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2021-01-10 人民網

人民網東京7月2日電(孫璐 吳穎 袁蒙)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

(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

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海報)

「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戰「疫」過程以及疫後恢復情況。他坦言,製作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目的是把武漢的現狀介紹給全世界,不僅是給中國國內的人看,也要給全世界的人看。因此,外國人想要了解的華南海鮮市場、雷神山醫院、去世病人的家屬、醫護人員等都原原本本地出現在片中。

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與日本傳統的紀錄片完全不同。在傳統紀錄片中,導演基本不會露面,通過前期臺本與後期剪輯等體現自己想法。竹內亮的紀錄片在具體拍攝中既沒有臺本,也沒有預設方向,包括這一次。在到達武漢之前,他們並不知道武漢的真實情況,在片中與拍攝對象的對話交流也都是對那些自然流露的真實記錄。

正在拍攝中的竹內亮導演(受訪者供圖)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截圖)

人民網駐日記者了解到,本次紀錄片的拍攝對象是竹內亮5月中旬通過微博進行徵集的。團隊最終從報名的100多人中甄選了來自各行各業平凡崗位的10名進行採訪,他們當中既有日料店的老闆,也有初中英語老師、外賣騎手、護士、口罩厂部門負責人等等。關門133天後再度開門迎客的日料店老闆賴韻、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髒辮熊」、分離一百多天終於相見的情侶、用鏡頭記錄疫情下自己所見的外賣騎手老計、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龔勝男……這次疫情帶給普通人恐懼與傷痛,也激發了勇敢與堅韌。一個個小家庭的故事,匯聚成了武漢這一段時期特殊的記憶,而這些記憶,也通過竹內亮的紀錄片展現了出來,保留了下來。

正在拍攝中的竹內亮導演(受訪者供圖)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截圖)

竹內亮接受人民網駐日記者專訪時表示,「很多日本人在看完《好久不見,武漢》後感慨道,『武漢發展得這麼好』『原來武漢是這麼美麗的城市』。這說明,他們對武漢的印象,還停留在今年一二月份的時候,他們只看過疫情中的武漢。所以現在,還是有不少人覺得武漢依舊是一個有點危險的城市。」

「其實這次拍攝並非我第一次造訪武漢,對於武漢,我也還算熟悉。但疫情之後的這次江城之行,卻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武漢的美——既有美景,也有美食;更重要的是,武漢很安全,中國政府為1000萬武漢市民進行了核酸檢測。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安心地生活。」

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讓世界動容

6月26日晚,《好久不見,武漢》在微博、嗶哩嗶哩等平臺上線。原本竹內亮和團隊很擔心:在短視頻時代,「一個小時的紀錄片,大家會不會沒有耐心看?」令人驚喜的是不到24小時,影片在微博的轉發量超14萬次,網絡總播放量近2000萬次。同時,紀錄片的日文版也已在視頻平臺優兔上線,截至發稿時,播放量已達31萬次。

(在視頻平臺優兔上日本網友觀看影片後留言)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修飾,竹內亮透過鏡頭,為觀眾呈現了真實的武漢,呈現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日本觀眾留言,「我從推特上知道這部作品,看完後也有同樣的感觸。(由於疫情)在日本從城市去地方的話也可能會成為歧視的對象,甚至有人回不了老家。受到疫情影響或多或少在生活中會受到歧視,大家得不到網際網路之外的消息,都感覺很不安,並不僅僅是武漢存在這樣的情況,世界大同,我覺得這部影片非常真實。」

(在推特上日本網友留言,「這是非常好的影片,感謝。從武漢的人們的笑容中看到了希望,我也想去武漢了。」)

多位日本網友留言表示,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很想去武漢看一看」,鏡頭將平凡武漢人的生活展現了出來,「很棒的紀錄片!我看哭了好幾次。謝謝你讓我看到武漢的現在!」而最讓竹內亮感動的是武漢網友留言說,「這是最真實的武漢」。竹內亮坦言,這讓他覺得很有榮譽感,也如釋重負。

竹內亮向人民網記者坦言,拍攝這部紀錄片,想傳達給日本的觀眾的訊息只有一個,就是讓他們了解現在真正的武漢、真實的武漢。「觀眾們看完視頻,自然會有自己的見解,我無法左右。但我能做的,是盡我所能為日本人展示一個客觀、真實的武漢。」「我只希望,大家能夠拋開偏見,理解現狀。」

當被問及「後疫情時代」在中國有什麼新的拍攝計劃和想實現的夢想時,竹內亮表示,「『後疫情時代』也是我們接下來想要拍攝的主題。經過這次疫情,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技術不斷湧現,大家對人生也有著新的思考。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希望通過拍攝,記錄下這些時代的新變化。」

