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2020-11-17 騰訊網

很多人把他做的事比作「建立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但竹內亮不太喜歡這種定位,「我只是一個導演而已。」

作者 | 語境

編輯 | 石燦

一條10分鐘的短片,濃縮了中國南京城市生活中的抗疫場景。拍攝短紀錄片的人,是一位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3月2日,這條短片在日本雅虎網站首頁推送,視頻內容對於大多數還沒有危機意識的日本人來說,像是一個「重磅炸彈」。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竹內亮導演

導演竹內亮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雅虎是日本最有名的網站。短片發布後,很多日本網民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轉發,日本包括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在內的各大電視臺都聯繫他授權轉載,「日本人現在都知道中國南京市是『連續兩周沒有新增感染者』的城市」。

「南京抗疫現場」視頻廣泛傳播,日本開始對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民戒備狀態。這種影響對竹內亮來說,「萬萬沒想到」。

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短片《南京抗疫現場》

從「被拒絕採訪」到「接採訪無數」

「日本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了,但是日本人卻沒什麼危機感。我非常著急,特別著急。」竹內亮說起拍記錄短片的初衷,語氣中仍帶著急切。

竹內亮是日本千葉縣人,妻子趙萍是南京人,兩人相識於日本,2013年在南京定居。他在日本的朋友很早就注意防護了,「我反覆不停地給他們(講)防護的建議,要他們注意,他們才慢慢開始重視起來。」但周圍的其他日本人生活一如往常,在地鐵、超市等人多的場合也沒有戴口罩。

截自視頻《日本街頭現狀街訪,沒有危機感的日本年輕人,不戴口罩不防護》

很多日本人對中國疫情的最大誤會,是他們認為死亡率不高。其實,在相對較低的死亡率背後,是很多醫護人員在一線支援、全國大力推行防疫措施的結果。

竹內亮想要將中國防疫的真實情況傳達給日本觀眾。

竹內亮所在的南京和之夢文化(以下簡稱「和之夢」)位於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主要從事短視頻的拍攝製作,妻子趙萍是老闆,員工也都住在南京。

據導演介紹,短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是由全公司的員工共同策劃的,匯集了每個人在南京「抗疫」期間的體驗與感受。「比如我是開車上班,但有些員工要乘坐地鐵,他們就會給我出主意,應該要拍關於地鐵的哪些防護措施。」

在短片中,和之夢的員工也傾情出鏡。公司行政按照政府要求,準備了相應物資,每天記錄員工的體溫,將出行記錄上報給有關部門。為安全起見,員工在公司的午餐也由外賣改為自帶便當。竹內亮也透露,像他們這類小型公司復工相對簡單,大企業要準備防護產品難度會更大。

截自視頻《南京抗疫現場》

由於日本和中國的疫情程度、國家制度有所不同,採取的措施也無法完全照搬中國的模式。日本政府雖然已經發布了中小學的停課通知,但通知對於學校是非強制性的;也有部分日本學校開始使用釘釘進行遠程教學,但教學模式並沒有在全國普及。

「這是日本整個社會的一個特點,他們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多學校採取自由上課的制度,如果有家長擔心,可以選擇讓小孩子在家裡自學。」竹內亮解釋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看到「南京抗疫現場」短片的日本人的防護意識都變強了。

有一點令竹內亮更意外,短片發布後不少中國的朋友留言說,想要看中文版視頻。「本來我是打算(拍)給日本人看的,所以在節目裡也一直在說日語,字幕也是日語,所以真的沒想到中國人也想看,很驚訝。」

從2015年起,竹內亮和團隊在持續更新旅遊式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在4年多的時間裡,他們介紹了很多在外國的中國人和在中國的外國人。這裡的「外國」以日本為主,節目因此積累了很多在日本的華人粉絲。

