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城乃國軍第十軍且從第四次長沙會戰中撤退下來,並且尚未補充,兵力約為17000人,日軍5個師團約為11萬人,最終第十軍將士傷亡殆盡,日軍傷亡近6萬人
2、時間是在1944年,日軍戰力已不如抗戰初期。國軍戰力已有顯著提升
3、第十軍最開始接到的命令是堅守10天,等待外圍援軍,最終堅守了長達47天。網上出現很多標題黨說是接到命令堅守7天,結果聽成了47天,這只是標題黨的忽悠玩法。
4、衡陽保衛戰並不是一場典型的圍點打援!因為日軍的行動路線只為打通交通線,並不是消滅國軍部隊,而在外圍的國軍部隊大多是為保存實力和將領之間不和而沒有全力救援!
5、外圍援軍最近已經到達衡陽城背靠的山頭,可以增援守軍,這讓方先覺非常高興可是派出的接頭部隊卻失望而歸。
6、戰役後期守城將士幾乎都是重傷在身,彈盡糧絕後無法繼續戰鬥,方軍長認為至此已經對得起國家,為了拯救受傷士兵生命,方軍長決定向日軍投降,日軍承諾保護士兵生命安全,最終沒有兌現諾言
7、衡陽保衛戰被譽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也是中國抗戰史上歷時最長的城市爭奪戰。在日本戰史上記載的唯一一次日軍傷亡超過國軍的戰例。
8、投降後的方先覺被日軍送到南京,被任命為偽軍的軍長,但心裡一直沒有接受,後來被軍統解救回到重慶,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因為有過投降經歷,其後並沒有被派以實際上的重用
9、因為豫湘桂會戰的大潰逃導致國軍讓美國失望,衡陽戰役的堅守,讓委員長看到了希望,但是方先覺的投降讓委員長非常失望,他希望方軍長的殉國能讓美國人認為國軍仍有希望。
10、日軍的一號作戰計劃最低目標是打通交通線,最高目標是攻下重慶,而攻下衡陽後進而轉戰廣西再進攻貴州最後到達重慶!而在衡陽遇到國軍的頑強阻擊,後期已經打通了交通線,但是無力進攻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