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說搖滾(五):從迷幻搖滾開始的探索與迷失

2021-01-08 聲音圖書館

題記:上一期我們已經說到了嬉皮運動。從此開始,搖滾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元素,並開始形成分支。如果說早期搖滾樂是生長中樹幹,那麼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這棵倔強成長的樹苗開始出現枝丫。然而與影隨行的,還有毒品和迷幻劑。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搖滾樂開始與濫用藥品、毒品發生了糾纏不清的關係,並且一直影響至今。

嬉皮運動中的年輕人們往往喜歡用各種極端的方式表明自己反抗傳統的態度,而迷幻劑和毒品就在這種環境中大行其道。據報導,1969年,美國57所大學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沾染過毒品,而作為嬉皮士「桃花源」的萊頓公社更成為毒品的聚集地。嬉皮士們沉迷於由大麻和迷幻劑所帶來的幻覺,受到嬉皮運動的音樂人們嘗試將這種體驗滲透入自己的音樂中,加大吉他失真,旋律迷醉而瘋狂,引入了大量神秘論、印度教、中東音樂等因素,並開創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類型。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垮掉的一代中的文藝青年們就開始流行一種派對,一邊服用迷幻劑,一邊在震耳欲聾的搖滾樂中體驗各種奇怪的視覺影像。後來,人們發現越是詭異而奇怪的音樂越是能讓人們陷入瘋狂,於是,他們開始沉湎於這種幻象中。也是從這時候開始,作為英美兩地搖滾樂代表人物的The Beatles和Bob Dylan都開始嘗試使用迷幻劑。

1965年,The Beatles的新專輯《Rubber Soul》中率先開始引入迷幻因素,而據列儂表示,當時的樂隊已經開始習慣服用大麻進行創作和演奏,甚至將這張專輯稱為「大麻專輯」。使用大麻後的思維會變得特別跳躍而寬廣,進而影響了歌曲創作。這張專輯中就有他們大名鼎鼎的歌曲《Norwegian Wood》。同年,還有一首著名的迷幻單曲《Day Tripper》。

The Yardbirds

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從1965-1966年開始,大量帶有迷幻風格的樂隊出現,比如The 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Country Joe and the Fish等等。這種迷幻風潮同時也影響到了民謠以及其他音樂,整個歐美樂壇都沉浸在一種古怪而奇幻的色彩當中。

1966年,The Yardbirds發行了《Shapes of Things》,The Byrds發行了《Eight Miles High》這可以說是英美兩地的迷幻搖滾正式開端。The Yardbirds命不長久,卻出了三名聲名顯赫的吉他手,Eric Clapton、Jeff Beck和Jimmy Page。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在同年1月放出了著名作品《You’re Gonna Miss Me》,不過這首歌直到五月分才正式全球發行。

The Mothers of Invention(Frank Zappa)《Freak Out!》

The 13th Floor Elevators《The Psychedelic Sounds of 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1966年6月 The Mothers of Invention(Frank Zappa)發行著名專輯《Freak Out!》。從此概念專輯開始興起。Frank Zappa同時還強調了這張專輯是在頭腦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創作的。從側面來說這也證實了才華與毒品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1966年9月,Jimi Hendrix來到英國,並在那裡遇見了日後的伴侶Kathy Etchingham。很快,他們就會憑藉《Hey Joe》聲名鵲起了。

1966年11月,The 13th Floor Elevators發行專輯《The Psychedelic Sounds of 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The Jefferson Airplane《Surrealistic Pillow》

