩虹糖、巧克力一模一樣,孩子就把這些異物當成糖果、巧克力吞進了嘴裡。所以看好孩子,尤其1~6歲的寶寶,避免氣管異物和消化道異物傷害,是家長們很重要的義務和責任。

小兒外科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孩子吞食硬幣、玻璃球、螺絲帽、紐扣電池、戒指、吊墜、棗核等等異物,品類可以說五花八門,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吞食了小的異物,醫生一般都囑咐患兒多吃粗纖維食物,如韭菜、芹菜、蒜臺等,這些粗纖維的食物將異物包裹起來,然後一同隨大便排出體外。

人體的消化道有數個狹窄處,第一個在最上端,就是食管與氣管分叉的地方,這裡是消化道對食物最初的考驗,這裡能通過,基本上整個消化道能通過的可能性很大。剩下的有食管與胃的交界處,即胃的賁門處。然後就是胃的出口即胃幽門處。再往後就是在小腸與大腸的交界處,即回盲部。最後一個在消化道的最下端即肛門處。

一般的非尖銳異物如果跨過第一個狹窄,後面的狹窄一般都能通過,異物有可能通過肛門排出體外,對孩子也不會造成明顯的傷害。如果異物通不過第一處的狹窄,可以通過胃鏡取出,對孩子的損傷也不會很大。當然不是所有的異物都能自行排出來,所以對於消化道異物觀察的患兒,最後醫生忘不了再加上一句,如有發熱、腹痛、嘔吐、血便等不適症狀隨時來醫院。


但是有那麼一類我們常見的玩具,如果被寶寶們誤吞,很有可能需要(開刀)手術治療,它就是每個家長都談之色變的——危險的磁珠類玩具「巴克球」▼


就像圖中看到的這組巴克球一樣,顏色鮮豔,顆粒小就像糖豆一樣,寶寶不小心吞食後不會有梗阻不適。

而且這種玩具往往是數目越多越有趣,寶寶不會每次只得到一個巴克球,所以一旦吞食,往往都是不止一個,那麼它最大的殺傷力就表現出來了——吞進體內的巴克球會隔著胃腸道相互吸附,排不出來不說,還會造成消化道穿孔。這一點恐怕連最初的設計者也可能想像不到。

「意外」的傷害,不知坑害了多少寶寶。雖然玩具標註了適宜14歲以上兒童。但是相信絕大部分的家長買玩具的時候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另外千萬不要以為14歲以上的孩子們就一定不吃了,只是多少而已。

2019年11月17日周日,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醫生湯鵬飛正在門診值班,突然科裡的值班電話響了,電話那頭急促的聲音說「大夫,我是XX醫院的護士,我孩子總是吐,在我們這邊兒科XX主任看了,說是懷疑腸扭轉、腸壞死,要緊急去你們醫院手術,你們那裡有床位嗎?我能現在過去嗎?」。

腸壞死,這是兒外科危及患兒生命的急症,湯鵬飛忙說「你趕緊帶著孩子過來吧」。

大約20分鐘後,孩子媽媽一臉焦急的帶著孩子過來了。患兒是個1歲多點的小女孩,醫生看了看,感覺孩子的精神狀態還可以,也沒有很明顯的腹痛、腹脹,心裡放鬆一半。但是,當孩子的媽媽掏出了帶來的腹部X光片時,他的心立即咯噔一下,作為一名小兒外科醫生,片子上顯示的「東西」太熟悉了,腦海中立刻想到,這個孩子「麻煩了」。

媽媽說「孩子從前天晚上開始肚子疼、吐,沒有血便,也沒有發熱……。」

幾乎已經知道原因的湯醫生,並沒有順著家長的陳述詢問,而是直接問她:「家裡有沒有金屬球」或許孩子的媽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跟眼前這個無辜的寶寶有什麼關係,不假思索的回答「有啊」。

「是磁性的嗎?」

「是,她姐姐的玩具,磁性的鋼珠,怎麼了,您怎麼知道?」

「孩子是不是把這個東西吃了」。

「我不知道啊,沒看見她吃過」。

「你發現這個珠子有沒有少?」

「這東西家裡少說也有三五百個,根本就沒法知道少不少。」

湯醫生說,「這樣,我給你開個片子,立刻帶著孩子去拍個腹部平片,拍片的時候一定要把衣服脫光,排除衣服裡面有異物的可能,然後做一個腹部的超聲看看有沒有異常,做完檢查立即回來找我」。


此時醫生建議複查片子有三點原因:一是這種珠子很容易通過縫隙進入衣服內,當寶寶穿著衣服拍片的時候,是分不出來身上的還是肚子裡的,需要進一步確定磁力珠是否被孩子吞進肚子裡;二是需要拍片和原來的片子對比,看珠子的位置有沒有移動;三是拍片進一步看珠子中間有沒有間隙,進一步排除中間沒有有夾住腸管。幸運的是這個寶寶的母親是醫務人員,立即聽從醫生的建議迅速配合複查。

