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的幕後傳奇

2021-01-18 騰訊網

33年過去了,《末代皇帝》仍然是連接中國與世界電影的重要焊點。

它是西方最通行的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窗口,也是中國影人在西方電影世界尋找自我認知的鏡鑑。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遍這部在中西方歷史上都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電影,看看義大利電影大師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如何締造幕後傳奇。

紫禁城內實景拍攝

要說起《末代皇帝》中最大膽、最值得一提的鏡頭,還要數片中幼小溥儀的登基大典。此鏡頭乃真正意義上唯一進入太和殿內部完成拍攝的影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個拍攝要求被提出時,中國政府當然是慎之又慎地對待(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歷經幾個世紀,作為皇權的象徵見證歷史,不可在保護方面有所疏忽。

推車、搖臂和燈光設備會給宮殿帶來潛藏的撞擊和火災風險,權衡之後,最終這個段落僅由一名攝影師使用斯坦尼康拍攝完成。

貝託魯奇說:"如果我們那天沒有去太和殿實拍,影片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專注於建築規制的朱老難以接受貝託魯奇的創造。但在這個西方藝術家眼中,敘事和表達顯然比一板一眼刻意復現更加重要。

片中的剛被欽點的小溥儀自顧自離開母親,來到了一個仿若陰間的場所。這個理論上應是慈寧宮的地點竟然煙霧繚繞,數十宮女太監著詭異袍服垂手而立。

小溥儀觀察著殿內面目猙獰的羅漢像,一路小跑到奄奄一息的慈禧身前,看到旁邊的鍋裡燉著一隻仍然沒有死透的烏龜。

在這樣離奇的場景當中,面如白紙的慈禧幾乎可以說是突兀地對眼前的孩子展開一段獨白,然後仰面死去。

貝託魯奇故意使用了大量魔幻、詭異、不合邏輯甚至令人不適的氛圍,來營造幼小溥儀眼中的這段回憶。

華人影星盧燕扮演的慈禧身上這套服裝大概有50磅重,因為所有刺繡都由蠟雕刻,然後鑄鋁,最後再鍍金。據說盧燕在完成這場戲後就病倒了。

為了實現奇幻感,攝影用了約 12mm 的廣角鏡拍攝這個場景,並精心設計布光來表現盤龍柱等等細節。

美術指導Ferdinando Scarfiotti在各地不同寺廟中找到兩三種元素,整合在這個並不存在的空間之中。

影片參考了大量慈禧生前裝扮成觀世音菩薩的照片,仿照圖中侍女的模樣為這場戲的群眾演員設計服裝。

布光和色彩

《末代皇帝》的攝影指導維託裡奧·斯託拉羅在片中直接使用或者高超模擬自然光,拍攝出故宮古樸莊嚴的美感和東方韻味,其高超技巧和通過布光、色調所傳達出的情緒為電影迷與攝影愛好者津津樂道。

斯託拉羅認為在影片《末代皇帝》中,光代表知識,光線投到人物身上產生陰影,象徵著對人潛意識的挖掘。

他談到影片《末代皇帝》的光線整體構思的時候說:「中國的皇帝生活在特定的界限——城牆之內,總處在屋頂、陽傘的陰影下,所以我們為影片確立了一種半陰影的基調。而光,則體現出一種自由精神。」

影片中光象徵著知覺的一部分, 陰影象徵著潛意識的一部分。

在紫禁城裡的階段, 溥儀在精神上一直是與外界隔絕的, 他幾乎始終處在成人、圍牆、柱子、屋簷的陰影裡, 這陰影其實是時空囚禁和壓抑的隱喻。

當私人教師莊士頓進人皇宮, 給溥儀上課, 溥儀不斷獲得知識, 便不斷獲得光線, 去掙脫時空的囚困。

在不斷獲得即對自我逐漸認識的過程中, 象徵潛意識的陰影範圍也在擴大。

因此, 他在滿洲國時, 陰影部分戰勝光的部分, 溥儀完全被陰影所籠罩, 氣氛主要以陰天和晝夜交界的傍晚為主;

而在撫順監獄裡被改造時, 光與陰影不再對立, 而是趨於融合, 影調也變得明快, 意味著人物在自我分析和接受自我的心理運動過程中, 對自我與潛意識進行著知識性的探索。

最後, 溥儀到花園工作, 在這個自由、開放的空間裡, 光與陰影的對立趨於平衡。

影片用光線的結構、組織、運動和變化, 展現出不同時空的不同氣氛和寓意, 同時表現了溥儀的心理變化過程。

據說《末代皇帝》大部分日戲,都是在傳說中攝影的「魔幻時光」裡面拍攝的。

在日出和日落的時候,陽光在大氣層中的傳播距離較白天其他時段長,大氣會對陽光進行散射,而紅橙光的波長較長,難以被散射,紫、藍等較短波長較容易被散射,所以日出日落時太陽呈現紅色。

