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軍一個基層軍官血淚憶衡陽——抱歉,天馬山並不是精神病院!

2021-01-18 老周新視野

羅威

經「掌上雁城」公眾號授權轉載

圖1:抗戰時期的衡陽天馬山

2017年的11月,亞熱帶季風氣候的衡陽,正值一年中天氣最舒適的秋涼季節,有幾位貴客從上海乘飛機遠道而來。貴客遠來,沒有太多時間久留,行程也比較緊湊,他們將乘飛機離開前的幾個小時,我與他們坐上了衡陽的一趟計程車。

「克天馬山巷。」我對司機說。

的士司機捎帶疑惑的問了我一下:「天馬山巷在哪裡?」

我心中暗自想:「其實這不奇怪,這個地名簡直太小太小了,地道衡陽人也不一定知道這條不到一百米長的小路。」

我回答:「蘇眼井那邊有條小上坡路可以去天馬山立交橋,那個小路就是天馬山巷。」

司機放下了計費牌,顯然天馬山立交橋和蘇眼井他還是知道的。

逐漸靠近目的地,我的思緒開始翻滾起來…

天馬山,不知道什麼時候逐漸變成衡陽人罵人的俚語,天馬山這個地名與市第二精神病院完全綁在了一起。「天馬山倒了圍牆放出你來」也是衡陽非常常見的一句玩笑話,我也是從小就聽過這句話,不過現在我再也無法對這句話感到好笑了,聽見天馬山這三個字,我心裡只會有感慨和感嘆。

圖2:位於天馬山的衡陽第二精神病醫院

天馬山這三個字到底有何特殊意義,這要從74年前的故事說起。

1944年8月初……

酷暑曝曬下的衡陽城,大量死亡的士兵屍體擺放在大街小巷裡,已經開始散發出屍臭味,傷兵醫院裡早已經沒有了藥物,整座城市正在遭受日軍的飽和式轟炸,糧食早就燒焦了,士兵吃著煮不熟的焦米,胃根本受不了,很多人都得了瘧疾……

攻城一方的的日軍也不好過,無休無止的攻城仍然毫無進展,他們的士兵死了都來不及收屍,只能砍掉身體的一部分燒成骨灰寄回日本,攻城補給長時間供應不上,導致糧食短缺,只能去附近農村裡搶。

日軍圍城,已經整整一個月多月了……

「犧牲一切,充實火線!」

第十軍方先覺軍長的這道命令,下的十分的殘酷卻又無可奈何。他何曾不知道衡陽城早已經成為人間地獄,每個小時都有許多傷兵活活痛死。只是,傷員已經破萬,只要還拿得動槍的都上去了,但他完全沒有時間去悲痛,只想苦思一條出路,尋找他的第十軍最後的出路。

這時候的衡陽城城西,一線陣地都沒有了,大西門外,只有天馬山,蘇仙井(編者註:就是今天的蘇眼井),嶽屏山,和五桂嶺北部還牢牢掌控在第十軍的手裡。

圖3:五桂嶺抗戰絕壁遺址(志願者滌生拍攝)

天馬山這時候是位置最突出但又是最致命的地方,8月6日,天馬山的側翼西禪寺(現衡陽男科醫院)守軍全數陣亡,天馬山的140、143高地也已經被日軍佔領,日軍第116師團大量敵人正從瓦子坪和汽車西站衝過開闊地,向天馬山主峰發動一波又一波猛攻,衡陽守軍的炮彈早就打光了,對敵人的山炮沒有反制能力,所以日軍十分囂張的把野戰炮放在天馬山下不足一百米的地方進行直接瞄準射擊。

日軍第116師團也已經瘋狂了……因為在它的身後的兩個師團,正在長沙寧鄉至衡陽雨母山廣闊的幾百公裡戰線上阻擊衡陽外圍的十幾萬援軍,但他們與衡陽僅僅只隔著一座不過五層樓高的「螃蟹高地」(即天馬山)…