圖片來源:豆瓣

視頻在日本雅虎發布的第二天,竹內亮立刻按照大家的建議,為短片加上中文字幕,並在國內的網絡平臺推送。

3月5日,視頻拿到了微博視頻社區全站日榜第一名的成績。有網友在微博轉發視頻時談及自己的觀後感,「一口氣看完,很多防疫細節,我們這些宅在家裡的人甚至也是第一次看到,拍了國人的努力付出,還有各種科技在防疫裡做出的貢獻,南京真的很不錯。」

這些天,竹內亮一直收到陌生人的Email和朋友的消息。3月10日,竹內亮發了一條微博稱,「接受了無數個中日媒體的採訪」,還打趣地總結了各類媒體的「問題偏好」。

字裡行間透露出「忙並感動著」。

截自微博@竹內亮導演

疫情紀錄ING

除了「南京抗疫現場」,竹內亮用鏡頭記錄的「疫情之下」,遠不止這些。

1月30日,和之夢在B站、微博及其他網際網路平臺,上傳了首個與疫情相關的視頻《新型肺炎病毒如何預防?竹內亮導演緊急連線「北漂」日本志願護士》。視頻中,導演與一位日本護士連線,兩位日本人全程使用日式普通話交流。

截自視頻《新冠肺炎病毒如何預防》

這位日本護士名為巖崎春香,是2018年來到中日友好醫院的志願者。竹內亮在年初聯繫到她,和團隊商量將她納入《我住》的預備拍攝對象。

疫情爆發後,導演立刻想到了她,希望能通過她了解一些醫院的情況。

春香在視頻中介紹了當時疫情的情況、病毒的傳染特性,也向觀眾示範了戴口罩的方式。

疫情爆發初期,竹內亮也和前段時間的日本民眾一樣,有些小看這個病毒。在和春香護士視頻聊天時,他並不清楚它和普通流感有什麼不一樣,直到聽到武漢醫生接連感染肺炎去世的消息,才真正警惕起來。

截至目前,竹內亮和團隊一共上線了7部有關疫情的視頻,歸檔在《我住》的特別篇中。

在這些記錄短片中,14歲的日本女孩小美,在面對偶像阿部力害羞緊張,卻能在大街上對行人鞠躬,最終募集到50萬日元捐款;在日本的武漢人聯合華人社會團體,開拓了從日本直接運往武漢醫院的物流路線,將物資直接送往武漢醫院。

截自視頻《從東京塔到黃鶴樓,住在日本的武漢人們協力支援家鄉》

武漢是疫情首發地,情況最為危急。竹內亮一直想拍在外地的武漢人,「可以預測得到,外地的武漢人想回去看父母家人,但因為封城卻回不去。正好我有認識很多在日本的武漢人,所以就拍了這個故事。」

「這些(視頻)沒有什麼系列,也沒有整體的計劃,想到就去做了。」竹內亮說。

和之夢在日本的分公司,只有一位攝影師。如果竹內亮不在日本,他會邀請關係很好的合作夥伴,有時還會僱請一位兼職助手。節目的常駐主持人有日本演員阿部力和在日華人網紅溪子醬,日本鞠躬少女和東京澀谷的街頭採訪就分別由兩人主持。

《我住》主持人日本演員阿部力

截自視頻《日本旗袍女孩鞠躬為武漢募集50萬日元,她與中國竟有著這樣的淵源》

其中,在B站點擊量最高的「特別篇」是《疫情爆發,那些選擇留在中國的外國人,現在怎麼樣了?》,受訪主人公都來自《我住》的第一季或第二季節目。

第一位在視頻出鏡的,是住在武漢經營咖喱店的日本爺爺島田孝治。與他視頻連線的趙萍告訴他,很多粉絲都發來私信詢問,「島爺爺沒事吧?」

當被問到「為什麼沒有跟隨日本政府的安排回日本?」島爺爺回答,「沒有必要特別回去......還有我覺得自己是武漢人,我要和武漢的人一起,不論是困難的時候還是開心的時候,都想和武漢人民一起度過。

