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拍劇、外國人拍電影,一部《末代皇帝》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1-01-07 二酉五車車

第一次聽到《我的前半生》時,還是對電視劇的印象,而1964年出版的另一部《我的前半生》則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自傳,溥儀在老一輩人眼裡還是很有知名度的,所以《我的前半生》這本自傳,並不是無人不知的冷門書。

這本自傳是「反省式」的,溥儀作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三歲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後又任偽13年。後世根據他的經歷和自傳改編了多部影視作品。

1988年,中西兩部《末代皇帝》分別以電視劇和電影的形式上映,電影奪得奧斯卡金像獎,電視劇奪得中國第九屆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其實講述中國歷史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但講述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經典電影《末代皇帝》雖然是一位外國導演拍攝,卻也是最值得中國人去看的。

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作為一部特別的藝術電影作品,它也是目前唯一一部獲準進入紫禁城進行實景拍攝的外國電影。

這部電影的藝術成就很高,在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斬獲九項大獎,片中講述的是中國末代皇帝被束縛的一生,其實是從西方視角展示了中國近代史從清末的發展歷程,影片中有很多獨到的表達,使得影片在表現歷史厚重感的同時也具有濃厚的藝術張力。

這部電影是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窗口,也是中國電影人在西方電影世界的定位,馮小剛在《大腕》中安排唐納德飾演的國際大導演重拍《末代皇帝》;著名編劇蘆葦也承認《霸王別姬》的劇本在創作時受到了《末代皇帝》的影響。

2018年11月26日,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託魯奇因病去世,享年77歲。《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

其實在中國,對兩部作品的評價褒貶不一,差異也很大,有的觀眾偏愛本國電視劇,認為它史料更嚴謹,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顯得更加專業,可信;而另一邊認為外國影片講就藝術技巧,但虛構的成分太多了,與「史料」差得離譜,所以更多國人喜歡電視劇版的《末代皇帝》。

對於藝術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藝術鑑賞中最常見的現象,無可指責。

但如果以「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來評判兩部作品就降低了它們的藝術價值。

東方視角

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末代皇帝》在所有清代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算是最好的一部,電視劇把溥儀的一生經歷都展現在觀眾面前,短短的28集是末代皇帝的一生傳奇。

在細節上,電視劇版做得十全十美,但是在進「故宮」拍攝這個問題上就出了岔子,當時電視劇在籌備的時候,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奇的同名電影正在故宮拍攝,因為電影先取得了故宮拍攝的特權,所以電視劇劇組再進就很難了。

最後是梅先生、朱琳老師、于是之老師聯合給萬裡同志寫信,才得到萬裡同志的特批,劇組才得以進入故宮拍攝。進了故宮之後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末代皇帝》電影在拍攝的時候,不小心燒了養心殿的一塊地毯,之後故宮的管理就開始嚴格起來,電視劇只允許在外面拍攝,所有內殿都不能進,為了不影響遊客的行程,劇組天不亮就進故宮拍攝,早9點故宮開門接客前他們就必須退出,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的拍攝時間。

電視劇中的「登極大典」是最震撼的一幕,後來還製作了一個《登極大典》的專題片。

電視劇中 「外朝」「內廷」各種細節,不僅給這部劇增加了時代的特點,而且也是觀眾所未見過的場景,其實電視劇中的養心殿和坤寧宮都是臨時搭建的內景。

當時這兩個內景都是1:1搭建,門窗都是用實木製作,場景逼真到故宮博物院領導來看都被驚到了,不過遺憾的還是電視劇在拍完內景最後一場戲的時候,整個攝影棚就起了大火,那些製作精良的道具都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成灰……

電視劇《末代皇帝》是完整,豐滿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一部史劇,很好地再現了歷史藝術,而兩部《末代皇帝》在藝術表現方式上的差異,體現出了創作者在審美方式上的不同選擇。

西方視角

儘管導演聲稱要以非意識形態的方式在銀幕上再現這個偉大的故事,但是他並沒有擺脫東方主義的敘事角度,在西方人眼裡,東方是「華麗的、專制、殘酷、神秘、黑暗的……」,而導演貝託魯奇利用電影把這些詞語都具象化了。

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神秘、怪異的中國文化場景:慈禧老佛爺的生活空間,她的床榻被放置在一個煙霧繚繞、佛像環繞的宮殿內;各種關於溥儀身邊人的塑造,影片中對神秘、古老、詭異的中國形象描繪,滿足了西方人的口味,更迎合了西方對東方的固定思維模式。

貝託魯奇故意使用了大量魔幻、詭異、不合邏輯甚至令人不適的氛圍,來營造幼小溥儀眼中的這段回憶。西方對於古老中國總是充滿好奇,其實除了《末代皇帝》之外,還有一些描繪中國想像的西方電影,如《情節》、《情人》、《格莫拉》等,這些影片和《末代皇帝》一樣,都顯示了文明西方對落後東方的種族優越感。