很快腹部X光片出來了,一個特別刺眼的金屬異物影嵌在寶寶的盆腔,和之前媽媽帶來的X光片比較位置幾乎沒有變化。

▲圖為一歲患兒X光片

(亮點為留存在盆腔內的「巴克球」)

湯鵬飛立即把片子發到了科室的討論群內,兒外科副主任劉強立即趕來病區參與救治,決定先做造影,看看珠子是不是已經到了直腸,如果到了直腸,馬上就能排出來,說不定孩子就沒事了。

很快,造影結果出來了。

▲患兒造影圖

不幸的是磁珠根本就沒有到達直腸甚至是遠端結腸,而且三枚珠子之間還有一些間隙,醫生分析應該是隔著腸壁吸附在小腸的哪個部分了。

「現在怎麼辦?」孩子的媽媽問。

「怎麼辦?怎麼辦?」其實醫生已經反覆在心裡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了。孩子症狀不是很重,是不是可以先保守觀察?還是立即馬上手術?

觀察的話,萬一穿孔了怎麼辦?

手術的話,萬一孩子可以排出來孩子這罪就白遭了。在舉棋不定的時候,超聲結果也出來了。

▲患兒超聲檢查報告


報告中赫然寫著:左腹部小腸增寬約19mm;下腹部局部腸管走形紊亂,呈「十字交叉」,腸壁厚約4mm,動態觀察未見明顯蠕動;腹腔積液。而且患兒媽媽說寶寶今早進行了一次灌腸治療,沒有任何大便排出。這些都提示患兒目前儘管沒有腸穿孔的證據但是腸梗阻已是不爭的事實。於是醫生決定立即進行手術探查治療。

劉強向孩子的媽媽交代了對目前病情和檢查結果的分析及進一步處理意見後,患兒媽媽儘管有諸多不舍但還是接受了專業醫生的意見,接受手術。

唯一的要求就是問醫生能不能實行微創手術,這當然是不現實的。因為腹腔內有可能有很嚴重的粘連才會導致明顯的梗阻,腹腔鏡手術風險大,再有一個最不切實際的就是腹腔鏡手術依靠器械不能在盤曲的腸管內觸及到隱藏其內的豆粒大小的異物。在積極做好術前準備的情況下,小兒外科的醫生為患兒進行了急診開腹手術。

術前手術醫師心裡都有擔心。因為這世界上最難做的手術是取異物和切闌尾,這世界上最好做的手術也是取異物和切闌尾,有時候似大海撈針,有時候卻是信手拈來。萬一打開肚子找不到珠子怎麼辦?萬一只找到一個怎麼辦?只找到兩個怎麼辦?會不會腸道好多穿孔?

磁珠,最基本的屬性,就是可以互相吸附。兒童的小腸大概有2.5米,盤曲著,先吞進去的磁珠難免會和後吞進去的磁珠在腸腔的迷宮裡來個「隔空握手」——隔著腸子吸在一起,時間一長必然導致受擠壓的腸管缺血壞死出現穿孔;多枚磁珠吞服就可造成多處穿孔可以用「四通八達」來形容,術中一旦漏診,那術後孩子的消化道依然是穿孔的,大量的消化液、細菌甚至糞便進入孩子的肚子,孩子可能會出現致命的感染休克甚至死亡。


用一位小兒外科大咖的話說:大家都被多個磁性的異物整怕了!

然而這一次誤入寶寶體內的巴克球給寶寶帶來的傷害卻是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小兒外科醫生打開腹腔,顯露腸管,一看腸管的樣子:怎麼形成內疝了?怎麼形成索帶了?為什麼?

 

 ▲圖為患兒術中

 

醫生將疝入的腸管送回原來的位置,進一步看粘連索帶的性質和形狀。分析寶寶其實已經吃了磁力珠好久時間(時間遠遠大於2天,因為寶寶們年齡小,對疼痛不敏感,同時也不會表達,很多時候腹痛症狀就這樣被掩蓋了),磁珠互相吸引,壓迫腸管,造成腸管穿孔。穿孔後磁珠又互相吸引,腸管又沿著磁珠的方向逐步生長,形成了粘連的索帶。

粘連索帶形成後,腸管像上圖一樣,鑽入粘連索帶內形成內疝。這也印證了在術前腹部超聲檢查結果中提到「十字交叉」徵,這正是腹內疝在B超下最典型的表現。形成內疝後,如不緊急手術復位,結果就是疝入腸管的大段壞死。真的慶幸沒有猶豫立即實施手術,否則給患兒造成的傷害可能是致命的。

