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松山,一寸山河一寸血,歷史上真實的「我的團長我的團」

2020-12-25 歷史的B面

「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鄉的大松山,屬橫斷山系高黎貢山山脈,由大小二十餘個峰巒構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頂上,北、東、南三面可俯瞰氣勢恢宏的世界第二大峽谷——怒江峽谷。怒江東岸的高山峭壁與西岸的松山對峙,形成驚濤拍岸、飛峰插雲的怒江天塹。著名的滇緬公路經惠通橋越過怒江後,在該山的懸崖峭壁間盤旋四十餘公裡。大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滇緬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國軍事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松山,龍陵,臘勐這幾個地名,對於我來說曾經只是一個個冰冷的陌生地名,沒有想到會在他們之上附著什麼情感。

手中這本《1944松山戰役筆記》讓我對這些地名肅然起敬,這已不再是冰冷陌生的名詞,而是蘊含著太多複雜的情結在其中。

血性,殘酷,絕望,慨然赴死,生死一線,拉鋸。這三個地名之後,是被我們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遺忘的忠魂。他們多是黔貴子弟,有些還是年輕模樣,意氣風發的年紀最終埋於那深山峻岭之中,直到今天,才陸續被我們從歷史之中翻起。

書中語言沒有揉雜太多個人情感,象一個規矩的學生做的筆記,工整,翔實,理性,甚至有些地方冰冷無情。

仔細地陳列數據,像一個數據分析師一樣,告訴你——

在76年前,有這樣一場殘酷的戰爭在這裡打響;

在76年前,有那樣一群戰士在這裡浴血奮戰;

在76年後的今天,我們才姍姍來遲的來紀念他們為此付出的犧牲和榮光。

我第一次知道,如此接近冰冷的文字,也可以這般打動人心。

在這些有些枯燥的數據背後,我看見了當年那個戰場——怒江波濤洶湧,炮聲陣陣,陰雨綿綿。中日雙方為了一個山頭不斷拉鋸,有人倒下,有人受傷,有人不斷上前,有人一去不復返。

「第54軍第198師工兵連長董嗣勳回憶:工兵連預先在江面上拉了一道鋼索,鄧超所在的班乘船從鋼索上遊渡江時,鄧超擔心鋼索垂得太低會刮到士兵,起身扶了一把,不料因江水流速太快。鄧超抓著鋼索吊在了上面。最後體力不支墜落江面,被急流捲走。」

鄧超 湖南人 第54軍第198師某團中士班長,為人很好。

這是我們迄今知道關於他的所有記憶,短短的二十餘字。

他是這場戰事之中犧牲的第一個軍人。每一個犧牲都是有其價值的,同樣值得我們後人銘記。

兩天裡看完這本書。每一頁,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個字後面都深深浸透著「一寸山河一寸血」。

76年前的歷史,卻被我們耽擱了如此之久,才慢慢去重新認識,除去感動之外,更多的是愧疚,無言的愧疚。

特別當看到日軍始終惦記松山的亡魂,他們甚至完整地記錄了每一個戰死的日軍的姓名,籍貫,軍銜和職務。而我們卻直到今天還無法一一為那些忠魂刻碑紀念,有太多的戰士,我們無從得知他的姓名,戰死的年齡,家裡的親屬何在。

我們差點就這樣遺忘了他們,所幸——還有這本書《1944松山戰役筆記》,告訴我們不該忘記,不能忘記。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閱讀,這本書很詳實地記載了松山戰役的始末和細節,而且沒有刻意地煽情。不失為一本優秀的軍事戰役題材書籍

「島寇荼毒,痛及滇西。誰無血氣,忍棄邊陲。桓桓將士,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瘞忠有壙,名勒豐碑。懍懍大義,昭示來茲。 」

看到這裡,終究抑制不住。

一寸山河一寸血系列

隨棗會戰湯恩伯抗命不遵,第5戰區節節後退,日軍卻主動撤退?

