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保衛戰1.8萬將士抗擊5萬日軍 僅2千人突圍

2021-01-10 搜狐網

  1944年5月5日,日軍攻擊龍門,洛陽保衛戰打響。

  駐洛陽中國守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5軍和第14軍第94師1.8萬名官兵,守城21天,在部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僅2000多人突圍而出,「慘烈不遜衡陽(保衛戰)」。

  歷時21天的洛陽保衛戰,裝備落後的中國守軍英勇抗擊機械化裝備的日軍精銳之師,斃傷敵人萬餘人,用生命和熱血在中國抗戰史上譜寫了悲壯的一頁。

  鄭州晚報記者 張翼飛 文/圖

  洛陽保衛戰老兵71年後相聚

  上周,鄭州晚報記者來到古都洛陽,追訪「洛陽保衛戰」。

  洛陽民間關愛抗戰老兵組織、洛陽紅山石志願者協會負責人「失敗的匈奴」(本名李磊,以下簡稱「匈奴」),是土生土長的洛陽人。

  2004年至今,他尋訪、接觸抗戰老兵400餘位,對自己生長的這座城市的抗戰,他更是了如指掌。

  71年前的5月25日,洛陽淪陷。

  今年5月24日,「匈奴」和北京志願者薛剛促成了3位參加過洛陽保衛戰的老兵在北京相聚。

  3人分別是95歲的張君國,當年是94師282團3連連長;92歲的高振中,當年是電話排戰士;89歲的張翠萍,當年是15軍護士班護士。

  3位老人談起昔日的抗戰烽火,唏噓不已。張翠萍說,1945年10月,在故宮太和殿,她還親眼見證了日軍的投降儀式,激動得一夜無眠。

  戰鬥白熱化時 女衛生員也拿起了槍

  1944年3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第一階段「河南戰役」目標就是奪取當時的中原抗日中心、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陽。

  洛陽中國守軍15軍的軍長武庭麟、副軍長姚北辰均是洛陽人,將士也多為豫西人。官兵們不願看到家鄉的淪陷,堅守洛陽城。

  從5月5日日軍進犯龍門山,到25日洛陽城陷落,守城將士先後在城郊和城內多地與日軍浴血奮戰。至洛陽淪陷,近2萬名官兵僅剩軍官316人、士兵1795人。

  張翠萍老人回憶說,戰況達到白熱化時,就連女衛生員都發了槍打,她記得自己領到一支步槍,還有三顆手榴彈和一掛子彈。

  洛陽保衛戰中,張翠萍老人三處負傷,左臂中彈,在沒任何醫療器械的情況下,她將左臂支在地上,用右手將彈片生生地摳了出來。彈片擦掉了她一塊頭皮,她抓了一把土止血包紮。她記得城牆有將近三層樓高,突圍過程跳下城牆時,她摔傷了腳,被附近村民救了一條命。

  時任連長的張君國在城池失守後,隨第16軍出潼關阻擊日寇西進,一天一夜急行軍100公裡。

  「我們電話排駐守西工兵營,住在地下室,又潮又溼,聽見外面炮彈不停地響。」高振中老人回憶說。

  好兒郎浴血保衛家園

  鄭州晚報記者跟隨「匈奴」,一路尋訪「洛陽保衛戰」的遺蹟。

  因為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能找到的寥寥無幾。九龍臺附近的基督教堂,戰鬥期間是戰地醫院;北窯的鐵路橋,當時是防守陣地,在此展開過拉鋸戰;東大街與南大街,殘存一段四五米長的老城牆,這是中國守軍最後突圍的地方;西關,當年城垣被突破的地方,日軍坦克長驅直入……

  在洛浦公園附近、洛河岸邊有兩截殘橋,當年為了阻止日軍前進,中國守軍忍痛將其炸毀。

  洛陽保衛戰,中方守軍1.8萬名官兵裝備落後,日軍則從華北、華中抽調兵力,由空軍掩護,總兵力達5萬人以上。

  在保衛軍部的邙嶺後洞戰鬥中,中國軍隊194團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都投入了戰鬥。混戰中,連長韓昆生擒敵日軍大隊長藤本,日寇蜂擁來搶。韓昆急忙刺死藤本,自己也倒在敵人的刺刀下。副連長賈樂民見狀大吼一聲,抱著8枚手榴彈衝入敵群,與50多名日寇同歸於盡。

  洛河畔,64師191團排長李軍義率全排戰士以集束手榴彈和血肉之軀阻擊日軍坦克前進,炸毀日軍坦克5輛,斃敵30多人,全排官兵無一生還;4天4夜的上清宮保衛戰中,日軍突然施放毒氣,官兵仍不退縮,與陣地共存亡。

