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吹這部劇之前,要澄清下我自己也是90年代後半開始接觸恐怖片,由《午夜兇鈴》和《咒怨》入坑,同很多黑粉們的情懷點雷同,經歷了錄像帶⇒VCD⇒DVD/數字影像媒介變遷的老恐怖片影迷了。《咒怨:詛咒之家》(以下簡稱《詛咒之家》)給與我的體驗是由0到5的增長過程,帶著一周目的各種問題二刷後,決定落筆這篇影評,整理的觀點主要闡述兩部分:A:《詛咒之家》的正確打開方式;B:《詛咒之家》的懸念和深思。
※本文有強烈的主觀邏輯,充滿著腦洞/無確鑿性推理/荒誕意淫等可能讓你不適的內容,不喜輕踩,沒看完全劇請慎重下翻
《詛咒之家》和《咒怨》元祖在恐怖技法上的區別
結論而言,本作採用的是不同於《咒怨》、回歸J-Horor(日式恐怖)原點的恐怖技法。曾經的電影版/錄像版《咒怨》之所以經典,是在於清水崇導演打破六七十年代為止為確立的、即以「小中理論」為代表的J-Horor定番手法,融合了古有經典和歐美JumpScare將伽椰子和俊雄「徹底具現」的怪物電影化處理。而對於中國觀眾,八十年代的日式恐怖並沒有構成現象,反倒是在90年代末由《午夜兇鈴》、《咒怨》、《怪談系列》等急速形成的特殊文化現象,初成了國人對於「日式恐怖」的初步認知。包括日本因為《咒怨》帶起的現象,導致之後的革新困境,成為續作不受初代粉絲的認可的主要緣由。我們知道,從美版開始這個IP遍開始淡出視野,老J-Horor粉們(不管是國人還是日本)都是邊黑邊硬著頭皮去看,這種每一屆都嚷嚷著『不行不行』卻每次都不錯過,為了彰顯自己是初代死忠的黑粉行為,不得不說真的和某40周年日式機器人IP的核心用戶調調很像呢w(我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員)。用戶的生態也促成了洗牌作《詛咒之家》的突破方向,即為①完全廢棄了《咒怨》元祖代表性的「觸手可及」型歐美恐怖元素(包括JumpScare和配套的驚詐音效),完全回歸J-Horor的原點;②強化「心靈」元素深造,結合潮流的現實映射,另謀蹊徑。
《詛咒之家》的敘事結構更是日式恐怖片前所未有,從「亂序穿越+懸疑」的敘事載體,讓體感更接近《恐怖遊輪》、其傳播性和破次元的「心靈詛咒」部分讓人聯想到《午夜兇鈴》。(時空閉環本身也出現在諸如《現在去見你》等很多溫情題材中),可謂怨靈+SF的「恐怖穿越劇」。
到底是哪些人會喜歡上這部劇?
①由於恐怖方式的回歸和壓抑化,作為日式恐怖片的娛樂驚悚效果大打折扣的確是事實,說白了這片和老《咒怨》相比一點都不《咒怨》,老粉的鄙夷是無可厚非甚至是可預設的。但站在IP經營者角度,20年老品牌需要新的詮釋,單純的情懷收割又顯然不夠上進,那麼通過降低恐怖程度吸納新用戶的傾向性行為也非常能夠理解;
②摒棄視覺驚悚,取而代之的是破四次元壁式的現實警示的深層寓意植入,二刷完後確實讓我出了一身冷汗,真切呼應了冒頭的標語所說「現實發生的事情,比虛構的故事恐怖得多」。而這部劇的存在,仿佛這劇的本身就是某種對於現實人心純暗面的詛咒,深入人心,引發深思。而這種心塞感/壓抑感,其實也是很多電影後的爽點(日文有個針對這類影迷或讀者的詞叫:胸糞中毒,指的是通過內容傳遞的沉重心理衝擊感受到快感並上癮的人,我也是其中一個);
③因為時空設定的導入,帶著疑問和思考去看,當EP5和EP6對前4話的線索連接,疑問解開的瞬間也帶來懸疑破案般的快感。綜上3點,喜歡懸疑式驚悚,接受不了JumpScare和90年代日式恐怖、且對於類型片技法搭配沒有固化觀念的觀眾,一定會在《詛咒之家》的觀賞中得到滿足;
歸根結底,《詛咒之家》像《咒怨》嘛?不像!恐怖嘛?不怎麼恐怖!爽嘛?看你是哪類用戶,帶著什麼樣的心態去和作品觸碰/感受/融匯。無法強輻射到時代感,追求「內味兒」的老恐怖片觀眾,自己不做出一些視點轉變,自然是不可能理解片子的「魂」和「匠」的。
這樣的創作是否過於具有挑戰性?
