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是歐洲知名導演貝爾多魯齊的經典之作。敘事手法與《美國往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閃回的手法,在2小時40分鐘內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華裔男星尊龍在片中飾演溥儀,並由此一舉成名。陳衝、鄔君梅兩位女星分飾婉容和文繡。
影片的音樂可謂別具一格、獨具匠心,小提琴與古箏等多種樂器的配合,使音樂傾瀉而來,嫋嫋餘音揮之不去,絲絲的憂傷沉積在深處,襯託著歷史的厚重之感,讓人沉醉於其中。
《末代皇帝》創造了中國影視歷史上的好幾個第一:第一部在故宮取景的故事片(而非資料片),而且是完全清場移除護欄的取景,後來鄭少秋的《戲說乾隆》中,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乾隆身後的太和殿正門被鐵欄擋住。貝託魯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講述中國的故事。而且,這是關於中國的電影首次獲得奧斯卡金獎。許出於對於大師的尊敬,中國人第一次沒有對電影內容做出任何限制。
或許,是貝託魯奇的義大利共產黨員的身份幫助了他?
這部電影長達2小時35分鐘。
溥儀這個人,很難簡單地用好壞來定論。他自小便是皇帝,自以為擁有一切。但是民國政府和日本人用洋槍大炮向他示威。在五千年歷史上,他是個罕見的「三起三落」皇帝,曾經三次稱帝:滿清的末代皇帝,張勳復闢時稱帝,「滿洲國」稱帝;又三次投降:向民國投降,向日本人投降,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投降。總體來說,溥儀可看作是一個沒什麼能量,也沒有個準確想法的人,或者說就是一個庸人,有點無知。不錯,他也曾想做一番大事,例如投靠日本,以雪孫殿英盜挖祖墳之仇,但是他自身沒有能力,那些接近他的人,只是想利用他。
第一處,是他的乳娘被突然送出宮外,溥儀心理和生理對她的依戀瞬間受到切斷。溥儀一邊奔跑一邊呼喊著乳娘的名字,最終還是被檔在了皇城內部。這一次「開門」的失敗,是清朝遺老對這位少年皇帝上的成長第一課,試圖將他還未成熟的心從對母乳的依賴中抽離,用分離的痛苦教會皇帝成長的滋味。
第二處,是溥儀的生母在城外服鴉片自殺後,他來到城門口希望出門探望。透過層層看守,溥儀看見外面熱鬧的街道和來往的人群,他深感到自己的被困處境,於是向看守怒喊「開門!開門!」但天子的權威在這裡卻毫無用處。憤怒和悲傷湧入心頭,少年的溥儀一怒之下將自己懷中偷養的寵物小白鼠狠狠摔死在朱紅的城門上。那小白鼠好似他的象徵,終日受困於香囊之中不得脫身;此時此刻,他摔碎了囚徒的腦袋,仿佛是在意念中給受困的自己做出了一種極端的了結。
第三處「開門」的吶喊發生在幾十年後的偽滿洲國。妻子婉容在生子之後被日本人強行轉送到瘋人院。皇家後人遭到毒殺,皇后也面臨迫害。溥儀得知後飛奔下樓,追隨到大門。歷史又一次上演,朱紅的城門再一次被關閉。面對與家人的生死之隔,溥儀心裡已是翻江倒海,但身體上只是顫抖地對守衛說了句,「開門——」,便作罷。這一幕對溥儀來說太熟悉了,熟悉得令他害怕。他知道無論他做出怎樣激烈的鬥爭,這扇禁閉的大門都是不會向他打開的。他只是城牆內的傀儡皇帝,他甚至不能掌握開門關門的權力。
The story of the final Emperor of China.
外國人拍中國的電影題材,比中國人拍得好,是值得我們反省的。以往,外國人所拍的中國戲,總是有點胡裡胡塗,有點無稽,令中國人發笑。《末代皇帝》一改常規,勝了一著,再沒有什麼令中國人覺得可笑的。與其吹毛求疵地批評,自我安慰,倒不如自我反省一下,以之借鑑,有所改進。所以在這一意義上說,我認為輸了一著是值得慶幸的事。
《末代》在美國異常賣座,不容易明白,也更令我佩服投巨資者的眼光。它在日本票房甚佳,不足為奇,而最近在臺灣的爆棚之盛,則是意中事了。我希望這部影片最好能在大陸公映:票價再低也有微利可圖,而人民看了,溫故知新,對中國大陸的改革總會有點好處吧。
請·微·芯·關·注·公·眾·號:YJ_tvGX 點擊後臺搜索片名,即可看免費看本片
影片精選
▼後臺搜索片名獲取電影免費資源,獲取小辣椒準備的大大大大禮包!伸手黨的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