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刷完第一遍,只有看完劇,才能明白「一寸上和一寸血」這句話的重量。
從劇情上,完整詳實,前邊的鋪墊都是為了後邊南天門一役做鋪墊,人物的塑造也在劇情發展中慢慢變得立體。
從角色塑造上,
龍文章真性情,從偽裝團長的軍事法庭現場,到「我就是竹內連山,今天就是來滅了你虞師」的戰爭推演,再到無數場與孟煩了之間的關於戰爭和人性的討論,他心中有家國,信仰堅若磐石,有著看透事情本質和永遠能給人希望和激勵的領導者。
孟煩了天生的矛盾體,希望殺敵,又怕兄弟都死在自己眼跟前,喜歡小翠,又怕將來自己交代了再賺活人的眼淚,愛父親敬父親,又怕父親恨父親,最能看清真相,也最傷人,最頹喪,也最能安慰人,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做派,終歸是個好人,是個心事太重考慮太多別人不管不顧自己的人。
再說虞嘯卿,他的這個姓通「愚」,南天門兩場戰役,最後邀功的都是他,「越來越像唐基」是團長對他的評價,怪一個人肯定是不對的,國軍中虞嘯卿這樣的人,已經算是有血有肉的有為青年,只是心比天高,拿嶽飛自比,最後成為一個沒有任何主見的傀儡,一切以虞家發展為重,焦慮是這位師長的代名詞,全劇沒幾次出境眼圈不紅的,可惜只是活在眾人所營造的安逸環境中,看到的也只是自己想看的畫面,小孩子罷了!
還有米龍、不辣、胖子、豆餅、廣東仔、獸醫、董刀、老麥等等,就是這樣的潰兵團讓整部劇那麼寫實和給我們戰爭之外的歡笑和眼淚。
「炮灰團」形散神不散,看似混不吝,卻是把活著看成比任何事情更重要的信仰。「愚」家軍的精銳卻沒能守住自己心中的信仰,小書蟲的話每每聽到都是我中國少年該有的樣子,那首《送別》也成為了終曲,以及劇中少有的愛情戲也能將人物寫得有血有肉,與那些抗戰劇一比,高下立現。
從製作上,很是精良的良心劇,特效和環境搭建下血本,08年那會子的影片肯定不輸電影。
完美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