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與11部紀錄片,一次難忘的上影節之旅

2020-11-17 澎湃新聞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本文作者:齊博

攝影師,紀錄片導演。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曾創作紀錄片《南》、《中華英才》、《房產銷售員》。《南》獲第十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提名,《房產銷售員》入選2019瑞士真實電影節產業單元。

7月中旬,上影節出了今年展映的30部紀錄片片單,當時看完異常興奮,再加上半年多沒有進電影院看電影,果斷決定去上海看紀錄片。

由於時間和場次的限制,我只能選擇一部分,為了開票時順利搶到最想看的影片,我花了點時間選出了12部要看的紀錄片,並找了三位朋友幫忙搶票。結果很意外,12部都搶到了,就這樣,我開啟了上影節的紀錄片看片之旅。

給自己定製的看片計劃

7月25日

《愛的結晶》

莉亞和薩漢德在各自有家庭的前提下相愛了,並有了孩子。在伊朗這樣的事情若被發現,他們會被判死刑。兩人帶著兒子逃到土耳其,一邊生活,一邊申請聯合國難民身份。影片正是講述兩人申請難民身份和等待結果的過程。

影片裡呈現的時間跨度長達6年,從2012年到2018年,故事基本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前30分鐘,也就是故事的建置部分很有趣,像一部戰爭片。後面的大段是三人的生活日常,每一次難民申請有了新的結果,就產生了一次情節點,但大段的生活段落顯得同質化,觀影過程有點難熬。原因可能是導演,也就是拍攝者,並不是被拍攝者親密的人,所以並沒有拍出一家人私密生活的感覺。

影片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聯合國難民身份申請流程中的訪談環節,申請者接受工作人員的訪談調查,講述自己出逃的原因。我認為影片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這幾次訪談,交代了人物的處境與伊朗的環境。

看完片子我有個想法,如果有一部紀錄片拍攝這位聯合國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必會了解到全世界各種難民申請者的故事,那將是一部精彩的紀錄片。而本片,雖然拍攝了6年,但由於家庭生活部分缺乏力量,反而消減了影片的力度。

《委內瑞拉往事》

影片講述了委內瑞拉一個水上村落在選舉時期的日常,核心的人物有三個,有很多關於選舉的群體活動,直接電影的拍攝方式。但不知為什麼我全程昏昏欲睡,只記得結尾熱鬧消逝,一艘船載著房子駛向遠方。

7月26日

《水俁曼荼羅》(主競賽紀錄片單元)

說來慚愧,作為一名紀錄片專業的學生,還沒有看過小川紳介和原一男的作品,大概是被他們對紀錄片所抱有的異於常人的信念所嚇到,這次剛好借這部大部頭的作品進入原一男的世界。

這部《水俁曼荼羅》長達6小時13分鐘,分三個部分,放映時有兩次15分鐘的中場休息。雖然在看片之前了解了一下原一男導演,但影片還是帶給了我不少驚喜。

影片的第一個部分以研究水俁病的專家為線索,展示水俁病病理學特徵的新發現。為了詳細展示這個特徵,導演使用了紅色字幕和關鍵詞提示、同屏多畫面等類似科教片常用的手法。

影片的第二部分叫「時間的流逝」,講述了一些現在與遙遠過去有連接的人與事:已經退休的水俁病患者回憶童年與結婚、90歲老人進行的漫長而無果的訴訟、探訪幾十年後的水俁灣。

影片的第三部分叫「痛苦之神」,講述當下這些人的生活、訴訟與對事件的看法。在影片的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裡,能看出導演鮮明的風格:主動介入。為了讓拍攝對象更好地回憶結婚時的故事,導演邀請夫妻二人回到蜜月時去過的溫泉酒店,重現當年的情境。

最能體現這一風格的地方是在第三章裡,一位水俁病患者有著豐富的戀愛經歷,導演乾脆帶著這位拍攝對象探訪了幾位她曾經愛過的人,讓他們坐在一起接受採訪。面對曾經愛過的人,這位水俁病患者非常興奮,難以抑制地開心,讓觀眾熱切地感受到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在二人聊到一首有共同記憶的歌曲時,導演乾脆把現場聲音消掉,歌曲進入,這甚至是一種「調皮」的做法。我認為這是導演完全站在被拍攝者的角度,進行了一場身體與心靈的浪漫之旅。