說到這,彈幕裡為島爺爺刷起了祝福,「島爺爺一定要身體健康,疫情結束了一定再去吃咖喱!」

截自B站《疫情爆發,那些選擇留在中國的外國人,現在怎麼樣了》

「疫情紀錄」在繼續。

3月8日,竹內亮導演通過微博,號召大家拍攝自己身邊的特別抗疫措施,參與到新的紀錄片。他希望能將中國更多地方的「抗疫生活」匯集在一個作品中,傳播到更多疫情嚴重的國家。

3月11日,和之夢微信公眾號又推出文章《募集海外的你拍攝「全球防疫當下」》,歡迎海外的朋友分享當地特別的防疫措施、防疫下的生活,或者特別的防疫工作。投稿也將會在剪輯製作後,全網播出。

「紀錄片要記錄時代」

2月28日和3月6日,《我住》分別更新了197集和198集,兩集視頻是關於一位住在日本「鄉下」的中國釀酒師和他的防疫生活。

主人公張策和他的妻子艾捷在茨城車站迎接攝影師。張策說,「車上下來的有一半都帶著口罩,比我想像的多。」因為家裡的口罩所剩無幾,兩人開車到幾家藥妝店購買,雖然縣城人煙稀少,但口罩都已經售罄了。

截自《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第197集

竹內亮告訴刺蝟公社,他和編導在2019年12月前往日本,貼身採訪了這對北京夫婦。原本節目製作只需用到當時的拍攝素材,但疫情突然「到訪」,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現在(受疫情影響)情況完全變了,我也看著很不滿意,感覺沒有講到疫情的話不到位。紀錄片是要記錄時代的,所以一定要跟上時代。

由於疫情對出行的限制,2月22日, 竹內亮拜託在日本的攝影師回到茨城補拍,才有了片頭那段購買口罩的場景。

疫情不僅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對竹內亮的團隊影響也非常大,由於「隔離14天」的政策,他們的出行和拍攝受到很大限制。

「雖然我們的視頻特別火,但是我們的收入沒有那麼火。」竹內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疫情之下,公司的收入狀況頂著很大的壓力。據導演透露,原本他們在3、4月份有不少大型贊助商項目,很期待即將迎來的「賺錢」工作。和之夢的贊助商以日本企業為主,眼下情形,保護公司對企業來說遠比推廣產品更重要,因此好多項目都取消了。

2018年底,和之夢也曾在「小編寫給大家的一封信」中,向觀眾解釋了會員付費的情況,真誠地告知公司對盈利的擔憂。

2018.12.17 《和之夢|小編寫給大家的一封信》

《我住》積累到拍攝素材,足夠支撐節目播出到4月份。如果中國國內疫情慢慢緩和,竹內亮預計4月開始出去拍攝,就能夠接檔5月的內容,「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就只能忍耐,對吧」。

儘管「收入不火」,竹內亮依然會堅持拍攝《我住》系列節目,他想「將日本文化傳達給中國」。

「南京抗疫現場」走紅,意外讓導演收穫了大批日本的粉絲。借這次機會,竹內亮有了新的啟發,「正好通過視頻收穫了很多日本粉絲,所以我想接下來策劃一些給日本觀眾的網絡節目,把中國文化轉達給日本,就是反過來的。」

很多人喜歡把他做的事比作「建立中日交流的橋梁」,但他不太喜歡這種定位,覺得「橋梁」這類詞彙太「偉大」了。

「我只是想做好玩的視頻。我只是一個導演而已。」竹內亮說。

END

內容產業報導第一新媒體@刺蝟公社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網際網路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相關焦點

