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上拼過命」的老兵,96歲臨終時,女兒卻不肯叫聲「爸爸」

2021-02-19 二毛找事說

「盧溝橋上拼過命」的老兵,96歲臨終時,女兒卻不肯叫聲「爸爸」。人類的歷史是幾千年,伴隨著它的有兩個。生病和戰爭。不同的是,「病」是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實際槍彈是老兵們無法施展的噩夢,接近我們的是「七七事變」。很多朋友可能知道盧溝橋事件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場戰爭的悲慘。

                                                                                                                                                                    

王德修,河南省製造縣人,小時候在私塾學習。1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家裡就這樣衰落了。他也必須捨棄學校從事工作。面對亂世時,十幾歲的孩子看到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橫暴。剛滿18歲的時候,王德修加入了夢寐以求的軍隊,留下了老母親和身懷六甲的妻子。入伍後,王德修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29軍37師團12連。新兵在收平縣城外訓練。每天跑步、練習。緊張訓練結束後,12連被緊急轉移到盧溝橋駐防。王德修當了哨兵。據報導,「哨兵很輕鬆。至少比身體訓練輕鬆得多。」

但是,1937年不同。王德修這個哨兵一點也不輕鬆。他對面是幾千幾萬蠢蠢欲動的日軍。當時盧溝橋的氣氛很緊張。對面的鬼子兵也日夜操練。空氣中充滿了火藥的味道。有火星的話可能會引起大爆炸。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與我軍進行了交涉。以前的話說「嘴巴是兩張皮,都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日本軍隊找人是假的,偷盧溝橋,進而侵略北平才是真正的目的。

                                                                                                                                                                    

                                                                                                                                                                    

鬼子的要求被我軍斷然拒絕了。那天晚上,發生了日軍的橫暴炮擊。盧溝橋大戰馬上爆發了。首先和日軍交戰的是十一連隊,王修德只是在橋上叫震天,伴著槍聲和爆炸聲,他握槍的手早已滲出汗水。命令突然響了。12連,架橋!」不等王德修的反應,他已經被隊伍圍住爬上了盧溝橋。據老人的回憶,12座橋一開,營業長金振中就親自在橋上指揮。此時的日軍也陸續在盧溝橋增加士兵,兩軍先用槍射擊,中午12點日本軍開始突擊,格鬥戰開始了。

96歲的王修德老人接受了採訪,他說:「我們上去的時候,橋上的屍體都被埋了。血流在河裡。」從今天開始看,也許只有「血流到河裡」這一形容詞,但是從王德修先生的角度來看,「血流到河裡」這句話是不能亂用的。橋上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入橋下的河裡,最後把河流染成了紅色。

這位記者對老人說:「害怕嗎?」王德修老人說。「我當時不知道害怕什麼。戰鬥開始了,死了就死了。死也不做國家的奴隸。我想在這裡說明一下,這句話不僅說明了王德修年輕時的壯志和豪情,也有當時緊張的氣氛,所以不要怕他。在悲慘的格鬥戰中,王德修被鬼子切斷了左手無名指。右邊的腋下被鬼子蜇了。在採訪中,王德修畫了衣服。這一仗29軍損失慘重,之後又被重組為77軍,王德修負傷回歸隊伍後,成為77軍37師團110連隊的2連4連隊的機關槍手。作戰非常勇猛,也成為了師團長的護衛。這時,王德修的長女端著湯進了房間。也許有興趣的朋友發現了問題。這一代人會怎麼樣?」

這又牽涉到一個辛酸的往事據年老女兒的回憶,王德修18歲就參軍了。媽媽在那一年生了她。母親和女兒在戰亂中歷盡苦難生活著。大女兒8歲之前沒有見過父親,甚至認為自己是「沒有父親的孩子」。大女兒8歲那年,母親收到信後,開著小板車連夜推著女兒去了安徽潞安州。

雖然女兒還小,但是我覺得母親的行動還是很奇怪。問了媽媽,回答是「在找父親」。8歲的女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感到歡欣雀躍。結果她一次也沒見過父親。途中,8歲的女孩子想像了無數「爸爸」的樣子,真的見到了爸爸之後,嚇得哭了起來。原來,小女孩見到「爸爸」時,眼前的大男人穿著軍服,背著大刀,腰裡還有槍,正眼冷冷地看著她們的母女。

