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一頭隨性的天然捲髮,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竹內亮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亮叔」。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好久不見,武漢》

2020年,來自日本、居住在南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因為拍攝「解封」後的武漢而聲名鵲起。

6月26日,《好久不見,武漢》上架視頻網站,竹內亮當時預估點擊量最多1萬。沒想到的是,不到兩天,這部長達一個小時的紀錄片迅速獲得數千萬點擊量和數十萬轉發,在海外媒體也得到熱烈反響。

「爆紅」這半年來,42歲的竹內亮第一次拍時尚雜誌、接受了數十家媒體的採訪、辦公室搬到租金更貴的園區……他笑說自己「沒有膨脹,只是最近坐高鐵一等座的次數多了」。

《好久不見,武漢》中,竹內亮在武漢度過了10天,對10位受訪者進行深度採訪,記錄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中的經歷。這些受訪者中,有受疫情影響被迫停業,卻依然懷抱希望的店主;有在抗疫一線工作,承受巨大壓力卻依然樂觀開朗的護士;有參與雷神山建設的工人……

鏡頭中,竹內亮與受訪者一起品嘗熱乾麵、小龍蝦,逛黃鶴樓、長江大橋。就像一位去武漢的遊客,讓當地老朋友帶著逛街。一座城市的煙火氣樸實無華地在鏡頭中逐漸呈現。觀眾可以看到武漢經受的疫情創傷,又能從中感受到武漢人民的堅韌與豁達。

「記錄是我的本能,真實是我的追求」

接受採訪時,竹內亮聊到自己的創作思路。以《好久不見,武漢》為例,在聽說武漢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數清零後,他決定前往武漢拍攝。

「我只是作為紀錄片導演,想親自去看現在的武漢,想把真實的武漢介紹給大家,就這麼一個單純的理由。這是我作為紀錄片導演的本能,去拍想拍的東西,僅此而已。」竹內亮說。

其中一位主人公,是疫情期間在前線工作的護士龔勝男。在龔勝男的家中,竹內亮一邊吃零食一邊與她閒聊。竹內亮忽然問:「你面對過嗎?因為新冠肺炎而死去的人。」

竹內亮透露,在拍攝之前,其實他就在心裡準備好了這個問題,一直等待合適的機會提問。但他沒有想到,龔勝男在聽到問題後突然哭起來。

面對哭泣的主人公時,竹內亮正吃著薯片,一臉不知所措的樣子。在剪輯中,他特意把這段視頻完整保留下來,因為覺得這是真實的反應。

其實除此之外,竹內亮在中國還拍攝了很多紀錄片,比如介紹南京防疫措施的《南京抗疫現場》、探尋外國人留居某地理由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等等。

竹內亮將自己製作的紀錄片戲謔地稱為「三無產品」,即無臺本、無套路、無資金。在這些紀錄片中,他自掏腰包、自己出鏡,陪著一個個採訪對象品嘗美食、逛景點、聊天,不刻意煽情,只客觀記錄。

竹內亮經常與採訪對象一起吃飯,他也因此被粉絲們調侃總是「蹭吃蹭喝」。他對此的解釋,飯桌上被採訪者更容易放下防備,展示出真實的一面,所以「吃飯」幾乎是他紀錄片中必備的一環。有時候沒有付飯錢,是因為採訪對象堅持要請客。不過妻子趙萍認為竹內亮就是一個「不客氣」的人,這也是他真實、坦誠的體現。

明年,將要繼續記錄

竹內亮此前在日本NHK電視臺工作,2010年拍攝《長江 天地大紀行》時從日本來到中國,走過青海、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地,看到長江沿岸壯美的風景,遇到一些完全不了解日本的老百姓。

「在知道我是日本人後,有的人問我『山口百惠現在怎麼樣了?』『高倉健怎麼樣了?』但當時這些明星已經息影很久了。而他們所知道的日語,就是『米西米西』或者『喲西喲西』,當時我驚訝了,他們完全不知道現在的日本是什麼樣。」竹內亮說。

