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兒童節,世界各地的少年兒童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在這樣的節日裡,小編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並不擁有Ipad、樂高、遊樂場、動畫片、電子遊戲(等等……)的古代兒童們,是如何慶祝兒童節的呢?
有人考證出「玩具」一詞產生於宋代,見南宋《夢粱錄》:杭州人家給孩子「抓周」,會擺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鬥等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然後「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供孩子「抓周」的物件中就有玩具。
在《武林舊事》、《夢粱錄》、《西湖繁勝錄》等著作中,可以輕易挖掘出一大堆玩具商品。
選官圖、簷前樂、粘竿、風幡、絹孩兒、符袋兒、彈弓、箭翎、鵓鴿鈴、風箏、象棋、竹貓兒、行嬌惜、宜娘子、鞦韆稠糖、葫蘆、火齋郎果子、吹糖、糕粉孩兒鳥獸、像生花朵、黃胖兒、麻婆子、橋兒、棒槌兒、影戲線索、傀儡兒、杖頭傀儡、宜男竹作、錫小筵席、雜彩旗兒、單皮鼓、大小採蓮船、番鼓兒、大扁鼓、道扇兒、耍三郎、花籃兒、一竹竿、竹馬兒、小龍船、糖獅兒……如果將這些玩具名目一一考證出來,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宋朝兒童生活史」了。
什麼?你覺得古代兒童玩具就是一些奇巧的小物件兒?宋代的小朋友就已經玩上了如今風靡全球的「芭比娃娃」,宋代的版本叫做「磨喝樂」,其名字來自梵文,為音譯,所以有時又寫成「摩喉羅」、「摩侯羅」、「摩睺羅」、「魔合羅」。
這些「磨喝樂」以土木材料製成,身材、手足、面目、毛髮栩栩如生,還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裝。「磨喝樂」可能還有固定的造型,以男女童子手執蓮花、蓮葉為特徵。
相比固定成型的現代玩具,古代兒童的玩具多需兒童自己從生活中取材,DIY及動手操作,具有更多探索與創造的空間,從中獲得豐富多彩的物理經驗,不易玩厭。
看看圖中這個姐弟二人玩得入神的玩具——棗磨,便會對古代人巨大的腦洞知曉一二。
取鮮棗三枚、將一棗橫切去半,露出棗核,再用三隻竹籤將其鼎足而立;取細長的竹篾一根,兩端各安紅棗一枚,置於棗核上,找到平衡點,輕輕一撥,旋轉不已。
怎麼樣,物理學的不好,是不是都看不懂呢?
就像棗磨一樣,很多古代玩具都有著十分精巧的構思,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木偶。
木偶在宋代叫做懸絲傀儡,雖然懸絲極易穿幫,但是在有趣的情節之下娃們視若無睹,眼裡只有這個會騰雲駕霧的小人。
宋代懸絲傀儡戲之發達,超乎我們的想像,竟然構思出如此限制級的恐怖木偶戲,對嬰兒放映。小骷髏那密布全身關節的懸絲,不知道是不是連腳趾頭都能動呢!難怪嚇壞了母親,卻吸引嬰兒撲上來。
說起古代娃們的戶外運動遊戲,那就更令今天的娃們豔羨了。以為拍皮球、玩滑板就很高端嗎?古代兒童玩的可是「高爾夫」(角球)哦!
圖中這場角球比賽則出現了混亂局面,兩夥兒娃丟下球和拍,開始激烈的你爭我搶,他們在爭搶什麼?籌,是捶丸的計分工具。成人版的籌是木牌,低幼版中被換成了小棍兒。
「高爾夫」玩膩了?蹴鞠也是不錯的替代品!少兒足球棒棒噠!
古人還非常注重兒童智力的開發。比較常見的智力遊戲代表是九連環:
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把玩時,按照一定的程序反覆操作,可使9個圓環分別解開,或合而為一二。林妹妹同款哦!
如果你覺得九連環不夠燒腦,那麼一定不要忘記嘗試「華容道」哦!
「華容道」是借三國赤壁之戰中的故事而設計的一種兒童拼擺遊戲,圖形構成並不複雜,但所包含的原理卻頗為玄妙,有數學運籌學的原理在其中,被國外學者稱為智力遊戲世界四大不可思議之一。玩法是利用「出口」處兩個空格移動其他板塊,用最少的步數將「曹操」從圖形底部移出出口。如今類似華容道的拼圖遊戲已經有很多種類,受到許多孩子的喜歡。
類似「燒腦」的遊戲還有孔明鎖。
傳說春秋時代魯國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明,用6根木條製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拆開。兒子忙碌了一夜,終於拆開了。在三國時期孔明把魯班的這種發明製成了一種玩具——孔明鎖。
看了這麼多有趣的古代玩具,你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有一種嘆(不)為(明)觀(覺)止(厲)的感受呢!
小編呼籲年輕的父母們,在給孩子買ipad、樂高這些「炫酷」的玩具同時,不要忘了中國傳統的玩具創造哦,也許您的孩子可以在傳統的遊戲裡發現一片新世界!
來源 新華網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