怎麼樣放棄戰爭,8歲的女孩歷盡艱辛,看到太多人間慘劇,心裡本來就對「穿軍服的人」害怕。同時,王德修和女兒一次也沒有一起生活過,在女兒的心中是沒有「父女情深」的。也許是母親太興奮了,見了丈夫之後,催促女兒叫她「陌生男人」的父親。8歲的女孩心靈受到了很大的創傷。母親再三催促,可是「爸爸」這個字卻怎麼也說不出來了。家人生活變長了,有了弟弟和妹妹。

他們都叫「爸爸」。也成為了今天的爺爺。聽了這話,長女禁不住擦了眼淚。喝著湯的王德修好像也在嘆氣。也不是因為女兒。也不是王德修的錯。到底該責備誰?誰也不知道。王德修老人有點累了。下面的採訪主要是家人傳達的。據介紹,國民革命軍77軍在淮海戰爭時起義。王德修又參加了解放軍。成為華東軍區的預備兵團。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新中國有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王德修是「國民革命軍」,所以受到了歧視。回到故鄉後,王德修說:「在盧溝橋上互相刺了刀。」要想謀生,這一伙人只有幾十年的孩子結婚謀生。但是,老人沒有抱怨。家人說:「老人不吸菸,不喝酒,唯一的愛好就是偶爾哼唱京劇。」對外國人,王德修老人很少說當時戰火的烽火,但是家人卻說:「在電視上看到《血戰臺兒莊》就哭。比這個更嚴重」。2013年12月4日,96歲的王德修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終結。說,我要去找我的老營長了。

