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說不恐怖的,是不是都沒有三更半夜關著燈看?
要說到日本恐怖片,那麼大家最喜聞樂見的,應該是《咒怨》和《午夜兇鈴》了吧?如果說《午夜兇鈴》是「錄像帶」殺人事件,那麼《咒怨》通俗一點說則是「屋子會嚇人」系列。
追溯起來,恐怖片追求的就是所謂的「同理心」,假如在看的過程當中切換成自己所在的環境,是不是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正如1998年《午夜兇鈴》上映的時間前後,錄像帶還算是大家能夠認知得到的播放影片的載體,因為它就好像是一個盒子,藏著大家無法明確的東西,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既期待又捉摸不透,這正是人內心「一驚一乍」的正常活動,延伸下來的播放工具--電視機,則是達不到標清甚至遍帶雪花邊的老式電視機,這種帶著距離感同時難以看到真實的狀況的東西,可以很好的從視覺上產生不確定性。兩者的相結合,成就了《午夜兇鈴》的既真實又「同理心」的恐怖。
而《咒怨》的創新,是在於大家對「屋子」這種常見的居住環境的適應性,就好像是餓了需要吃飯,困了需要睡覺,這種仿佛自然而然就得到需求感的地方,實在是最好的映襯「同理心」的地方。
在這個基礎上,其實古今中外可以說將「屋子」的恐怖片已經發揚光大了,靈異的屋子,鬼怪的屋子,不祥之屋,兇狠之屋,能夠想到的都影視化了。但是《咒怨》硬是弄了一個不一樣的,那就是:屋子本身就是「怨」。
也就是說,這種「咒」和「怨」已經依附在屋子的內核,甚至於裡面的一塊木板,一片玻璃,都是載體。就好像大冬天在密閉的空間吃羊肉火鍋,你的衣服,你的頭髮,你的手都是羊羶味。
為了證明屋子本身就是「怨」,整個《咒怨》系列都在解釋它的起因以及它所造成的破壞力,這個無論是哪一個版本其實都來來去去重複說著,不然伽椰子為什麼那麼讓人恐懼?她具有自身的「怨」,或者理解為「怒」,通過情緒的帶動以及怪異肌體的扭動,來視覺上告訴你,我就是「怒」。而和成年人的直觀表達不同,小孩子俊雄的「怨」是因為無處宣洩,他的方式是通過目空一切的表情來展現。還有其他的那個耳熟能詳的張口「恐懼」表情,更多的是面對未知的無力感,一瞬間的不可控。
另外在此之前存在的「咒怨」,就好像是層層疊,附著於這個「屋子」的任意角落,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次開花結果的「怨」形成了「咒」,在「屋子」的每一個旯旮生根發芽,迎來送往,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咒怨」天團,最後變成了整個《咒怨》系列的角色。
還有些比較特別的,同時日積月累的,不僅僅是「怨」,還有好奇心。所以,某一些人對於「屋子」的好奇心,最終變成了「咒」的犧牲品。
畢竟咒怨系列已經走過20年了,假如我們還天真的以為復刻過往即為勝利,那麼跟2009年,2014年,2015年等等幾部狗尾續貂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倒不如推倒重來,平添一些新的元素。結果老咒怨粉不同意了,既然不同意那就看回伽椰子和俊雄就是了,為什麼還要說不恐怖了,沒那個味道了,因為大部分人都知道,因為我們的電視機或者電腦....變高清了。
高清是一個雙刃劍,它將當初恐怖片的不可預知和距離感都放棄了,那種我看不清楚,我不知道那是什麼的感覺,不正是恐怖片讓人捉摸不透的恐懼嗎?但是高清也帶來了視覺上衝擊感,那種身臨其境和近在眼前的壓迫感,是無法呼吸的尖叫聲。
2020年Netflix出品的這部《咒怨:詛咒之家》可以說是一次不一樣的展現方式,當然保留了這個屋子的無限「怨」,同時有意無意的探索所有的「怨"的源頭是什麼,這部劇減少了恐怖場景,因為作為連續劇,每一次的jump scare都是彌足珍貴,就好像nude is less 更有想像空間。
雖然前面3集略顯混亂,但是主線的構成還是很清晰,通過幾個角色的不同遭遇,來映襯出那神秘的」屋子「,同時也看出來,」怨「是具有蔓延性的,只要在」屋子「裡沾上就如影隨行,想逃也逃不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一個進入」屋子「並且蔓延開來的,都是自身具有」怨「的,接著受到了」咒「的作用而」怨怨結合「,變成了上面所說的層層疊。
總體來說,這部《咒怨:詛咒之家》連續劇在一定層面上還原了咒怨的本質,它不再渲染恐怖,而直面人性,因此穿插了大量的現實罪案的旁白,有意無意的告誡大家,現實世界更讓人毛骨悚然。
PS:黑島結菜和滿島光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