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現在一歲八個月,正處於意識萌發期,對周邊所有的事情都開始有自己的認知,但也隨著意識的萌發,對JoJo媽的依賴和黏性更高了。夜晚洗澡,必須是JoJo媽給她洗,其餘誰都不可以碰她,夜晚睡覺前喝奶,必須是JoJo媽衝奶粉,其餘誰衝都不可以,喝完奶要放奶瓶,也是必須JoJo媽去放,誰要都不給。JoJo爸爸說「剛好,都找媽媽吧,樂得清閒呢」。
如果問JoJo「愛爸爸還是愛媽媽」,JoJo毫不遲疑的回答「愛媽媽」,80%的孩子都是這麼回答,為什麼所有的回答都是一邊倒呢,其實,答案很真實,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爸爸的缺席致使喪偶式育兒。孩子的出生沒有拴住任何人,唯獨拴住了媽媽,生孩子之後的媽媽除了上班就是帶孩子,沒有時間與朋友一起逛街吃飯,沒有一點私人的時間做一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是爸爸們呢,依然像個單身狗一樣,隨時出去吃飯喝酒打牌,喝醉了回家倒頭就睡,從來不管孩子有沒有睡,孩子是幾點睡的。孩子每天與媽媽相處陪伴,自然覺得媽媽比爸爸靠譜穩妥,自然更愛媽媽。
爸爸低質量的陪伴相當於沒有陪伴。很多爸爸名義上是在帶孩子,但其實呢就是抱著孩子打遊戲,讓孩子對著手機看爸爸打遊戲。要不就是爸爸給孩子放動畫片看,爸爸在一旁玩自己的手機。JoJo媽還見過一次更離譜的,爸爸跟孩子玩捉迷藏,爸爸藏起來玩遊戲,孩子滿屋子找了半天沒找到。時間上與孩子相處並不是要點,要點是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內,爸爸陪伴孩子玩了什麼。如果爸爸帶孩子跳親子舞蹈,帶孩子玩積木,帶孩子玩滑滑梯或是帶孩子做手工,孩子既能看到爸爸的閃光點,也能體味到爸爸的用心陪伴,這才是高質量的陪伴。爸爸們低質量的陪伴可以說是敷衍,比沒有陪伴更惹人厭。
爸爸們的直男性格讓孩子誤解。有些爸爸很願意陪伴孩子,也想盡辦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但爸爸們的直男性格讓孩子誤解,望而卻步。就像女人肚子痛時男人說的「多喝水」一樣,爸爸們的直男性格讓孩子心生遠離。比如JoJo蹭到JoJo爸身邊,想坐到爸爸肚子上騎馬駕駕駕,奈何爸爸的直男性格發作,模仿JoJo慣說的「你走開」口吻對著JoJo撒嬌式說「你走開」,稚嫩的JoJo完全不懂爸爸的玩笑,生氣了。再比如JoJo洗完澡之後耍賴不肯穿衣服,JoJo爸問JoJo「你要穿衣服嗎」,JoJo回答「不要」,然後JoJo爸爸直接扔掉了JoJo的衣服,JoJo瞬間開始哭起來,很委屈的看著媽媽。孩子還小,不會理解成人的那一套,爸爸們需要像孩子一樣哄著玩逗著玩,孩子才能玩得開心。
JoJo媽媽並不是在埋怨爸爸們,爸爸們擔負著賺錢養家的責任,本就辛苦,理應體諒,但孩子也需要爸爸的陪伴才能更堅強更陽光。不管孩子是愛爸爸多一點還是愛媽媽多一點,爸爸和媽媽都不應該缺席孩子的成長和陪伴,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出謀劃策。
今日互動:你家孩子爸爸是怎麼陪伴孩子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