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劇場-電影推薦】《觀相》——相由心生,命由天定

2021-02-07 念聚場

劇情簡介:

觀相師內景技藝了得,僅看人的面相就可洞悉其命運禍福。他與妻舅彭憲、兒子鎮衡蟄居於山中,後受名妓妍紅之邀赴漢陽,在她家中為人看相。不久,內慶就憑藉自己的相術名揚京城,後接受名臣金宗瑞推薦,去司憲府任職。此時,首陽大君正蓄謀篡位,而內慶成了改變朝鮮王朝的關鍵人物。

韓國電影近年很流行一種表現方式,到影片最後才打出電影的名字,這樣做好的好處就是觀眾隨著劇情,心緒也起落非凡的時候,一個高度精煉濃縮的影名可以代觀眾完成觀影的總結,讓大家能更深刻的記住這部電影。比如韓國電影《母親》。當然,這樣操作的難度就是開篇的故事要夠精彩,夠引人入勝,讓大家完全忘記電影名字還沒出來這回事。據我觀測,目前國產片還沒有挑戰這個方式。

電影亮點頗多,先從影片結尾處觀相師金乃敬對政變大軍師韓明澮說的一番富有哲理性的話開始講起,金乃敬的意思是天下大勢,非我這種觀相卜筮之徒所能抗衡。相術師所做的種種預測,就好比不停地對著潮起潮湧的大浪推測水情,但是浪花在咱們翻飛,水波再怎麼激浪,這些都是表象。如果能看到和把握水浪背後真正起作用的勁風,這才是最高的境界。我想這些話的意思不但是對金乃敬一生顛沛流離,遭此大難的原因總結,也是對熒幕前各位觀眾的人生訓導。可惜,非經歷大起大落的人生,有多少能看透這層道理?

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一代名相術師陰差陽錯捲入了宮廷內鬥政變,本以為靠著自己的旁門左道和一技之長能夠安身立命,最好是左右逢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所謂相由心生,命由天定。最後相術師不但血本無歸,還搭上了自己的兒子作為政變的陪葬品。同時,圍繞政變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場,結局各異。雖然看似風光,可惜也是短暫,到最後也一一應驗了相術師的讖語。 一些歷史故事的展現既往套路就是從故事的當事人去觀察,不過當以一個小人物作為旁觀者的視角去看待一些重大事件,一來可能有更客觀的視角,二來也能反映出那些大事件給普通人帶來的變故。其實,對歷史來說,人這個渺小的主體根本就不存在勝利成功的說法,所有人在浩浩蕩蕩的歷史洪流中都是輸家。縱使首陽大君,韓明澮之流又如何,要麼內疚隱退後病死,要麼死後還被拉出屍體斬首。

《觀相》選取了一個有博人眼球的角度去講述一個很宏大的主體,這個和影帝宋康昊的完美表演是分不開的。當然,表演大神李政宰也是功不可沒的,但是宋康昊的角色比較討巧,只有靠他那番看穿世間的滄桑講述才能讓片子變得更有禪意。