兩部作品都描繪了對「溥儀的一生」,但是角度不同,我們也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清朝和末代皇帝,電視劇中多顯示出的史劇氣質完全可以和電影的藝術風格相媲美,兩部《末代皇帝》各有所長,它們作為傳遞歷史的藝術作品,是最珍貴的存在。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外國人拍中國元素,《末代皇帝》是目前最棒的電影,沒有之一
    隨著電影真人版《花木蘭》的上映,網上議論紛紛,評價也不盡人意,估計讓很多人的期盼都落了空。為什麼外國人拍中國元素的電影反響都不好?很多人說除《功夫熊貓》外,但實際上,《末代皇帝》才是外國人拍中國元素的最棒的電影,沒有之一。
  • 花木蘭毀譽參半三體被Netflix買斷,外國人能否拍中國故事
    它不僅要將《三體》拍成劇版,主創人員選的還是《權利的遊戲》主創人員。見此新聞,網友們不禁表示擔憂。不少網友發文說主演不合適,而且Netflix在中國也沒有服務,這是要拍給誰看?即使作者劉慈欣本人擔任製作顧問,網友們還是表示失望大過期待,認為外國人拍不好中國故事。
  • 貝託魯奇與《末代皇帝》的光輝歲月,在故宮拍電影有多難?
    史上第一個被允許進入紫禁城拍電影長片的外國導演,在斯坦·李老爺子走後不久,也離開了人世,其發言人及多家媒體證實了這個悲痛的消息。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他在1986年進入到紫禁城內重要場所拍攝電影《末代皇帝》。那時候,在國際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室內進行拍攝活動已經是被明文禁止的,貝託魯奇卻成了一個特例。
  • 豆瓣9.2分 電影《末代皇帝》
    文革的風風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傷痕➥➥➥➥➥➥➥➥➥➥➥➥➥➥➥➥➥➥➥➥➥➥➥➥➥➥➥➥➥➥➥➥➥➥熱評我是先鍾情於《末代皇帝》的音樂,多年之後的現在才看的電影。後來我知道了這裡的音樂來自《末代皇帝》,我驚訝於中國的電視劇竟然有如此感染力的原聲,不過後來才知道是我錯了,音樂來自於一個叫坂本龍一的日本人,而此《末代皇帝》亦非彼《末代皇帝》也,而是一個義大利人貝託魯奇拍的電影,曾獲得1987年第60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
  • 4部被認為是外國片的作品,東遊記上榜,末代皇帝也不全是外國片
    正如有些明星看起來是中國人實際上是外國人一樣,有些影視作品也是外國人拍的,但是許多中國人誤以為那是中國人的作品。這些作品中甚至有些被傳頌為經典,本期就為大家盤點一下。1.東遊記東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同名改編的作品,由新加坡與中國聯合拍攝,1998年製成,在2000零幾年火遍全國,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熱播劇。神話劇可不好拍,但是《東遊記》算是一部非常合格的作品,在當時家喻戶曉,讓八仙過海的故事傳頌後世。
  • 《末代皇帝》:一部好的傳記電影
    看完電影跟我爸講電話,他說《末代皇帝》剛拍出來的時候,中國觀眾不買帳,中國政府也封禁(可能是因為片尾的諷刺意味)。現在說起《末代皇帝》我們都知道它是唯一被允許全程在紫禁城城內拍攝的外國影片,它包攬奧斯卡多項大獎,但不知道中國人對它的評價也曾經歷過巨大的轉變。大概是因為我們審美水平在提高,我們變得能對歷史客觀冷靜思考。
  • 那個拍出《末代皇帝》的義大利名導,曾毀了一個年輕的女演員
    對於這個名字,很多中國人會覺得稍有陌生。可是如果提到他導演和編劇的電影《末代皇帝》、《戲夢巴黎》、《十分鐘年華老去》、《巴黎最後的探戈》……可以說即使沒有完整看過,也能想起影片裡的三兩鏡頭。在他眼中,義大利的浪漫和中國的神秘,一定能碰撞出一部精彩的電影。於是在那之後,他就著手開始了《末代皇帝》的製作。
  • 電影《末代皇帝》的另類解讀
    當皮爾·卡丹師傅行走在北京街頭時,故宮的大門卻迎來了遠來的客人,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還有他貢獻給世界的《末代皇帝》。這部影片當時和中日合拍的那部《敦煌》一樣,是一部外國人拍給外國人看的中國電影。
  • 你認為什麼電影是中國拍的,但實際上是外國電影?後一個是經典的
    其實說到這件事,有時候我覺得很難過,畢竟小時候看國產電影和外國拍中國影視劇的界限還不太清楚,很多電視劇都是用中國人拍攝的,比如《東遊記》《蓮花童子哪吒》這些小時候經典的兒童電視劇,但是我告訴你,事實上這兩部電影都是新加坡電視劇。
  • 《末代皇帝》世界電影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詩史巨片
    《末代皇帝》確實是世界電影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詩史巨片,豆瓣評分:9.31987年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奇拍出長達218分鐘的電影《末代皇帝》第二年該片獲得1987年第60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九項大獎
  • 最好的中國歷史電影,卻不是中國人拍的!
