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管虎導演的《金剛川》,已經上映好長一段時間了。
這部電影的票房還可以,截止本帖發表前票房已經7億有餘。
鑑於現在沒有什麼電影上映,預測票房超過15億。
但是這部電影的口碑,那爭議可就太多了。
主要爭議就集中在作為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戰爭片。
它在真實性上還原上面,出現了太多的爭議。
甚至背後都牽扯到導演管虎「屁股正不正」的問題。
與此同時,有一部「三無」的戰爭劇開播。
卻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它就是《戰火熔爐》。
《戰火熔爐》於10月25日開播。
它確實是部「三無」戰爭劇。
導演和編劇都是董哲,這位董哲是作家出身。
首部小說是《漢風》,擔任過《智取威虎山》《百團大戰》等戰爭片的編劇。
這部《戰火熔爐》,是董哲導演的首部電視劇。
另一位導演鄭樺,人生履歷就比較豐富。
他不但是《太陽照常升起》、《荊軻刺秦王》和《手機》等國產大片的攝影。
同時,也導演過《秋海棠》、《姑蘇十二娘》、《鐵血兄弟》和《開封府傳奇》等電視劇。
《戰火熔爐》製作層面不錯,基本就是這位導演的功勞了。
演員為付辛博、董琦、李感等等。
眾所周知,付辛博是偶像組合bobo出身,另一位成員是井柏然。
付辛博這幾年的發展,明顯比不上兄弟井柏然。
之前參演的影視劇,都是小成本的作品居多。
所以在這種小成本戰爭劇裡,付辛博也就能成為男主角。
女主角董琦,在國內屬於十八線小花了。
絕大多數觀眾,應該是連這個名字都沒有聽過。
女主角董琦這長張臉,首次看到還以為是張齡心。
其它演員除了個別經常演配角的熟臉演員,絕大多數演員不知名。
不過,這部劇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大佬 。
那就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的導演張黎。
張黎擔任了本劇的監製,為本劇帶來不少專業指導和人脈資源。
但是,我們不管怎麼看。
《戰火熔爐》都是一部無大投資,無大宣傳,無大明星的「三無」戰爭劇。
這樣的「三無」戰爭劇。
卻在真實性上完爆了《金剛川》。
這部電影導演是管虎,郭帆,路陽三位。
演員有張譯,吳京,鄧超,李九宵和魏晨等等。
背後更是有投資4億,官方部門保駕護航,與中國電影圈頂級團隊的支持。
雖然這部電影拍攝時間只有3個月,工期很趕很趕。
但不得不承認,《金剛川》是國內頂級戰爭大片。
結果呢?
這部《金剛川》卻是問題無數。
關於這部電影問題,無非也就兩個。
一是涉及到那場歷史,軍事賞識的錯誤太多了。
錯誤甚至多到不知道是侮辱「志願軍」,還是在侮辱「美軍」的程度了。
二是沒有表現出「志願軍」為什麼能戰勝聯合國軍的精神。
電影中沒有政委,沒有指導員,沒有黨的領導。
最關鍵的是,最後架人橋和可能是美國人放過「志願軍」的橋段。
這個已經涉及導演「屁股正不正的」問題了。
《金剛川》問題伯光君之前寫過好幾次,此處便不再贅述。
說到底,《金剛川》為什麼爭議很大?
因為它沒有解決,舊中國的軍隊為什麼不行,新中國軍隊為什麼能正面打敗美國軍隊的根本原因。
革命軍隊為什麼是革命軍隊?
因為他們有信仰、有紀律、有決心——
正因為有了這些,才能面對強敵不失勇氣,面對困難保持樂觀,面對強敵想出辦法。
這支革命軍隊的信仰是從哪裡來的?
黨的領導!
如果拍人民志願軍」不拍黨的領導,那就沒有靈魂!
這部劇為何解決了這個問題。
它主要的敘事落腳點,正巧是一位前「果黨」被俘虜加入我軍的男主角。
男主角趙和身上有著舊軍隊一切優缺點,進入新軍隊如何受到精神的感召,如何被這股信仰從而改變。
趙和的人設,乍看確實有點像穿越。
早年與美軍聯合作戰,打過緬甸戰爭,這是背景。
這個背景給予了男主角,非常強大和全能的技能。
趙和英語非常流利,會開坦克,不但懂美國文化和美軍的各種編制,而且戰略戰術專業知識也很過硬。
但趙和因為了解美軍,同時是舊軍隊過來的軍人。
開始的時候,趙和覺得志願軍根本不可能戰勝美軍。
前兩集的時候,每當連隊有什麼行動。
趙和都是反對居多,甚至時不時吼「這根本是去送死」的話。
但是,幾場戰鬥打下來,趙和逐漸看到志願軍協同作戰,強大的信仰和精神力量。
這裡舉兩個重要的情節。
1、趙和與戰友四連排長陳天放的恩怨情仇。
陳天放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兵,但因為趙和之前在「果黨」的時候,親自指揮坦克炸死了很多陳天放的戰友。
陳天放對於趙和一直耿耿於懷,在連隊裡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前幾集的時候,陳天放本來因為戰功要升副連長。
結果在趙和剛升六班班長的時候,主動把趙和要了過來。
晚上一次夜襲美軍的行動,主動派趙和前去勸降。
結果趙和憑藉會英語,同時因為這支美軍都是黑人為主,居然主動勸降了這支美軍。
趙和為此獲得了上面的獎勵,陳天放因為推趙和上陣前嚴重違反了紀律。
這個副連長做不成了不說,還被組織嚴重警告,留在連裡觀察兩年。
趙和非常不理解,前去找連長和指導員。
指導員告訴趙和,我們軍隊和舊軍隊不同,紀律是大於一切的。
趙和又去找陳天放聊天,雖然他也不喜歡陳天放,同時因為過去的事情也理解陳天放的做法。
同時,他知道自己前往美軍陣地的時候,如果不是陳天放下令停火,自己也不可能活著勸降美軍。
陳天放告訴趙和,因為犧牲的戰友不會承趙和的情。
但他是新中國的「志願軍」,個人恩仇不會凌駕於紀律之上。
二是女主角雨三灣的身份。
雨三灣的身份是孤兒,在「南昌起義」期間被八名八路軍戰士撿到。
雖然七個爹都先後犧牲,但是一路成長下來。
雨三灣的身份著實不低,「八爹」甚至就是軍長。
趙和和雨三灣聊天的時候,非常不理解她這樣的身份怎麼會上前線?