他因此下定決心,要到中國開公司,拍攝關於日本文化的紀錄片,向中國觀眾展示日本的發展。後來他與趙萍結婚,定居南京。而他的作品,除了展示日本的風土人情,也講述現在的中國。

△7月 竹內亮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拍攝紀錄片

明年,他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就要上映,因為「想把中國的新事物分享給海外觀眾,比如直播帶貨,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生意模式可以做」。

十年過去,竹內亮認為自己依然在為實現當年的理想努力著。他還想拍攝紀錄片電影,重走十年前的長江之旅。變化的是風景,不變的是他作為紀錄片導演的創作之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一頭隨性的天然捲髮,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竹內亮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亮叔」。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
  • 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一頭隨性的天然捲髮,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竹內亮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亮叔」。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好久不見,武漢》爆紅網絡,一位日本導演記錄的10個武漢故事
    今年6月,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指導的《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上線後便引發無數熱議。竹內亮導演年初曾因短片《南京抗疫現場》爆紅網絡的。久居南京的他溫柔地觸碰著城市和人的心緒起伏,他說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 日本導演十日紀實,《好久不見,武漢》爆紅刷屏
    要是向神明許願,小編最強烈的願望就是希望重啟2020。對武漢人民來說,這個願望或許會更為強烈。如果可以,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城市因未知源頭的疫情而被世界所熟悉。如果可以,誰也不想10天建成一座緊急使用的醫院。如果可以,誰也不想封城76天。如果可以,誰也不想經歷這一切。從2020年1月23號封城,到現在將近160多天。4月初解封後的武漢,現在究竟怎麼樣了?
  • 疫情後的武漢紀錄片,日本人拍的太真實了!
    在武漢解封一個月後,日本導演竹內亮發布一條微博——募集武漢人的故事。最終選擇了十個人,可能這些故事並不具有典型性,但恰好這也是一種真實,真實的武漢,常態的武漢。我們探討真實,是為了剝離真實所附加的一層層重量,以細水長流的情感態度共情人間煙火。隨著這樣一條消息的發布,《好久不見,武漢》這部長達一小時的紀錄片,在全網上線,播放量高達一千八百萬,同時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武漢的現狀。這座城市終於重現生機。
  • 一個日本人,在南京做上門女婿,拍下疫後武漢:我想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好
    2011年,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帶著全家人搬回妻子的故鄉——南京,成了南京人的女婿,從此開啟了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10年。今年6月初,他和團隊4人,深入解封後的武漢拍攝記錄,向全世界介紹,許多中國人都不了解的疫情後的武漢城。
  • 把真實的武漢拍給全世界看!這位日本導演在中國拍紀錄片「火出圈」,他的初心令人感動→
    中國國內疫情好轉後,竹內亮來到此前封城76天的武漢拍攝。2020年6月26日,《好久不見,武漢》上線。不到24小時,播放量就突破2500萬。上線10天,話題閱讀量破億,微博日榜最高第1名。「我的特點是外國人,這是我記錄中國的優勢。」他說。2021年1月6日,《環球時報》刊載竹內亮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裡提到:我不否認肯定會有人質疑中國的疫情防控是假的,因為總有人不了解中國、不相信中國,不要理他們就好了。這也是他本人的處世之道。因為在中國的迅速走紅,有人對竹內亮本人提出質疑。「懷疑我是中國政府的間諜,也有人說我找到了財富密碼。」竹內亮笑著說,他很少解釋,覺得清者自清。
  • 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打破偏見 記錄真實
    「如果用一個詞總結我的2020年,我大概會選擇『出圈』吧。」竹內亮笑著對《北京周報》說。從去年3月到今年年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後疫情時代》這3部聚焦中國抗疫的紀錄片先後上線,讓這位42歲的日本導演一躍而入中外網友的視野。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交匯點訊 「提到武漢,腦子裡都是灰色的畫面;看過紀錄片,才知道武漢這麼美、這麼大。」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 蜘蛛猴麵包:用影像記錄武漢人的力量 | 2020青年力量
