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託魯奇走了,留下的不只是《末代皇帝》

2021-02-08 電影審片官

來源 | 虎嗅APP

ID | huxiu_com

據外媒報導,義大利導演、編劇、製作人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於當地時間26日上午7點因癌症去世,享年77歲。

賈樟柯微博發文悼念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哀悼。」曾因出演《末代皇帝》而一炮而紅的鄔君梅表示:「我現在很難過。」同樣參演了《末代皇帝》的陳衝也在今天中午發布長文表示悼念。

原文如下:

突然間,無數個片段出現在我的腦海,好像就是昨天貝託魯奇那對笑眯眯的眼睛還看著我。


第一次見面是在洛杉磯的Chateau Marmont,那時他正在跟中國文化熱戀,我們喝咖啡,他跟我提到他喜歡魯迅,還跟我引用老子,莊子的語錄。我覺得好慚愧,他提到的作品我並未讀過。他是一個博學的人,一個詩人。


回想起來,《末代皇帝》的製作像是一場八個月的的婚禮,龐大熱鬧而混亂,而我做了八個月的新娘,每天等待著貝託魯奇將蓋頭掀開,又一次愛上我。他愛我們三個 - 尊龍,鄔君梅和我,這裡面沒有性的成分,或者超出性的成分,然而給我的感覺是浪漫的。


拍溥儀婉容和文繡在床上做愛的時候,他說:「我好像鑽進來跟你們一起。」 然而,他的語氣神態毫無半點猥瑣。我看的出來他真的好想,就跟一個小孩很想要一盞阿拉丁神燈。有幾次,布置燈光、加軌道等等花了好長時間,我有點等得不耐煩了,他笑眯眯地跟我說:「我在向你示愛,這是一個很大的動作。」 


他望著你的眼光讓你把你的最好、最美一切給他。他在喊停的時候那一聲 「Bellissima!」總是給我莫大的幸福感,因為我知道他有高貴的審美觀。

他微微皺著一點眉頭,眼睛裡卻含著微笑,傍晚空空的故宮,石板上咚咚的腳步聲悠悠地迴蕩,夕陽躲到太和殿後,天漸漸暗下來…… 


輝煌的《末代皇帝》

1941年3月16日,貝託魯奇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他的家庭充滿文藝氣息,父親是詩人、影評人。在此影響下,貝託魯奇從15歲時拿起了筆,他的首部文學作品就獲得了維雅雷吉歐文學獎。

據說,他年少時的夢想是當個詩人,但在看到殺豬的場景後,他決定用影像來記錄和感知生命。此後,他成為義大利著名導演帕索裡尼的助手,貝託魯奇也正式走上了電影之路。

貝託魯奇註定是個功成名就的導演。

1962年,他21歲,還沒大學畢業就執導了自己的首部電影作品《死神》;24歲時,貝託魯奇導演了《革命前夕》,並轟動一時。

此後,他拍攝的《愛情與憤怒》《隨波逐流的人》分別獲得了第19屆和第20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72年,貝託魯奇憑藉《巴黎最後的探戈》獲得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第31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此後,貝託魯奇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各大權威獎項中。

1984年,貝託魯奇第一次來中國。他曾這樣回憶:「我們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卻又彼此吸引,我感到文化之間的碰撞仿佛有一種激情的火花。」他萌生了一個想法:通過鏡頭講述溥儀的愛情故事與政治生活。兩年後,傳記片《末代皇帝》正式動工。

在拍攝期間,美國華裔導演王正方曾與貝託魯奇同住在北京飯店,他倆的房間挨在一起(1984年冬天,王正方在北京籌備拍攝《北京故事》)。

當時的貝託魯奇因《末代皇帝》的劇本愁眉苦臉。據王正方回憶:「我們當時是最早來中國大陸拍電影的,他一個義大利人,不懂中文,英文也不太好懂。」

語言不通只是表面問題,他最擔心的是自己對中國歷史一知半解。當時貝託魯奇的劇本剛完成一稿,但是他很不滿意。王正方告訴他:「你不能硬來,得了解中國人怎麼跟中國人打交道,和誰打交道。」

王正方推薦貝託魯奇去找陳寶琛的兒子做顧問(陳寶琛是溥儀的古文老師),還幫貝託魯奇接洽了北京電影製片廠。最終,貝託魯奇請來了不少「大碗」:溥儀的弟弟溥傑和幫助溥儀完成自傳的李文達都被聘為本片顧問;影片中出現的戰俘管教所長的飾演者英若誠是時任文化部副部長。

《末代皇帝》創造了歷史:它是首部獲準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

電影在1987年上映後,男女主角如尊龍、陳衝、鄔君梅等人一夜爆紅:尊龍入圍第4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陳衝因在電影中的優秀表現進入好萊塢。

