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上拼過命」的老兵,96歲臨終時,女兒卻不肯叫聲「爸爸」。人類的歷史是幾千年,伴隨著它的有兩個。生病和戰爭。不同的是,「病」是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實際槍彈是老兵們無法施展的噩夢,接近我們的是「七七事變」。很多朋友可能知道盧溝橋事件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場戰爭的悲慘。
王德修,河南省製造縣人,小時候在私塾學習。1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家裡就這樣衰落了。他也必須捨棄學校從事工作。面對亂世時,十幾歲的孩子看到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橫暴。剛滿18歲的時候,王德修加入了夢寐以求的軍隊,留下了老母親和身懷六甲的妻子。入伍後,王德修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29軍37師團12連。新兵在收平縣城外訓練。每天跑步、練習。緊張訓練結束後,12連被緊急轉移到盧溝橋駐防。王德修當了哨兵。據報導,「哨兵很輕鬆。至少比身體訓練輕鬆得多。」
但是,1937年不同。王德修這個哨兵一點也不輕鬆。他對面是幾千幾萬蠢蠢欲動的日軍。當時盧溝橋的氣氛很緊張。對面的鬼子兵也日夜操練。空氣中充滿了火藥的味道。有火星的話可能會引起大爆炸。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與我軍進行了交涉。以前的話說「嘴巴是兩張皮,都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日本軍隊找人是假的,偷盧溝橋,進而侵略北平才是真正的目的。
鬼子的要求被我軍斷然拒絕了。那天晚上,發生了日軍的橫暴炮擊。盧溝橋大戰馬上爆發了。首先和日軍交戰的是十一連隊,王修德只是在橋上叫震天,伴著槍聲和爆炸聲,他握槍的手早已滲出汗水。命令突然響了。12連,架橋!」不等王德修的反應,他已經被隊伍圍住爬上了盧溝橋。據老人的回憶,12座橋一開,營業長金振中就親自在橋上指揮。此時的日軍也陸續在盧溝橋增加士兵,兩軍先用槍射擊,中午12點日本軍開始突擊,格鬥戰開始了。
96歲的王修德老人接受了採訪,他說:「我們上去的時候,橋上的屍體都被埋了。血流在河裡。」從今天開始看,也許只有「血流到河裡」這一形容詞,但是從王德修先生的角度來看,「血流到河裡」這句話是不能亂用的。橋上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入橋下的河裡,最後把河流染成了紅色。
這位記者對老人說:「害怕嗎?」王德修老人說。「我當時不知道害怕什麼。戰鬥開始了,死了就死了。死也不做國家的奴隸。我想在這裡說明一下,這句話不僅說明了王德修年輕時的壯志和豪情,也有當時緊張的氣氛,所以不要怕他。在悲慘的格鬥戰中,王德修被鬼子切斷了左手無名指。右邊的腋下被鬼子蜇了。在採訪中,王德修畫了衣服。這一仗29軍損失慘重,之後又被重組為77軍,王德修負傷回歸隊伍後,成為77軍37師團110連隊的2連4連隊的機關槍手。作戰非常勇猛,也成為了師團長的護衛。這時,王德修的長女端著湯進了房間。也許有興趣的朋友發現了問題。這一代人會怎麼樣?」
這又牽涉到一個辛酸的往事據年老女兒的回憶,王德修18歲就參軍了。媽媽在那一年生了她。母親和女兒在戰亂中歷盡苦難生活著。大女兒8歲之前沒有見過父親,甚至認為自己是「沒有父親的孩子」。大女兒8歲那年,母親收到信後,開著小板車連夜推著女兒去了安徽潞安州。
雖然女兒還小,但是我覺得母親的行動還是很奇怪。問了媽媽,回答是「在找父親」。8歲的女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感到歡欣雀躍。結果她一次也沒見過父親。途中,8歲的女孩子想像了無數「爸爸」的樣子,真的見到了爸爸之後,嚇得哭了起來。原來,小女孩見到「爸爸」時,眼前的大男人穿著軍服,背著大刀,腰裡還有槍,正眼冷冷地看著她們的母女。
怎麼樣放棄戰爭,8歲的女孩歷盡艱辛,看到太多人間慘劇,心裡本來就對「穿軍服的人」害怕。同時,王德修和女兒一次也沒有一起生活過,在女兒的心中是沒有「父女情深」的。也許是母親太興奮了,見了丈夫之後,催促女兒叫她「陌生男人」的父親。8歲的女孩心靈受到了很大的創傷。母親再三催促,可是「爸爸」這個字卻怎麼也說不出來了。家人生活變長了,有了弟弟和妹妹。
他們都叫「爸爸」。也成為了今天的爺爺。聽了這話,長女禁不住擦了眼淚。喝著湯的王德修好像也在嘆氣。也不是因為女兒。也不是王德修的錯。到底該責備誰?誰也不知道。王德修老人有點累了。下面的採訪主要是家人傳達的。據介紹,國民革命軍77軍在淮海戰爭時起義。王德修又參加了解放軍。成為華東軍區的預備兵團。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新中國有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王德修是「國民革命軍」,所以受到了歧視。回到故鄉後,王德修說:「在盧溝橋上互相刺了刀。」要想謀生,這一伙人只有幾十年的孩子結婚謀生。但是,老人沒有抱怨。家人說:「老人不吸菸,不喝酒,唯一的愛好就是偶爾哼唱京劇。」對外國人,王德修老人很少說當時戰火的烽火,但是家人卻說:「在電視上看到《血戰臺兒莊》就哭。比這個更嚴重」。2013年12月4日,96歲的王德修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終結。說,我要去找我的老營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