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搖無關夏天

2020-09-06 小鹿角APP

THAT'S OK.

文|思涵

編輯|木子

排版|思涵

設計|阿蒙

秋意漸濃,蟬鳴漸去,但《樂隊的夏天》還在繼續。

《樂夏2》開播至今,隨著競演賽、改編賽的進行,不同樂隊的風格在節目中被逐一呈現,我們能夠較為明顯地感知到,相比去年,這一季的參演樂隊風格更加多元,也更加先鋒。

有主打原生西北民謠的野孩子、唱廣東方言搖滾的五條人、車庫復興、老學校朋克風格的Joyside,也有專注實驗、氛圍音樂的Mandrain、電子核樂隊超級斬、帶有世界音樂和流行元素的HAYA樂團......

搖滾、朋克、電子、實驗、金屬、核、民謠一一被囊括其中,顯然,今年的《樂夏》終於成功為自己正名,不再是樂迷口中所調侃的「搖滾樂的夏天」。

然而,這一切對於這一群人——後搖樂迷來說,究竟是誰的夏天似乎都與他們無關。畢竟「沒有主唱」的後搖樂隊還尚未被納入可參賽的樂隊風格中。

而說到後搖。

其起源在於,上世紀90年代,一群反對傳統搖滾樂中重複旋律的樂隊,本著打破、顛覆、解構傳統搖滾樂傳統架構、注重純粹聲響和音色,而非沉迷於旋律和歌曲結構的內核與目的,創造了這種新的音樂風格,並在後來被命名為「Post-Rock」即「後搖」。

通常來講,大多數後搖作品都較偏向於純樂器演奏,基本沒有歌詞。即使有人聲的出現,也僅僅作為豐富聲音層次,渲染情緒的附屬聲部。

這一曾在上世紀90年代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類型,在中國依舊小眾。而「小眾+無歌詞」,也就構成了綜藝節目並不考慮後搖樂隊的最大原因。

畢竟,相比膾炙人口的歌詞和旋律,單純的器樂音樂,沒有歌詞的文字性提示,加之綜藝節目的娛樂性以及節目面向的大眾審美需求,都讓十分主觀的後搖音樂難以進入評判系統。

不過,隨著聽眾口味細分化的時代到來,作為小眾音樂的後搖也逐漸在中國獨立音樂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尤其近幾年音樂流媒體和現場演出的發展下,各類型音樂人有了推廣作品的渠道,人們有了更大自主選擇音樂作品的空間,個性鮮明的後搖也就漸漸找到了自己的聽眾。

作為一種感性的表達,的確很難用文字來簡單、直觀地定義究竟什麼是後搖。但在每一首後搖作品裡,樂隊們想要創造什麼,聽眾們想要聽到什麼,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

供給我們情緒的鏈條

但並不對具體故事多加構造

01

《死在旋轉公寓》是發光曲線2011年同名專輯中的單曲,專輯介紹中說到,「充滿熱情,充滿想像,充滿能量,充滿瘋狂,充滿羞澀,充滿每一根脈絡的未知可能性……」

樂曲本身是神秘的,也的確充滿著很多人們已知卻又依舊帶著神秘色彩的生活符號。

歌曲開頭就以紙張被撕碎碎的聲音採樣和作為旋律軌道的八音盒音色作為開頭,接下來是更多的紙張被揉搓、筆尖在滑動的聲音,而隨著採樣的聲音變大,寫字的人好像越來越急躁,畫下了什麼,卻又馬上摧毀,想創造什麼,可過後又想抹掉他們。

歌曲塑造了一個聽眾都熟悉的場景,聽眾們也許從這樣一個完整的場景裡獲取材料去塑造自己腦海中的畫面;也許從一些碎片化的聲音裡篩選提取可用的材料,比如筆尖摩擦紙張的速度的急緩,純粹的紙張的聲音,亦或是筆尖的聲音......

隨著採樣的結束,樂曲也戛然而止。在一小段的停頓後,一把吉他以孤獨的小調開始了獨奏,隨後加入了另一把吉他和貝斯進行簡單的和聲,但又像是第一把吉他的影子,依舊陰鬱而孤獨。

接著,手風琴的音色也被加進來,以圓舞曲的標誌性節奏作為樂曲的基調,為樂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後加入的弦樂音色,則像是一個人在沉默許久後的獨白。

在不斷的豐富聲音層次之後,終於迎來了樂曲的高潮部分,加入了鼓組以後,樂曲變得更加有衝擊力,這一切仿佛都是為了烘託弦樂的獨白,而最終,一切卻又都化為吉他在空間中的迴響,漸漸消失。

樂曲整體結構與搖滾音樂不同,沒有人們常常聽到的主旋律—橋段—主旋律—橋段,只是單純的塑造了一種音樂情緒的變化,好像講了一個只有情緒的故事,故事內容和場景則需要觀眾從中尋找線索,為自己的世界塑造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場景。