這部電影成為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大贏家,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作曲、最佳美工置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9項獎。除此之外,金球獎、歐洲電影獎、英國學院獎等10多個權威獎項也表達了對《末代皇帝》的喜愛。

貝託魯奇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將歷史人物賦予了人性化的解讀。

他曾在接受法共《人道報》採訪時說,他把溥儀的故事看作一個結合歷史、政治、道德的寓言,所以溥儀被塑造為理想電影觀眾心目中的寓言式人物。

貝託魯奇曾這樣概括溥儀的一生:

「改變他的是自由。他從出生直到18歲,始終被囚在紫禁城,未跨出一步。之後又在滿洲裡被囚禁15年,西伯利亞5年,撫順監獄9年,最後,終於生平第一次得到解放,終於自由了。自由地騎自行車或乘公共汽車,自由地出去買一雙和中國農民穿的一樣的黑布鞋。生平第一次成為自由的人,說到底,就是和所有人一樣,做一個公民。這樣,他就被改變了。這也靠他對自己過去所做的思考。」

作為一個外國導演,《末代皇帝》獲得了國內觀眾的認可,這部電影在豆瓣電影Top 250中排名第65。大多數人肯定了貝託魯奇放棄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將溥儀作為一個個體人物來刻畫和描寫——


恥辱的《巴黎的最後探戈》

憑藉《死神》《革命前夕》等作品,貝託魯奇在電影界站穩了腳跟。1972年,貝託魯奇指導了《巴黎的最後探戈》。這部電影讓他聲名大噪,然而卻也讓他遭受道德譴責。

這部電影刷新了當時的電影尺度,備受爭議。因同性性行為的情節被義大利禁止公映,母片被下令銷毀;貝託魯奇被剝奪了公民權5年,並判處4個月的緩刑監禁。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還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其中的一個情色鏡頭讓觀眾懷疑女主角瑪麗婭·施奈德在拍攝中遭到了強暴。

2007年,55歲的施奈德對媒體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倍感屈辱,有點感覺像是被白蘭度和貝託魯奇強暴了。那場戲之後,馬龍既沒有安慰我也沒有道歉。謝天謝地,那場戲只拍了一條。」

就在2016年,貝託魯奇於2013年的採訪視頻被曝光,他談到了這段黑歷史。他承認,是他與馬龍·白蘭度聯手策劃了那場強暴的戲。貝託魯奇說:「那場黃油侵犯的戲份是我和馬龍·白蘭度在拍攝當天的早上想出來的。」「因為我們想要她(施奈德)作為一個女孩子真正的反應,而不是作為女演員的反應,我們想讓她覺得被羞辱,驚嚇。」

他透露,拍完該片後與施奈德再無聯繫,他說:「我想她是恨我跟馬龍·白蘭度的,因為我們沒有告訴她會用黃油作為潤滑劑這些細節。我對此深感罪惡。」儘管如此, 他並不後悔做出這樣的決定。

這段視頻被曝光後,業界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星際穿越》女星傑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給所有喜愛這部片的人,你們在看一個19歲的少女遭48歲的老男人性侵。導演策劃對她的攻擊,讓我很不舒服。」

《美國隊長》的主角克裡斯·埃文斯(Chris Evans):「再也無法以同樣眼光看待這部片、看待貝託魯奇或白蘭度。這已超越噁心,我很憤怒。」

貝託魯奇遭到道德譴責,他作出澄清:「對於《巴黎最後的探戈》外界存在著荒謬的誤解,這一事件在全球持續發酵,就此我想要作出澄清,這也是我最後一次澄清此事。」他說:「施奈德早知道有強姦戲,臨時決定的是『使用黃油』這件事。」

然而,這並不能改變施奈德的命運——

《巴黎最後的探戈》之後,年僅19歲的瑪利亞·施奈德崩潰了。她曾這樣告訴媒體:「我感覺自己僅僅被看成一個肉慾的形象,我本來是想作為一個女演員為人所知,而那件醜聞和之後的餘波讓我有點癲狂,我崩潰了。之後有很多需要裸露的戲來找我,但我再也沒有在電影中裸體。」