原一男導演通過各種手段控制著影片的基調,第一章與第二章的前半部分比較輕鬆,在第二章的後半部分走向沉重,第三部分的開頭又通過浪漫的愛情感動觀眾,之後走向沉重,最後走向思考。6個小時看下來,感受非常豐富,有理性知識的獲得,也體驗了個體的生命感受,是一次完美的觀影體驗。

影片的片尾致敬了日本的紀錄片導演土本典昭,本片的靈感也來之於土本典昭1971年的紀錄片《水俁病患者及其世界》。至於本片的片名《水俁曼荼羅》,曼荼羅是梵語mandala的音譯,對於mandala,有多種解釋:獲得本質、道場、壇、集合。結合本片內容來理解,這裡的曼荼羅大概是道場的意思,影片集合了水俁病的方方面面,是「水俁的世界」。

電影專用的取票機

7月27日

今天有個小插曲,看到轉票群裡有人出《獵鹿人》的4k修復,我實在太想看了,於是就搶了過來。由於時間與原本計劃要看的《單親父子流浪記》衝突,只能忍痛割愛,將《單親父子流浪記》的票送人了。原本還覺得有點遺憾,畢竟《獵鹿人》以前看過,但影片開始放映的時候,整個人都好了。膠片的質感、精彩的鏡頭語言、勾起回憶的音樂,這都是前兩天看紀錄片時所不能感受到的,觀影過程中一度很激動,有種溫暖的幸福感。

SFC上海影城的CINITY廳

超大銀幕放映4K修復的《獵鹿人》

《女兵切爾西》

一部標準的美式紀錄片,人物故事很傳奇:跨性別、洩密、美軍、監獄。但影片顯得平淡無奇,也就是用採訪和資料將事情講述了一遍。

7月28日

《遺忘的悲歌》(主競賽紀錄片單元)

影片是一部關於親人離世的家庭紀錄片,也是一封兒子寫給父親的信。導演記錄了父親患重度阿茲海默症,記憶喪失,直到去世的過程。這個紀錄本身並不怎麼特別,是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的。

影片的特點是導演貫穿始終的旁白,旁白有很多心理描寫,這些心理描寫使得眼前日常的影像有了更多的意義,甚至讓我想到了布列松的《鄉村牧師日記》裡的旁白,這也是法國心理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若沒有旁白,本片就顯得相當普通且簡單了。

《為師不易》

兩位青年躊躇滿志,來到小鎮的學校當老師,想將自己的理念教授給學生,現實中處處碰壁,最後選擇離開。直接電影的拍攝方式,主要展現老師和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課堂。但感覺導演沒能抓住核心,除了個別段落能清楚感受到學生與老師觀念的對立,其他部分渾渾噩噩,就知道學生和老師不對付,對立的本質沒展現出來,不少觀眾都睡過去了。和懷斯曼的《高中》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7月29日

《精神0》

想田和弘的「觀察映畫」第九彈。影片算是2008年《精神》的續集,拍攝即將退休的精神科醫生山本昌知。影片在內容上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關於山本退休前的工作,主要是在診所與患者的對話,後一部分是山本夫婦的生活。

影片的拍攝時間應該不長,甚至可能只有幾天的時間。這也不奇怪,兩個半小時的《牡蠣工廠》想田也只拍攝了7天的時間。影片最突出的一場戲應該是山本夫婦在家招待想田,兩位老人行動緩慢,在雜亂的家裡準備食物招待客人。

這場戲可能有半個小時以上的長度,觀眾要放慢腳步,觀察老人的一言一行,完全進入老人的日常世界。看到倒數第二場的時候,我們通過他們與老朋友的交談你得知山本夫人有了遺忘的症狀。

與想田以往的作品相比,《精神0》有兩點特別之處。第一點,本片插入了幾段黑白段落,也就是12年前拍攝《精神》時的畫面;第二點,本片有幾處突然靜音,一開始以為是播放的問題,等到結尾畫面定格,聲音突然消失,也就明白了這是導演特意的處理。至於想田為什麼要作此處理,我感覺核心在這個「0」,也就是歸零,這是想田在本片中反覆提到的主題。