 ▲圖為患兒術中


醫生將索帶兩段切除,將磁力珠「巴克球」取出,又分別修補了兩處穿孔的腸管,順利結束手術。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良好,手術非常成功。

 ▲圖片粉、綠、黃色球狀物為磁珠「巴克球」


通過這個病例,希望給廣大家長提個醒,尤其是家有二寶的父母,千萬千萬要盡好看護責任,不要讓大寶玩剩下的「巴克球」成為二寶體內興風作浪的「魔丸」,更不要讓此類的悲劇再次上演。

提醒家長們

珍愛寶寶的身體

遠離「磁珠」類玩具

當你把「巴克球」交給孩子的時候

就如同給了他一把手槍——要麼傷己,要麼傷人!

供稿 / 小兒外科

編輯 / 張   娜

責任編輯 / 書   雅

投稿郵箱 / tyqsun@126.com

行風監督 / 0631-5271207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獲授權

悲劇!男子跑步時猝死!猝死前這6個信號您必須要知道

相關焦點

  • 5歲女孩吞進190粒「巴克球」,醫生都驚了……
    、插管麻醉;然而……並不順利:磁珠彼此間強大的吸力,已經定型為胃的輪廓的集團,整體出不來,拆解分不開,只能個位數的往外出;原本數著的網兜數,也沒有了記錄;增加肌松、調整體位;一遍遍的被賁門阻擋,被咽部裹挾:感謝喉鏡上場,感謝手持彎鉗的麻醉老任,召之即來,還對我們不離不棄,不遺餘力地協助;最後,那個小身軀的磁力取出器將剩餘的磁珠逐個部位進行清掃……,還沒有完,進鏡確認無穿孔,2個月的胃內安置,莫非被誰施了魔法
  • 上海兩歲女童誤吞網紅玩具「巴克球」差點沒救回來
    上海兩歲女童誤吞網紅玩具「巴克球」,差點沒救回來  你見過一種叫「巴克球」的網紅玩具嗎?  它們有閃亮的外觀 多彩的顏色  據說「成人玩可以緩解壓力  兒童玩可以開發智力」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兒外科專家鄭珊團隊,給孩子做了胃鏡,取出了胃裡的六顆巴克球。不幸的是,還有一排珠子已經穿出胃壁,到小女孩的肚子裡去了。
  • 山東5歲孩子11處腸穿孔,至今未脫離呼吸機…罪魁禍首又是它...
    而差點就要了鑫鑫性命的罪魁禍首,竟又是很多孩子都喜歡玩的磁力球。3、濟南一5歲女孩誤吞巴克球,經胃鏡取出小患者胃內全部磁珠後醫生震驚了,小女孩一共誤吞了190顆巴克球磁珠,而且,這些磁珠已經在孩子胃內,滯留了兩個多月。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家長既害怕又不解,為何孩子會腸穿孔?原來家裡有一款名為「巴克球」的磁性珠子玩具被女孩誤吞,醫院最終通過緊急手術將磁珠從女孩體內取出……這是最近媒體上的一篇報導,這家醫院最近一個多月收治了7例誤吞巴克球的患兒。這並非兒童玩具傷人的唯一報導,巴克球也並非唯一傷人的兒童玩具。
  • 磁珠與電感區別及接地分析
    電感跟磁珠應當說是兩兄弟,很多人一直認為它們都是「通直阻交」,很容易混在一起。正所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其實電感和磁珠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電感的單位是享,型號也是用電感值來命名的,如:GZ2012-100指2012(0805)封裝10uH的電感;磁珠的單位是歐,一般磁珠的型號都是用100MHz時的電阻值來命名的,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是電阻值,而不是等效感抗。比如:JCB201209-301,是指2012(0805)封裝100MHz時阻值為300歐的磁珠。
  • 3顆磁珠在1歲男孩肚子裡待了4天險致胃穿孔
    「幸好遇到了杭州市兒童醫院的醫生,不然孩子就要動手術吃苦頭了。」做完胃鏡,得知孩子肚子裡的磁珠已被取出,涵涵(化名)媽媽心裡的大石頭落了地。涵涵(化名)是個剛滿一歲的小男孩。4天前,調皮的涵涵不小心吞下了數顆磁珠,雖然立即被大人摳出了幾顆,但還是有3顆被吞下去了。經過4天觀察,3顆磁珠遲遲沒有被排出。涵涵爸媽帶孩子到杭州市富陽區第一人民醫院複診時,遇到了在此坐診的杭州市兒童醫院專家陳雲龍副主任醫師。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遇到多的吃了50多顆,孩子似乎是當糖吃了,最少的吃了2顆。」宋虎偉醫生說,如果早期發現,孩子吞下去可能還在胃部,使用消化道內鏡就可以取出,但如果發現的遲,磁力珠掉進了小腸部位,因磁力吸引就會夾破腸子,導致穿孔。在後期手術時,就需要修補腸子,甚至可能需要切掉一段腸子,孩子不僅要受罪,家長也更內疚。萬幸的是,手術後一周基本恢復,一般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 你的孩子還在玩這些玩具嗎 看看下面這幾個玩具,別給孩子玩了!