開場的紅色血液引發了一段很長的閃回,溥儀經歷了人生的紅(出生以及在婚禮之夜再次出現)、橙(童年)、黃(看到朝拜皇帝的人)、綠(西洋汽車)、藍(在計程車裡)、靛(宮殿)以及紫(放片室)。

最後,「畢業典禮」上的雪將所有顏色結合成了白色。

紅色:影片開始在長春火車站,溥儀割腕。象徵開始,出生,新生。從這個鏡頭開始閃回到1908年。

這裡很有意思,四面的羅漢有一半是電影道具的雕塑,一半是真人。

橘黃:影片開始在醇王府和多初的紫禁城,象徵家。

黃色:象徵意識,皇帝,太陽。紫禁城只有前三種顏色因為紫禁城的脫離現實,停滯和不真實性。

綠色:象徵知識。莊士敦的自行車和帽子。

白色:溥儀的皇帝生涯和獄中生活都來到了終點。他已經完成了他的內心旅程,將所有的情感和見聞都匯聚了起來。

將所有顏色結合在一起,得到的就是白色。電影的結尾是溥儀奇幻般地重回紫禁城。最後這部分是充滿生機的自然主義風格,它涵蓋了色譜中的所有顏色。

貝託魯奇說:"我用光來表達溥儀人生的不同階段。紅色是血液的顏色,它作為閃回的開端,隨著城門的打開而切入。橙色是溫暖的顏色,作為代表家庭和紫禁城的色調。黃色是皇帝的身份象徵,也是太陽的顏色。綠色是教師的自行車和帽子的顏色,代表著知識。」

