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讓觀眾看到了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2020-11-20 環球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蔡藝芃 李誠賢報導 從疫情暴發到被完全控制,武漢現在是一個什麼樣子?這裡的情況怎麼樣了,是否安好?最近,一部由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烈反響,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南京定居7年。今年3月,他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曾被多家外媒報導。此次聚焦武漢,他帶領團隊實地採訪10位普通武漢市民,記錄了當前武漢市民和城市的現狀,展現了武漢震撼人心的抗疫努力和成果,也傳遞了武漢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該紀錄片發布24小時內微博閱讀量超過2500萬次。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了竹內亮。

紀錄片重塑了日本觀眾對武漢的認知

《好久不見,武漢》通過實地走訪,以普通人的視角展現了武漢這座城市經歷疫情創傷之後的實景,以及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圖為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街頭與路人交流。

問:拍攝《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什麼?

竹內亮:起因是我們發現外界對武漢的了解並不多,大多還停留在2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上甚至還有一些謠言。其實我之前對武漢狀況的了解也不多,有些人說武漢很安全,也有人說武漢還是很危險。我自己也很好奇,很想親自去看看。而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我希望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展現給全世界。這是拍攝《好久不見,武漢》最大的理由。

問:日本的電視臺播出了《好久不見,武漢》後,日本觀眾如何評價這部紀錄片?

竹內亮:日本的各大電視臺、新聞報紙、網絡媒體都在關注這部作品,紀錄片在日本的反響特別好。我們的視頻完全顛覆了日本觀眾對武漢的印象。在此之前,一些日本人腦海中的武漢只有疫情。通過這部紀錄片,他們看到了經歷疫情創傷之後的武漢。他們說得最多的是,「武漢原來是這麼漂亮的一個地方」,「想去武漢看看」。還有我的一位日本朋友留言道:「希望武漢人都能快樂起來。」這些留言表明,他們重塑了對武漢的認知。

說實話,如此廣泛的關注在我的意料之外。一開始我們打算把它做成10集的短片,認為這樣做或許在當下短視頻時代傳播效果會更好,但是後來還是覺得連續一個小時才能體現情緒的變化。目前的結果讓我如釋重負,我沒有辜負武漢。

問:您認為《好久不見,武漢》受到關注的原因是什麼?

竹內亮:真實、客觀是最大的原因。拍攝過程中,我們團隊裡每個人都哭過、笑過,但是我們儘量不把主觀情緒帶進去。我們要把真實、客觀的武漢原原本本地展現給不了解武漢的觀眾。另外,我的身份也是最大的特點,外國人拍武漢,這可能是頭一次。

武漢人正以樂觀的心態勇敢向前走

問:到達武漢之後,您看到現在的武漢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竹內亮:去之前完全不知道武漢的真實情況,所以心裡還是有些害怕的,我們的編導和攝影師甚至都沒有告訴自己的家人要前往武漢拍攝。

但是一到武漢,我們之前的擔心就完全打消了。我問了很多武漢人「你怕嗎」,他們都表示完全不怕。10天採訪結束後,武漢人民用他們的堅韌、豁達深深打動了我,他們現在更關心的是經濟如何復甦。所以通過對他們的採訪就知道,武漢的疫情現在是完全控制住了,沒有問題。

問:紀錄片的受訪者有日料店老闆、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雷神山醫院建設者、初中英語老師、外賣騎手、護士、口罩厂部門負責人等,讓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位?

竹內亮:我們從5月份開始在微博上招募武漢市民參與拍攝,很快就有100多人報名,團隊花了兩周時間整理出他們每一個人的詳細資料。最終我們挑選了10位與一些關鍵元素相關的拍攝對象,比如在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工作過的人,以及醫護人員和確診感染的患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位。一位是外公因為新冠肺炎而去世的醫院前臺莊園。莊園是100多位應徵者中唯一有多位家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她的媽媽和二姨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她的二姨住過雷神山醫院,做了41次核酸檢測才完全康復回到家。她在鏡頭面前說出了許多真心話,所以我特別欣賞她的勇氣。

還有一位是英語老師。她從1月底就開始堅持拍攝武漢的街景,用無人機記錄下了從空無一人的街道到漸漸充滿煙火味的武漢。她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次疫情,武漢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但我不想世界只通過疫情認識武漢,我想把武漢好玩的、有意思的文化,介紹給全世界。」這樣樂觀的態度令我特別欣賞。疫情給很多人帶來了悲傷,但只有悲傷的話是沒有未來的,還是需要大家往前走。

總之,10位受訪者身份、經歷各不相同,他們讓大家仿佛看到了所有人的武漢,看到了一座英雄城市無法忘卻的過往,以及別無選擇唯有昂起頭勇敢向前走的未來。

這樣的武漢,這樣的中國,是充滿希望的

問:疫情暴發以來,您和團隊已經拍攝了十餘部疫情主題的短片,在您看來,中國的抗疫舉措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竹內亮:我談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今年2月我從日本回到南京,隔離了兩個星期。當時我覺得很奇怪,因為當時在日本新冠病毒感染者很少,所以我不太理解隔離的做法,甚至有一些生氣。但現在看來,從外面回來的必須要隔離兩個星期,不允許任何一個例外,這樣嚴格的措施確實很有必要。

後來,在我們開啟微博募集拍攝對象的前夕,武漢啟動全民核酸檢測。當聽到武漢要進行近990萬人的核酸檢測時,我感到非常意外,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這次到武漢之後,我遇到的每個人都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說明中國政府的執行力相當強。

總之,我覺得中國的防疫措施非常到位。不僅僅是政府的防疫舉措本身科學管用,特別要說到的是老百姓特別配合。包括紀錄片最後以一群橫渡長江的老人收尾,這是武漢恢復到正常狀態的代表性場景,大家同時一起渡江,也展現了武漢人一起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精氣神。

問:作為一個已經在南京定居了7年的外國人,經歷了這次疫情,您有什麼新的感受?

