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現在怎麼樣了?一個日本人拍了部屬於他們的紀錄片

2020-11-24 騰訊網

居住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早已習慣於用影像記錄自己的生活,其代表作《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主要就是在記錄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外國的日本人的生活。這次新冠疫情期間,他還拍攝了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當然,關於這次疫情,他最想記錄的還是武漢。

「武漢太危險,最好不要去。」當他向朋友表達了這樣的想法後,收到的則是這樣的反饋。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我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竹內亮在自己的微博上這樣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去武漢拍一部1小時的紀錄片,講述武漢普通人的生活。這也是這部名叫《好久不見,武漢》的作品的緣起。

其實即使在中國,武漢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少。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已經過去了五個多月,關於武漢的新聞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每個人都好像開始逐步回歸到正常生活中。

然而對於武漢人來說,疫情遠沒有過去——想要從巨大的災難中恢復過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好久不見,武漢》更像是以竹內亮的視角拜訪武漢人,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武漢人現在的狀態,還能體會到導演本人的感受。

在武漢,竹內亮待了10天,採訪了被疫情耽誤婚期的警察和城管、自己製作武漢話RAP的英語老師、參與雷神山建設的電氣工人和疫情期間堅守在第一線的護士,甚至因為突發尿路結石,竹內亮還親自體驗了一次深夜進醫院。

被疫情耽誤婚期的城管終於穿上了婚紗。

唱武漢話 RAP 的英語老師。

在武漢的拍攝,竹內亮說得最多的就是「沒想到」。

比如到達武漢高鐵站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沒想到這麼簡單就進了武漢」:沒有層層檢查,只出示了健康碼,說了一句「我是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就被放行」。

他對第一位受訪者見面時的第一句話也始料未及——「我已經做過核酸檢測了「,對於疫情期間留守在武漢的人來說,這句話像是一種符號,象徵著其可以和別人正常接觸了。做了全民核酸檢測的武漢人,除了綠碼,下方還有一個核酸檢測結果。如今在武漢外出見面聚餐時出示「2019-nCoV-RNA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然後才拿起筷子,已經變成一種禮節。

一位阿姨因為照顧受感染的親人也感染上了新冠,被問及做了多少次核酸檢測時,她的回答也震驚了竹內亮:「手機上顯示至少有41次」。但即使如此,鄰居街坊見面時側過身去避之不及的神情,還是會讓阿姨難過。

一位開日料店的店主在歇業4個月之後,終於重新開張,其唯一的目標是「只要撐過今年就夠了」。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除壓低成本外,他考慮到顧客的消費能力,又調低了菜單價格。即使這樣,店內唯一的主廚還是因為降薪選擇了辭職。

而另一位受訪者,連今年都沒有撐過去。這家藝術教育店鋪,因為高昂的店面租金,疫情之後只能選擇關閉。

經濟恢復需要時間,那些「等不起」的店只能消失在緩慢的復甦中。誰也沒想到重新開店會這麼難。

武漢人現在怎麼樣了?這其實是一件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的事。但人們似乎仍在有意無意地避開武漢。