影片開場,一位病人跟山本醫生提到自己嘗試歸零,山本醫生退休是一種歸零,山本夫人的遺忘也是一種歸零,三次突然靜音,大概也是讓觀眾體驗歸零的感受吧。如此看來,想田在以往觀察電影的基礎上做了新的嘗試,但仍然遵守他為自己的觀察電影製作所定製的十大守則。

從原一男到想田和弘,是紀錄片製作的兩極,完全不同的理念,卻都取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讓我不禁對日本的紀錄片產生了進一步了解的欲望。

《愛之車》

在德國鄉間馬路的兩旁停著不少老式旅行車,旅行車在夜間霓虹閃爍,駕駛室裡坐著一位女性,這是她們從事性服務工作的場所。這裡的性工作者大部分是在德國的外國女性,其中不乏偷渡者。

導演將鏡頭對準了三位女性,一位是房車的出租者,德國人;另外兩位分別是來自東歐和非洲,租賃房車從事性服務的年輕女性。影片的特點是導演獲得了拍攝對象極大的信任,甚至有不少顧客出鏡,看片的時候一度認為是擺拍,後來上網找到導演的訪談,發現並沒有擺拍,拍攝很少因為顧客拒絕出鏡而耽誤,甚至有很多顧客說:他都上鏡頭了,我能不能也入鏡。這讓導演感到害怕。影片中的兩位現在沒有繼續從事性服務工作了,導演希望她們永遠不再回來。

天山電影院上海虹橋藝術中心店大廳裡的排片表

7月30日

《果斷出拳》

故事發生在法國,三十年前的礦工罷工事件、兩位學習拳擊的阿拉伯裔年輕人的日常、曾經的罷工者討論抗爭、礦工博物館。影片進行到一半,甚至全部結束時,很多觀眾都沒能理解這幾個內容之間的關聯,看得一頭霧水。

我個人的理解是,創作基於三十年前的礦工罷工事件,影片中有很多鏡頭是空間中緩緩飄來煙霧,這煙霧是人為製造的,煙霧像是來自30年前的罷工現場,用來連接兩個時空。影片展現當年的工人及阿拉伯裔年輕人在當今的生存狀態,重點展現了他們對自己在當今法國社會的位置的討論。

無論是當年的人試圖重新抗議,還是阿拉伯裔年輕人試圖通過拳擊改變自己,都指向了本片的主題:抗爭。導演的主觀表達很直觀激烈,如片名一樣:要麼抗爭,要麼死亡!

《犬與狼之間》

影片在發行商的官網介紹裡顯示影片類型為:docu-fiction,是紀錄與虛構結合的影片。虛構的部分應該是三位主人公的叢林之旅,這部分還原三位多年前帶著革命信念幫助安哥拉獨立時的遊擊隊生活,主人公鏡頭前獨白則是非虛構的。

導演將兩者結合起來探討那一段充滿革命激情的年代。影片提供的信息很少,大多是叢林生活的氛圍以及人物對自身行為的思考,這讓我想起了《現代啟示錄》和科斯塔的《馬錢》。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影像和音樂很優秀,在電影院看,有很不錯的視聽享受。

7月31日

《超齡小學生》(主競賽紀錄片單元)

這是一部給非洲之外、對非洲有美好幻想的兒童觀看的電影。一位94歲高齡的奶奶與一群小學生一起上課,導演使用好萊塢童話電影的類型風格進行講述,主要展現西方人對遙遠非洲的幻想:美麗的風景和野生動物,求知似渴的兒童。有細緻的分鏡,應該算導演和人物一起創作,基本算是擺拍了。

對我來說,這部影片沒有給我帶來任何新的東西,從內容到創作手法。實在不能理解上影節為何把這部選入主競賽,今年的主競賽的四部紀錄片懸殊太大,有點令人失望,幸虧展映的紀錄片裡有很多優秀的影片。這部《超齡小學生》是我唯一一部中途退場的電影,上影節的觀影之旅就這麼提前結束了。

