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知道你們很愛我,可我依然很孤獨

2021-02-21 愛情很簡單

今天飯桌上主動和父母聊起了婚戀的話題,談到擇偶方面關於家庭、異地、讀博等疑慮,短暫的沉默後,我爸說等你工作了再說這些,你有了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你才有資本說這些,然後倉促地轉移了話題。那種鼓起勇氣的期冀被巨大的失落感擊中,我突然意識到,我的家人很愛我,但是我的家庭都不具備交流愛和表達愛的能力。

我知道我爸媽很愛很愛我,初中開始爸爸早接晚送,媽媽準時做好早餐宵夜,因為我老是寫著作業就睡著,他們輪流在我臥室邊打瞌睡邊守著我做作業。高中爸爸調到總社,和我學校很近,每天中午打好飯菜送到學校門口,只因為我覺得他們單位的菜很好吃。在我無數次回想起我下課奔向校門口的場景時,我都確信,我生命裡再也不會有這樣一個人,這樣愛我了,再也不會了。

他們關心我的健康、學習和生活,卻從來沒有問過我和朋友相處的怎麼樣、最近有沒有什麼煩惱,以至於我在與人相處中幾乎是一片空白,對自我的認知和接納也是跌跌撞撞、鼻青臉腫。小學的時候只要和父母在外面,我幾乎不太說話。或許當時他們稍微開解我幾句,我就不會因為小時候從鄉下搬到城裡的口音問題而自卑糾結那麼多年,那種不敢開口的卑怯纏繞在我性格裡,讓我至今很難擺脫這種城鄉身份認知的敏感。對於成年人來說輕描淡寫的東西,足以壓垮小孩子狹隘的認知世界。我無數次想回到那個時候,告訴自己,沒關係的,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語言也是一種文化。但是,我已經長大了。

初潮的那一天,我糾結了一整天,才忐忑不安又故作隨意地告訴我媽「媽,我來月經了」,我媽平淡地反應了一聲「哦」之後,鋪天蓋地的委屈感淹沒了我,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回應,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所有的彆扭、害羞、憧憬、害怕都是得不到回應的,即使後來我媽幫我準備好了衛生巾。

後來看電影《晚安,母親》,我終於明白我只是心靈上孤獨了。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平常的晚上,傑西對媽媽說她想要自殺了,媽媽驚詫之餘極力勸導,才意識到女兒不是在開玩笑,這些年的經歷壓垮了她,她真的很痛苦,自殺這個念頭已經升起無數次了。最終傑西衝進臥室,關門前說了一句「晚安,媽媽」,媽媽撲到門口哭道「我一直跟你生活在一起,怎麼想得到你這麼孤獨。」然後槍聲響起了。電影很壓抑,它告訴我們,即使是最親密的人心靈也會是隔絕的。

上大學後,我能感覺到爸爸在努力學習表達愛的方式,每逢節假生日,抑或是我考過六級、駕照,他都會給我發微信紅包。當我們打電話時,他會讓我照顧好自己,好好學習,做好職業規劃,最好考個公務員或教師。我爸爸真的很愛我,他很辛苦了,但他並不愛聽我對自己專業的熱愛,也不在意我有沒有交往的對象,更不喜歡我漫談理想。他教會我踏實努力,卻從來沒有告訴過我怎麼去處理人生中那些理性之外的東西,我們之間連道個謝都有些尷尬。我知道,爸媽說的是對的,人要現實一點,他們實在太辛苦了,不要強求太多,但失落總是難免。

現在他們老了,於是我告訴自己要努力打理好自己的情緒,主動在精神上關心他們,傾聽他們。但是,當我媽喋喋不休地和我說著家長裡短街坊瑣事,和我大倒我哥哥還不結婚的苦水時候,我突然又厭倦了,不得不承認,人有時候就是自私的,這個時候我就會拎出那套說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你不能代替他過呀。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點,沒有什麼不一樣。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思想觀念都是截然不同的,你怎麼能去完全地理解一個人呢,或者說我們都不願真正去了解一個人究竟在想什麼,不願意再次體驗他所經歷的痛苦和憂愁。這個時候,我又厭惡了自己的矯情和虛偽,我能做的好像就是努力控制自己容易漫漶的悲觀情緒,不要讓它打擾到別人。