  • 一個日本導演,拍火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
    一條10分鐘的短片,濃縮了中國南京城市生活中的抗疫場景。拍攝短紀錄片的人,是一位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3月2日,這條短片在日本雅虎網站首頁推送,視頻內容對於大多數還沒有危機意識的日本人來說,像是一個「重磅炸彈」。
  • 日本導演拍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又火了!
    ……一個月前的3月2日。一部由常駐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短片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被多家電視臺報導。引發網友熱評不斷。竹內亮導演將鏡頭對準了擺滿了商品的貨架。他將第一部南京抗疫紀錄片中的超市畫面和這一次做對比,來解答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物資斷貨和哄搶。政府的政策是一方面。
  • 日本導演拍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又火了!日本網友:應該讓安倍首相看看...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416 部 每 日 一 片一部由常駐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短片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
  • 「中國女婿」拍南京抗疫日常 這部紀錄片在日本火了
    近日,一部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紀錄短片登上日本雅虎首頁,這部10分鐘的短片講述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各項防控措施下,中國民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日本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製作特別節目,邀請該片導演竹內亮講述中國抗「疫」故事,此片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巨大反響。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下南京街頭防疫日常 呼籲日本向中國學「抗疫」
    3月3日,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微博上寫下這段話,並上傳了團隊拍攝製作的紀錄片。這部為了家鄉的同胞能夠儘快重視這場疫情而誕生的作品,在發布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微博轉發量突破3萬,被「共青團中央」等大V轉載,同時也被日本多家電視臺轉載,登上日網首頁。
  •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抗疫」,日本導演在南京拍了部紀錄片
    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個國家蔓延,世衛組織將全球風險等級提至最高,「中國方法」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提起。不過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方法」是什麼樣的呢?最近有位生活在咱們江蘇南京的日本導演,就用攝像機記錄下了自己感受到的南京「抗疫戰」,這部短紀錄片還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日本導演名叫竹內亮。
  • 日本導演拍的這條中國紀錄片在日本火了,日本人看了很意外
    (雙擊畫面看全圖)日本導演拍的這條中國紀錄片在日本火了,日本人看了很意外政委燦榮來源:九龍軍事ID:jiuloog3月2日,一條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紀錄短片登上日本雅虎首頁,日本富士電視臺、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製作特輯,邀請導演介紹中國的抗疫故事。
  • 日本導演再推南京抗疫紀錄片 下一站去武漢拍
    竹內亮在片中講述曾拍攝了南京抗疫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更新」啦。近日,竹內亮在網上推出了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 第二部》,再次引發了中日兩國網友的關注。4月6日,竹內亮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說,他們還將繼續拍攝抗疫紀錄片,下一站準備去武漢拍。現代快報此前報導,3月2日,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沒有新感染者的城市》登上了日本雅虎網站的首頁。片中,竹內亮以自己的視野向世界展現了南京在抗疫時期實施的「小區管控」「不接觸餐廳」等措施。這部紀錄片一經發布就引發關注,引來中日兩國網民的熱烈討論。
  • 在南京的日本人拍了抗疫紀錄片,日本電臺紛紛轉播,甚至火到海外
    一部中國紀錄片最近在海外火了。對我們或許平平無奇。但對於疫情正在爬升的地區,它正好緩解了燃眉之急——這部讓海外網友表示「有學到」「拍得很好,導演能不能提供德語版、韓語版……」的紀錄片。一個常年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工作在南京,一口普通話說得賊地道。就是他,把我們的「小秘密」給捅了出去。大家或許對亮桑已經不陌生。
  • 日本導演拍攝南京抗疫視頻爆火,外國人:我們誤會中國了