這部電影之後,年輕的施奈德染上藥癮,並患上了抑鬱症,曾幾次自殺未遂。2011年2月,她因經受長期的病痛折磨而離開了人世。

貝託魯奇一生中拿獎無數,他才華橫溢,影響力十足。然而,就是那個臨時的決定,成就了一部電影,毀掉了一個女孩,也成為貝託魯奇一生中無法抹去的汙點。

相關焦點

  • 貝託魯奇與《末代皇帝》的光輝歲月,在故宮拍電影有多難?
    史上第一個被允許進入紫禁城拍電影長片的外國導演,在斯坦·李老爺子走後不久,也離開了人世,其發言人及多家媒體證實了這個悲痛的消息。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他在1986年進入到紫禁城內重要場所拍攝電影《末代皇帝》。那時候,在國際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室內進行拍攝活動已經是被明文禁止的,貝託魯奇卻成了一個特例。
  • 貝託魯奇的神作《末代皇帝》,其內核是中國歷史嗎?
    所以總體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個人化的作者電影,甚至是一部純粹的貝託魯奇電影。也因此,從世俗角度來說,《末代皇帝》的巨大成功,獲得的巨大榮耀,既不是屬於中國電影的,更不屬於好萊塢的,而是屬於義大利電影的,屬於貝託魯奇個人的。
  • 1987年貝託魯奇拍《末代皇帝》,我們很懷念他
    末代皇帝》熱潮。它的開合關閉都寓意著這位末代皇帝在不同時期中遭遇的隔閡、阻擋、想要衝破又無力逃脫的處境。1987年,貝託魯奇來到中國,帶著《末代皇帝》的劇本開啟了故宮塵封已久的大門。很多人說他的一生充滿無奈和被掌控,但也許他的這些枷鎖和禁錮也正是他自己無意識尋求和依附的安全港灣,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
  • 《末代皇帝》導演貝託魯奇去世:一個義大利人鏡頭中的紫禁城黃昏
    他執導的一些作品聞名於世,包括《巴黎最後的探戈》、《末代皇帝》等。但是因為這些車經常出毛病,所以有時候劇組就用繩子拴住汽車,讓幾個人拉著車走,後期再加上發動機的聲音。在北京的拍攝完成後,攝製組還在天津、大連和長春取景,而很多室內場景其實是在義大利完成的。1987年末,影片全球公映,在倫敦首映時貝託魯奇坐在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中間。王妃在看到溥儀割腕自殺、洗手池充滿鮮血時,嚇了一跳。因此,
  • 關於貝託魯奇,不能只知道《末代皇帝》
    國內影迷對貝託魯奇的印象常常停留在史詩般的《末代皇帝》,或是常有爭議的《巴黎最後的探戈》。但他還有《同流者》《戲夢巴黎》《一九零零》這樣的代表作。©從左到右,分別是《同流者》《巴黎最後的探戈》《末代皇帝》和《戲夢巴黎》海報他拍電影,常常就像他生命經驗的一部分,這些經驗裡,又印刻著60年代記憶。
  • 末代皇帝香港要重映?陳衝回憶導演貝託魯奇,拍房事為何性而不色
    貝託魯奇在《末代皇帝》片場導演貝託魯奇在故宮實地拍攝《末代皇帝》,並憑藉此片拿到了「奧斯卡」九項大獎,拍攝《末代皇帝》,源於貝魯託奇心裡一直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末代皇帝》女主角陳衝回憶:「貝託魯奇導演喜歡中國文化,甚至知道魯迅,喜歡老子、莊子,在拍攝《末代皇帝》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幕,末代皇帝溥儀和婉容文繡房事的時候,貝託魯奇用自己的才華,讓這一片段,雖然出發點是性,但是卻升華了意義和畫面,性而不色。」
  • 《末代皇帝》導演貝託魯奇去世!分享17個故事
    貝託魯奇於1941年3月16日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義大利導演、編劇、製作人。他執導的三部作品聞名於世,包括《巴黎最後的探戈》、《末代皇帝》等。電影界至此又少了一位大師。1987.10.23《末代皇帝》在義大利上映,隨後該片或獎無數。今天我們來講講17個關於這部電影的故事。
  • 他不光有《末代皇帝》,還有無與倫比的性與政治
    貝託魯奇因為《末代皇帝》獲得了至高的榮譽,也因為《巴黎最後的探戈》遭受了巨大的爭議,關於他電影的討論幾十年來總是持續不斷。《末代皇帝》絕對是一部偉大的作品,那一年它在奧斯卡拿到了九項大獎風頭一時無兩,這部電影哪怕三十年後的今天來看都不得不承認它的完美——無論是敘事還是美術音樂。
  • 豆瓣9.2分 電影《末代皇帝》
    文革的風風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傷痕➥➥➥➥➥➥➥➥➥➥➥➥➥➥➥➥➥➥➥➥➥➥➥➥➥➥➥➥➥➥➥➥➥➥熱評我是先鍾情於《末代皇帝》的音樂,多年之後的現在才看的電影。後來我知道了這裡的音樂來自《末代皇帝》,我驚訝於中國的電視劇竟然有如此感染力的原聲,不過後來才知道是我錯了,音樂來自於一個叫坂本龍一的日本人,而此《末代皇帝》亦非彼《末代皇帝》也,而是一個義大利人貝託魯奇拍的電影,曾獲得1987年第60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