少年 作者鹿尋光/豆瓣 下同

最近在看袁哲生《寂寞的遊戲》,他對孤獨的洞察力是驚駭中帶著毀滅的,殘忍到令人窒息。小說中不斷在重複一個令我難以自拔的場景:我小時候喜歡和朋友玩捉迷藏,有一次「我」躲在樹上,我朋友走了過來,「他直愣愣地望著我,應該說是看穿了我,兩眼盯著我的背後,一動也不動,令人不寒而慄。我從來沒有看過那樣一張完全沒有表情的臉,和那麼空洞的一雙眼球,對我視而不見。」「我還記得自己一直蹲在樹上,痴痴地看著那雙橘色的塑膠拖鞋慢慢離去,發出乾燥的沙沙聲。接著,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蜷縮在樹上,我看見自己用一種很陌生的姿勢躲在一個陰暗寂寞的角落裡,我哭了。」

正如張大春所說,看似幼稚的遊戲,竟然帶來沉重的發現:經由同伴的「看不見」,「我」所體會到的,卻是「自我的不在」。袁哲生自殺的原因,或許在小說中就一直隱伏著——他不被看見的自我,似乎也和他想要、卻無法看見的對象一同化為生之灰燼了。因為孤獨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而人類的本質就是孤獨。

在《密封罐子》中更是將這種愛人之間精神的獨孤推向極致。我和我的妻隱居在山林中,每天澆花種草,教書度日。元宵節妻提議寫下最想對對方說的話,密封到罐子中十年後取出,妻亡故後,我取出罐子,發現只有我那張空白的紙,因為妻在偷偷取出卻發現我沒有寫一個字後,取走了自己的紙條,於是我笑了。

我一直在想,笑什麼呢,笑我和妻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卻連一句話也交不出;笑沒有了妻,我依舊活得好好的,就像沒有了我,母親同樣能夠活得好好的,這就是生活的真相;笑妻的死亡結束了她終身漫長的失落,因為洞察真相是如此令人痛苦。

就像我從來沒有認真問過妻,她是否真的不想要孩子,即使很多時刻我隱秘地意識到了妻對孩子的渴望。「在回家的路上,妻仍舊焦急地提著火光微弱的燈籠,想要尋找那一群鄰家的小孩。當時,他走在妻的背後,看見她拖在身後的黑影在山路上孤單地顫抖著……現在回想起來,早在那個提燈的夜晚,妻便已經離他而去了。」我很清楚,我也在對妻的孤獨視而不見。

總之,閱讀袁哲生的作品是一件很難過很難過的事情,但還是要讀,因為我們經歷著太多視而不見,更應該努力地去看見,人正是在對孤獨的共通感受中得以相逢。當你意識到,別人也在經歷著你的孤獨,你就會不那麼孤獨,也會努力讓周圍的人不那麼孤獨,這大概就是文學的魅力,「即使是孤獨和絕望,也是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出口。"

正如鄧曉芒所提及:人與人,人與自己,現在與過去、與未來都不相通,然而在可能性中,一切都是通透的。可能性一旦變成現實,就具有不可逆性並產生悖論。所以人與人是不可通約的,因為他們走進了不同的門,但可以在極深處相逢,相逢之後仍然不可通約,但卻可以理解和言說,因為如果我進了你那個門,我也就會是你。

正是因為這些抖落在生活縫隙裡的共通感受,我們在這裡相逢,這本身就是一種慰藉了,我們並不孤獨。所以在這裡安放好這些失落,接下來一起在生活上更加全力以赴吧!