  23日拂曉,3萬多日軍集中力量進攻西門,通過高音喇叭勸守軍投降,中國守軍不予理睬。洛陽百姓冒著炮火,為官兵背米送面。24日,洛陽城破,中國守軍或利用牆洞射擊敵人,或在房頂用手榴彈投炸敵群,或以刺刀與敵肉搏,誓死保衛寸土。巷戰中,共斃傷敵人8000餘名,15軍傷亡3000餘人。當夜中國守軍奉命突圍到城外集結待命。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繼續與日軍巷戰,終因力量懸殊,洛陽淪陷。

  洛陽保衛戰歷時21天,在這交織著血與火的3個星期內,中國守軍勇猛殺敵,視死如歸,譜寫了一曲民族抗戰的壯歌。

http://news.sohu.com/20150624/n415516518.shtml news.sohu.com false 鄭州晚報 張翼飛 http://zzwb.zynews.com/html/2015-06/24/content_667557.htm report 2223 1944年5月5日,日軍攻擊龍門,洛陽保衛戰打響。駐洛陽中國守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5軍和第14軍第94師1.8萬名官兵,守城21天,在部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僅2

相關焦點

  • 比八百更慘烈的衡陽保衛戰,一萬人對抗日軍10萬多萬大軍
    在外圍戰消極抵抗。外圍支援的國軍,各個心懷鬼胎,這仗可怎麼打。可是守備衡陽城的方先覺及10軍全軍將士們沒有動搖,決心與衡陽城共存亡,守備不到2萬人,抗擊日軍10多年精銳之師。當時,衡陽是與重慶、昆明並列的戰時中國三大中心城市,稅收居全國第二,被稱為『小南京』和『小上海』。
  • 以1.7萬打15萬,頑強扛日軍47天猛攻,衡陽保衛戰有多慘烈
    如果要論起抗戰後期,最為慘烈的戰役,當屬長衡會戰中的衡陽保衛戰。在這場戰役中,軍長方先覺以17000餘人的部隊,迎戰日本博山勇15萬日軍,以一當十,居然苦守彈丸之地衡陽達47天之久。 戰爭的結果國軍陣亡6000餘人,傷7000餘人。
  • 殲滅日軍數量超過臺兒莊大捷,孤軍以少戰多,血戰47天創造奇蹟
    一、戰爭力量對比和戰果分析臺兒莊戰役,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國軍隊人數佔據絕對優勢,裝備上不及日軍,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衡陽保衛戰,中國保衛衡陽的為殘餘的第十軍1.7萬人,日軍進攻的精銳11軍總共有11萬人,中國軍隊以少戰多,血戰47天,中方傷亡1.6萬人,日軍死亡2萬人,傷近6萬人。從參加雙方力量對比和傷亡人數可以看出,衡陽保衛戰完全超過了臺兒莊戰役,中方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守47天,讓日軍的傷亡人數超過了中國軍隊。
  • 南京保衛戰為何8天就慘敗告終?15萬國軍大潰敗真相
    在後來的報導中,後人總是以為南京保衛戰打得太過軟弱,但實際上,在12月13日南京淪陷前,國軍將士們的抗擊一直非常頑強,雨花臺一戰中,88師3位旅長,2位陣亡;6位團長,犧牲3位;全軍過半將士壯烈殉國。 誓死捍衛紫金山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也讓日軍非常震撼。
  • 電影《八佰》熱映,聊一聊四行倉庫保衛戰始末,以及淞滬會戰
    說起來負面評價大多是diss導演故事講一半,為什麼不說明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始末及原因,還有說不忠於歷史,強行煽情。管虎導演講故事確實講得好,像藍莓汁這樣淚點低的人在偌大電影院哭的稀裡譁啦的,完全的帶入到了那個年代,感動於先烈抗擊日寇的犧牲。那今天咱就說一下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背景,以及這些先輩們在保衛戰之後的遭遇。
  • 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在抗日戰爭中,桂軍為抗擊日軍侵略者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據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37年以來的8年抗戰中,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共計450萬。而當時廣西人口僅有1200萬人,也就是說直接參加或者間接參加抗日戰爭的就佔到了總人口的37.5%。
  • 衡陽保衛戰殲敵4萬,為何日軍只承認一半?剩餘的兩萬不算「人」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老蔣先後在正面戰場上組織了22次大型會戰和保衛戰,其中日軍唯一承認傷亡數字超過我軍的當屬衡陽保衛戰。戰前,重慶軍委會給方先覺的命令是堅守10到15天,而橫山勇認為只需要一天就可以拿下衡陽。
  • 【人文廣濟】江濤:抗擊日寇之廣濟阻擊戰綜述
    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50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近110萬人。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組織防禦,保衛武漢。
  • 20萬黃埔生,8年戰死19萬……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黃埔軍校成就了中國現代史;尤其是在抗戰中,總共20萬黃埔生中,戰死者高達19萬多人,僅萬人倖存。據《國民黨研究資料叢書: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戰場史料選編》:抗戰期間國軍一共陣亡132萬人。簡單計算,陣亡的黃埔生佔全部犧牲國軍的約14.4%,即每陣亡100名國軍官兵,就有至少14人是黃埔生。