圖4:日軍戰史中的螃蟹高地,也就是天馬山地形圖

回到現實…

我正與車上同行的人聊起了衡陽保衛戰…

司機突然插話了:「你們在聊衡陽保衛戰?」

同行的周明回答他:「你也知道衡陽保衛戰?」

司機回答:「衡陽保衛戰嘛不曉得咧,方先覺守衡陽嘛。」

這時我非常欣慰,我仿佛感覺到了,衡陽保衛戰的故事正在被更多人知曉,遠道而來的貴客們也笑的很開心,特別是坐在我右手邊的盧華磊。我指著華磊大哥向司機說道:「他的外公,就在當年衡陽保衛戰中守過天馬山…」

這時,我們一行人到了目的地,司機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能感覺到他對我們的態度很熱情。

天馬山巷那條小路非常窄,又是陡坡,經常兩輛車相遇就會堵車,所以我沒叫司機進巷子裡,在坡下就下了車。

下車的地方不到50米就是宇元萬象城的二期工地,我知道這個工地已經挖掉了半個天馬山,要不是天馬山有個防空洞還有點小作用,那麼直接會全部挖走……但我沒有說這個事,心裡實在不想遠到而來的朋友還未到達目的地,就心生失望……沒錯啊,第十軍當年就是在這種挖土機能挖成平地的小山上跟日軍血戰......

沿著天馬山路的小坡走上去五十米,天馬山巷的中部,右手邊有一個小上坡路,修了一些簡易階梯,我說了一聲「走這邊上去」兩位客人才留住腳步,我知道,這地方實在是太不顯眼了。

圖5:天馬山巷

上了階梯,幾棟衡陽的老社區式居民樓出現在眼前,我用手筆畫了一下眼前的居民樓,說道:「你外公守天馬山的時候已經升任營長了,營指揮所肯定不會設在日軍直接能炮擊到的地方,所以指揮所肯定是在天馬山不面敵的反斜面,也就是我們眼前的這一片居民樓的某處…」。

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裡也感到十分可悲,是啊,連我都只能說「某處」,為什麼呢,因為眼前的居民樓已經完全更改了地形,更不用說留下一個小小的營級指揮所……

但我知道接下來,我能帶他們看到的東西能稍稍彌補一些遺憾……

小區的深處,沿著懸崖和居民樓之間有道不高的圍牆,有個小鐵門進出,我慶幸的說道:「哎喲!還好還好,這裡沒有關門,不然就白來了!」

因為那個鐵門外面,就是天馬山最後殘存的一點點痕跡……

說到這裡,我需要先介紹一下,與我同行的盧華磊以及他的外公蔣鴻熙……

盧華磊是80後,出生於河南,現在上海工作。他的外公蔣鴻熙,在衡陽保衛戰中先後擔任過連長、營長(最後職務是第10軍預備第10師30團第3營營長),先後三次負傷,第一次在五桂嶺(今大慶路高鐵學院老校區),第二次在張家山(今衡陽市氣象局),第三次在天馬山。天馬山也是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在這一次戰鬥過程中,蔣鴻熙的右腿落下了終生殘疾,從天馬山退下來後蔣鴻熙與眾多傷兵在無力反抗的情況下迎來了衡陽淪陷後被俘的命運。

圖6:蔣鴻熙戎裝照

衡陽陷落之後,蔣鴻熙被日軍押解至東洲島船山書院戰俘營,後來又押送至東陽渡,最終在東陽渡找到機會逃脫,期間可謂無數次死裡逃生,令人驚嘆。蔣鴻熙死裡逃生後將所有經歷寫在了一本小冊子裡,冊子的首頁用大大的字體寫著:《血淚憶衡陽》……

《血淚憶衡陽》中最主要的關於戰鬥的經歷,分為三個部分:

五桂嶺得心應手

張家山肉包打狗

天馬山死撐活棋

蔣鴻熙不愧為才子儒將,其回憶錄中多處令人潸然淚下,更有許多專業性的細節和詳細的經過,成為今天了解衡陽保衛戰細節的絕佳之作…

圖7:蔣鴻熙遺囑《血淚憶衡陽》封面

而盧華磊告訴我,他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他外公有這本回憶錄,但是他當時還太小,根本看不懂其中內容,把這本回憶錄就當做一個新奇發現小物件罷了……直到後來他的外公已經去世了,某一天他在自家平房頂上,再次翻開這本書,才真正看懂這本書。據他記述,他當時淚流滿面,不停的用拳頭砸著房頂,沉痛的呻吟道:「我的親人哪!」後來他將這本書出版,繼承了他外公的原意,書名就叫做《血淚憶衡陽》。