相關焦點

  • 從盧溝橋殺到老河口,抗戰老兵親手打死一個師團長,至今都默默無聞
    得知鬼子投降的消息後,我跪向盧溝橋的方向嚎啕大哭!勝利來得太不容易!現在想想,就像是一場夢一樣。」70多年過去了,抗戰老兵胡利東回想起當年的經歷依舊哽咽不已…… 戰鬥剛打響,二排長扛著德制火箭筒率先瞄準了橋上的日軍坦克。 一發打過去,日軍坦克絲毫無損。兩發打過去,依舊沒能摧毀堅硬的日軍裝甲。緊急關頭,二排長抱起兩個炸藥包向敵軍坦克衝了過去...... 「瞬間,坦克履帶被炸毀,二排長壯烈犧牲。橫在橋上的坦克打亂了敵軍的進攻節奏,我們全團官兵乘勢衝過了盧溝橋,佔領了日軍的前沿陣地。」
  • 有一位日本老兵,刺死了中國戰俘,數年後他來到盧溝橋下下跪認錯
    盧溝橋事變,掀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此次事變已經過去了82周年,有些日本民間人士,用自己的方式對此次事變進行懺悔。其中有一位日本老兵叫本多立太郎,他刺死了中國戰俘,91歲高齡時,他來到中國下跪認錯。 本多立太郎,1914年出生於北海道小撙市,他是一個參加侵華戰爭的日本老兵。
  • 一位日軍侵華老兵3次來到中國,長跪在盧溝橋謝罪,乞求原諒
    好消息是,並非所有的日本人都已經泯滅了良心,一個叫本多立太郎的日本老兵來過中國三次,甚至還在盧溝橋長跪謝罪,請求中國人民的寬恕。那位老兵當年也參加過侵華戰爭,從他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他是真誠地想對中國人民表示懺悔。1914年,BendorLimited在日本的北海道市誕生。他們家很平凡,一點也不顯眼。本多立太郎在25歲的時候就選擇參軍了。
  • 93歲老兵身患絕症,病床上說出最後的心願:要見他們最後一面
    一起出生入死,戰場裡摸爬滾打,心靠在一起,命綁在一塊兒,這種感情經歷過了,一輩子到死都忘不了!珍貴的感情有很多種,有親情、愛情、校園情。親情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努力,你們的血液自然就流淌在一起。愛情是兩種荷爾蒙之間的情緒碰撞,這個是一種精神方面的追求。得之我幸不得也不會喪命。
  • 盧溝橋!盧溝橋!最後勝利是吾曹!
    在《七七盧溝橋事變經過》中,二十九軍實際負責人、北平市長秦德純記錄了事變的起始。七七之夜,約在11時40分鐘,我接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宗瀚及負責對日交涉的林耕宇專員電話,謂據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說:「本日有日軍一中隊在盧溝橋附近演習。但在整隊時,忽有駐盧溝橋之第二十九軍部隊向其射擊,因而走失士兵一名。」
  • 96歲抗戰老兵收看全國抗疫表彰大會,感慨祖國強大
    9月3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登門看望了96歲的抗戰老戰士鮑奇,向他及全市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英烈遺屬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親切慰問。9月8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了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現年96歲的原海軍上海基地副參謀長鮑奇家中,探尋這位抗戰老兵往昔的崢嶸歲月和在新時代的新作為。
  • 羅志祥《惜命命》靈感來自爸媽 媽媽是男人,爸爸是女人(圖)
    羅志祥《獅子吼》宣傳照羅志祥8日推出新專輯《獅子吼》,收錄4首他的創作,其中《惜命命》是他第一次寫臺語歌。羅志祥常說自己「不婚」,卻寫出這首從追求、熱戀到終老「牽手一生」的歌。歌曲靈感來自爸媽,「爸爸走了,我就代替他,一輩子疼惜媽媽。」《惜命命》是羅志祥幫爸爸寫給媽媽。當年羅爸在菜市場,彈吉他唱臺語歌,追到羅媽,街頭巷尾都來慶祝。羅志祥說,從小到大,家裡永遠是媽媽最大、他第二、爸爸最後。羅爸很服從羅媽,也都聽她的話做事,「爸爸在家裡讓我媽媽,在外面還是讓我媽媽,所以我爸爸在家,從沒當過真正的男人,媽媽是男人,爸爸是女人!」但羅志祥覺得這種感覺很棒。
  • 劉鑾雄娶甘比後,18歲女兒和呂麗君相依為命,至今不肯原諒爸爸
    劉鑾雄娶了甘比之後,18歲女兒和呂麗君相依為命,至今不肯原諒爸爸——引言【本文主筆:七月】富商劉鑾雄的情史一向為大眾所津津樂道,諸如關之琳、蔡少芬、李嘉欣等絕世大美女都曾是他的後宮雖然長期練舞,但劉秀盈的雙腿並不細長,對比上半身來說,甚至算得上粗。受到母親的影響,劉秀盈對劉鑾雄十分埋怨,對他很不親近,父女倆之後幾乎沒有同框照,也很少相見,劉秀盈還曾在社交平臺曬出呂麗君眺望遠方的合照,稱只要有母親就足夠了。
  • 夫妻合夥殺害並醃製五歲女兒,女兒臨終前遺言淚崩……
    .」 → 「設為星標 ★ 」01美國有一對華裔夫婦開了一家中餐廳,因為生意很忙,母親無暇顧及5歲的女兒,一旦女兒不聽話便會遭到暴打。有一次,因為女兒不聽話,媽媽陳某一怒之下便重毆女兒頭部多次,直到女兒口吐綠色液體。