    蜘蛛猴麵包一邊在武漢做志願司機,一邊用影像記錄這座城市:他想讓大家看到這座城市的力量,消除恐懼,共同度過2020年的春天如果累計全網播放量,林文華的Vlog《武漢日記2020》有幾千萬次的播放,無論是抖音還是人民日報,都曾多次轉發。他的網名更為人所熟知:蜘蛛猴麵包。
  • 竹內亮:日本人看到的中國只有黑的,所以我給他們準備了白色
    竹內亮初見記者,幾句寒暄後,率先提問。你為什麼住在這裡?過去的十年裡,竹內亮不斷把這個問題拋給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國人。《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是竹內亮團隊周播紀錄片節目,目前已經持續更新5年。2013年,竹內亮從日本搬到中國,妻子趙萍是南京人,這是竹內亮住在中國南京的理由。移居中國之後,日本導演竹內亮得以更深入地觀察、記錄中國。
  • 《好久不見,武漢》火速刷屏,日本導演用鏡頭記錄6月真實的武漢
    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前往解封後的武漢拍攝記錄了10位普通人的生活。紀錄片平靜的調色風格,以及導演中文夾雜日文的解說,帶來一種異國視角與色彩,用真實記錄下帶著「煙火氣」的武漢,導演在與武漢市民的交談中娓娓道來疫情後的現狀,經過歷時兩個月的策劃拍攝和剪輯製作,這部名為《好久不見,武漢》的記錄片終於與觀眾見面,影片點擊量超過1500萬,作為一部獨立紀錄片取得了不俗的反響。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攝真實有趣的中國是我的初心
    從那時起,他開始以外國人的視角拍攝中國,帶著「你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這樣的好奇心,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和動人的瞬間。今年,他因為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等疫情紀錄片走紅。「想把真實的中國拍給全世界看」是他的初衷,也是他最想做的事情。日本紀錄片導演 竹內亮:我是竹內亮,來自日本的拍紀錄片導演。現在住在南京。
  • 演員的他,記錄了武漢重啟後普通人的真實故事
    2020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可能都是一個轉折之年演員任重也和許多人一樣演藝工作因為疫情停滯下來在這個時候他選擇前往武漢用9天的時間通過多個當地人的故事記錄下他眼中重啟的武漢、火鍋店的老闆,畢業後留在武漢工作的「新武漢人」,還有在疫情期間迎來新生寶寶的家庭……真實地記錄了武漢市民的故事。
  • 通過影像,他成了中國最紅的日本人
    從2015年到現在,紀錄片系列《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後文簡稱為《我住》)已經播到了第三季,拍攝了216集,聚焦於「生活在外國(主要是日本)的中國人」和「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以日本人為主要記錄對象)」,意在通過影像的力量,捕捉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與人情冷暖,進而「增進中日觀眾間對於彼此文化的相知與了解」。
  • 日本導演記錄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網友這反應…
    日本導演記錄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網友這反應… 2021-01-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2月3日起,央視紀錄頻道迅速製作播出了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真實的「武漢時刻」,展現了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武漢疫情的親歷者們的真實故事,體現了武漢人民、中國人民危難時刻不屈不撓、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力量,展現了世界人民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團結友愛、相互支持的溫暖。
  • 日本紀錄片導演:用真實的武漢去感動世界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 日本導演拍攝武漢紀錄片,網友:想@BBC
    2月7日晚,央視《面對面》播出專訪《竹內亮:真實的中國》。從去年3月到今年年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後疫情時代》這3部聚焦中國抗疫的紀錄片先後上線,讓42歲的日本導演竹內亮進入中外網友的視野。小編也注意到,竹內亮的三部作品,豆瓣評分都達到8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