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任生重啟》今日開播!記錄演員任重的武漢探訪之旅
,在經過了幾個月的宅家生活後,有一些些發福的身材,頂著許久沒有打理的微卷的頭髮,帶著濃濃的京腔和口罩,帶著一些擔憂和牽掛,更多是帶著自己對於人生、事業進入到一個瓶頸期的困惑,來到了疫後亟待重啟的武漢,開始了9天的訪漢之旅。
-
《好久不見,武漢》火速刷屏,日本導演用鏡頭記錄6月真實的武漢
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前往解封後的武漢拍攝記錄了10位普通人的生活。紀錄片平靜的調色風格,以及導演中文夾雜日文的解說,帶來一種異國視角與色彩,用真實記錄下帶著「煙火氣」的武漢,導演在與武漢市民的交談中娓娓道來疫情後的現狀,經過歷時兩個月的策劃拍攝和剪輯製作,這部名為《好久不見,武漢》的記錄片終於與觀眾見面,影片點擊量超過1500萬,作為一部獨立紀錄片取得了不俗的反響。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處於疫情的中心,也是疫情的防控形勢最為嚴峻的武漢,牽動著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關注。2月3日起,央視紀錄頻道迅速製作播出了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真實的「武漢時刻」,展現了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武漢疫情的親歷者們的真實故事,體現了武漢人民、中國人民危難時刻不屈不撓、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力量,展現了世界人民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團結友愛、相互支持的溫暖。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作為系列微紀錄片作品,《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體量短小,單集5分鐘左右時長。第二季節目繼續將鏡頭聚焦普通人,通過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堅守崗位的勞動者等不同疫情親歷者們,記錄特別的「武漢時刻」。拓展視角,讓更多人和故事被記錄
-
《冬去春歸2•原地生長》:續寫「後疫情時代」的武漢故事,傳遞信心和力量
作為《冬去春歸•2020疫情裡的中國》的續作,該片在保留全景記錄、分段敘事的創作思路基礎上,將取景框對準武漢解封後的普通人群體,以「回到學校」「繼續生活」「治癒城市」「攜手前行」作為各集主題,通過四集篇幅的實景記錄續寫了「後疫情時代」的武漢抗疫故事。該片用豐富的素材將疫情影響下的個體成長與社會變化緊密聯繫、真實呈現,並以巧妙構思突顯了城市復甦背後強大的國家力量,向觀眾傳遞了信心和溫暖。
-
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一頭隨性的天然捲髮,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竹內亮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亮叔」。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
-
《好久不見,武漢》爆紅網絡,一位日本導演記錄的10個武漢故事
今年6月,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指導的《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上線後便引發無數熱議。竹內亮導演年初曾因短片《南京抗疫現場》爆紅網絡的。久居南京的他溫柔地觸碰著城市和人的心緒起伏,他說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
《在一起》定檔9月29日,武漢錄製開播特別節目,演繹真實故事
繼首部抗疫劇《最美逆行者》在央視開播後,另一抗疫題材電視劇《在一起》也將於9月29日播出。《在一起》分為十個單元故事,每個單元2集,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從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抗擊新冠疫情中一個又一個平實而感人的故事
-
《第一線》:在武漢七家醫院,經歷生死一線的真實故事
紀錄片把鏡頭對準武漢七家疫情患者收治醫院,真實記錄了疫情暴發後的50多天裡,深處疫情漩渦的武漢的真實狀態——有來自國家緊急救援隊的醫生,日夜奮戰在第一線與死神爭奪生命的驚心動魄;有臨時搭建的方艙醫院內,數千病人集體生活的細節描摹和內心告白;有普通人在災難中成為奔走救助、熱心義舉善行的志願者的動人故事;有居家隔離在自我約束中展示堅韌的普通百姓
-
紀錄片《在武漢》記錄普通人的溫情與大義
武漢封城,有留下也有逝去,災難面前更折射出人性的光輝,此時比任何時刻更需要記錄。或許只有紀錄的鏡頭能讓我們感同身受,城內,他們在經歷什麼。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指導,央視新聞與bilibili聯合出品的抗疫紀錄片《在武漢》已於2月26日起每周三11:30全網獨播。攝製組記錄在非常時期下武漢人的生活和故事。
-
文章頻道 - 可口可樂告白罐,星巴克接頭暗號,盤點品牌「重啟武漢...
