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結束了志願服務就和男朋友騎摩託去了西藏,還去了成都跳傘,太開心了!」26歲的武漢姑娘伢徐婉茹是疫情期間的志願者,一個能扛70斤蘿蔔的小女生「分揀員」。武漢復甦後,她換了新工作,收穫了個男朋友。「男朋友也是志願者,和我們在一個組的。」她笑眼彎彎。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在疫情期間,下沉一線,奔走在街頭巷尾、社區樓道、醫院駐地、超市分揀區……為「暫停」的武漢「拼過命」,他們現在還好嗎?
1
PART
志願者姑娘伢帶著男友一路旅行
點擊圖片,看看他們現在還好嗎?��
11月24日下午,徐婉茹和男友跑完建築工地,回父母家「蹭飯」,一路上,手挽手「撒狗糧」。「現在回想起那些衝在志願一線的日子,更加感慨和珍惜現在的小日子。」
徐婉茹是第一批加入到武漢保供隊伍裡的志願者。2月26日,她第一個來到超市分揀蔬菜中心。3月3日下午,記者曾在中商超市中南路蔬菜分揀點採訪。堆起的「蘿蔔山」「大白菜山」背後,戴著小紅帽的志願者在雨棚下和超市員工們一起分揀蔬菜。
一米六左右,十分清瘦的徐婉茹先到貨車旁接貨,扛起70多斤一袋的蘿蔔,腳步穩穩地卸載在放著四五百斤蘿蔔的小拖車上,一邊推一邊滿場喊:「剛才是哪個組要的蘿蔔?」紮起的馬尾辮歡快地跳躍著。分完貨,她又加入分揀小組,坐到小板凳上,接過裝著五六根胡蘿蔔的袋子,放進兩個土豆,迅速遞給第三個人。待裝完四種品種,最後打包,集中碼放。「我要分揀快一點,宅家的老人、孩子就都能吃上菜!」
從3月3日起,全市加大「特價蔬菜包」投放量和網點數量,每天投放20萬份,重點保障中低收入群體。這群志願者們,扛起了蔬菜包的重量,扛起了民生保供的重量,是戰疫場上的勇士。小組一起上,扛起了近四成的分揀量。
武漢重啟後,「我依然和之前的小夥伴以及保供單位大哥大姐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此外,徐婉茹還在志願者的小夥伴中尋到了一份甜蜜的愛情,收穫了一枚妥妥的男友。「我們在電商平臺拼多多上採購了一大波的旅行用品、戶外用品,像戶外登山包、防雨馱包啊,帶上後,一路旅行,在黃石越野、在成都跳傘,在西藏騎行,生活太美好了!」
2
PART
為醫院送菜的店長還沒休年假
在保供戰場上,還有一群人選擇了「更高風險」的地方。2月初,因交通以及物流運力等原因,部分醫院食堂蔬菜告急。在長江日報以及旗下長江公益平臺的協助下,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向本地超市採購100噸蔬果,持續一月供應武漢4家定點醫院——武漢市一醫院、武漢市六醫院、武漢市優撫醫院等。中商超市鋼花店店長劉創果斷牽頭,成立醫院配送專項小組,緊急培訓自我防護知識。
2月2日,一車滿載大白菜、包菜、蘿蔔、秋葵、菜薹等蔬菜的物流車駛入武漢市第一醫院,在食堂門口劉創帶著團隊車拖肩扛迅速卸貨。「一線醫務力量都在衝鋒,也需要全力保證讓他們的夥食和營養到位。愛心企業召喚,我們立刻響應!」清晨五六點從到總倉拖貨,再到門店分揀,再到分裝上車,不到十人的專項小組成員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三家醫院18噸蔬菜全部分揀完成。大冬天裡,劉創的防護服裡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
「現在啊,超市早已恢復常態運營,」劉創說,「員工們從8月開始陸續輪休年假,我還是沒有休,店裡總是需要人頂上的。」眼下,劉創忙著從疫情期間的社區團購轉型到線上線下打通,為周邊的居民做好服務。「現在,消費者採購一次的客單價變高,對我們的商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等到明年吧,帶著8歲的孩子去度假。」劉創說,這個心願再推遲一點,謝謝孩子理解他。
3
PART
「爬樓書記」仍為老人送貨上門
點擊圖片,看看他們現在還好嗎?��
11月23日晚上8點多,古田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張紅霞還在入戶走訪,進行人口普查前期摸底。有老人熱情地招呼她:「張書記,我們買的東西快到了,又要麻煩你了!」「別客氣,小事情!」麻利爽快的張書記,現在依然是大家心中最暖心的「爬樓書記」。