武漢會戰有多慘?1個師團被殲,日軍士兵說活著的人也快變成鬼

蘭封會戰是千古笑柄?20萬精銳打不過2萬日軍,都因為這2人!

徐州會戰(下)血戰臺兒莊,擊退日軍2個師團,殲敵近2萬

徐州會戰(上):滕縣保衛戰有多慘,川軍血戰4天3000官兵殉國

我每個月會向粉絲推薦1-3本經典的文史電子書,關注並私信我,私信發送文字「書籍」私信回復即可免費獲取當月經典電子書

相關焦點

  • 《我的團長我的團》「一寸上和一寸血」的註解
    剛刷完第一遍,只有看完劇,才能明白「一寸上和一寸血」這句話的重量。從劇情上,完整詳實,前邊的鋪墊都是為了後邊南天門一役做鋪墊,人物的塑造也在劇情發展中慢慢變得立體。龍文章真性情,從偽裝團長的軍事法庭現場,到「我就是竹內連山,今天就是來滅了你虞師」的戰爭推演,再到無數場與孟煩了之間的關於戰爭和人性的討論,他心中有家國,信仰堅若磐石,有著看透事情本質和永遠能給人希望和激勵的領導者。
  • 一寸山河一寸血,國恥勿忘!
    一寸山河一寸血,國恥勿忘!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爆發 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
  • 再論《八佰》,一寸山河一寸血!壯哉!壯哉!壯哉
    最近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抗戰大片《八佰》,在全國各大影院火爆上映,這部影片真實還原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那段悲壯歷史,影片中中華好兒郎們熱血奮戰的場景,感動了許多觀眾,極大激發了人們內心的愛國熱情,讓許多人明白了當年抗戰期間,傳頌大江南北的那句話:「一寸山河一寸血!
  • 《八佰》:一寸山河一寸血,這是一部還原歷史的電影
    《八佰》這是第一部以歌頌國民黨浴血戰場,殺敵報國的偉大歷史電影。影片用位於蘇州河南端的租界的歌舞昇平和北面的滿目瘡痍來描述國軍的全面潰退讓日寇的進攻越發猖狂,而堅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的任務交給了第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
  • 一寸山河一寸血,80年前的淞滬會戰如何改變中國?
    中國軍隊面對強悍的侵略者拼死作戰,沒有絲毫的妥協與屈服,幾十萬官兵在註定要付出巨大代價的作戰中頑強勇敢,其錚錚鐵骨令人對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歷史肅然起敬。就在「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80周年之際,網絡流傳出4名男子身穿二戰日軍制服在當年戰場——上海四行倉庫前拍照一事,令人髮指,引發網民極大憤慨。這只是極端個案,幾個醜類無底線的表演而已。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口號激蕩人心,背後卻滿是血淚
    2020-03-25 14:59:16 來源: 百年滄桑 舉報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寸山河一寸血——《八佰》觀後感
    據說《八佰》的創作過程耗時十年,不知道主創人員是否聽過這期節目,但在我看來,整部耗資逾十億的影片,不過是在詮釋這一句話而已。 在抗日戰爭之前幾十年發生的甲午戰爭,日軍進入中國東北之時,還有地方上的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 傳奇 陳君天:《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瀝血史
    9歲赴臺,一別母親39載;他是第一代最成功的綜藝節目製作人,李宗盛、童安格、費玉清第一次上電視都是他的節目;他的40集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經推出
  • 一寸河山一寸血山河歲月喋血會戰[40集全+後記](臺灣視角的抗戰紀錄片)
    臺灣大型抗戰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拍攝於一九九七年,距蘆溝橋事件的發生正好是整整六十個年頭,該片的名稱出自當年蔣中正鼓勵青年從軍之語: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ed2k://|file|一寸河山一寸血(1)盧溝橋的故事[ED2000.COM].rmvb|143143823|c337c5560b84ee760f98df612754da6b|ed2k://|file|一寸山河一寸血.03.民國初亂[ED2000.COM].rmvb|142985623|5091cb0fca5d192e38bdd269301cccde|/ed2k://
  • 42集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八佰壯士》