    《末代皇帝》是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的傳記電影雖然它是一部中國歷史題材的電影但卻是拍給西方人看的卻被西方導演拍了出來在這部電影中無論是配樂,服裝,還是畫面都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味道那種沒在中國人拍出來的歷史題材作品裡找到的感覺居然在這部電影裡找到了
  • 外國人拍的四部「中國電影」,你看過哪部?
    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一個神秘的東方國家,歷史悠久,充滿著不可思議。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通常有功夫、絲綢、瓷器、大熊貓,最近幾年又增加了拔罐、針灸、奧運會。外國人對中國的好奇與探索從未停止,從電影中就可以窺見一斑。
  • 末代皇帝的成功是必然的
    末代皇帝的成功是必然性的,不是偶然性的。全世界都在為這部電影做努力,超高品質追求,他的一流攝影剪輯,世界頂級配樂,演員包括群演的真摯表演,導演的功底和對歷史的客觀性,故宮拍攝的真實性,政府的支持與配合,精美的服化道,見證過那段歷史的老人的指導等等。
  • 百度雲資源《末代皇帝》 - 1987年貝託魯奇執導電影-這樣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寂寞的
    《末代皇帝》創造了中國影視歷史上的好幾個第一:第一部在故宮取景的故事片(而非資料片),而且是完全清場移除護欄的取景,後來鄭少秋的《戲說乾隆》中,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乾隆身後的太和殿正門被鐵欄擋住。或許,是貝託魯奇的義大利共產黨員的身份幫助了他?這部電影長達2小時35分鐘。
  • 為何《花木蘭》口碑撲街,而《末代皇帝》會取得成功?
    迪斯尼也翻拍過很多其他電影,例如《沉睡魔咒》、《灰姑娘》以及《美女與野獸》等等,這些影片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可是為什麼《花木蘭》不受觀眾待見呢,這些要從歷史背景,以及服裝道具開始說了。,皇帝的影響還停留在一百多年前,就是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那個時候的皇帝,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屈辱,可是迪斯尼公司在打造這部電影的時候,還特意打造了這種刻板印象的皇帝,中國觀眾怎麼會答應呢,其他人物也就算了。
  • 【觀劇】《末代皇帝傳奇》:只有輕浮野史
    《末代皇帝傳奇》在大的敘事上基本還是尊重了歷史,按照溥儀從登基到被趕出宮,再到建立傀儡政權,最後成為一名中國公民的順序展開。不過在細節鋪排與情節安排上,卻插入了大量的野史。其實,要拍「傳奇」,要拍「野史」,沒有任何問題,不是所有電視劇都必須正正經經按照歷史教科書來的,這畢竟是「末代皇帝傳奇」而非「末代皇帝紀錄片」。適當地增減歷史人物、適當地編排杜撰人物或者虛構劇情,只要利於劇集的主旨立意、利於人物的塑造,都是無可厚非的。
  • 他比中國人還了解東方,憑《末代皇帝》封神,拍出了愛欲的藝術美
    他一生的作品不多,有《末代皇帝》的傳奇令人津津樂道,也有《巴黎最後的探戈》背後不可磨滅的汙點。無論如何,貝託魯奇都是一位將光影藝術掌握與股掌之間的電影藝術鬼才。電影是一場人挑戰時空的浪潮,而貝託魯奇則是這場漲潮的弄潮兒。無論是巴黎戲夢的夏末晨曦,還是紫禁城之巔最後的黃昏,只有貝託魯奇,能透過狂熱與激情,讓電影捕捉人世間絕密的美。
  • 《末代皇帝》一部紀錄溥儀生平的電影
    要說起這部電影,時間可是距離我們很久遠了,畫質和一些細節都不太完善,但是這部電影的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因而被現在的影視公司用更先進技術將其進行修復,使得這部電影以更加完美的姿態出現在觀眾的面前。這部電影是唯一一部在故宮太和殿內拍攝的電影。
  • 時代背景下的人物——淺析電影《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Acteurs Auteurs Associés (AAA)製作發行的一部電影,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導演,尊龍、陳衝等主演,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一生。
  • 電影《末代皇帝》:拿下奧斯卡的它,到底有多不可思議?
    拍攝和歷史相關的電影作品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像《末代皇帝》這樣子的經典佳作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這一部電影拿下了9項大獎更是獲得了奧斯卡的獎項,這其中到底有多少不可思議的地方呢?這一部電影的導演來自義大利,這一次電影選擇拍攝的地方是故宮,這也是故宮在歷史上第一次為電影拍攝打開大門,從電影的畫面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就連末代皇帝溥儀生平的場景都是實拍,可以說是非常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