他還跟我提起:「他十年前第一次來到衡陽,站在衡陽保衛戰的陣地遺址上時,雖然什麼痕跡都沒有了,但是聯想到外公曾經在這裡那樣艱苦的戰鬥,心中生出滿滿的愧疚感,眼淚止不住的就流了出來。「我也知道,真正的戰鬥,只會比回憶錄中更加殘酷!」

他說:「外公後來再也沒來過衡陽。」

我說:「他不會來的,這裡畢竟是一個傷心地,就像很多第十軍倖存的士兵後來也都再沒回來過。」

那晚我們長談了三個多小時,一直到我想起來自己好像從高鐵上下來後還沒吃晚飯時才離開。我想,這一席談話之後,我們之間也已經是朋友了。

回到之前所說,我們推開了通往天馬山陣地遺址的那道鐵門……

眼前出現的是一片菜田,階梯一樣層次向上的菜田,在衡陽農村其實很是常見,但是在車水馬龍中的衡陽市中心城區,與周邊高大的辦公樓格格不入,是的,天馬山就在這裡,藏在大洋百貨的背後,衡陽男科醫院的正對面,藏在居民樓的深處,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這裡還有一座山…

圖8:天馬山陣地遺址

我們一行人在天馬山上,在一堆菜田裡指點江山,上竄下跳,還不時拿出手機拍照,在一堆廢菜田裡這裡看看那裡瞅瞅,確實像極了天馬山精神病院裡出來的人……

我告訴盧華磊和周明:「天馬山其實有三個高地,因為它是天馬呀,我們來的這個是最高的馬頭部分,後面還有馬身子和馬尾巴,分別在戰史中稱為天馬山140高地、天馬山143高地,現在已經被居民樓爬滿了,只有最高的天馬山主峰還有痕跡。」

圖9:筆者根據軍事地圖臨摹的天馬山陣地大致鳥瞰圖

後來,咱們衡陽當地另一位朋友李江也驅車趕來陪我們,正巧解了我們沒有交通工具的麻煩,我就趁此機會帶他們又去了虎形巢陣地遺址(編者註:今衡陽市六中),以及日軍戰史中的軍艦高地(編者註:今雁峰變電站)。

臨行前,方先覺之子方慶中先生在衡陽新落成的萬達廣場又請我們吃了頓飯,他們一行人,特別是研究日軍細菌戰的王選老師,對我說了許多鼓勵的話並與我合影留念,那三天與他們的相處也讓我記憶深刻,至今歷歷在目……

經過那天之後我也不禁反思,翻出抗戰的歷史絕對不是「炒冷飯」、「唱老調」,它關乎一個民族的良心,抗戰十四年,中國有千千萬萬個蔣鴻熙,也曾經有千千萬萬個天馬山,它們都應該被銘記,而我也相信現在的中國正有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正在銘記他們,傳頌他們!

謹以此文獻給中華民族曾經的脊梁

圖10:衡陽保衛戰結束後收斂的第十軍陣亡官兵遺骸,右下方跪在地上的那個人叫做丁子欽,是當時衡陽排行第一大飯店「遠東酒家」的老闆

(關於本照片的故事請看本公號之前的文章《衡陽人都應該該向他們發自內心地說一聲「對不起」!》)

後記

2017年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和抗日戰爭紀念網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抗日戰爭史暨衡陽抗戰學術研討會在湖南衡陽舉行,方先覺軍長公子方慶中、日軍細菌戰研究和索賠專家王遠、第十軍營長蔣鴻熙的外孫盧華磊和本公號主筆周明應邀出席,會議期間,在熱心衡陽保衛戰研究的志願者羅威、滌生、彭蕾、李江陪同下,實地考察了衡陽保衛戰的一些陣地舊址。

圖11:(左起)羅威、周明、方慶中、彭蕾、王選、盧華磊在衡陽舊戰場遺址合影(參見本公號之前的文章《衡陽永遠是我們的!和第10軍後人一起重走衡陽抗日舊戰場》)