(這篇日記本來是深夜情緒漫延的隨意之作,夾雜著一些最近的閱讀感受,意外得到很多朋友的共鳴,也從中收穫了安慰與感動,所以刪掉了原本悲觀壓抑的結尾,這篇日記終於在大家的回應中獲得了屬於它的光明的尾巴)

作者:豆瓣,愛花生呀

-

編者附言:

為人子女,你們應該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與短處,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別人的爸爸媽媽,沒有經驗可以學習。你可以大膽把這些心裡話告訴父母呀!你不說,別人怎麼知道呢?沒有人能猜出來你心裡想什麼、缺什麼、需要什麼……而只有你說出來你想什麼、缺什麼、需要什麼……事情才可能被父母知道,才可能得到正視和解決……誤會與痛苦往往產生於缺乏溝通——是真實的徹底的溝通……你的問題,文中轉述別人的問題,根源都是源於此吧!

為人父母,我們也需要反省。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別人的孩子,也沒有經驗可以學習。但是,我們畢竟比孩子「活久見」,我們不但要做孩子的父母,做孩子的表率,也要努力做孩子的朋友——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名義上的那種,而是可以做到鼓勵孩子表露心聲,耐心傾聽訴說,樂意以平等/同理心態幫孩子分析與交流的真朋友。同時,我們要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孩子需要愛,但更需要平等的交流與溝通。我們不能以壓倒性的心態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和要求去做人做事,而是在充分溝通之後能遵從孩子的選擇。當然了,明顯違背道德法律的事除外……」