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Are You Experienced》

1967年,愛之夏。這一年對於嬉皮運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折,Timothy Leary的演講「Turn On, Tune In, Drop Out」給嬉皮士們帶來了逃避與解放的正當理由,成為一代年輕人的精神領袖。舊金山成了嬉皮士天堂,到處舉辦演講,靈修音樂會,還有嗑藥聚會。嬉皮士們的迷幻聚會中需要音樂的烘託,1月,The Doors發表了他們著名的同名專輯《The Doors》,也是他們最優秀的作品。此後,在短短的幾年中,他們成為最流行的美國迷幻搖滾樂隊,同時,也開始在音樂中使用電子管風琴。The Beatles的單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和《Penny Lane》也於同年稍晚時期發行, The Jefferson Airplane在2月份的海特阿伯萊音樂會上引起轟動,隨後發行了專輯《Surrealistic Pillow》,迷幻搖滾由此進入全盛時期。大量作品相繼出現,The Grateful Dead發行《The Grateful Dead》,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發行《Are You Experienced》,Scott McKenzie發行單曲《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

Pink Floyd《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

六月的蒙特雷流行音樂節,Jefferson Airplane, The Grateful Dead, Janis Joplin with 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The Who、Simon & Garfunkel、The Animals、The Byrds、Buffalo Springfield悉數登場,Jimi Hendrix聲名鵲起,這次音樂節成了嬉皮士們的大狂歡。以舊金山之聲為代表的迷幻搖滾樂隊們進入了巔峰,搖滾樂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迷幻,而以垮掉的一代為代表的文藝青年們又深化了歌詞的寫作技巧。這個月,The Beatles 發行了概念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即將開闢一個新的音樂風潮。

六月底,The Beatles的單曲《All You Need Is Love》迅速成為嬉皮士們送樣愛與和平的聖歌。

8月底, Pink Floyd發行著名專輯《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這張專輯也是Syd Barrett領導樂隊的唯一一張專輯。69年在他離隊之後,儘管 Pink Floyd此後一直在樂壇上橫衝直撞,卻再也沒有過如此充滿生機而千變萬化的專輯。

The Beatle一直在積極響應在這場嬉皮運動的風潮,8月,帶領他們走向商業成功的經紀人Epstein去世,整個樂隊卻跑到印度去參加靈修。經紀人的去世,讓這個樂隊開始出現了動蕩。

The Doors《Strange Days》

The Cream《Disraeli Gears》

Country Joe and the Fish《I-Feel-Like-I'm-Fixin'-to-Die》

1967年9月The Doors發行著名專輯《Strange Days》,包括著名歌曲《People Are Strange》,11月 Jefferson Airplane發行《After Bathing at Baxter's 》,12月 The Cream發行著名專輯《Disraeli Gears》,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發行著名專輯《Axis: Bold as Love》,The 13th Floor Elevators發行著名專輯《Easter Everywhere》, Country Joe and the Fish發行著名專輯《I-Feel-Like-I'm-Fixin'-to-Die》。

愛之夏運動也在這一年的十月結束了。狂潮之後的落幕卻顯得有些凋零和落拓。因為沒有了「世俗」的資本家和剝削者們,沒有了商業服務,社會分工,等級制度,舊金山成了一片垃圾場和貧民窟。嬉皮運動自此逐漸開始步入低潮,不過迷幻搖滾的風頭仍然強勁。

Small Faces《Ogden's Nut Gone Flake》

Blue Cheer《Vincebus Eruptum》

1968年,The Beatles發行了著名的白色專輯,同年發行了著名的歌曲《Hey Jude》。不過在盛極一時的表面下卻是整個樂隊開始分崩離析。這張專輯中只有一半的歌是四個人一起參與的,他們開始各自進行創作,製作過程充滿了爭吵與不快。整張專輯風格雜糅,不過由於每個人都是才華橫溢,因此專輯的質量還是頗有保證的。

這一年的佳作不少,Small Faces發行《Ogden's Nut Gone Flake》,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發行《Electric Ladyland》,The Doors發行《Waiting for the Sun》,The Mothers of Invention(Frank Zappa)發行《We're Only in It for the Money》,The Grateful Dead發行《Anthem of the Sun》,Blue Cheer發行專輯《Vincebus Eruptum》,包含著名歌曲《Summertime Blues》。