竹內亮:首先,我感覺中國的老百姓素質都很高,大家都很規矩、很團結,都遵守防疫措施。另外,中國的年輕人很棒,尤其是90後,他們也是這次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他們的創意、對國際社會的了解、天天向上的正能量,我都十分欣賞。這樣的武漢,這樣的中國,是充滿希望的。(視頻編導 李誠賢 蔡藝芃 張東嶽 | 製作 荊培軒 胡思遠)

相關焦點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海報)「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 日本紀錄片導演:用真實的武漢去感動世界
    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雙語視頻|武漢真的安全嗎?日本導演拍攝的60分鐘超長紀錄片刷屏全網!
    最近,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火了。該片上線後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而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正是年初因短片《南京抗疫現場》爆紅國內外的日本導演竹內亮。而這一次,他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來到了武漢,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
  • 日本導演拍攝武漢紀錄片,網友:想@BBC
    今年年初,日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疫情期間在南京和武漢拍攝的紀錄片在中日兩國引發關注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6月26日,一部「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便超過2500萬次。連日來,該片持續在各大網絡平臺傳播,無數網友點讚留言:「謝謝竹內導演記錄下這個特別的武漢,讓全世界能夠知道武漢市安全了,武漢人是健康的。」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
    定居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幾年前因為拍攝紀錄片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也開啟了他的中國情緣。
  • 日本導演用紀錄片講述感人武漢故事,《好久不見,武漢》引發中日...
    我是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於是我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我們拍攝的武漢人,然後一百多個人報名了,最後我們選擇了十個人的故事。 伴隨著上述自我介紹,居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在中國上線,不到24小時該片播放量就高達975萬。現在已經達到了1537萬次播放量。
  • 日本導演鏡頭下的武漢紀錄片
    時光君和大家一樣,今年對武漢這個城市,格外好奇,也格外關心。  旅居中國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用一部紀錄片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片名像是老朋友的問候,《好久不見,武漢》。6月26日,這部紀錄片在微博上線,當天就闖進了微博視頻社區排行榜第一位,截止7月12日,該片觀看量已超過2000萬次。在竹內亮的微博上,他獲得了超過18萬次的轉發和超過24萬個點讚。
  • 《好久不見,武漢》火速刷屏,日本導演用鏡頭記錄6月真實的武漢
    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前往解封後的武漢拍攝記錄了10位普通人的生活。紀錄片平靜的調色風格,以及導演中文夾雜日文的解說,帶來一種異國視角與色彩,用真實記錄下帶著「煙火氣」的武漢,導演在與武漢市民的交談中娓娓道來疫情後的現狀,經過歷時兩個月的策劃拍攝和剪輯製作,這部名為《好久不見,武漢》的記錄片終於與觀眾見面,影片點擊量超過1500萬,作為一部獨立紀錄片取得了不俗的反響。
  • 《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不要小看觀眾 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抗疫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國內真的火了。這個在南京已經生活了7年的日本導演日前來到上海,參加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紀錄片主題論壇。
  • 這部英文紀錄片,讓全世界看到最真實的武漢「戰疫」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如同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 截至3月9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高達500萬。
  • 把真實的武漢拍給全世界看!這位日本導演在中國拍紀錄片「火出圈」,他的初心令人感動→
    因為一部刷爆社交媒體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日本導演竹內亮火了!「你為什麼住在上海?」竹內亮初見記者,幾句寒暄後,率先提問。你為什麼住在這裡?過去的十年裡,竹內亮不斷把這個問題拋給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國人。
  • 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 拍了拍武漢的生活日常
    疫情期間,一部《南京抗疫視頻》讓更多人認識了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後疫情時代,竹內亮團隊聚焦當下的武漢,一部《好久不見,武漢》一上線就獲得2800萬閱讀量。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唱著歌渡江的老人們,分享他們正在經歷的生活。竹內亮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仍有偏見,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武漢。」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今年2月份,我想把武漢現在真實的樣子告訴給全世界。」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
  • 這才是真實的武漢!一位日本導演記錄疫情下10個故事,火遍國內外
    那會兒,這位定居南京7年的日本紀錄片導演剛剛上傳了自己的新作《好久不見,武漢》。他用鏡頭紀錄的疫情期間10個武漢家庭的10個武漢故事,讓全國觀眾動容。今年41歲的竹內亮是一位資深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他在7年前從日本遷居至中國,如今是一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現身「金熊貓」:用紀錄片展現大涼山脫貧攻堅...
    而大火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現身11月11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中國故事,國際傳播」這一主題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和心得。作為一名居住在中國的紀錄片導演,真實與客觀是竹內亮對於拍攝關於中國的紀錄片時反覆提到的關鍵詞。談及創作抗疫紀錄片並親身前往武漢的初衷,竹內亮表示,「現在很多地方真的是都不太了解中國,包括日本其實也真的不了解,對中國都很多誤會,希望能將更多的真實的中國傳達給全世界。」
  • 日本導演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
    出圈」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最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上線了,不到24小時,就在微博的轉發量超14萬次,網絡總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 被一個日本人拍出來了對疫情和武漢的關注,是竹內亮前往武漢拍攝紀錄片的原因。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 光明正大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nbsp&nbsp&nbsp&nbsp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nbsp&nbsp&nbsp&nbsp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26日晚在網絡播出
  • 打破偏見,日本導演給武漢人拍了部紀錄片
    和中國妻子居住在南京市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今年3月曾拍攝過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希望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能更重視疫情防控,借鑑中國有益經驗採取更全面徹底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