儘管武漢新增病例在數字上早已清零,但對於親身經歷的人來說,誰也不知道,此次疫情帶來的創傷,什麼時候能真正迎來「清零」的那一刻。

在紀錄片的最後,竹內亮說:「用一句話概括我現在的感想的話就是:我還想再去武漢玩!」

相關焦點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竹內亮: 每一個人的眼淚都不同,所以感受也不一樣。我當然是非常心疼,但是我一直在客觀地看,要看他們眼淚的背景故事,其他的節目人都哭了,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哭過。我要保持冷靜。縱相新聞:現在和他們還有聯繫嗎?
  • 疫情後的武漢紀錄片,日本人拍的太真實了!
    在武漢解封一個月後,日本導演竹內亮發布一條微博——募集武漢人的故事。最終選擇了十個人,可能這些故事並不具有典型性,但恰好這也是一種真實,真實的武漢,常態的武漢。隨著這樣一條消息的發布,《好久不見,武漢》這部長達一小時的紀錄片,在全網上線,播放量高達一千八百萬,同時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武漢的現狀。這座城市終於重現生機。就像竹內亮導演的團隊所說的,整個紀錄片的過程是一次完全開放、未知的試探。
  • 打破歧視偏見,日本導演給武漢人拍了部紀錄片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和中國妻子居住在南京市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今年3月曾拍攝過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希望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能更重視疫情防控,借鑑中國有益經驗採取更全面徹底的舉措。這則紀錄片當時登上了雅虎日本網站的頭條區,並被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朝日電視臺等多家日本主流電視臺轉播。
  • 打破偏見,日本導演給武漢人拍了部紀錄片
    和中國妻子居住在南京市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今年3月曾拍攝過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希望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能更重視疫情防控,借鑑中國有益經驗採取更全面徹底的舉措。
  • 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 拍了拍武漢的生活日常
    疫情期間,一部《南京抗疫視頻》讓更多人認識了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後疫情時代,竹內亮團隊聚焦當下的武漢,一部《好久不見,武漢》一上線就獲得2800萬閱讀量。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唱著歌渡江的老人們,分享他們正在經歷的生活。竹內亮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仍有偏見,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武漢。」
  • 《好久不見,武漢》:拍給日本人看的紀錄片,卻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大家好,我是,今天想為大家介紹一部特別的影片《好久不見,武漢》,一部日本人拍攝的61分鐘時長的紀錄片。我不想說它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但它的確在2020年承受了「武漢病毒」、「病毒發源地」等太多的外界汙名化中傷。而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城市的解封,這一偏見仍未見多少消減。之於此,有一個人拍了這部紀錄片,希望以此帶給更多人關於武漢客觀、真實的實時信息,讓外界了解到武漢如今已是一個健康的城市,它的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軌。
  • 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好久不見,武漢》  2020年,來自日本、居住在南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因為拍攝「解封」後的武漢而聲名鵲起。  6月26日,《好久不見,武漢》上架視頻網站,竹內亮當時預估點擊量最多1萬。
  • 紀錄片人在武漢
    周浩來得早一些,3月6日到的,他十幾年的攝影拍檔袁哲就住武漢,他倆忙於一個原定今年在武漢拍攝的紀錄長片項目。酒店會面那晚,幾個紀錄片人圍坐著聊來武漢的感受,範儉斜倚在沙發上說:「我靠,這個時間你不來武漢?你有這樣的一個可能性來武漢,去拍一個挺好的紀錄片,你還猶豫啥呢?對我而言,危險是有的,但是我就要去!」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
    談文化交流擔心武漢因偏見變成「另一個福島縣」新京報:你認為《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紀錄片能從哪些方面改變外國人對武漢的看法?竹內亮:現在很多中國人去日本旅遊,了解日本的中國人比較多,而了解中國的日本人相對較少。
  • 一個日本導演,拍火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
    拍攝短紀錄片的人,是一位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3月2日,這條短片在日本雅虎網站首頁推送,視頻內容對於大多數還沒有危機意識的日本人來說,像是一個「重磅炸彈」。竹內亮是日本千葉縣人,妻子趙萍是南京人,兩人相識於日本,2013年在南京定居。他在日本的朋友很早就注意防護了,「我反覆不停地給他們防護的建議,要他們注意,他們才慢慢開始重視起來。」但周圍的其他日本人生活一如往常,在地鐵、超市等人多的場合也沒有戴口罩。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他在日本的朋友很早就注意防護了,「我反覆不停地給他們(講)防護的建議,要他們注意,他們才慢慢開始重視起來。」但周圍的其他日本人生活一如往常,在地鐵、超市等人多的場合也沒有戴口罩。截自視頻《日本街頭現狀街訪,沒有危機感的日本年輕人,不戴口罩不防護》很多日本人對中國疫情的最大誤會,是他們認為死亡率不高。
  • 一個日本人,在南京做上門女婿,拍下疫後武漢:我想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好
    竹內亮在南京工作室接受一條專訪今天的武漢讓我想到當年的福島我出生於1974年,是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城內感染人數不斷上升。真實的、虛假的消息雜糅著傳到我的耳中:武漢每天都死好多人,武漢政府裡擠滿了感染者。
  • 日本導演再推南京抗疫紀錄片 下一站去武漢拍
    4月6日,竹內亮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說,他們還將繼續拍攝抗疫紀錄片,下一站準備去武漢拍。現代快報此前報導,3月2日,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沒有新感染者的城市》登上了日本雅虎網站的首頁。片中,竹內亮以自己的視野向世界展現了南京在抗疫時期實施的「小區管控」「不接觸餐廳」等措施。這部紀錄片一經發布就引發關注,引來中日兩國網民的熱烈討論。
  • 這個日本人,用紀錄片為南京抗疫點讚
    來中國拍攝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 當時很多中國人問他 山口百惠怎麼樣,高倉健怎麼樣 竹內亮很驚訝 ——這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那邊疫情的情況怎麼樣?」 對疫情和武漢的關注,是竹內亮前往武漢拍攝紀錄片的原因。關於武漢的情況眾說紛紜,作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決定親自去看看,用鏡頭將最真實客觀的信息傳遞給大家。
  • 日本導演鏡頭下的武漢紀錄片
    時光君和大家一樣,今年對武漢這個城市,格外好奇,也格外關心。  旅居中國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用一部紀錄片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片名像是老朋友的問候,《好久不見,武漢》。6月26日,這部紀錄片在微博上線,當天就闖進了微博視頻社區排行榜第一位,截止7月12日,該片觀看量已超過2000萬次。在竹內亮的微博上,他獲得了超過18萬次的轉發和超過24萬個點讚。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讓觀眾看到了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這裡的情況怎麼樣了,是否安好?最近,一部由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烈反響,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南京定居7年。今年3月,他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曾被多家外媒報導。此次聚焦武漢,他帶領團隊實地採訪10位普通武漢市民,記錄了當前武漢市民和城市的現狀,展現了武漢震撼人心的抗疫努力和成果,也傳遞了武漢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 在南京的日本人拍了抗疫紀錄片,日本電臺紛紛轉播,甚至火到海外
    那紀錄片為什麼選在了南京呢?這就要從導演說起。竹內亮。一個常年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工作在南京,一口普通話說得賊地道。被拍的以為——我現在雖然被拍到了,估計後期會被剪掉但其實。原封不動的傻樣,被導演留下來,還播出了。在《我住》中,沒有套路,只有真實而閃光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