相關焦點

  •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這原本是佛教的一句偈語,但是卻容納了這世界上的許多至深的道理。都說,20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所給,而20歲之後的相貌,卻全憑著自己的發展。想必這樣的一種現象,便清晰地展示了,佛教的這一句偈語。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當然結合小說的情節作者解釋為:能在能尊貴的人或者愛人面前舉步從容,其實就是對他家的財力和勢力,不曾動心,或者就是不甚深愛,不曾眷戀她,而且真正說白點,就是對一切法度,如不貪求,又有何懼,如果無所求,對他地評價沒有任何意義的話,他怎麼會不從容,怎麼會不沉穩呢?」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萬物皆由心所造,所謂相由心生,你所看到的萬象都是內心的投影,如果你的內心是善良的,那麼你看的人事物都是善良的;如果你的內心是充滿怨恨的,如你所看都是怨聲載道,充滿著厭惡的氣息;如果你的內心是灰暗的,那你的萬象都如霧霾一樣,昏昏沉沉沒有色彩,心如同一面鏡子一樣, 把所想,所看,所悟,
  • 相由心生正確嗎?
    看到相由心生這四個字,我們一般都會認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的長相好壞是由他(她)的內心善惡好壞決定的。我想提問者可能也是這樣理解的。不過這樣理解是不夠全面的,為此,我還特意問了小度,回答如下:"相由心生,命隨心轉。這句話出自佛教的《無常經》。
  • 裴度還帶 相由心生
    出處「相由心生」源自一個典故:據說唐朝裴度少時貧困潦倒。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命由己造
    若把心念的開關轉換為天堂,就是樂天派, 看什麼都是陽光積極的一面,整個人也開朗快樂很多 。就像一束光照亮自己,溫暖他人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們平時也要多多積累正能量 ,遇到不好的情況事情和狀況,及時轉換心境, 做一個陽光,自信,快樂的人 。心裡是天堂,就會生活在天堂之中。
  • 《觀相》:從看相到做人,察言觀色
    —— 郭紀軍文丨郭紀軍  來源丨觀影學做人原來以為只有中國的電影喜歡使用倒敘、插敘的剪輯手法,今天看了1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觀相》,實有雷同之處。只是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比較特殊,是朝鮮時代初期,特殊的歷史背景加上富有傳奇魔幻色彩的故事情節,便上演了一部《觀相》韓式古裝劇。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相由心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杜撰,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一個總結。相由心生,一般認為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可見人之面相轉上一圈,轉到由心生了,在古人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些道理,一個心惡之人,長久下來,反映在面相上則有兇神惡煞般,一個與人長期和善的人,反映在面相上則慈祥安寧、慈眉善目。所以,這樣來解釋「相由心生」,相非佛家的相,心亦非佛家的心,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也有相、心之說。
  • 「相由心生」啥意思?
    「相由心生」啥意思?他愛不愛你愛你多少能從眼神裡看出來嗎?看著我的眼睛說相由心生,第一種解釋說的是一個人的面相,美好醜陋奸詐平和自卑孤傲張狂猥瑣等等表現,是有ta的內心決定的。相由心生,第二種解釋是行為表現都是由發心心性決定的,這是佛家的解釋,說的是一個人表現得溫良恭儉讓真善美假惡醜等等行為,是由這個人的本性決定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裡來理解,就是兩口子是不是相愛,愛多愛少,愛真愛假,也是可以通過各種表現被發現的,我覺得各種具體示愛的言行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
  • 相由心生,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
    相由心生,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許多人都會認為:相由心生的「相」指的大約也就是一個人的相貌,好比「美醜」;許多人都會認為:相由心生的「心」指的大約也就是一個人的心術,好比「真假善惡」。
  • 佛家之法相由心生
    大家生活中常說,相由心生,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內心世界決定外部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於面相之中。這個詞語出自《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 相由心生的真諦
    在平時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聽到兩句經典的話語:形象是一張名片/相由心生!他們總是心存感恩之心,心存敬畏之心,把微笑服務深入到每一次預約和拜訪!中國是個文明大國,相由心生是個永遠不變的真理!一個積極的、熱情的、誠信的、低調的人好運一定會伴隨一生!
  • 佛本無相,相由心生——翡翠無相佛
    佛本無相,相由心生——翡翠無相佛首先,無相佛是什麼呢?無相就是指沒有具體的形與相,佛經中有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是說佛本來就是沒有相的,佛像只是佛的載體,只是表面形式。
  • 相由心生:你的容貌出賣了你的內心
    你的面相出賣了你的內心,你的過往都寫在了臉上。曹雪芹筆下:多愁多病的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善良懦弱的迎春「肌膚微豐,溫柔沉默」;精明強幹的探春則「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我們在平日生活裡,見到寬厚的人多半是一臉溫和相,粗暴的人自帶一臉兇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一個人中年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以後的臉應是自己決定的。
  • ​相由心生,人的面相七年一變.
    主要是講凡是由人的自身態度、主觀決定的。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佛曰:「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給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種境界,也是操控情緒的源泉。
  • 相由心生,你的臉,藏著你的福報
    正所謂:善惡歸己,相由心生。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後,就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面貌: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臉上有肉;刻薄之人則骨瘦嶙峋,臉部線條僵硬;性情柔順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兇相;術不正暗地裡坑害別人的人總是寢食難安體弱多病;心胸狹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雙眉緊蹙。
  • 韓國電影《觀相》觀後感
    「相由心生」源於中國唐代「裴度還帶」的故事。唐代名相,輔佐四朝君王的社稷重臣裴度,年少時顏醜平庸且又貧困潦倒。
  • 隨筆一則:相由心生,相隨心滅
    「相由心生,像隨心滅」相由心而生,那麼心又是由什麼而生,從哪裡來的?在我們二元的世界中,心來自於「我」,因為我需要,我渴望,我要得到,甚至我要佔有、欲望越來越大,形成無邊的黑洞,但是,有人一定說會,人不去追求,不去獲取,豈不要餓死,豈不是很消沉,一點也不上進,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佛教:相由心生,命好的人會有這三種面相,你有嗎?
    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個人的容貌,也是隨著一個人的心念隨時在轉變的,一個人高興快樂,就會一臉喜氣,給人陽光燦爛的感覺;一個人如果一身病痛,就會愁眉不展,一副病懨懨的樣子;一個人如果發怒生氣,就會滿臉不高興,一副令人望而生畏的模樣。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切來源於你的意識
    B是心死的。他認為自己跟A一樣,他也會死,於是自己的心念先給自己判了死刑。所以有句話叫:哀莫大於心死。《楞嚴經》裡講:一位高僧在路上遇到了一根毒刺,疼得不得了!然後他入定觀照,叫心靜下來,「我們的肉身是無情的,它怎麼會痛啊?這是我的意識心在作怪",他老是這樣觀照,竟然真的一點都不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