相關焦點

  • 爸媽,我希望你們學會比愛我們更愛自己
    ,希望你們愛我們更愛自己13:31來自這才是心理學文|三小醬 · 主播|木子 · 編輯|詩的月亮2018年6月15日,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了一部十幾分鐘的動畫短片。將這部短片看了又看,腦海裡不斷回想著短片的每一個片段,現在的我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最後老人將包寶寶一口吞下,無疑展現出老人對孩子的放不下的愛。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中,父母也總是愛我們比愛自己多得多。但作為一個95後,我想在這裡為現在的成年了的「孩子」發聲:爸媽,請你們讓自己更愛自己多一些。
  • 《春節回家》感動千萬人,讓愛回家,別讓爸媽在家裡孤獨的等待!
    大笑三聲團隊出品——《春節回家》感動千萬人,讓愛回家,別讓爸媽在家裡孤獨的等待!自你呱呱墜地以後是誰,在兒時摔倒時將你扶起是誰,在天寒地凍的時候為你加衣是誰,在家境貧困時依然能為你將棒棒糖買回自你記事兒讀書起是誰,在你貪戀遊戲不奮爭上遊時痛哭流涕是誰,在你浪子回頭突飛猛進時喜極而泣自你畢業尋找工作起
  • 爸媽,你們放心,世界再大,我也會回家給你們做番茄炒飯!
    爸媽陪我長大,我陪爸媽變老。我想讓你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強大的我,是越大越懂得愛爸媽的我。爸媽,你們放心吧,我們又厲害又堅強。下次回家,我給你們做一盤番茄炒蛋。我們平時報喜不報憂,微信只發風光時刻塑造的生活,就這麼被揭穿,讓我爸媽擔心了?不,爸媽,我可不是那樣!首先,以留學生的角度,我覺得策劃出這樣的劇情的編劇,一定是個假留學生。先不說主人公出國的人還不會做飯的生活能力,因為我剛出國也是除了泡麵只會做出黑暗料理。我所懷疑的是片中塑造的留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和「為別人的方便考慮的情商」。
  • 少年吐槽「爸媽太恩愛」逗笑全網:我孤獨啊!哈哈哈哈哈
    對於爸媽的恩愛,他表示:「那種感覺真是孤獨~」獨特的調調,引得眾人哈哈大笑。哲學家周國平曾說:「家長對孩子,僅有愛還不夠,還必須有趣。」有趣的家庭,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一、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來自高一2班的劉凱文有著一對特別恩愛的父母,恩愛的程度高到每次都覺得自己很「孤獨」。別看他嘴上說著「孤獨」,言語表情間卻是滿滿的幸福。
  • 「爸媽不愛我了......」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說這幾年經常有一種被爸媽忘了的感覺,具體表現是,只要自己不聯繫,他們也不會主動打電話來,逢年過節也不會進行必要的溝通了,有時候忙起來一個月大家都不見得能有什麼聯繫。回想一下好像真的是這樣,我上一次和爸媽視頻電話已經是半個月前的事情了,最近這段時間,我媽不定期更新抖音我爸在網際網路世界幾乎銷聲匿跡,都沒來管過我,也沒問過我的近況。
  • 口述 | 爸媽說我眼光差,找的老公不像男人,可我卻愛的死去活來
    那一次,我不僅沒得到心心念念的手錶,反而特別慫地沒敢真正出走。 少年的我,能去哪裡呢? 可是,那種被父親打開家門攆出去、在家裡可有可無的感覺,終生難忘。 時至今日,我在家裡的存在感依然很低。 我想幫忙,他就把我從廚房裡攆出來,說:「你等著吃現成的就行!」 我回娘家幹活早就成了慣性,爸媽也過意不去,催我伸手幫忙。 但老趙私下對我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他們從前怎麼忽略你我管不著,但現在你是我媳婦,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我的媳婦很金貴。」人生有時可能就這樣吧,能量都是守恆的。
  • 對不起爸媽,我還是沒能結婚
    那一年,我單身。 2017年夏天,《夏至未至》被翻拍成了電視劇,還是熟悉的名字,熟悉的臺詞,相差不算太大的面龐,只是透過香樟樹撒下的光不再美的那麼暈眩,也沒有了當初的那份銘心刻骨,我想是我長大了,而故事裡的少年們還像從前一樣純真。這一年,我依然單身。 單身可怕嗎?不可怕。否則為何每每有人分手後總會聽到那句「恭喜你重獲新生」?
  • 爸媽請放手,我的路,我知道該怎麼走
    作者:寶寶知道 淺木夕晴我知道,由於姐姐婚姻的不幸福,爸媽把希望都寄託到了我身上。在我上學期間,他們不止一次地對我說過,讓我好好學習,不要談戀愛,等畢業了,工作了,再戀愛不遲。我明白他們是為我好,我也努力想那樣做,可是人的情感不是理智能決定的。
  • 「我和你們想像的不一樣,但我很快樂」 | 如果可以穿越到從前,我想對爸媽說
    可不可以多抱抱小時候的我,當我做錯了事,沒有符合你們期待的時候,可不可以,給我講講道理,不要過度苛責我。我很怕你們失望的眼神啊。對不起,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我沒有做好。長大以後,我依然有很多事做不好,但我時常在想,如果小時候你們可以給我多一點的鼓勵,是不是我就可以自信一點?我好想變自信。
  • 我想我該放棄你,可我依然愛你