三、最「燃」百度用「搜索」記錄城市煙火創意溝通點:帶著感動和記憶繼續前進百度的視頻將武漢的故事時間線拉長,重新播放武漢從封城到解禁的每一個重大節點,展示武漢走過的英雄之路短片先抑後揚的節奏,整體營造了迎難而上的正能量,成功撩撥觀眾五味雜陳的情緒。看完你會有一種感觸,關於武漢這76天的點點滴滴,都被百度記錄下來了。這樣有溫度的搜索方式,不僅刷新了過去大家對於搜索「工具功能」的認知,每一次百度一下,都不是冷冰冰搜索,而是武漢的溫度,以此賦予了百度更多的品牌關懷。
-
朱一龍:演員也是普通人 我喜歡感受真實的生活
他解釋說:「我不是不想回答,很多時候我也想,但是我覺得必須要想好,把整個解題過程全部想清楚,做好準備之後再舉手。但等我要舉手的時候,別人都回答完了。」1988年4月,朱一龍出生於湖北武漢。和很多孩子一樣,他也有個「鋼琴童年」。從4歲半開始,練琴這件「苦差事」一直跟隨他到小學快畢業。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親歷者視角記錄最真實的戰「疫」
2月3日起,中央電視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人,這些疫情親歷者從不同側面、通過第一視角向觀眾講述了整個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短視頻採用Vlog(視頻日記)方式製作,每集5分鐘。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刷屏全網的「封城日記」拍攝者口述:我記錄了疫情中真實的武漢
1月23日「封城」當天,他作為親歷者和拍攝者,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了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上下班的護士、忙碌的志願者群體、等待藥品的患者家屬、穿越街道的外賣小哥……大疫之下,鏡頭下這座城市的普通人溫暖堅強。「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武漢的作家方方看過視頻感慨,「以後有機會見到這小夥子,一定送他幾本我的書,以表達我的敬意。
-
B站9.9高分抗疫紀錄片,記錄了非常時期武漢人的生活和故事
▲張悅在醫院拍攝在武漢拍攝處處難:出行不便,換過3次賓館一切都準備就緒後,2月3日,第一批拍攝團隊進入武漢。張悅稱,那時候疫情還不容樂觀,醫療資源的供給也相對失衡。記錄普通人的真實故事在武漢的一個月,除了志願者,張悅和團隊還拍了很多不同職業的逆行者,此外還在三家醫院的隔離病區完成了拍攝。大多時刻,張悅都保持著克制的態度。只有一個瞬間他沒繃住,那是審預告片時,四川醫生黃維孤身馳援武漢,出發前他問兒子:「你是讓爸爸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導演用鏡頭記錄了一個真實且有溫度的武漢。武漢現在很好,歡迎你來!」「不要有偏見,不要怕武漢」日料店老闆賴韻,在疫情發生之前,店內的食材大多是從華南海鮮市場進貨,拍攝團隊跟隨他的腳步,去了現在的海鮮購買地,也見證了日料店時隔133天之後的重新開張。賴韻說「今年只要保本活下去即可,來年應該會有好的收益」。
-
日本紀錄片導演:用真實的武漢去感動世界
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展現武漢戰「疫」過程以及疫後恢復情況。
-
央視9.9高分紀錄片:在武漢,那些彼此守望的普通人
前兩天,央視出了一個紀錄片《在武漢》,剛上一集,短短兩天時間,在B站就有超過百萬的播放量,評分更是高達9.9。這是一部記錄在這特殊時期,生活在武漢各類人群的故事,有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也有普通老百姓。,就是這些平凡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