礄口古田社區是典型的無物業老舊社區,由9個宿舍和2片租戶區(原城中村)組成。轄區裡,有2000多戶居民,其中約一半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500多人。張紅霞說,疫情期間,下沉幹部聯絡愛心菜貨源、社區連夜卸貨、分揀、分發,志願者們送到樓棟下、家門口,大家一起組成「接力」愛心隊為小區居民保供。
「為居民代購跑腿是常態。為了給居民送菜、送藥,社區工作人員每人每天要走一兩萬步。老舊小區裡,沒有電梯房,都是樓房,最高8樓,也得爬。」
生活恢復常態後,團購訂單減少,各個平臺的自助下單需求成為日常。「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但他們經常會在網上,比如拼多多上買米麵油、水果、肉類等給老人。」張紅霞說,我們小區比較特殊,沒有設置驛站,所以,快遞還是要送上門,有的老人比較謹慎,我們就親自送。
4
PART
戰疫小護士開啟「買買買」模式
點擊圖片,看看他們現在還好嗎?��
疫情期間,中百倉儲長豐路店,44歲的生鮮經理周丹一家三口都在「一線」守護這座城市。22歲的女兒是武漢市第六醫院「戰疫」一線的護士;老公是湖北公路客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省客集團)的司機,在機場隨時待命接送援鄂醫務人員;而她,在保供戰場上,一天肩扛手搬600多公斤菜和肉,比往常的工作量翻三倍。從小年開始,一家三口只在視頻裡見面。家裡還有一位70多歲的老母親。那時,周丹每天晚上下班後,做好老媽的晚飯和第二天的飯,老母親可以自己動手熱一熱,吃好、睡好,然後,等著孩子們都回家的一天。
老母親等到了這一天。武漢重啟後,一家人團聚。女兒塗嫿嫿變得更加敬業和熱愛學習。「丫頭明顯感覺到了職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周丹說,現在女兒每天下班後,都要業務學習,回到家也不放鬆。當然,休閒時間還是多了起來,她又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衣服、鞋子這些,她最喜歡網購。電商平臺APP下了不下七八個,最近又喜歡上了拼多多,經常和家人一起拼單,砍價。」在家裡,塗嫿嫿又回歸到了家人疼愛的「寶寶」——很乖,也很宅,喜歡自拍、發朋友圈,家務幾乎不沾邊,吃飯都要70多歲的外婆喊她。
這是一群為武漢「拼過命」的小人物。
他們默默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從「暫停」到「重啟」再到燃起拼搏決戰的勇氣,一直衝鋒在前。
看到他們初心不變,自己的生活也回歸平凡的小幸福,並開啟了新的徵程,記者真的太開心了。
而在疫情期間,不少全國性平臺如拼多多一直守護著為武漢「拼著命」的人們。除了上線「抗疫情專用頻道」,拿出超過6億元專項資金,累計補貼醫用口罩、消毒液、手持測溫儀、體溫計、板藍根,抗病毒藥等超過8000萬件醫衛用品,其中補貼正品抗疫口罩數量超過4000萬隻。該平臺動員國內主要醫療用品企業加大生產供給,同時還積極統籌調配德國、英國、阿聯、俄羅斯、韓國等地區的醫療物資資源,進一步加大捐贈和補貼力度,保障抗疫情所需,並且成立「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專項基金」,規模為1億元。
市場重啟後,帶著全民級別受益的「普惠」理念,拼多多想讓更多的人收穫平凡的幸福。今年以來,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拼多多先後推出了抗疫助農、助力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等系列舉措,並與湖北等中國20多個製造業主產區,通過政企協作的方式開啟深化合作。其間,為服務更多的中國用戶,平臺不斷加大以「百億補貼」為代表的用戶投資力度,使得消費者能夠在拼多多平臺放心購買到高性價比的國內外各大品牌商品。在此帶動下,截至9月底,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13億,同比增長36%,一年強勁增長了1.95億活躍買家。
來源:長江日報城市運營研究院
原標題:《為武漢「拼過命」的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