    他坐在椅子上模仿蔣介石長嘯的聲音。那時候蔣緯國剛剛從美國陸軍航空兵戰術學校受訓歸回,服役於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三團,他去看望父親,蔣介石的叫聲把他嚇了一跳。2005年6月25日,正在做《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次改版的陳君天向採訪他的記者模仿蔣緯國當時發出的聲音,「他喊的比我跟你喊的恐怖多了。」陳君天說。對此,陳君天的解讀是:「一個人在那樣高的位置,是很寂寞的。
  • 我輩當有報國心,一寸山河一寸血
    我不想談戰爭,它的確令人畏懼!說點別的吧。影片片頭有一句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到我的微笑」。還有那封不知名的書信:「玉芝吾妻愛鑑,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侮辱!」
  •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段用鮮血寫就的歷史壯麗卷,那是一曲國弱史。電影裡沒有手撕鬼子的英雄,全是小人物的血與淚。從他們的視角看待這場殘酷的戰爭,讓我們在80年後,還能穿越時空,代入進那段血染的歷史,壯士們就像小小的火柴點燃自己,用血肉之軀讓國人覺醒、讓民族覺醒。
  • 張譯開拍《我的團長我的團》續集,但是看完劇情介紹我無法淡定
    《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拍攝於2009年,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口碑戰爭電視劇將在今年拍攝續集。由張譯所在的安瑞影視出品,續集名字叫做《我的團長我的團戰至終章》。那當年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視劇?兩個字,神劇。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它是國產戰爭劇中少有的,拍出了孤絕和悲壯的。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上海淪陷在即,謝晉元奉命率領第88師524團一營420餘人堅守閘北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四天四夜中,壯士抵擋住日軍的瘋狂進攻,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抗戰到底的決心。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十萬美式裝備中國軍隊完虐日軍
    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場戰役,這就是「第二次入緬戰爭」。 第一次緬甸戰爭失利後,蔣介石就十分氣憤,一是氣史迪威瞎指揮,浪費自己那麼多精銳,二是氣自己沒有堅持自己想法,遠徵軍損失慘重不說,滇西失守,滇緬公路落入敵手,這下運送援助物資可是困難了。
  • 抗戰影像30年陳君天:今年我失望了,希望《一寸山河一寸血》2017年能夠播出
    我在1994年的時候開始籌備《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樣的我既不是軍事學者,也不是一個歷史學者,但是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看到了吳相湘的東西,我一腦袋栽在那個裡面,我本身在臺是做綜藝節目,但是我心裏面惦記的是有朝一日我能夠做這樣的一個紀錄片,我是小孩玩大車,不自量力。
  • 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姜文有新電影要上映了,《邪不壓正》。
  • 一寸山河一寸血,這才是八百壯士背後的寫照
    可是大家真的了解這部電影背後的歷史嗎?如果說起這段歷史的背景,大家不免會感慨&34;的無奈和抗戰的艱難以及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後來的歷史表明,蔣百裡的論述被運用到國民政府的手中。作為國民黨的最高領袖,蔣介石也不例外。
  • 電影《八佰》沒講到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
    但重溫歷史,不應只為一時的感動。了解《八佰》背後的故事,也許能更清醒地認識現在。,使我滬戰能急勝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山河一寸血!10月26日至30日,88師524團謝晉元帶領屬下420人,進入倉庫這個「孤島」,堅守四天四夜。
  • 一寸山河一寸血,《八佰》的真實歷史是這樣的
    那個作者寫的很燃,文中有一句是引用魯迅先生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當時覺得這句話酷斃了,哈哈。最後看完了也看得我一腦袋問號——蔣介石的兵也這麼有血性嗎?胡謅的吧?咋有點狼牙山五壯士的味道?電視裡的國民黨不都是壞的,一打就跑嗎?後來慢慢長大了,看的書多了,一切也就醍醐灌頂,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