來了解下《詛咒之家》的兩名主創背書。導演三宅唱雖然之前沒有拍攝過此類題材,但在「玩亂序」方面確是一名天才,他在之前的《回放》(PlayBack)中就帶入了時空回溯的敘事手法;腳本擔當的高橋洋大佬則是早早進軍恐怖片行業,除了赫赫有名的《午夜兇鈴》系列,他在2018年的前作《布爾什維克之靈》(霊的ボリシェヴィキ)中就引用了「通過語言傳播詛咒」這種更無形化的媒介設定。因此本片的敘事結構和設定考據都有理可循,發揮了兩名主創優勢的合理結合。跳脫出導演稟賦拿IP來挑戰,那才是對《咒怨》的不負責。加上本片沿用了很多《咒怨》原始設定、核心理念也被完全繼承下來,在兼顧了致敬和創新的方面,策略依然是穩健中略帶保守的。
談談「真實事件」與「詛咒之家」
相信不少人都留意到,在PV和影片開頭那一段,雖然存在感並不強,卻很難被忽視的Slogan:
呪怨は実際に起きた出來事を參考に作られた、それらの出來ことはある一軒の家を端を発していることが分かった。だが、実際起きた出來事は映畫よりも遙かに恐ろしいものだった。
一刷完我還有這樣的疑問,真實發生的獵奇案和大規模殺傷,多作為電視媒介的「彩蛋」形式出現,那為什麼要用這樣仿佛像是定義了全劇格調一樣的前述?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統計下劇中出現了多少「真實事件」(我按照規格很滲透程度簡單分了下類)
災難級= 車諾比('86);阪神大地震('95)獵奇案= 綾瀨水泥事件('88);松本沙林毒氣事件('94);地鐵沙林投毒事件('95);酒鬼薔薇聖鬥事件('99)和劇集有明顯穿插的案件= 宮崎勤連續幼女殺害事件(88');名古屋孕婦殺害事件('88);東電OL殺人事件('97)
為了進一步探明真實事件和詛咒之家的關係,可以將問題拆分成以下3個部分剖析:
①為什麼要導入真實案件?二刷時我一直在想:難道劇中「詛咒之家」這個存在從設定角度來看,只是為了帶出強硬的時空扭曲嘛?電視播放節目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不用伽椰子和俊雄了?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片頭的引言中(作品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引言的解讀有兩種:一種是僅為了襯託說服力,《詛咒之家》劇情和現實的弱關聯觸點;另一種是兩者之間存在某種更密切關係,但是在第一季還不便揭露只能做一些伏筆。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並且其建立關係的規格不是「幾樁」而是「幾年」。不妨假設電視機的節目收錄只是為了強化代入感,那樣的道具化處理就遠遠稱不上「改編」,充其量只是娛樂彩蛋。如果是這樣還不如把伽椰子和俊雄召回來用呢。之所以沒有這麼做,是《詛咒之家》是同現實歷史共存的。甚至我們可以肯定,真實案件的提筆理應為體現劇情核心充當重要的布局伏筆。所有的真實案件不論結或未結案,都有幾種共性,連環殺害/動機單純/未成年犯罪,這都指向一個單詞——「純惡」。而影片通過亂序表現出來的非邏輯性表像,恰恰是匹配了獵奇案件和無預兆的災難所具備的無序混沌特質,映射出「純粹的惡是沒有邏輯的」這個究極主題。假設這裡使用原作的虛構角色(俊雄和伽椰子)會淡化現實交錯的存在感和「時空機制」的設計合理性。
②事件和房子是何種機制互相干涉?這裡也關聯到一個對於實際事件處理方式的差異問題。有一部分是通過電視頻道輸出給觀眾,另外一部分則是在主線中作為第一人稱去講述的,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區分?結合第一季的全部線索,我對創作世界(詛咒之家)和現實的關係(平成黑暗編年史)作出預測——在這個故事中,沒有「詛咒之家」就不會有這些真實事件,兩者的關係可以說是由「詛咒之家」傳染的咒怨形成了真實事件,所有這些出現的獵奇案件和天災人禍同「詛咒之家」或許是一種『製造』和『收割』的關係。作為佐證之一,劇集通過「明顯穿插的案件」似乎正起到了某種概念示範作用,他所指的方向也恰恰和本片冒頭的自述是一致的。