羅威正是根據這次重走衡陽舊戰場的感受,寫下了本文。羅威是位年輕的90後,但對衡陽保衛戰卻有了很深的研究,對於各處陣地的遺址,瞭若指掌如數家珍,殊為難得。

相關焦點

  • 衡陽永遠是我們的!和第10軍後人一起重走衡陽抗日舊戰場
    老周摘要:衡陽,中國唯一一座以抗戰紀念城命名的城市,當年第10軍在這裡和日軍浴血苦戰四十七天,被日軍認為是中日八年作戰中惟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前幾天,和第10軍的後人一起重走衡陽舊戰場,重溫當年的徵戰,緬懷先輩,更表達我們後輩的崇敬。
  • 一篇舊文,力挺衡陽開拍電影《衡陽保衛戰》!
    聽聞此言,作為一個不曾忘記那段歷史的衡陽人,我想起了多年前曾經寫過的一篇文章,今天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權當對電影開拍的一種聲援。比民族精神更高的是人性 比戰術性「投降」更重的是戰略也談籌拍電影《衡陽保衛戰》
  • 衡陽強力推進基層武裝部星級達標建設
    掌上衡陽客戶端7月27日訊(記者金明達 通訊員謝星 梁銓顯) 為高標準推進衡陽基層人民武裝部全面建設星級達標工作,日前,衡陽市召開全市基層人民武裝部全面建設星級達標工作推進會。  此次會議是深入貫徹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和全省基層人民武裝部全面建設星級達標活動推進會會議精神,立起基層建設標杆,明確建設標準要求,交流抓建經驗做法,推進全市基層人民武裝部全面建設星級達標工作。推進會採取現場觀摩、匯報經驗交流等形式展開,參會人員先後現場觀摩衡南縣硫市鎮武裝部和村級民兵連的正規化建設。
  • 2020年「衡陽好醫生」評選結果公示
    根據衡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開展「衡陽好醫生」評選活動的通知》,經過各縣市區衛健局初審推薦上報、市直及駐衡部省屬醫療機構直接推薦上報、市本級民營醫院行業黨委差額評審上報,經市衛健委審查,現將審查合格者、擬授予「衡陽好醫生」名單(排名不分先後)公示如下:「衡陽好醫生」名單
  • 方先覺在衡陽的第10軍,為什麼敢和10萬日軍相拼,結局不想說?
    這些骸骨會集中的出現衡陽的張家山,是因為這裡的抗戰,打得最為慘烈,最為悲壯,是中國整個抗戰史中,作戰時間最長,中日雙方傷亡士兵,最多的城市保衛戰,也就是衡陽保衛戰,據歷史記載,這三千骸骨是犧牲的第10軍的戰士,其實這些骸骨不止這麼點,應該一共有七千四百多具,可是幾個日軍的炮火轟炸,當時他們只找到三千多具,為了保衛衡陽這座城市,第10軍可謂是付出慘重的代價,傷亡人數佔到了當時,整個第10軍建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 比八百更慘烈的衡陽保衛戰,一萬人對抗日軍10萬多萬大軍
    國軍參與支援的薛嶽丟了長沙城以後,消極作戰,心想的是自己丟了長沙城,衡量如果守住了自己,豈不是太丟臉了。在外圍戰消極抵抗。外圍支援的國軍,各個心懷鬼胎,這仗可怎麼打。可是守備衡陽城的方先覺及10軍全軍將士們沒有動搖,決心與衡陽城共存亡,守備不到2萬人,抗擊日軍10多年精銳之師。
  • 抗戰之衡陽保衛戰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1、守城乃國軍第十軍且從第四次長沙會戰中撤退下來,並且尚未補充,兵力約為17000人,日軍5個師團約為11萬人,最終第十軍將士傷亡殆盡,日軍傷亡近6萬人 2、時間是在1944年,日軍戰力已不如抗戰初期。
  • 以1.7萬打15萬,頑強扛日軍47天猛攻,衡陽保衛戰有多慘烈
    在這之前,曾三次成功堅守長沙的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嶽所部十萬國軍,在第四次長沙保衛戰中僅四天就失守長沙,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方先覺的第十軍以少打多,卻能堅守衡陽47天之久。在彈盡糧絕之後,他為何不率眾突圍撤退,而是選擇投降呢?
  • 臺軍陸勤部爆血汗軍官?徹夜加班不補休 基層長官各執一詞
