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一場單人旅途。
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是在飛往桃園在上海轉機時,我打開泡麵,去接熱水,想要像以往一樣對身邊朋友說「幫我看一下包~」,卻發現我身邊沒有人。我即將去往一個沒有任何人了解我的過去的地方,身邊沒有任何熟悉的人,但這些人即將組成我的現在,參與我的未來半年,甚至更久。
在到臺灣之前,我對臺灣的印象大概是KTV裡的繁體字,大陸美食街一定會有各大招牌打著「臺灣美食」的旗號,假期電視裡的偶像劇配上嗲嗲的臺灣腔,新聞時段裡藍綠的爭吵……我說不上對臺灣有什麼很具體的期待,但是第一次與桃園見面還是被它陳舊的面貌驚訝到了。一個朋友曾經說過「你要去到中國的舊社會了」,我當時還說「沒那麼誇張吧」。踏上臺灣,就像是走進了舊照片裡的世界,大巴車一路前進,風景也不斷後退,穿過這場小雨,到達了中央大學。
在臺灣的課程有相當一部分使用英文原文書以及全英文的學習材料,感覺西方的課本帶著一種冷幽默,作者時不時還會開兩句玩笑,還會附上奇怪又搞笑的詩,讀起來還覺得挺可愛的。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財務管理學的老師,上課非常嚴謹,很容易誤會他是個沒有什麼樂趣的刻板教授,但是日常生活中他也可以拖著行李箱在美國走過幾個街區就為了去吃一碗好吃的牛肉麵,感覺真是個很有追求的人。其實在臺灣的學習節奏真的非常慢,相比起廣西大學的圖書館還未開門前就有很多人排隊等候入館,有幾次我早上八點鐘到K書中心時竟然還是第一個人,並且一個能容納80人左右K書中心在日常一般都是不會滿座的。在臺灣,相當一部分學生會選擇延畢一年或者gap一年,延畢也不一定是因為課程不合格,也可能是想多在學校裡呆著,這樣可以有比較好的平臺去國外一年參加交換遊學項目。這對我來說蠻新奇的,畢竟在大陸,如果不是應屆畢業生,大概會面臨著很多找工作的麻煩和不友好的眼光。可能是臺灣有著一種比較包容的態度,對於年輕人不會一定要求他們馬上想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比起以「能養活自己然後繁衍後代」為一生追求,靜下心來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享受年輕的時光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即使最後還是走向了平庸生活,也希望是自己做出的選擇,而不是被生活推著走。有次和當地同學聊天,他說他的爸爸媽媽就希望他快樂的生活。我能感受到所說的這種快樂是沒有附加太多東西的,像是一種盲目樂觀,但又非常讓人羨慕。
校園的氛圍也很不一樣,晴朗周末的學校大草坪會有很多人來野餐,遛狗還有小朋友。周末的時候走在校園裡,看著草坪上小朋友在奔跑,狗狗們在曬肚皮,走過樹下的木道,像在一個大公園裡,確實有種認真在放鬆身心的感覺。學校裡的便利商店會貼心打折,還有不出售酒。不過中大的校園飯菜一言難盡,在此感謝全家,7-11對我半年以來的支持
這也許是一次相逢的盛宴。
這一百四十天裡,認識了很多各地的新朋友。只要你想,永遠不會獨行。我們一起去到花蓮的太平洋邊追逐浪花,去新竹騎機車兜風,去到臺中的牧場裡曬太陽打綿羊的屁股,去北投泡溫泉還要一邊看投資學考得還很爛,去棒球場看五月天演唱會,去到九份山城裡吃芋圓對著海岸線發呆,去臺南吃甜甜的鰻魚意面(難吃),我們攜手走遍大街小巷尋找臺灣當地的小吃美食,深夜吃著炸串窩在民宿的沙發上看電視,坐在青年旅館的廚房吃鹽水雞,嘗遍各家的珍珠奶茶,魚丸吃幾碗都不嫌多,花蓮夜市的酪梨牛奶什麼時候還能再喝到,章魚小丸子可以再要多一盒嗎,蚵仔煎吃了好幾家怎麼還是沒有很好吃?
買不到火車的座位票只好硬生生站幾個小時回學校,買啤酒炸雞回家裡玩遊戲聊天,從超市買菜回來一群人聚在一起打火鍋,跨年在又小又溫暖的烤肉館裡互相調笑……對於這麼多回憶來說,一百四十天真的太短了,短到好像無法承擔起這麼多的情感。我們在各自的時間線上生活了二十年左右,我們終於相遇了,跨越過山和海,我們終於相遇了。相互分享沒有彼此參與的前二十年,一起看臺灣各處的風景,一起體驗在臺灣的生活,再陪伴彼此之後的人生。一些好友直到今天還會聯繫,會分享我們回到各自學校之後的日常,即使我們經常抱怨中央的飯好難吃,坐車好難坐,還是很想回去,想回到我們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我很感激這段日子裡激勵我,陪伴我的所有人
也認識了很多臺灣當地人。我的房東大叔,有次問我「你知道我現在的夢想嗎?」我說:「安度晚年。」 房東:「我要買下後面那塊地擴張面積!」是非常有想法的老頭;宵夜街賣炸物的愛閒聊老爹,害怕發胖有段時間沒去吃,老爹還開玩笑說「你很久沒來看老爹了」;後門開餐廳的大叔也會說「有機會再回來看看」;賣麻油雞的阿姨跟我說「回去了要想我們哦」;帶我一起玩一起吃一起自習回家的狗狗;暑假認識的一起實踐的帶我在臺灣遊玩的朋友們;開學時買舊書,知道我是交換生還便宜賣書給我的同學;並不認識還囑咐我注意車輛的同學;在課上和我聊天台灣腔可愛吐槽課太硬的女生;拿著所有行李上公車時幫我拿上車的陌生女孩還有司機……臺灣人真的普遍熱情善良,「謝謝」常掛在嘴邊,讓我也非常想回報這份溫暖做一個溫柔的人。在讀大江大海時,龍應臺筆下的大陸在飛速發展中失去了人情味,在水泥森林裡變得冰冷,當我自己親身體會存在於別人筆下的,或者是劇集裡的臺灣,我無法反駁。我時常覺得大部分臺灣人內心都保持著一份天真的孩子氣,可以很大方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誠懇去期待一些美好的事情,可以真心去對待每個人即使是陌生人,這大概就是保存在這裡最原始的人情味。
旅途會結束,盛宴也會收場。
身處臺灣時我努力想記住很多細節,用力去體會這寫明了截止日期的一段時光,就像很多人一樣,我覺得這像是一場很長很長的夢,伸出手抓不住什麼具體的物件。其實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一個明確的意義,也不是經歷每段旅程我都會馬上成為一個全新的我,這片土地確實潛移默化了一些東西,我說不上來,而我也在別人的生活中留下痕跡,像是一種溫暖而長久的力量。時間這條永不停歇的河流不回頭奔向下個方向,我無法確定經它衝刷後是否還有能留下的東西,我不知道該用什麼順序或者說是方法才可以完全把這一切感受完整展示出來,但我無比肯定這一段非常閃耀。我時常覺得很焦慮,這一段像是忙裡偷閒去島上度一個很長的假,坦然地無所事事,坦然地拋下一切計劃隨心走走,偷偷丟下包袱在這個小島瘋狂奔跑。
那麼這段回憶,請繼續留在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