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考試季,考試過後,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是樂是愁,一切分數說了算。所以,經常聽聞因分數而引發的親子衝突——
去年的一則熱門新聞:39歲的秦女士要求5歲的孩子每次都考100分,有時候孩子考了98分,她就會咆哮:「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而且,秦女士還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
《小歡喜》中的喬英子,分班考試以班級第二名的成績考進快班,母親宋倩仍然對她的成績不滿,著急地說:「都考第二名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她強迫喬英子讀清華或者北大,並且堅決反對英子報考南大、選擇自己喜歡的天文方向。
還有,我的一位鄰居葉媽,孩子中考前的一段時間,經常聽到她吼孩子的聲音:「你這樣的成績怎麼考上重點高中?!你考這樣對得起我們嗎?你考不好以後就別出門了,省得給我們丟臉......」
每次都因為孩子模擬考沒達到媽媽希望的班級前五而如此。
我們看到的是,分數成了決定父母成敗的關鍵:孩子,你考第一了,我們就是成功的父母!你考不到第一,我們就是失敗的!我們的成敗一切就靠你了!
分數成了給父母爭面子的工具:孩子,你考到名校了,我們在親戚朋友面前就有面子了,我們用盡所有,就指望你為我們爭臉面了!
所以,中高考誓師大會上有「提高1分,幹掉千人」、「吃苦受累,視死如歸」等的熱血標語。這些「悲壯得近乎慘烈」的標語似乎把考場當成了戰場,把學生當成了考場戰士,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所以,運動會上出現神口號: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看到此話的網友都表示:這話說出了廣大家庭的心聲。孩子的成績決定了媽媽的心情,媽媽的心情情緒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氛圍。
說白了就是:孩子的成績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氛圍。
考分考分,真就是學生的命根啊!
可是,當我們父母在關注在追逐孩子高分的時候,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當秦女士對5歲的孩子咆哮「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時,5歲孩子心裡的聲音是:
我只有考100分,媽媽就會開心,考不到媽媽就不開心,我考不到100,不能讓媽媽開心,我就是沒用的,我不值得媽媽的愛......
當宋倩對喬英子考第二名仍然不滿,強迫她讀清華或北大,反對英子報考南大時,知道英子在想什麼嗎?跳橋的時候,喬英子終於喊出了壓抑心裡多年的聲音:
你從來都是憑著自己的想法,來決定我的人生!你想過我心裡到底需要什麼嗎?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對不起,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是我沒有變成你們心裡想要的那個樣子......
當鄰居葉媽一次次的吼叫,知道小葉感受到的是什麼嗎?她說每次媽媽吼時,她都想大聲質問:你們愛的是我還是分數?!考高分了就寶貝長寶短的,考得不理想了就覺得丟你們臉了?難道你們的面子是要靠我來掙的嗎?!她哭著跟我說幾次都想從9樓跳下去,這樣就不會因自己沒達到爸媽要求而讓他們丟臉了,但又怕死得不徹底.....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聽到這些,你們有何感想?你們愛的是孩子還是分數?
我相信100%的父母都會說:當然愛的是孩子啊!
既然愛的是孩子,那為何跟孩子開口說的就是:作業做完了嗎?這次考試排名如何?怎麼又是這樣的成績?......孰不知這些話可是孩子最討厭的呀!當父母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時,發脾氣吼叫咆哮除了發洩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真正有幫助嗎?事實上孩子不但得不到任何幫助,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反而覺得爸媽只關注分數。當這樣的情緒積聚到一定的時候,孩子就會做出和父母無言的抵抗,比如不跟父母交流、做事拖拉、叛逆等。當這些現象出現的時候,其實就是孩子「提醒」父母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如果父母們還繼續用原來的方式,不但換不來想要的結果,反而讓問題越來越大,如同前面的英子要逃離媽媽要跳海、小葉想跳樓等。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每個孩子也都需要父母的愛,那麼,父母如何愛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並從中獲取一份溫暖向上的力量?這是我們每個父母都需要思考的。
(作者:餘紅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