    臺軍目前似仍流行所謂「一夜精神」,時有軍士官徹夜加班卻未補眠休息的血汗傳聞出現。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3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軍推動「募兵制」,講究入營後能規律生活作息,但陸軍後勤指揮部遭基層上網抱怨,有高階將領臨時交辦幕僚撰擬簡報數據,讓眾多軍士官徹夜加班到清晨5時,隔天卻繼續上班,沒有補眠。基層上網披露這段「血汗軍官」的故事,聲稱「難怪大家都想退伍,初官來了都搞精神病驗退,你這樣搞誰想待」。
  • 拉達克印軍進行人海衝鋒:印軍軍官拿棍子抽打士兵,驅使士兵衝鋒
    從印軍演練來看,印軍主要就是正面衝擊,而且沒有側面包抄,更加沒有側翼穿插以及佯動。 印軍這種在缺乏火力支援條件下的單純步兵正面衝擊,這就是典型的人海衝鋒,而不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步兵衝鋒戰術。
  • 衡陽保衛戰中,日軍損失慘重,為何戰後的軍長卻被老蔣拋棄?
    1944年,盟軍全面反攻,日軍在太平洋上得不償失,日軍擔心海上補給線被切斷,於是決定開闢陸上交通線,於是就有了豫湘桂會戰,衡陽會戰就發生在這場大規模的戰役中。說到保衛衡陽,就不得不提到國民第10軍軍長方先覺。
  • 「一死報國,來生再見」,他發出衡陽保衛戰「最後一電」
    恰逢第十軍招收報務員,盧慶貽報名參加考試,通過選拔以後,在長沙城接受半年培訓,隨後被分配到第十軍軍部。1944年,為扭轉太平洋戰場不利局面,日軍急於打通從中國東北到東南亞的大陸交通線,瘋狂實施所謂「一號作戰計劃」。這是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來,在中國戰場發動的規模最大的進攻,扼守粵漢鐵路的長沙、衡陽是主戰場之一。當年5月底,第四次長沙會戰爆發。
  • 天馬山上就有→
    天馬山上就有→ 2020-09-21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馬山國際公館營銷中心火爆開放
    金九銀十,丹桂飄香。9月19日,萬眾矚目之下,迎來武陵源天馬山國際公館營銷中心盛大開放!一大早,營銷中心門前已是門庭若市、人頭攢動,眾人迫不及待地等待營銷中心開放,共同見證此次盛事。上午9時許,來賓紛至沓來,鼎沸之聲縈繞於營銷中心門前。
  •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你是想成為士官還是軍官
    部隊考學中有這麼一些戰士,學著學著就想放棄了,不行考個士官學校也不錯,難度和壓力都沒有那麼大,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學習,提前給自己找好退路,而有的戰士覺得當軍官還不如當士官,今天小編就這個問題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 衡陽有哪些蛋糕店?盤點衡陽排名前十的蛋糕店!衡陽蛋糕店大全!
    導語:蛋糕是一種比較好吃的甜點,現在基本上成了人們過生日的標配,過生日當天很多人會收到朋友送的生日蛋糕一起分享甜蜜一起度過一個美好的生日。那麼大家知道衡陽什麼牌子的蛋糕好吃嗎?下面小編根據12年烘焙零售業的經驗給您推薦實力雄厚,口碑好的衡陽排名前十的蛋糕店(排名不分先後,以顧客的購買量 顧客的口碑 各大平臺的銷量排行 蛋糕店規模等各種綜合因素推薦,不具有權威性如有其它見解歡迎大家互相探討!)
  • 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
    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早在1944年軍校畢業的霍希爾便已投身英屬印度軍隊,服役於英印第7步兵師,以少尉軍銜作為一名見習軍官走向了緬甸戰場。歷經輾轉與戰火,這名後起之秀成為了印軍第62旅旅長,並在後來參加了中印戰爭。1962年11月霍希爾率領印軍第62旅,駐紮於西山口負責一應防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