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武漢會戰結束後,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湖南成為主戰場。
中國軍民在三湘大地,譜寫了一曲曲抗戰悲歌。
窮兇極惡的日本軍隊,被拖入苦戰,前後長達7年之久。
湖南的戰場大大小小,遍及全省。
今天快看小編就來簡單盤點一下,抗戰期間發生在湖南各地的戰鬥。
【嶽陽】
嶽陽處於湘北最前線,日軍進攻湖南,從武漢出發,嶽陽則首當其衝。
嶽陽境內「洞庭湖、新牆河、汨羅江」都曾是抗擊日軍的戰場。
嶽陽淪陷前後,一批本土籍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為守土抗日,組建各種地方抗日武裝。例如為破壞敵人的交通線,九戰區專門成立了一支由鐵路工人組成的粵漢鐵路破壞大隊。此外,部分未撤離的正規軍也留在敵後開展遊擊戰。據統計,抗戰期間嶽陽境內先後有抗日遊擊隊、自衛隊、義勇隊等群眾抗日武裝50餘支,約8000餘人。他們共對日作戰115次,打死打傷和俘虜日偽軍少將以下1100餘人,繳槍600餘支,擊落飛機1架,炸毀火車10節,汽車與裝甲車31輛,擊沉船艇29艘,為抗戰勝利作出了有力貢獻。
·
【長沙】
長沙是抗戰名城,也是日軍進攻湖南的高潮,光保衛戰前前後後就打了4次。
中國軍隊依靠這座歷史古城,將進犯的日軍全部擊退。在1942年的第三次長沙保衛戰中,李玉堂指揮第10軍與日軍3個師團大戰。
這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抗戰力量,英、美等國主動向中國提供援助,並廢除早年迫使清政府籤訂的不平等條約。
·
【益陽】
1943年5月,日軍發動「江南殲滅戰」,企圖聚殲洞庭湖西岸的中國軍隊,但被中國軍隊擊退。
·
【常德】
1943年底,中國軍隊與日軍在常德展開大戰。
餘程萬指揮74軍57師8000餘人守衛常德城區,抗擊日軍16天,全師最後剩餘不到100人,整個常德城區被夷為平地。
方先覺率領第10軍長途奔襲400餘公裡,從衡陽趕往常德解圍,在沅江南岸與3萬日軍大戰,成功將餘程萬接出。
·
【張家界】
常德會戰時,張靈甫指揮74軍58師在張家界的慈利與日軍激戰。
擊斃、擊傷日軍近2000人,並將日軍一個聯隊長炸傷,該聯隊的軍旗手雙腿被齊齊炸斷。
·
【衡陽】
衡陽是中國抗戰的驕傲。1944年,方先覺以不足兩萬人的第10軍,抵抗日軍兩個師團的進攻,堅守47天之久,日軍最多時達10萬餘人。
擊斃、擊傷日軍近5萬人,是中國抗日戰爭中唯一一次以少勝多的戰爭,被日軍稱為「華南旅順之戰」。直到現在,日軍還沒有勇氣公布進攻衡陽的傷亡人數。
第10軍軍長:方先覺
【株洲、湘潭】
衡陽保衛戰期間,中國軍隊在株洲、湘潭等地與外圍日軍激戰,擊斃、擊傷日軍近萬人。
·
【永州】
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期間,部分日軍西竄,中國第62軍在永州境內的洪橋(今屬衡陽的祁東)與日軍激戰,並將其擊退。
日軍佔領衡陽後,於9月6日偷襲永州城外的蔡家鋪機場,並於第二天佔領永州縣城(當時稱零陵縣城)。
中國在永州境內的正規軍很少,永州多個地方組織了民團,與日軍周旋,到日軍投降前夕,民團共擊斃、擊傷日軍近千人。
·
【郴州】
1944年8月,日軍佔領衡陽後,少量部隊南竄到郴州。1945年1月下旬,日軍糾集1萬餘人,進犯郴縣(今郴州蘇仙區),郴縣的中國軍隊奮起反抗,縣城的警察也主動參與戰鬥。中國軍隊打得非常英勇,但因敵眾我寡,撤退到現在五蓋山鎮內的密林中。此後日軍曾多次向密林掃蕩,但都被中國軍隊擊退。
·
【邵陽、懷化、婁底、湘西自治州】
1945年4月,日軍集結龐大兵力,發動「芷江作戰」,企圖摧毀中國設在芷江的空軍基地,中國軍隊奮起迎戰。這次會戰主要在邵陽、懷化境內,部分戰鬥則在周邊的婁底、湘西自治州境內展開。王耀武指揮中國軍隊在湘西雪峰山發起反攻,擊斃、擊傷日軍3萬餘人,取得了雪峰山大捷。
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
以上可以看出,抗戰期間,日軍在湖南每個地方都遭到頑強抵抗,付出了慘重代價。直到現在,日本人還對湖南這個地方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