上影節之旅圓滿結束

總結

7天,最終觀看了11部紀錄片和一部劇情片,心滿意足。這11部紀錄片風格多樣,有觀察電影、真理電影、私影像以及紀錄虛構混合的影片。因為自己是一名紀錄片專業的學生,也是創作者,所以想尋求更多樣的創作手法以及創作靈感。這次最讓我驚喜和激動的是後面的三部紀錄片:《愛之車》、《果斷出拳》和《犬與狼之間》。他們有一些共同點,就是精良的電影語言和聲音設計,而且特別注重氛圍的營造。而後兩部的創作基於導演獨特的構思,而不是長時間跟拍等待故事的發生,這是目前國內紀錄片創作所欠缺的。掌握了這點,紀錄片創作就會變得更加自由,減少受時間和現實的限制,讓表達更加自由和精確。Anyway,這是一次難忘的看片之旅,收穫頗豐,接下要回到現實,帶著對紀錄片的熱愛,去學習和創作,繼續前行。

編輯:小nine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原標題:《7天與11部紀錄片,一次難忘的上影節之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影節最好的12部新片,豆瓣全部8分以上
    控訴「性侵」的法國現實題材佳作《不能說的遊戲》瘋狂影迷有10天看了超50部的,平均每天5部;更有一天看了7部,從早上08:30到深夜1點;還有挑戰近8小時片長《撒旦探戈》的,從中午1點熬到晚上9點…小編數了下自己,撐死看了21部。
  • 沒有停擺的上影節,或許更強大
    趁夏布洛爾誕辰90周年、逝世10周年之際,本屆上影節擇選了四部他的電影進行展映,包括其自編自導的《漂亮的賽爾吉》和《好女人們》,以及改編自經典名著的《冷酷祭典》和《包法利夫人》。此外,紀錄片部分則以原一男的《水俁曼荼羅》和陳傳興的《掬水月在手》最受影迷關注,前者深入地追尋了日本水俁病汙染事件背後的真相,後者則細膩動人地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
  • 讓人難忘的全球11部禁播電影
    《索多瑪120天》讓人難忘的全球11部禁播電影《索多瑪120天》是導演皮埃爾·保羅·帕索裡尼根據薩德侯爵所著小說《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或放縱學校》改編拍攝而成的的一部戰爭電影,由Paolo Bonacelli、Giorgio Cataldi、Umberto Paolo Quintavalle等擔任主演。
  • 上影節倒計時,從搶票開始
    20日一大早,提前製作了詳細搶票攻略的上海影迷崔先生搶到11張上影節的票,包括《真相》(4K版)、《燈塔》(4K版)等電影。雖然比往年遲到一個多月,但即將於7月25日正式開幕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簡稱上影節)能在影院復工首周回歸,給復甦中的中國電影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同時引發外媒關注。
  • 14天150場放映 曾美慧孜助力上影節露天影展開幕
    14天150場放映 曾美慧孜助力上影節露天影展開幕 時間:2020.07.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米亞
  • 開啟一次全新的花卉之旅 11:57【花開中國 1-5】
    -國內首部自然園藝類紀錄片- 花開中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特別推出國內首部自然園藝類紀錄片《花開中國》。
  • 7 部改裝重機大片,部部夠硬!
    《LONG LIVE THE KINGS》16MM 菲林表現出公路鐵騎士的英姿,在雲海中環山騎行真是酷斃了Blitz Motorcycles 前幾年展開了一次機車之旅,穿梭於被群山環抱的公路之中,更找來了 Clement Beauvais 當導演,以 16mm 菲林記錄下這次旅程,並製作成短片《Long Live The Kings》。
  • 看這50部就夠了!2020上影節最強看片指南|北野武|威尼斯電影節|...
    首先,關於上影節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是:7月18日晚出排片表、7月20日淘票票App開始搶票,7.25~8.2展映……  據說今年上影節線上線下的展映都有,除此之外還有露天展映,但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屆電影節不實行線下票務銷售,每場影廳必須限定只30%座位(必須!!!)
  • 上影節給出三個關鍵詞
    隨著7月16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闊別電影太久的電影從業者和觀眾,都將因電影陸續重逢。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人民網文娛部為此聯合推出「加油!中國電影」系列專題報導,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中國電影的嶄新面貌,展現中國電影產業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信念。讓我們共同守護中國電影的記憶,守望中國電影的將來。