盛景的同時音樂中的迷幻元素也開始發生潛移默化和分裂,一部分樂隊受到東海岸前衛運動的影響,各種實驗元素越來越多。另一部分的音樂則變得越來越重,重金屬開始出現了萌芽。同時,還有一批樂隊開始回頭轉向民謠搖滾。這種分裂也體現在樂隊的內部,許多樂隊相繼解散在The Yardbirds的Jeff Beck在66年就離開搞自己的Jeff Beck Group去了,Jimmy Page尤其想搞更重型的聲音,是為Led Zeppelin。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也在1969年解散。The Cream也在1968年10月解散。

The Beatles《Let it Be》

The Grateful Dead《Live/Dead》

1969年8月是伍德斯託克音樂集是嬉皮士最後的瘋狂。這次為期四天的演出聚集了數十萬人,儘管氣候惡劣,也沒影響到人們在泥沼裡晝夜狂歡。前文提及的許多樂隊都參與了這次演出,包括Country Joe and the Fish,The 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等。伍德斯託克也從此成了一個傳奇和符號,成為無數搖滾青年們的精神嚮往。

這一年,The Beatles錄製專輯《Let it Be》,樂隊矛盾開始激化。9月,發行《Abbey Road》,這是The Beatles的最後一張專輯,4個人從此分道揚鑣。

同年,The Grateful Dead發行著名專輯《Live/Dead》,Jefferson Airplane發行著名專輯《Volunteers》。迷幻搖滾開始出現衰落的跡象,還在活躍的樂隊風格也開始發生轉變。

Jim Morrison

1970年9月18日,Jimi Hendrix 死於女朋友的公寓中,死因是過量飲酒與攝入藥物。10月4日,Janis Joplin死於過量吸食海洛因。12月31日,麥卡特尼正式向法院上訴,解散披頭四。1971年7月3日,Jim Morrison死於心臟病突發,The Doors自此一蹶不振。

迷幻搖滾的到來就如一場風潮,突然席捲而來,又突然落幕。一如嬉皮士們的幻境之旅,嬉皮士們沉湎於五彩斑斕的假象之中,卻未曾深思過醒來仍然要面對世俗和落拓。也許,他們從來沒能領悟Timothy Leary「審視內心,關注社會,退出世俗」(Turn On, Tune In, Drop Out)的真正含義,只是深陷於依靠幻覺獲得的快樂無法自拔。在這股迷幻的風潮背後,我們不難看到毒品和迷幻劑給人們帶來的麻煩和痛苦。無論是The Beatles., The Byrds,The Grateful Dead, 都深陷其中,Jim Morrison的死因也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可否認,迷幻風潮給搖滾樂帶來了更多新的可能性,卻也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就好像嬉皮士們的「愛之夏」,在愛與和平的呼聲背後,也埋藏著人們的迷茫和墮落。