  • 寶通看電影(47)歷史中的玄學——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奇史詩巨作《末代皇帝》啟示錄
    寶通看電影(47)朝代更替——貝託魯奇經典史詩巨作《末代皇帝》啟示錄 今天是
  • 那個拍出《末代皇帝》的義大利名導,曾毀了一個年輕的女演員
    貝託魯奇最被中國關注熟悉的,可能是1987年拍攝於中國北京的作品《末代皇帝》。1984年,貝託魯奇第一次來到中國,就被中國獨特的文化和底蘊所吸引。《末代皇帝》拋去了宏大的歷史,從愛新覺羅溥儀的角度,講述了中國最後一位皇帝跌宕起伏又讓人唏噓的一生。
  • 《末代皇帝》意外拍攝事故:「小皇帝」一急將陳衝內外衣扯了下來
    1986年,後來榮獲奧斯卡九個獎項的史詩巨作《末代皇帝》正在享譽世界的義大利著名導演貝託魯奇的指揮下,緊鑼密鼓地在北京、瀋陽及羅馬展開拍攝。年少的末代皇帝溥儀同年方十七歲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大婚場景是在羅馬攝製完成的。
  • 百度雲資源《末代皇帝》 - 1987年貝託魯奇執導電影-這樣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寂寞的
    《末代皇帝》創造了中國影視歷史上的好幾個第一:第一部在故宮取景的故事片(而非資料片),而且是完全清場移除護欄的取景,後來鄭少秋的《戲說乾隆》中,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乾隆身後的太和殿正門被鐵欄擋住。或許,是貝託魯奇的義大利共產黨員的身份幫助了他?
  • 9項奧斯卡《末代皇帝》,梁家輝卻看不上:拿啥跟我們《火龍》比
    「我們的片名就改得比他(貝託魯奇)好,貝託魯奇的叫《末代皇帝》,我們的叫《火龍》,你知道為什麼叫《火龍》?」梁家輝問道。……同樣拍的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由李翰祥導演,梁家輝主演的《火龍》,如今的年輕人已經鮮有人知;但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卻成為了世界影史中的經典之作。時至今日,梁家輝對《火龍》的喜愛也遠遠高於這部奧斯卡大拿《末代皇帝》。兩部溥儀傳記性電影,梁家輝在其中關係頗為複雜。1982年,梁家輝被導演李翰祥發掘並進入電影圈。
  • 《末代皇帝》的幕後傳奇
    33年過去了,《末代皇帝》仍然是連接中國與世界電影的重要焊點。 它是西方最通行的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窗口,也是中國影人在西方電影世界尋找自我認知的鏡鑑。
  • 溥儀的一生《末代皇帝》:浪漫的東方想像,失落的歷史人質
    貝託魯奇作為義大利的電影大師,所呈現的作品向來富含一種史詩的韻味。而這部《末代皇帝》當屬這中間的頂峰之作,那富含著浪漫主義氣質而又不失哲理性批判的影像風格,帶我們走進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跨度近六十年的生命歷程。
  • 影薦 《末代皇帝》
    - 這屆北京電影節,4K3D修復版的《末代皇帝》成為最搶手的電影,這部影史經典也終於在多年後在距離紫禁城最近的地方重新放映 -
  • 《末代皇帝》:一部好的傳記電影
    人人都說他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唯獨走不出那道門。open the door說得一次比一次無力,他的前半生都困在一道門裡,像只金絲雀,活在別人或自己編織的夢裡。看完電影跟我爸講電話,他說《末代皇帝》剛拍出來的時候,中國觀眾不買帳,中國政府也封禁(可能是因為片尾的諷刺意味)。現在說起《末代皇帝》我們都知道它是唯一被允許全程在紫禁城城內拍攝的外國影片,它包攬奧斯卡多項大獎,但不知道中國人對它的評價也曾經歷過巨大的轉變。大概是因為我們審美水平在提高,我們變得能對歷史客觀冷靜思考。
  • 貝託魯奇去世了,他留下的美麗永存
    國內影迷對貝託魯奇的印象常常停留在史詩般的[末代皇帝],或是常有爭議的[巴黎最後的探戈]。但他還有[同流者]、[戲夢巴黎]、[一九零零]這樣的代表作。©從左到右,分別是[同流者]、[巴黎最後的探戈]、[末代皇帝]和[戲夢巴黎]海報他拍電影,常常就像他生命經驗的一部分,這些經驗裡,又印刻著60年代記憶。
  • 八裡臺影訊|《非常嫌疑犯》&《末代皇帝》
    導演貝託魯奇11月26日去世了,終年77歲。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貝納爾多·貝託魯奇這個名字被緊緊地與《末代皇帝》捆綁在一起。但除此之外,他還通過諸多作品去表達自己對情感、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觀點。他的作品吸引著一撥又一撥的文藝青年們。 《末代皇帝》把他和中國人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