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男權社會是非常普遍的,時至今日仍然有一些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堅持著這一觀念,可見這種迂腐的思想對人的毒害之深。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傳統儒家思想文化薰陶下的人們也都堅持著重男輕女的思想,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女人只不過是男人傳宗接代的工具,女人就跟男人的財物是一樣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國歷史上卻有一段時期這一觀念發生了改變,人們渴望生一個女孩而甚於生一個男孩。唐朝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王朝,可能有熟悉歷史的朋友已經猜到了,這個異常的現象就發生在唐朝,而造就這一切的是一個美貌過人的女子,她是我國歷史上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就是楊玉環。
身世悲慘的貴族之女
楊玉環出生於官宦世家,她的高祖父曾在隋朝擔任過上國柱、吏部尚書等重要官職,她的父親名叫楊玄琰,在巴蜀擔任朝廷司護。楊玉環大部分的童年時光是在川蜀度過的,可能正是川蜀人傑地靈,楊玉環從小就長得非常漂亮。不過可悲的是楊玄琰在她十歲那年病逝了,孤苦無依的小楊玉環不得不去到洛陽投奔叔父一家。
幸運的是叔父待她很好,將她視如己出,關懷備至。雖然古代並不看中女子的才學,人們普遍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但是通常貴族家的千金小姐也會接受一定程度的儒學教育,音律、樂器、歌舞更是她們的必修功課。楊玉環在叔父安排下接受了優質的教育,所以她長大後也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
相傳楊玉環性格溫婉隨和,音律、棋藝、歌舞皆屬精湛,尤其是她還彈得一手好琵琶,再加上她的美貌,屬實算得上是大家閨秀、麗質佳人。只不過古代女子,尤其是沒有出嫁的女子,不能隨意地拋頭露面,所以世人對這位絕色美人不得而知,直到楊玉環十六歲那年參加一個貴族婚禮,人們才見識到楊玉環魅力的巨大威力。
楊玉環的發跡之路
當時是唐玄宗的女兒鹹宜公主大婚,全洛陽的名門望族、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被邀請前來赴宴,楊玉環也接到了邀請。楊玉環生性靦腆,本不願來的,但是又怕朝廷因此怪罪她的叔父,於是便硬著頭皮參加了公主的婚宴。壽王李瑁有幸見到了楊玉環一面,便欲罷不能,隨即就想要迎娶楊玉環王妃。
李瑁的生母是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抵不住兒子的苦苦哀求,武惠妃便向玄宗求得了這門姻緣。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尤其是貴族階層的婚姻更是如此。楊家雖不顯赫,但是也是官宦世家,玄宗和武惠妃沒有見過楊玉環,但是他們還是同意了這門親事。就這樣,一無所知的楊玉環稀裡糊塗地被玄宗指給了壽王李瑁。
李瑁與楊玉環年歲相當,志趣相投,再加上婚後李瑁對非常寵愛楊玉環,很快楊玉環也愛上了李瑁,兩人生活得非常恩愛甜蜜,這樣美好的日子李瑁過了五年。五年之後,唐玄宗意外與楊玉環相遇,玄宗也是一見鍾情,儘管他知道楊玉環是自己兒媳,但是這也沒能阻止他將楊玉環佔為己有。
恃寵而驕的楊氏一族
為了讓楊玉環進入後宮名正言順,玄宗以為太后祈福的名義強令楊氏女子出家做尼姑,強行拆散了李瑁與楊玉環這一對恩愛夫妻。五年之後,玄宗正式將楊玉環納入後宮,封為貴妃。當時後宮並沒有皇后,所以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為了補償兒子李瑁,他將權臣之女韋氏指給他為妻。
相比於李瑁,玄宗對楊玉環的寵愛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不僅對楊玉環言聽計從,而且為了討楊玉環開心,他大力提拔楊氏一族。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玉環的三個姐姐被封為「夫人」,原本只是一個市井無賴的楊玉環族兄楊釗被授予高官,短短幾個月,楊釗便兼任十幾個重要官職。
過於受寵就會讓人恃寵而驕,楊貴妃及其家族憑藉皇帝的寵愛和信任,膽大妄為,無惡不作。楊家人出行的派頭比皇族還大,他們所犯下的害民之罪數不勝數。玄宗看在眼裡,期間也曾多次責難楊家,但是每次都鬧成跟楊貴妃的不愉快,楊玉環兩次被送回了楊府,但是玄宗失去楊玉環後寢食難安,最後又只能低頭將她接回了宮,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關於楊貴妃的謎團
唐玄宗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有關的民間故事非常多,由於不同史書對同一事件的記載有差異,所以哪個可信哪個不可信,哪個才是真實的情況在史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因而對於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產生了很多的謎團。
其中最大的謎題就是楊玉環的下落。現在我們一般都認為楊貴妃在馬嵬坡被兵變的將士們問罪,玄宗萬般無奈之下只能下令將其處死,而處死的方式就是賜給她一條白綾,上吊自殺身亡。也有史書上說楊玉環其實是死於佛堂當時楊國忠被叛軍處死之後,將士們依舊不滿足,高呼「賊本猶在」,暗示要處死楊玉環才肯罷休。
玄宗為求自保,不得不命令心腹太監高力士在一座佛堂裡將楊貴妃勒死。另外根據一些唐詩的描述,也有人推測楊玉環是被群情激奮的叛軍亂刀砍死的,因為詩句中多有見血的描述,而勒死是不會見血的。更有甚者,很多民間組織堅信楊玉環並沒有死,他只是被玄宗藏了起來,而日本人還對此說法予以了證實,因為他們的史書上有楊玉環來到日本的記載。
結語:楊玉環給她的家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家族因她的得寵而迅速成長為大唐的豪門望族,世人無不驚羨,一時間人人都想生一個女兒,生一個像楊玉環一樣美貌的女兒。不過對於統治者來說,紅顏禍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楊玉環也是推動大唐走向衰亡的推手之一。最終楊玉環的下場也很悽慘,明明她主觀上沒有任何的禍害社稷的念頭,但是當大禍臨頭時,大唐的將士們卻將一切罪過算在了她的頭上,毫無疑問,對楊玉環來說這是不公平的,這又何嘗不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一種表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