END

相關焦點

  • 搖滾專題 | 從迷幻搖滾開始的探索與迷失
    以舊金山之聲為代表的迷幻搖滾樂隊們進入了巔峰,搖滾樂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迷幻,而以垮掉的一代為代表的文藝青年們又深化了歌詞的寫作技巧。這個月,The Beatles 發行了概念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即將開闢一個新的音樂風潮。
  • 迷幻中萌發出的新傳奇:硬搖滾和早期重金屬——從零開始說搖滾(十一)
    題記從迷幻年代開始,搖滾樂逐漸出現了分支,走向了風格迥異的發展道路上。前幾期,我們講到了比較學院派的那一枝——前衛搖滾,從這一期開始,我們則開始介紹另外一個重要分支:硬搖滾。顧名思義,硬搖滾(Hard Rock),是相對軟搖滾(Soft Rock)來定義的。
  • 從零開始說搖滾(八)——前衛搖滾,走向巔峰的第一步
    Flowers與The Soft Machine);Hard Prog(以Van der Graaf Generator和後來的King Crimson為代表的痛苦氛圍之聲);Sapace Rock(代表為早期以迷幻為主及開創這個新流派的Pink Floyd)。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7:英倫搖滾(Britpop)5:暗流湧動(1997)
    這一年的唱片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動,而樂隊們也開始在音樂中尋求自我突破。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吧。1997年60 Ft. Dolls發行首張專輯《The Big 3》。這個樂隊不算太有名,不過能從他們的作品中能很明顯的聽出美式硬核和Grunge對英國樂隊的影響,可以稍微了解一下。1997年11月Black Grape發行第二張專輯《Stupid Stupid Stupid》。
  • 從零開始說搖滾137 | 另類搖滾和獨立搖滾——21世紀
    收錄於話題 #從零開始說搖滾Sawmills Studio錄音室屬於一位看著他們長大的製作人Dennis Smith,並且在這裡遇到他們未來的經紀人Safta Jaffery。他幫他們篩選了這張專輯中的全部曲目,展現出了這群年輕人雖然稚嫩卻廣泛的音樂技巧。Muse的音樂風格涉獵極其廣泛,無論是古典,爵士,布魯斯還是拉丁,他們都能融會貫通並且凝聚成為自己的風格。
  • 迷幻搖滾
    沒錯,在迷幻搖滾的世界裡,這些元素必不可少。但提到太多,似乎也會讓你感到漫無邊際,虛幻,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抓不出頭緒。然而,迷幻搖滾就真是這樣麼?我們不妨來聊一聊。迷幻搖滾這幾個字,顧名思義,就是從它的英文(Psychedelic Rock)翻譯而來的。
  • 從零開始說搖滾(三)英國搖滾輝煌開端與British Invasion(英倫入侵)
    當時,大量的英國本土音樂人迅速將創作風格轉向了搖滾樂,並且出現了美國搖滾歌曲的翻唱版本。Teddy Boys以愛德華時期的長西裝外套,直筒褲,和擦得光亮的皮鞋為標誌。就如同說到美國搖滾就不得不提「垮掉的一代」一樣,說到英國搖滾,我們總是繞不開「Teddy Boy」。
  • 從零開始說搖滾(十)——前衛搖滾尾聲:綻放之後的凋零
    七十年代初,前衛搖滾風行並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戰果,其生命力也顯得比它的前輩們長了許多。不過,從75年開始,這股風潮漸漸開始衰退,。一方面,是在迷幻搖滾落幕的時候,與前衛搖滾幾乎同時誕生,並出現在人們面前的硬搖滾勢頭越來越足,另一方面,則還有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已經開始醞釀,並即將刮出一陣強勁的風暴——朋克浪潮。在兩面夾擊的局勢下,前衛搖滾難檔頹勢,樂隊分別尋找新的出路轉型。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8|英倫搖滾:初代末期(1998-2000)上
    到了1997年,英倫搖滾的樂隊中已經逐漸出現了暗流湧動,分歧,衰微,最初由民族自尊和復古潮流帶來的熱度逐漸褪去,審美疲勞的後果就是大量的樂隊開始轉型或者解散。這一期我們就看看進入20世紀最後幾個年頭的英倫樂隊們各自都走向了什麼樣的方向。另外,對於那些21世紀仍然堅持活動並發專輯的樂隊,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中詳細介紹專輯,這一期我們主要是捋一下他們的後期活動情況。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7:英倫搖滾(Britpop)5:暗流湧動(1997)
    這一年的唱片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動,而樂隊們也開始在音樂中尋求自我突破。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吧。關於《Blur》這張專輯,溢美之詞已經太多,我們就不在這裡說太多了,它基本也是一張搖滾入門必備專輯了。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的耳朵去聽聽看吧。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4:英倫搖滾(Britpop)2:起勢與紛爭