    「中國公布的數據是假的」,「他們的抗疫成果都是擺拍」,「中國人的愛國情懷是被政府洗腦的結果」……在這次疫情中,我們沒少聽到類似這樣的西方言論。但是前不久,有一位日本導演卻站在了客觀立場上,不偏不倚,用他為南京拍攝的紀錄短片,把中國的真實抗疫成果傳遞了出去,並成功在海外刷屏。眾多外國網友看到後深有感觸,紛紛主動擴散、分享。一部短片,讓很多人消除了對中國的偏見,並開始虛心學習中國的抗疫措施。
  • 日本導演記錄南京抗疫生活:願世界看到中國的抗疫努力
    新華社東京4月10日電(記者郭丹 郭威)近日,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新冠疫情的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第二部》登上了日本雅虎網站頭條區。這是繼一個月前播發的《南京抗疫現場》第一部後該系列紀錄片再次登上雅虎頭條版塊,日本NHK電視臺、朝日電視臺等媒體再次紛紛轉播。
  • 日本導演拍攝中國抗疫紀錄片海外火了:想把這裡的故事告訴更多人
    竹內亮和妻子趙萍已經在南京居住了快8年了。2004年末,竹內亮認識了在日本留學的南京姑娘趙萍,從此開始學習中國文化。2013年,竹內亮和趙萍回到中國,此後創立了和之夢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竹內亮都在堅持拍攝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目前已經更新到200集。「20多年了,我一直從事紀錄片攝製工作,萬萬沒想到『南京抗疫』卻是最火的一部。」竹內亮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 「南京抗疫」霸屏日本背後,這個「假日本人」導演窩在中國7年了
    這是日本導演竹內亮在自己拍攝的一段視頻中的開場白。這段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視頻在3月2日登上了日本雅虎網站首頁,雖然只有短短的10分鐘,卻迅速引發了大量日本網友的關注。·日本雅虎頁面的相關報導。「驚訝於中國採取措施之細緻和徹底。」「期待看了這個視頻的日本人的意識也能改變。」
  • 這個日本人,用紀錄片為南京抗疫點讚
    最近一條名為「南京抗疫日記」的視頻 出現在了日本雅虎首頁上 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 視頻的製作者是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一名想讓日本人了解中國的
  • 日本導演紀錄片獲南京檔案館永久保存
    《南京抗疫現場》,是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作品,這部10分鐘的短片,濃縮了南京的社區、公司、快餐店、地鐵站等各種場景的防疫措施,展現了國際友人視角中的南京。4月3日下午,南京市檔案館舉行日籍導演竹內亮的《南京抗疫現場》相關影像資料捐贈儀式。
  • 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 拍了拍武漢的生活日常
    疫情期間,一部《南京抗疫視頻》讓更多人認識了在南京生活的日本人、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後疫情時代,竹內亮團隊聚焦當下的武漢,一部《好久不見,武漢》一上線就獲得2800萬閱讀量。熱愛分享武漢文化的英語老師、用歌聲和舞蹈鼓勵病人的護士、唱著歌渡江的老人們,分享他們正在經歷的生活。竹內亮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仍有偏見,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武漢。」
  • 日本導演鏡頭下的武漢紀錄片
    旅居中國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用一部紀錄片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片名像是老朋友的問候,《好久不見,武漢》。6月26日,這部紀錄片在微博上線,當天就闖進了微博視頻社區排行榜第一位,截止7月12日,該片觀看量已超過2000萬次。在竹內亮的微博上,他獲得了超過18萬次的轉發和超過24萬個點讚。
  • 南京抗疫紀錄片登上日本雅虎頭條,日籍導演:希望日本社會提高警惕
    定居南京的日本人文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了一部南京抗疫短紀錄片,在日本雅虎網站發布後迅速登上頭條。竹內亮在中國親身經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看到日本國內疫情越來越嚴重,而政府和民眾防護力度卻遠遠不夠,他非常著急,希望通過這個短片引起日本社會重視。竹內亮和他的中國妻子導演、製作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非常受歡迎。
  • 被外交部表揚,這個日本導演拍的中國疫情紀錄片爆了
    沒想到關於中國疫情最好的紀錄片,都來自一個日本導演。 2020年初,疫情全面爆發,從日本返回南京的竹內亮拍了《南京抗疫現場》,記錄了疫情爆發以來南京這座的防疫日常。 2020年6月,疫情得以控制,武漢解封,竹內亮拍了《好久不見,武漢》,記錄了十位普通的武漢人,在疫情爆發期間及疫情平息後經歷的人生故事,打破了世界對武漢的偏見。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11月27日,該片導演竹內亮受邀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說:「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我才想到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這就是當時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