據了解,《好久不見,武漢》本周還將在日本雅虎網站上線。竹內亮正期待著,「如果情況允許,今年11月或12月份,我想再去武漢,舉行我們每年一次的粉絲見面會」。

相關焦點

  • 日本紀錄片導演:用真實的武漢去感動世界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武漢,一座中國中部內陸城市,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 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打破偏見 記錄真實
    「如果用一個詞總結我的2020年,我大概會選擇『出圈』吧。」竹內亮笑著對《北京周報》說。從去年3月到今年年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後疫情時代》這3部聚焦中國抗疫的紀錄片先後上線,讓這位42歲的日本導演一躍而入中外網友的視野。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現身「金熊貓」:用紀錄片展現大涼山脫貧攻堅...
    而大火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現身11月11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中國故事,國際傳播」這一主題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和心得。作為一名居住在中國的紀錄片導演,真實與客觀是竹內亮對於拍攝關於中國的紀錄片時反覆提到的關鍵詞。談及創作抗疫紀錄片並親身前往武漢的初衷,竹內亮表示,「現在很多地方真的是都不太了解中國,包括日本其實也真的不了解,對中國都很多誤會,希望能將更多的真實的中國傳達給全世界。」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現身「金熊貓」:用紀錄片展現大涼山脫貧攻堅的巨變
    李雨晗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 邊鈺 攝影 向宇 盧春陽此前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和《好久不見,武漢》而大火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現身11月11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作為一名居住在中國的紀錄片導演,真實與客觀是竹內亮對於拍攝關於中國的紀錄片時反覆提到的關鍵詞。談及創作抗疫紀錄片並親身前往武漢的初衷,竹內亮表示,「現在很多地方真的是都不太了解中國,包括日本其實也真的不了解,對中國都很多誤會,希望能將更多的真實的中國傳達給全世界。」
  • 日本導演竹內亮再拍江城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
    今年6月,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用10個武漢人的故事,再現這座英雄之城的堅韌、豁達,全網播放量超過4000萬,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12月初,竹內亮再拍紀錄片《聽武漢說》,訪問50位武漢人講述他們在2020年的「失與得」。據悉,這部12分鐘的新作即將於近日在國內上線。記錄武漢人的「失與得」竹內亮是中國女婿。7年前,竹內亮攜妻兒從日本移居南京,以獨特的形式創作「非典型紀錄片」。
  • 日本導演竹內亮再拍江城,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
    今年6月,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用10個武漢人的故事,再現這座英雄之城的堅韌、豁達,全網播放量超過4000萬,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記錄真實,這是紀錄片的魅力,也是日本導演竹內亮的初心。 作者 | 語境 編輯 | 楊晶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交匯點訊 「提到武漢,腦子裡都是灰色的畫面;看過紀錄片,才知道武漢這麼美、這麼大。」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 日本導演用紀錄片講述感人武漢故事,《好久不見,武漢》引發中日...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旅日僑網報導 竹內亮:「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 「武漢太危險,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現在還有很多隱瞞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
    來源標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 竹內亮看到的武漢-日本網民看到的竹內亮
    一部聚焦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現象級關注。該片由2013年起攜家人定居南京、和妻子一同在南京創業的日本導演竹內亮(41歲)和他領銜的「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費拍攝完成。雖然只是一次民間自主策劃、獨立製作的嘗試,但因其發布一周在各網絡平臺就獲得了逼近3000萬次的播放量,引起各界關注。
  • 竹內亮看到的武漢&日本網民看到的竹內亮
    「我想知道武漢真實的樣子,不帶任何成見,把自己在武漢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分享出去,尤其想請那些用偏見的眼光看待武漢的人。」片子做完後,竹內的內心一直有些惴惴不安,他擔心萬一本地人看了以後不予認可,那一切就都無從談起。關於《好久不見,武漢》,「竹內亮導演」官方微博和他率領的「南京和之夢」微信公號早就宣布將於端午節「上新」。
  • 對話日本導演竹內亮:如實展現中國抗疫,華春瑩發言讓我感動
    2020年,中國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了彌足珍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世界也看到了神州大地自信自強、充滿韌勁的景象。即日起,我們開設「老外講中國故事」專題,展現那些多年來在不同地域、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的國際友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第一期,我們介紹的是拍攝中國抗疫紀錄片獲得廣泛關注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 日本導演竹內亮的「非典型」中國紀實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武漢成為全世界紀錄片創作者的聚焦之處。在難以計數的作品裡,日本導演竹內亮的《好久不見,武漢》脫穎而出成為「爆款」,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    7年前,竹內亮攜妻兒從日本移居南京,以獨特的形式創作「非典型紀錄片」。
  • 日本導演鏡頭下的武漢紀錄片
    時光君和大家一樣,今年對武漢這個城市,格外好奇,也格外關心。  旅居中國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用一部紀錄片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片名像是老朋友的問候,《好久不見,武漢》。6月26日,這部紀錄片在微博上線,當天就闖進了微博視頻社區排行榜第一位,截止7月12日,該片觀看量已超過2000萬次。在竹內亮的微博上,他獲得了超過18萬次的轉發和超過24萬個點讚。
  • 「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
    下午的紀錄片分論壇以「融通中外·全球視野——中國紀錄片時代之責」為主題,邀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總監梁紅、紀錄片製片人劉鴻彥、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魏克然、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著名紀錄片導演梁碧波、日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等參與討論。
  • 對話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 我想讓全世界看見最...
    《好久不見,武漢》劇照□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對話人物】41歲的竹內亮是一位日本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他在7年前把家從日本搬到中國,如今是一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在此次疫情爆發前,竹內亮已在圈內小有名氣,他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節目被網友視作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扇窗。今年3月,他拍攝的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曾在國內外引發巨大迴響,讓無數外國人看到了中國抗疫的最真實現場。
  • 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讓觀眾看到了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最近,一部由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烈反響,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南京定居7年。今年3月,他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曾被多家外媒報導。此次聚焦武漢,他帶領團隊實地採訪10位普通武漢市民,記錄了當前武漢市民和城市的現狀,展現了武漢震撼人心的抗疫努力和成果,也傳遞了武漢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