  • 為武漢「拼過命」的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26歲的武漢姑娘伢徐婉茹是疫情期間的志願者,一個能扛70斤蘿蔔的小女生「分揀員」。武漢復甦後,她換了新工作,收穫了個男朋友。「男朋友也是志願者,和我們在一個組的。」她笑眼彎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在疫情期間,下沉一線,奔走在街頭巷尾、社區樓道、醫院駐地、超市分揀區……為「暫停」的武漢「拼過命」,他們現在還好嗎?
  • 楊冪無奈感慨,說出不肯看望女兒的原因,劉愷威:是我錯怪你了
    但明眼人都知道,小糯米被劉愷威帶回香港,由爸爸親手帶大。而楊冪忙著拼事業,談戀愛,跟女兒見不到幾次面。很多人都在質疑,楊冪是不是不愛「小糯米」了?外界看來,劉愷威就是一個「好爸爸」,邊工作邊帶娃,一有時間就回家陪伴女兒。他還經常接送小糯米上下學,帶著小糯米出門逛街。
  • 2歲女兒不肯跟爸爸進男廁所,拉拉扯扯急出汗,網友:這麼小就懂得...
    父女倆拉扯半天,小傢伙急得都出汗了,還吐槽爸爸:那麼大的人了,上廁所不會自己去嗎?該商場的做法並非個例,在女廁設置男童小便池的新聞實際上已是屢見不鮮,例如今年年初杭州一醫院就因此引發過爭議。這些爭議並非無中生有,母親帶年幼的兒子進女廁,不僅母親尷尬,其他女性也常常感到被冒犯,同時也不利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培養。相似的是,公共場所下父親帶年幼的女兒、異性子女帶行動不便的老人上廁所,究竟該入男廁還是女廁,也常常困擾著許多人。
  • 99歲臺灣老兵,撫州找到親人!海峽再綿長,擋不住回家路…(附視頻)
    99歲臺灣老兵陳竹生,歡迎回家!歡迎回到撫州!▲親人相聚的這一刻,感動!在臺期間,陳竹生娶妻成家並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家人住在臺南當地提供軍人和眷屬居住的「眷村」裡。經歷了無數寒暑的想念煎熬,陳竹生逐漸上了年紀,一種抹不去的鄉愁時常縈繞在他心中,揮之不去。直到1989年,70歲的陳竹生終於返鄉見到朝思暮想的老家親人;探親完回臺後,他也曾跟江西的侄女陳江英通信往來過兩次。
  • 還記得那個放言「還打中國」的日本老兵嗎?如今95歲的他咋樣了?
    不僅如此,許多日本人對於當年的侵華行為都予以否認,他們甚至不肯承認當初發生在中國身上的悲劇,是他們造成的!所以,篡改教科書也成了影響戰後兩國關係的很大一部分因素。然而,作為當年的侵華者,部分侵華日本老兵直到今日還沒有幡然醒悟。八兒雄三郎便是日本老兵中非常頑固的一位。
  • 陳淑 96歲抗戰女兵的愛情 | 佳作重讀
    96歲的陳淑脫口說道,「我是1919年陰曆三月初一的生日,他(陳希純)是1914年陰曆七月初九的生日,比我大5歲,他也信奉基督教。」陳淑所在的獨立工兵13營,先是駐紮樊城,後駐紮湖北棗陽附近。在樊城、棗陽的近五年時間裡,不論槍炮聲或遠或近,陳淑從來就沒有害怕過。她說,工兵營去一線打仗的機會並不多,但每次大戰,工兵營要麼在前面鋪路、修工事,要麼就是負責「斷後」。
  • 96歲的梅豔芳母親,仍然"快活地"和兒子一起揮霍著女兒的遺產
    96歲的梅豔芳母親,仍然"快活地"和兒子一起揮霍著女兒的遺產曾驚豔歌壇的梅豔芳離開這個世界已經有17年了,17年可以發生很多事,也可以改變很多人
  • 為救重病娃老兵父親連磕仨響頭 兒子2次命懸一線:爸爸不哭,我是小...
    「爸爸,不哭,我這不是出來了嗎,媽媽說我們都是勇敢的小戰士。」4歲的楊晨耀躺在病床上為父親擦眼淚,努力咧開嘴巴笑著安慰父親,在他幼小的心中,他是軍人的兒子,必須是勇敢的戰士。
  • 他們為武漢「拼過命」,現在還好嗎?
    26歲的武漢姑娘伢徐婉茹是疫情期間的志願者,一個能扛70斤蘿蔔的小女生「分揀員」。武漢復甦後,她換了新工作,收穫了個男朋友。「男朋友也是志願者,和我們在一個組的。」她笑眼彎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在疫情期間,下沉一線,奔走在醫院駐地、街頭巷尾、社區樓道、超市分揀區……為武漢「拼過命」,他們現在還好嗎?
  • 96歲上影節影帝:資深老戲骨,經典的張三丰,還演過包青天古惑仔
    頭號電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創,嚴禁轉載)第22屆上海電影節落下帷幕,金爵獎的各個獎項頒出,其中,讓人最為關注的是,96歲高齡的臺灣地區演員常楓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96歲的影帝,光是上臺領獎,拄著拐杖出現在眾人面前,親吻獎盃就足以讓人動容。上海電影節最高齡的影帝,註定寫入歷史。
  • 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 聽抗戰老兵講述那段崢嶸的革命歲月
    他們是抗戰老兵。歷經兵荒馬亂,方惜民安國泰,如今的他們仍在發光發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份責任與擔當。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了解到,我省目前健在的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還有1300餘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之際,我們尋訪了幾位抗日老兵,聽他們講述那一段段崢嶸的革命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