    我不知,這是我喜歡上你後第幾個失眠的夜晚;我也不知,這是我們在一起後,我第幾次失眠,可我卻知道,從喜歡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了我的唯一
  • 我的媽媽不是我的媽媽,她只是我爸的女朋友|在與爸媽旅行之後的孤獨瞬間
    如果有男性朋友正在閱讀本篇文章,希望你們千萬不要發出不屑的笑聲,不信的話,來看看她們所承受的壓力:關於媽媽對家庭的付出,時常有來自周邊人甚至是家人的忽視和不理解。生孩子之前我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平常周末經常和同事朋友一起逛逛街、做做美容,一起吐槽工作。
  • 疼兒子半輩子,卻把遺產給了女兒:我的偏心爸媽,令我悔恨終生……
    他甚至再沒跟人起過衝突,再有人叫他「野種」,他只當沒聽見,默默地從罵聲中走過……爸媽察覺了什麼,明裡暗裡追問過我們,可不管我還是姜義,都默契地保持了緘默。孩子們的惡是無根無據的,但我們卻隱約知道,那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不光彩的事,不能告訴媽媽。
  • 「疼兒子半輩子,卻把遺產給了女兒」:我的偏心爸媽,令我悔恨終生……
    爸媽察覺了什麼,明裡暗裡追問過我們,可不管我還是姜義,都默契地保持了緘默。孩子們的惡是無根無據的,但我們卻隱約知道,那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不光彩的事,不能告訴媽媽。「爸媽是我遇到的最善良的人,小時候我心思敏感,他們怕我在家沒有歸屬感,就一直向著我,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給我。」「這份恩情我一直記得,可我也知道,血脈之情是我所替代不了的……」那是這麼多年來,姜義說得最長的一串話。我默默地聽完,很觸動,卻又禁不住反問,他說的是真的嗎?我不確定。
  • 「爸媽,你吼我兇我」,可我還是那麼愛你!
    文丨養育男孩,魚爸1一位爸爸發了一段很長的留言給我,說有一次自己因為工作不順心,晚上自己還被數學老師在群裡點名了,因為兒子的作業做得一塌糊塗。雖然老師只是提醒父母在家監督一下孩子寫作業,可心裡來了火,覺得兒子不懂事,總是給自己找事。
  • 我跟爸媽借錢,爸媽一分不借,妹妹跟爸媽借錢,他們馬上拿出十萬
    這也養成了我特別獨立的性格,也很外向,以前愛跟男的交朋友,他們都管我叫假小子,我還傻乎乎的笑,一點也不在意,其實我心裡也挺渴望被人關懷。對我爸媽,從小到大我都特別心疼他們,因為他們一直給我灌輸「我們活得很不易」,「你得懂事,知道替大人著想」,「你得疼你妹妹」,「我們把你養大實在不容易」……我一直都對家人特別好,結婚後更是。總想好好回報爸媽,妹妹永遠是親妹妹。
  • 爸爸媽媽,你們愛的是我還是分數?
    所以,運動會上出現神口號: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看到此話的網友都表示:這話說出了廣大家庭的心聲。孩子的成績決定了媽媽的心情,媽媽的心情情緒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氛圍。說白了就是:孩子的成績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氛圍。考分考分,真就是學生的命根啊!可是,當我們父母在關注在追逐孩子高分的時候,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 爸媽的愛,我傻傻看不懂,卻讓我頻頻落淚,也許這就是真愛吧
    每次爸爸說這話的時候,電話這頭的我,眼淚止步不住的往下流。曾經,我以為爸媽爭吵了一輩子,他們之間是沒有愛,不懂得愛情的。可是,現在,我卻深深的體會到:原來,爸媽之間,愛的太過於深沉,愛的心裡早已只有對方了。而我,太過於年輕,傻傻看不懂爸媽的愛!
  • 真懷疑我愛豆和我爸媽共用一個朋友圈
    《我和我的家鄉》在熱映,王源在裡面扮演了「小韓老師」工作室放出了王源在黃河邊的留念照片這拍照風格,絕對就是爸媽那個年代的拍照風格吧?看看這架勢,知道的是演唱會上愛豆和粉絲拍照留念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麼丁禹兮這個剪刀手就真的很靈性反正不知道該怎麼擺
  • 你是我第十二種孤獨 我愛你是真的此情無計可消除
    也不值得他們的喜歡 我總嚷嚷著自己孤獨 可每當有人試圖翻越圍牆擁抱我的時候 我卻總是拼命的在圍牆之上添磚加瓦 狠狠的把他們推開
  • 明明在戀愛,為什麼你依然感覺孤獨
    大多數人在戀愛的時候,時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明明在戀愛,為什麼我依然感覺孤獨。很多正在甜蜜期的戀人肯定體會不到這種感受,但是過了甜蜜期的人,有很多人都會有這種體會。很多人都會覺得單身才是孤獨的,可發現自己戀愛了,到最後依然感覺是孤獨的,比之前更加孤立無援了記得有一次梅梅和老公吵架了,打我電話叫我去樓下接她上來,當時我腦子裡回想的是她和老公吵架,我應該叫上她老公,可是她老公並不願意和我去接她,說是沒精力陪她鬧了。當時覺得在這段感情裡,確實他老公也包容了很多。可是我覺得你再怎麼樣吵架還是和平解決比較好,而且我覺得不參與,讓你們解決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