    央視曝光的網紅玩具是如何傷害孩子的?前幾天中央電視臺暴露的網紅玩具,讓很多家長吃驚。這個網紅玩具是世界上流行的巴克球,也有被稱為磁珠的朋友。從照片上看,這是由多種多樣的磁力金屬球玩具,娃娃玩的時候可以組成各種各樣的組合。這個遊戲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偶的動手能力和大腦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有很強的危險性。因為這個玩具使很多人偶陷入了危險。
  • 手工巴克球作品,看看如何用磁球搭建城堡模型
    手工巴克球作品,看看如何用磁球搭建城堡模型! DIY生活館 一份新年禮物
  • 巴克球、水晶泥、指尖陀螺……這些「網紅玩具」存安全隱患,你還在...
    主治醫師於飛鴻告訴記者,B超影像發現,這名5歲的小患者一共吞下了9顆巴克球。其中,2顆在胃裡,7顆在腸道裡。相互吸引的巴克球導致其周圍黏膜明顯腫脹,隨時有穿孔風險。專家表示,誤食巴克球後,患者極容易發生腸穿孔和腸壞死,從而引發壞血症,發生休克,從而危及生命。
  • 【作品分享】巴克球做懸浮愛心框
    首先我要說明一下,這個不是真的巴克球磁懸浮作品,我知道很多人對巴克球的磁懸浮作品很感興趣,但我只想說,那就像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一下就好了,反正我是覺得單純依靠巴克球做不了靜態的磁懸浮作品
  • 釹磁鐵巴克球碰上了磁泥,接觸瞬間,磁泥「原地復活」!
    釹磁鐵巴克球碰上了磁泥,接觸瞬間,磁泥「原地復活」!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物質,當它們相遇的時候,就會發生奇妙的反應,今天就帶大家看一下,釹磁鐵、巴克球碰上了磁泥,接觸瞬間,磁泥「原地復活」!
  • 老外的無聊實驗:50000個巴克球遇上銣磁鐵,畫面讓人眼前一亮
    老外的無聊實驗:50000個巴克球遇上銣磁鐵,畫面讓人眼前一亮巴克球也被稱為磁力球,是小朋友們玩的一種玩具,因為巴克球對於小朋友們來說神奇又好玩,近年來也是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老外的無聊實驗:50000個巴克球遇上銣磁鐵,畫面讓人眼前一亮,究竟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 買了個玩具,寶寶命根子差點沒了:這些危險玩具,依然在網上熱賣
    玩具是孩子童年最好的夥伴,對於智力開發、動手能力培養都有很大幫助。然而,玩具與玩具不同,品質不佳的玩具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傷害風險,甚至可能會威脅孩子的生命健康。小玲趕緊抱起兒子,兒子卻哭得更厲害了,她稍一檢查便發現,兒子的生殖器正被一團東西緊夾,不是別的,正是給孩子買的玩具,磁力巴克球!一粒粒的巴克球互相吸得結實,孩子因為疼痛又不讓媽媽碰,爸爸在其他地方隔離無法趕過來,小玲簡直要崩潰了。
  • 家長千萬要注意
    而這小球,就是巴克球!原來,之前給大寶買的巴克球,被2歲的小寶不小心誤食了。如果寶寶在上廁所時能夠排出體外,那也就沒事了,可是如果卡在了腸道中,後果就不堪設想了。而這個寶寶,就因為前期沒有重視,出現了休克的現象,元兇就是還殘留在體內的5個巴克球。最終,經過了2個小時的手術,終於成功取出了這5個要人命的小磁球。
  • 男子用5萬顆巴克球鋪地毯,結果扔了個鐵球,場面瞬間失控!
    巴克球是國外一種流行解壓玩具,最近一段時間,這種玩具也在國內也盛行了起來,它們利用了金屬球自身的磁吸特性,可以將它們隨便組裝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在老外的手中,這些巴克球的玩法也是五花八門。因為它們的可塑性極強,所以能滿足老外各種奇怪的想法,下面這位男子更是用5萬顆巴克球鋪地板,結果扔了個鐵球,場面瞬間失控,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再將這些巴克球準備好後,場面非常壯觀,用到卡片將這些巴克球切割成八邊形,依次排開後再將其撲成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