  • 一篇舊文,力挺衡陽開拍電影《衡陽保衛戰》!
    只是希望能早日在銀幕上看到《衡陽保衛戰》,時常懷念和感激當年犧牲在衡陽這座城市的守城將士的一位普通市民。當然,我希望看到的是史詩般的衡陽保衛戰,而不是戲說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衡陽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座談會。作為會議的工作人員,我知道了電影《衡陽保衛戰》之所以沒有能夠通過審定,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方先覺不該沒有戰死沙場,而是選擇了讓國人嗤之以鼻的「投降」。
  • 南京保衛戰:15萬守城國軍為何被5萬日軍破城
    15萬保衛國都的國民黨軍隊對陣5萬攻城日軍,人數三倍於敵,僅抵抗12天便土崩瓦解!戰前誓與「首都共存亡」的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派出督戰隊封鎖江面燒毀渡船,放言後退一步者死,卻為何最終食言,乘坐沾滿牛糞的板車狼狽北逃?在嚴令堅守與相機撤退中搖擺不定的蔣介石,到底打的是什麼牌?
  • 衡陽保衛戰,為何10萬大軍無法解圍日軍再打一天皇軍全體玉碎
    眾所周知,衡陽保衛戰中國守軍第10軍堅守孤城47天,以決死犧牲之志拖住日軍數萬人,並造成斃敵1.2萬餘人(日軍數據)的壯舉。衡陽保衛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但衡陽保衛戰有兩大缺憾,一是中國近10萬大軍連反輪攻,依然無法解衡陽守軍之圍;二是第10軍軍長方先覺最後與日軍談判有條件投降。
  • 衡陽保衛戰中,日軍損失慘重,為何戰後的軍長卻被老蔣拋棄?
    抗日戰爭期間,打了一場最慘烈的戰役,一場記錄的守城,衡陽保衛戰。在抗戰史上,這場戰役也因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守城時間最長而被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1944年,盟軍全面反攻,日軍在太平洋上得不償失,日軍擔心海上補給線被切斷,於是決定開闢陸上交通線,於是就有了豫湘桂會戰,衡陽會戰就發生在這場大規模的戰役中。說到保衛衡陽,就不得不提到國民第10軍軍長方先覺。
  • 抗戰特難打的一座城,40萬日軍苦戰3年,只留下11萬白骨
    導語:抗戰最難打的一座城,40萬日軍苦戰3年,只留下11萬白骨1937年開始的全面抗日戰爭無疑是中華民族近代所遭遇的最大一場危難,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中國有一半的國土淪喪敵手,上海、南京、武漢、北平、廣州等主要城市全部失守,沿海地區更是全部損失,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不過正是在這場無比艱難的戰爭中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2萬餘人,中國軍隊的英勇讓國際社會為之震動,日軍更是被打怕了。三大御林軍參戰羅店保衛戰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之久,在這場殘酷的會戰當中,有著大大小小的殘酷戰鬥,比如說寶山之戰就是一場在中國史冊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鬥。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被很多人稱之為「血肉磨坊」「絞肉機之戰」 的羅店保衛戰。
  • 抗戰之衡陽保衛戰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5個師團約為11萬人,最終第十軍將士傷亡殆盡,日軍傷亡近6萬人 2、時間是在1944年,日軍戰力已不如抗戰初期。 4、衡陽保衛戰並不是一場典型的圍點打援!
  • 40萬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戰,20萬人沒有回來!悲壯至極!
    中國遠徵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為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抗戰「輸血線」而出徵滇緬印,抗擊日軍的英雄部隊。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抗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近20萬人。 建造中的中國遠徵軍抗日將士紀念碑。
  • 《宜昌保衛戰》明日央視首播
    「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餘萬人、100餘萬噸戰略物資從宜昌到重慶的轉移,保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和大批人才,被譽為「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鄂西大會戰的核心戰役宜昌石牌保衛戰,是中國八年抗戰少有的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美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重大軍事轉折點,被譽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