因為他在舊軍隊的時候,高層後人是不會這麼做的。
雨三灣說她這樣的身份上前線怎麼了?
新中國信仰重於一切,不管是誰的後人都可以上前線。
整部《戰火熔爐》的劇情當中。
這種解釋「志願軍」的信仰精神,黨的領導。
尤其是把」黨支部建立在連隊上「,戰術和戰略等層面。
很多看過的觀眾評價,這點做得比《亮劍》都還要好。
同時,對於「志願軍」入朝作戰,是「保家衛國」的精神也有解釋。
最明顯的還是「志願軍」進入平壤,發現了美軍和李偽走了過後,留下了無數的朝鮮平民的屍體。
大家都知道,他們絕對不能讓中國再像朝鮮人民一樣。
這是他們跨過鴨綠江,參加這場戰爭的意義。
這部」三無「戰劇,確實拍出了一些中國觀眾希望看到的要素。
比《金剛川》的立意要強太多。
比如為國為人民而戰,戰前的軍事民主會。
男主角逐漸了解和明白這支隊伍的性質。
絕不是《金剛川》的兄弟義氣,或者過去那種「我正規的軍人,我來幫你們打」這種荒唐人設。
關於軍事常識的細節,處理也是不錯的。
當然,主角們肯定都有一定的主角光環,但是能找到一些歷史原型的,不會顯得特別的違和。
《戰火熔爐》這部劇的缺點,其實也非常的明顯。
這部劇是因為很窮,加上「疫情」的關係拍攝中斷,加上敘事主要表現是男主角所在的連隊(還有《英雄連》的名字)。
很多上千人,和上萬人的大戰役並沒有直接展現。
雖然也有冰上衝鋒,坦克大戰等等激烈戲份,但這樣還是導致在戰戲上有些不足。
也就是真實感,與戰爭殘酷感有些欠缺。
當然,與下面這個問題相比,那個問題簡直就是毛毛雨了。
《戰火熔爐》最致命的問題,還是遭遇大量的」刪減「。
據查,這部劇原本有24集。
知道現在多少集嗎?
13集。
也就是說,剪了足足有一半。
相比之下,演員配音對不上口型也是小問題了。
這部電視劇由於刪減太嚴重,導致大量劇情和內容的不連貫,甚至已經影響敘事和角色行為邏輯了。
比如前面舉例陳天放違反紀律,派趙和去勸降美軍那場戲。
戰爭前,趙和陳天放前一秒還在談話。
下一秒,兩人突然就出現在戰場上了。
最關鍵是,趙和和陳天放在戰場上莫名其妙吵了起來,趙和莫名其妙決定去勸降美軍,最終莫名其妙打幾個滾。
最終,趙和就到美軍陣地勸降美軍黑人連隊了。
這樣刪減可能覺得表現陳天放公然違反紀律不好,所以將細節全刪掉了。
問題是,後面陳天放違反紀律被處分的戲份,它又表現了出來。
這就導致兩人有著強烈衝突那場戰役,劇情推進和角色邏輯被支離破碎,完全靠觀眾去猜。
本劇類似的例子,簡直是數不勝數。
其它還包括戰鬥場面過分血腥,殘忍的鏡頭。
某些勢力的表現可能不太好,也沒有呈現和刪掉了。
《戰火熔爐》不足的地方也非常明顯。
如果這部劇是完整的,它本來會是繼《我的團長我的團》過後,各方面完成度都很高的國產戰爭劇。
真的。
它比《三八線》完成度還要高。
結果現在剪成了這樣,實在可惜。
最諷刺的,「屁股正不正」的《金剛川》登上大銀幕。
真正反映「志願軍」信仰精神的戰爭劇《戰火熔爐》,結果卻剪得面目全非。
這也不知如何評價了。
不過,哪怕如此。
這部無大投資,無大明星,無大宣傳的《戰火熔爐》。
在反映」抗美援朝「那場戰爭的真實性上面。
仍然將大導演管虎的臉都打腫了。
希望國產戰爭劇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