    上一期我們已經談到過,英倫搖滾更傾向於一個由於Grunge衝擊而產生反饋的文化潮流,而不僅僅是音樂流派。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也有網友在留言中提問,那麼一些風格與英倫搖滾類似甚至一脈相承,但是更早期一些的樂隊,算不算英倫搖滾呢?要我說,也算,也不算。
  • 從零開始說搖滾(九)——全盛時期的前衛搖滾
    想想在搖滾少年的衣服、海報上隨處可見的三稜鏡吧。這張專輯是Pink Floyd樂隊的第九張專輯,也是一張概念專輯,整張專輯可以說是一部擁有統一主題的完整的曲目。這張專輯在美國billboard專輯榜上停留了735周之久,儘管它在發行之初並沒有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卻在隨後的十數年之中熱度不退。
  • 從零開始說搖滾132 | 另類搖滾?獨立搖滾?商業與獨立性的一場鬥爭(前篇)
    獨立搖滾(Independent Rock):起源於1970年代,最初用來描述那些獨立廠牌所發行的唱片,隨後引申出來形容這些音樂的風格,嚴格來講,獨立搖滾不是一一種音樂類型,而是泛指某些推崇地下文化價值的搖滾音樂人或風格,探索更多不同於主流品味的聲音、音響和情感。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8 | 英倫搖滾:初代末期(1998-2000)上
    到了1997年,英倫搖滾的樂隊中已經逐漸出現了暗流湧動,分歧,衰微,最初由民族自尊和復古潮流帶來的熱度逐漸褪去,審美疲勞的後果就是大量的樂隊開始轉型或者解散。這一期我們就看看進入20世紀最後幾個年頭的英倫樂隊們各自都走向了什麼樣的方向。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4:英倫搖滾(Britpop)2:起勢與紛爭
    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也有網友在留言中提問,那麼一些風格與英倫搖滾類似甚至一脈相承,但是更早期一些的樂隊,算不算英倫搖滾呢?要我說,也算,也不算。除了最著名的Big 4之外,也有很多獨立搖滾樂隊開始轉變風格,以及新生樂隊在1994年發行專輯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6 | 英倫搖滾(Britpop)3:潮流時代1996
    總而言之,英倫搖滾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一陣浪潮,樂隊紛紛效仿,也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新樂隊,而且一發行就把Oasis從排行榜的第一位擠下去了,可以說旗開得勝。旋律有點像Stone Roses,同時兼具自己的特色。他們的吉他Riff在英倫樂隊中可以說是頂尖的,變化多端同時又很流暢,與主唱旋律線相輔相成,非常好聽。算是1996年中非常出色的一張專輯了。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9|英倫搖滾:初代末期(1998-2000)下
    這是一張實驗色彩頗濃的前衛搖滾專輯,同時仍舊具有濃鬱的英倫風情。前文已經說過了他們算是英倫潮流末期誕生的一個頗具有顛覆性的新樂隊,這張專輯也貢獻出了比前一張更加精美的編排和絢麗的節奏。也許換個時代的話,他們本可以受到更多的讚譽和肯定。這張專輯稱得上Mansun的巔峰之作,滄海遺珠,值得細品。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9 | 英倫搖滾:初代末期98-20下
    算不上英倫搖滾,成績也不並不好,隨即樂隊解散。2019重組。時代面臨巨變,而此時的英倫巨頭也面臨著一次重新開始,他們推倒了之前的自己,發行了這張更加波瀾壯闊也更有野心的專輯《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不過這張專輯被很多粉絲評價為Oasis最差的一張,很多人說他們心氣消失,巔峰不再。經歷過大換血之後Oasis不再英倫了,曲調偏向流行化,甚至充滿了濃鬱的電音和美國味兒。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3:英倫搖滾(Britpop)1:潮流初探
    從今天開始我們正式進入英倫搖滾篇章啦!不過在正式開始前,我們還是要像往常一樣先梳理一下英倫搖滾的起源和流派風格,以及它與其它流派之間的關係。我們現在一般都認為英倫搖滾是源自於90年代初期的英國獨立圈,並且深受英國六七十年代吉他流行樂的影響。
  • 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
    迷幻搖滾(英文:Psychedelic rock)是一種搖滾樂流派,其源自迷幻文化及使用迷幻*而產生的思維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