③那麼其中的幾次大規模災難怎麼理解呢?即便我認為上面的推測有很強的可信度,新聞中報導的車諾比和阪神大地震兩次報導和「詛咒之家」的關聯性還是較弱的。這類災難性報導和「詛咒之家」的關係僅僅是為了存在而存在?更讓我在意的是,古代日本對於地震,有一種民俗式的說法是神性或地縛靈導致的。這讓我產生了另一種設想,詛咒之家的暗源和現世的因果關係如果是成立的話,那麼被「收割」的怨念,也可能被輸出製造更大規模的災害,這也似乎隱約為《詛咒之家》增添了一絲宗教性回歸的暗示,而誰又會想到呼喚著死亡的天災的背後,是象徵著混沌的獨棟小屋?是不是有點越想越恐怖了呢。
最後談下除了推理部分,遺留下的幾個讓我在意的點
①兩家男主人的死亡方式全劇唯獨小田島父親/諸角男主人這兩個角色的死亡表現過於突兀。突如其來得甚至有點讓人懷疑因為是最終話才這麼粗暴處理的。但是蒸發後為什麼是一攤熱泥?為什麼帶振動和嘶吼著蒸發呢...尤其是諸角丈夫蒸發前的姿勢,不管怎麼看都讓我覺得他死前手上懷抱著個小孩。
②關鍵性道具和之後的作用全劇有兩個道具讓我覺得極度不舒適,但應該發揮著某種重要暗示:一是電話機、二是天井。電話機第一次出現是被聖美用來殺害自己的母親,第二次敲傷俊樹的頭顱,第三次就是真崎太太腹中的怨鈴(真.午夜兇鈴)。這裡的象徵意義顯然大過劇情作用,可能正如小田島的解釋,電話在本作作為「鎮魂」道具使用,接近某種類似『物理木魚』作用的解讀吧。詛咒之家由閣樓連接櫥櫃的天井,似乎是某種刻意形象化「子宮」暗示,開合機制(單向/狹隘/只能由內測打開)、人物關係(白衣女跨部視角)、傳遞內容(嬰兒)。子宮暗示是為了託福孩子時白衣女的執念,如果說白衣女的確是遙,那麼託福孩子一定是為了無限循環的詛咒機制,因此由上到下,表情也相對平靜的刻畫就更映證了這個目的。但是傳下來的孩子去了哪裡,到底化作了什麼?劇情刻畫對於「分娩」、「託福」的強調,其中的寓意與核心思想會是何種關係,將成為續篇最大的看點之一。
③黑怨靈究竟為何物如果說白怨靈(遙)是純粹執念的象徵,包含了聖美的怨念集合體。我在這部劇中感受到導演對於運用不同濾鏡表現不同時代的手法是非常精準且考究的,哪怕同樣是過去,小田島一家購房時的濾鏡也和宅子裡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出現在小田島兒時的黑色怨靈,單純只是因為來自未來需要這樣表現嘛?將TA和聖美對比,髮型和進屋後行為的匹配度就很難解釋了。
可以看出《詛咒之家》想講的事情還真不少,隱隱約約仿佛在下一盤大棋。正如之前在看《哥斯拉》時也提到的,老IP的洗牌又要有突破還要不得罪老粉本來就是件難如登天的事情,而作為可以說走到暮年的《咒怨》這次的商業化延續,我認為在「復古」和「創新」的兼顧上是可以打9分的。「復古」是針對原作中對於無差別詛咒,怨念輪迴這一主題的復刻(伽椰子和俊雄打一開始我就是視為媒介和衍生品),創新是在結合現實歷史的次元突破和穿越+懸疑結構的融合。
正向解讀創製班底的用意,那麼《詛咒之家》是想告誡世人不要忘卻歷史上發生的各種獵奇時間,關注亡者和社會上的那些悲劇與不幸。反向解讀的話,正如同劇中小田島和佐佐木的作用,製作組仿佛是在通過「媒體刻意傳播噩怨」這個設定,像一本黑色童話般對全世界發出毒咒:「你們所不知道的角落,那些曾被你們忘卻的怨念或許早已蠢蠢欲動,總有一天會聚集成巨大的黑暗對這個世界發起復仇」。而出於這個目的做出這部作品的高橋洋和三宅唱,簡直邪門到讓人懷疑是不是受了亡靈的控制。總而言之,無論哪種解讀,《詛咒之家》突出「人心之惡才是勝一切的」這點,真正讓《咒怨》系列有了新的詮釋,一直以來「詛咒」和「怨念」才是主題的故事,這次終於可以脫離媒介(伽椰子和俊雄),喚醒自身那種無處不在的戰慄和無形無序的存在感。
《詛咒之家》是否為邪典還無從斷定,誠然這部作品帶給能獲得共鳴度的觀眾的,毫無疑問是前所未有的強烈現實後患和心靈衝擊。在傳遞破次元的「詛咒」和「奠基」作用上,三宅唱導演和高橋洋編劇的技法發揮安定,品質之高讓影迷不寒而慄。現在都充滿著對於劇情探索的欲望,マジで最高で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