不過,紫禁城中只有前三種顏色,因為它僅僅是現實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劇評】《末代皇帝傳奇》:傳奇等於瞎編加上不靠譜
    >《末代皇帝傳奇》中的溥儀,是一個難得的五花八門面面俱到,卻從外貌到內裡、從情節到性格、從少年到老年全然不像溥儀的溥儀,實在無愧於劇名裡「傳奇」二字。若要看嚴謹詳實的娓娓道來,1988年陳道明演繹的那部《末代皇帝》就已足夠,要看寫意大於寫實的宏偉畫面搭配西方式的獵奇視角,義大利導演貝魯託奇的電影《末代皇帝》也當仁不讓是一部史詩級的佳片,就連知名度稍弱的《非常公民》也生動刻畫了溥儀的一生,雖然,關於感情生活那部分過於浪漫主義了些。
  • 《末代皇帝傳奇》:四月黃金檔中的一朵白蓮花
    戲骨扎堆演技成標配 向「鮮肉時代」說不如今,花痴當道,顏狗橫行,這廂鹿晗、吳亦凡等「PPT神獸」忙闢謠忙澄清,那廂各類劇組仍鍥而不捨、再接再厲,誓要找到鮮肉坐鎮,只為「鮮肉時代」下傳播力滿分的粉絲群體主動充當免費水軍,將微博數據刷至一個喜人的水平。
  • 【觀劇】《末代皇帝傳奇》:只有輕浮野史
    劇名:《末代皇帝傳奇》
  • 【熱劇】《末代皇帝傳奇》:四月黃金檔中的一朵白蓮花
    縱觀各衛視第二季度黃金檔,「家庭」話題大張旗鼓洶湧來襲,既有《虎媽貓爸》、《酷爸俏媽》兩部拉長戲劇化版「爸爸去哪兒」相繼上星,在大螢屏刷了個臉熟的趙薇、佟大為、佟麗婭紛紛轉投小螢屏搶飯碗;《妻子的謊言》、《婆媳的戰國時代》也緊隨其後,男主角拉上媳婦兒帶著老媽轟轟烈烈開撕只為博君一笑,相較之下,《末代皇帝傳奇
  • 【《末代皇帝傳奇》雙喜臨門 餘少群蔣林靜大婚】
    近代傳奇歷史大劇《末代皇帝傳奇》正在安徽衛視海豚第一劇場熱播當中,憑藉其濃鬱的傳奇色彩和演員們自然清新的演技,截止在4月15日,CSM50
  • 傳奇再現!《末代皇帝》數位修復版5.25臺灣上映
    傳奇再現!《末代皇帝》數位修復版5.25臺灣上映 時間:2020.04.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末代皇帝傳奇》首播 何花趙文瑄變網球情侶
    該劇坐擁趙文瑄、歸亞蕾、湯鎮業、徐錦江、餘少群、何花、孫耀琦、高昊等眾多實力偶像演員,青年演員何花首次搭檔戲骨趙文瑄出演情侶,在拍攝期間偷師網球達人趙文瑄,學到招牌動作被贊網壇「超女」。在電視劇《末代皇帝傳奇》中,臺灣實力演員趙文瑄和螢屏新秀何花分別在劇中主演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和溥儀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
  • 電影《末代皇帝》觀感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末代皇帝》這部電影,溥儀這個一生充滿爭議又有傳奇色彩的末代皇帝再次進入我的視野。這部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拍攝的作品《末代皇帝》在豆瓣評分高達8.9,五星好評10w+值得一看!作為第一部進入紫禁城內拍攝的劇情片,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電影,《末代皇帝》一舉獲得了奧斯卡9項大獎,成就了電影史上的一段傳奇!
  • 《末代皇帝》電影推介
    電影《末代皇帝》推介說起《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小編已不知明裡暗裡為多少人多少事推介過它了。他騎著英國老師莊士敦送給他的自行車,戴著與皇宮反差極大的近視眼鏡,妄想衝出紫禁城和現實的牢籠,一次次的打擊卻告訴他,他是皇帝,他一輩子也出不了皇宮,不論清朝或民國。他不由他,不論是北京的宣統皇帝還是滿洲裡的康德皇帝。他想親政或自我斷決而不得,不論是生或是死。
  • 《末代皇帝》觀後感
    上周在北京故宮參觀的時候,腦海裡不斷回放起電影《末代皇帝》中的經典畫面——年少的溥儀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長廊內飛奔,長廊兩邊則是高達數米的紅牆。他在不停地奔跑,只為了追上被強行送走的阿嬤(奶媽)。最後,他來到了偌大的太和殿廣場上,廣場上空無一人,只剩下斜陽投下的影子,以及幾聲烏鴉的啼叫。
  • 《末代皇帝》數位修復版臺灣將映
    《末代皇帝》數位修復版臺灣將映 時間:2020.05.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末代皇帝》臺灣重映成票房冠軍
    《末代皇帝》臺灣重映成票房冠軍 時間:2020.05.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末代皇帝」溥儀特赦後照片:盡享天倫之樂,笑得真摯無比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傳奇,從高高在上的皇帝,再到平凡的新中國公民,經歷了大起大落。
  • 《末代皇帝》觀後感:溥儀是個怎樣的人?
    《末代皇帝》小巖看過很多遍,最近在機緣巧合下又重溫了這個部傳奇電影,感慨良多……《末代皇帝》中的溥儀是一個怎樣的人?溥儀是中國最後的一個皇帝,亦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奧斯卡金像獎九項大獎的《末代皇帝》詳細講述了中國那段時期的轉變和背景,例如從中國的帝王時代到中國被列強瓜分的時期,從中國幾千年來的世襲制度到封建時代的結束,又從中國人民尊崇皇帝的傳統思想到追求新時代、嚮往新思想的大革命,亦從政權的轉變,滿清到民國,國共內戰到抗日戰爭,最後到我軍解放全中國,都可以清楚看到中國文化的急劇轉變。
  • 淺談《末代皇帝》:無可名狀的落寞,正是溥儀一生的寫照
    作為首部於紫禁城拍攝的西方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影史價值固然舉世無雙。除了戰績彪炳和世界級製作團隊,《末代皇帝》片更重要的是為西方揭穿了五千年來帝制的核心,也是甫改革開放後,中方對世界的示好表現。可是,以上的官腔委實未能真正回應《末代皇帝》片的價值和創作意圖。
  • 末代皇帝溥儀的悲慘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註定會不平凡,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無論是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還是電影《末代皇帝》,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一代皇帝的艱辛與苦澀,溥儀三歲登基但是卻只當了三年皇帝就被趕下了臺。1912年隆裕皇太后以宣統帝的名義下《退位詔書》,不過這時的溥儀依舊不懂事,按照《滿清優待條例》中記載,他依舊有皇帝的尊號,居住在紫禁城,並且每年會給他400萬兩的白銀作為生活費,可是他似乎被囚禁一般。1917年張勳企圖復闢,將溥儀再次扶上皇位,可是沒過多久迫於形勢,溥儀再次被趕下臺。
  • 奧斯卡影片《末代皇帝》香港重映
    已故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經典之作《末代皇帝》 32周年數字修復版確認將於9月17日在中國香港重新上映,並發布了定檔海報。《末代皇帝》是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這部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故事。本片曾於1987年在全球上映,3D修復版也曾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一播放就引起了觀眾強烈的關注和震撼。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誰還記得溥儀的扮演者尊龍?
    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的電影《末代皇帝》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華裔演員尊龍飾演的溥儀也成為不可超越的形象。然而隨著歲月變遷,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這位電影史上的傳奇演員呢?影片從主人公溥儀以戰犯的身份回國開始,以回憶的方式再現了末代皇帝的一生
  • 溥儀的一生《末代皇帝》:浪漫的東方想像,失落的歷史人質
    而這部《末代皇帝》當屬這中間的頂峰之作,那富含著浪漫主義氣質而又不失哲理性批判的影像風格,帶我們走進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跨度近六十年的生命歷程。而又因溥儀本人傳奇的人生經歷幾乎裹挾了中國整個近代史,所以可以說這部《末代皇帝》是個人的傳記,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 中國人拍劇、外國人拍電影,一部《末代皇帝》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1988年,中西兩部《末代皇帝》分別以電視劇和電影的形式上映,電影奪得奧斯卡金像獎,電視劇奪得中國第九屆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其實講述中國歷史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但講述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經典電影《末代皇帝》雖然是一位外國導演拍攝,卻也是最值得中國人去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