  • 赫爾佐格、《76天》:11部紀錄片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入圍TIFF2020的50部長片中,共有11部紀錄片。一群絕望的人在醫院門口哀嚎著要進去;門診已經超負荷,一次只能接待幾位病人……以上所有看似虛構的元素,正是2020年的現實。從1月23日起,武漢這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城市被封鎖了76天。影片以醫務工作者和病人為主角,展現了人們在生存狀態下的張力,超越了簡單的新聞報導。攝影機的能量是如此強大,每一幀的圖像都傳達著力量。其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一位護士長。
  • 今年上影節最不可能搶到票的10部電影
    昨晚,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公布了342部展映電影的完整排片表。足足遲到了一個多月的上影節,將在大暑過後的第三天赴約而至。望穿秋水的影迷和翹首以盼的觀眾,終於等到了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影嘉年華的華麗前哨。
  • 上影節最難搶的25部電影在此,它們為何這麼火?
    這些天,小電君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狂刷一遍上影節的最新片單,結果,越看越慌…這一回,上海電影節是真把各路影迷一網打盡了。從6月16到6月25日,展映電影超過500部,絕對能讓你能在影院把屁股坐酸。愛看大片?
  • 今年上影節最不可能搶到票的10部電影
    足足遲到了一個多月的上影節,將在大暑過後的第三天赴約而至。望穿秋水的影迷和翹首以盼的觀眾,終於等到了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影嘉年華的華麗前哨。而回歸之後整裝待發的上影節,也讓苦熬過整整半載凜冬的眾多電影從業者喜不自禁,再度看到了黎明的金色曙光。時局特殊,相較去年500部的巨大體量,即便是這份有些縮水的「2020節目單」,也足夠令人感到激動與振奮。
  • 上影節的9日,透露出下半年電影市場的兩大趨勢?丨直擊上影節
    毫無疑問,作為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首個恢復舉辦的電影產業活動,本屆上影節無疑是一架火力巨大的發動機,將極速助推中國電影的復興與發展。8月2日,為期9天的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受到疫情影響,本屆上影節註定讓當下的電影人永生難忘。可以感受到,對於參加本屆活動,大家的興奮與激動遠超以往。甚至能想像出,各位大佬和演職人員在後臺見面相擁的場景。
  • 今年上影節的「四大天王」,你不認識會丟臉的!
    每年的上影節都是一次影迷的盛會,而最受大家關注的單元,莫過於「向大師致敬」單元了。
  • 上影節最全片單&搶票攻略來了!
    為了填補先鋒電影、實驗影像在公眾印象中的缺失狀態,今年上影節首次單獨展映一位動畫大師的作品!她就是蘇珊·皮特!驚人的腦洞加上超前的表現手法,看完蘇珊·皮特的5部實驗性動畫作品和她的一部相關紀錄片,你一定會發出驚嘆:原來動畫片還能這麼拍!一起來膜拜啦~PS:六部短片總計約兩小時,將作同場放映!
  • 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在認命前,你是否願意再任性一次?
    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預告片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喀秋莎對我說「在認命前,你是否願意再任性一次?」
  • 空前強大的上影節,終於要來了!
    今年魔都的片單可謂是空前強大,面對500餘部中外影片構成的、萬花筒式的洋洋大觀,連天天不缺電影看的帝都觀眾,都一時變得有點「酸」。而每日潛伏在各影迷群裡的葛格,耳濡目染大家對上影節的期待與歡欣之情,心情既憧憬激動,有時也頗為複雜:既為我們國家電影節展文化的不斷延伸和進步感到高興,同時面對各友節(從上海到FIRST、山一、平遙、海南等)展映的快速進步,現實的壓力也是必然存在的。
  • 上影節落幕,好多超出我的想像
    為期9天的上海電影節,於昨天落幕了。
  • 關於武漢封城的《76天》:11部紀錄片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tiff第4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公布入圍名單十一部紀錄片入圍入圍TIFF2020的50部長片中,共有11部紀錄片。一群絕望的人在醫院門口哀嚎著要進去;門診已經超負荷,一次只能接待幾位病人……以上所有看似虛構的元素,正是2020年的現實。 從1月23日起,武漢這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城市被封鎖了7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