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rock作為目前在中國大火的音樂風格,被翻譯為後搖。許多這類單曲在網易雲上都能輕而易舉地突破999+評論,你可以隨便打開一張後搖歌單,隨便點開一首單曲,可能會讓你驚奇「這些單曲這麼火,我既然沒聽說過」(身體放鬆,思維跳舞。)。
其實這種以Post開頭的音樂風格還有很多。例如Post-disco,Post-dubstep等等。這篇文章將告訴你什麼是Post-dubstep。
我們國人總是在說自己國家素質真差,整天在網上撕逼。什麼事都撕,國外多好,文明有教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感覺。真的是這麼想就錯了,牆另你不了解世界。2010年左右Dubstep從英國傳入美國,被美國人做成Brostep的時候,美國和英國跨國撕逼就跟打仗似的。大部分電音愛好者沒有經歷過那個時期,除非你跟我一樣在那個時候就聽Dubstep和Brostep(你喜歡的是Dubstep還是Brostep?一文分清。)。
你現在仍然可以在牆外將Dubstep和Brostep一起搜索,那些撕逼的記錄至今還有一些存在。打開Soundcloud聽當年的Brostep作品,或許每首的評論底下都在撕逼。守舊派英國Dubstep愛好者給美國Dubstep起了這個名字,為了區分兩者。老實說,Dubstep和Brostep的區別很大,本來也就應該區分。但我也一直是客觀的立場,因為我非常喜歡兩者。
Brostep的高溫讓Dubstep走向冷門。當時一堆夜店原本播放Dubstep也轉向播放Brostep,英國自家的老牌Dubstep製作人也基本都轉型做Brostep了。Skream最近的現場都是放Disco/Techno之類的東西了。
這並不是一個突然的過程。Dubstep因為時代的發展走向Post-dubstep,才有了Brostep。相比之下大家對Post-dubstep還更沒有什麼理解。既然Post-rock翻譯為後搖,那Post-dubstep就可以翻譯為後回了。
2010年左右,Post-dubstep一詞誕生在英國。其實就是在Dubstep的前提下融入大量Ambient和R&B元素形成的音樂風格,並且將原本140的BPM變成130。Dubstep當時在英國發展為Post-dubstep,到了美國卻變成了Brostep。Dubstep不等於Post-dubstep不等於Brostep,但後兩者都是前者的分支。
其實Post-dubstep和Chill-step更像,和Dubstep/Brostep反而一聽就能知道區別。Post-dubstep是Dubstep和Ambient/R&B的合體,它有明顯的Ambient元素。而Chill-step是Dubstep和Chill-out的合體,它有明顯的Chill-out元素。儘管它們能給你相似的感覺,但音色是不一樣的。Post-dubstep是Future Garage的重要組成部分,而Future Garage是Future Bass的重要組成部分(放棄無知的反駁。認識了它爸,再認識一下它媽。)。
舉例一些Post-dubstep單曲。最後一次提醒,現在舉例的單曲都會是牆內有的,方便大家搜索(我為什麼不把推薦的音樂插入文章裡?):
Whisper (feat. emalyn)——Crywolf
Bury Now (feat. Lis)——Crywolf
Angels——Crywolf
Intro (feat. emalyn)——Crywolf
Too much to lose——Sun Glitters
Downliners Sekt——Silent As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