這也與後搖本身的創作模式有關,後搖所引用的理論大部分與海德格爾的解構主義有關,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方式,讓樂隊給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空間,用同一首音樂,去表達不同的豐富的故事,也許是很多後搖樂隊們所希望的。

02

儘管沒有主唱,但也並非所有後搖都全然沒有人聲出現,相反,許多後搖樂隊樂於以聲音採樣的方式去引用一些對話或人在某時刻的聲音狀態,構建一個碎片化的場景,但卻並不影響觀眾自身構建的故事框架。

《Little Prince》是後搖單人團Saul在2006年發行的一張國內後搖界都叫好的專輯《Strewberry》中的單曲。專輯介紹中說到,「這是一個人的音樂旅程,他獨自走過夏雨冬雷、春傷秋悲用沿途風景娓娓道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樂曲以一個人急促的喘息聲音採樣作為開頭和結尾,而聲音卻是站在聽眾的視角所發出。開頭的聲音採樣沒有背景音樂,使得這種聲音與聽眾靠的很近,仿佛聽眾自己的喘息聲一般。

採樣的出現,像是給觀眾的情緒出了一個命題作文——如果你在急促的喘息,你能感知到什麼?

#

那麼,後搖真的總是喪嗎?

顯然不是。

後搖更多的是將聽眾對於歌曲的情緒感知交給聽眾自身,「從後搖作品中你能夠聽到什麼。」

作為極具個人色彩的音樂表達,後搖注重情緒和氛圍的渲染,其中,有溫暖、有積極、亦有悲傷與負面。但我們並不能簡單粗暴地將它歸類於喪文化,它是幻想,是情緒,有時候也可以是令人安心的鎮靜劑。

這是晨曦光廊在2013年的音樂作品《60km/h》,關於追夢。

晨曦光廊在專輯介紹裡提到:「此張作品獻給所有所有追夢中的過程那才是真正精彩的生命歷程。這是屬於我們最舒服的追夢方式帶著我們前往夢想大道的方式。我們不走快捷方式,不求投機,一直以來都是用著最舒服的速度朝著自己的理想大道前進,與其停滯不前的猶豫,不如毫無顧忌的前進,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歌曲的人聲採樣中寫道「本次列車沿途停靠:失望—痛苦—分裂—自省—領悟—覺醒—重生」。

從開頭起,空靈明亮的鋼琴旋律不斷重複,像是帶人們走向憧憬中的遠方。隨著音樂的進行,出現在開頭的雨滴聲,也漸漸消失,也許是走向光芒照耀之處的暗示,好像接下來一切光都將覆蓋我們,那是從未體驗過的溫暖,是新奇,是不用對抗黑暗的安心,就像晨曦光廊的名字一樣,我們穿過充滿晨光的走廊,走向理想中的幸福。

沒有過多歌詞,展現創作者心中更純粹的東西。對於聽眾而言,像是一種靈魂,可以穿梭於任何人的故事之中,也許是重壓之下的生活,也許是人們神秘怪誕的夢,也許是人們走向未來的期待。

對於聽眾的限制被放開,後搖成為一間情緒博物館,收藏著各種或複雜或單純的情緒。

在中國,後搖具體何時傳入已經不得而知,但開始有所發展是在二十一世紀,至今也不過短短的20年左右而已。

1997年起,以戈多、沼澤、甜梅號、惘聞等為代表的最早一批本土後搖樂隊成立。發展至今,這一音樂風格或在國內的確還是小眾。作為本身就主張打破搖滾的束縛,具有實驗性質的音樂類型,它還在發展當中。

個人色彩鮮明、追求情緒化的特徵,也許註定後搖無法像流行樂一樣被大眾接受,但這顯然不會妨礙它在自己的小眾領域中服務於創作者和聽眾的情緒。

後搖無關夏天,喜歡它的人,繼續感受就好。

-END-

五條人:我們和馬爾克斯是同門師兄,都是卡夫卡的弟子

五條人的音樂好像什麼都有,但聽起來又只能被定義為"五條人」。

《樂隊的夏天2》改編賽競演圖鑑(二)

《樂隊的夏天2》改編賽競演第二部分開啟。

ABOUT US|關於我們

詩焓文化創立於2014年9月,我們以領先時代的思維與行動力,幫助行業夥伴持續取得超越期望的成功。詩焓文化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行業分析師團隊,致力於打造流媒體時代下的新型智庫服務機構。我們在「音樂版權」「現場音樂」「音樂教育與硬體」「音樂傳播」「娛樂營銷」 「藝人經紀」「流媒體」「文化資本」「文化旅遊」「青年文化」等十大垂直領域建立起行業研究中心,為客戶提供研究報告、品牌策略和數據服務。

CONTACT US|聯繫我們

投稿請致信

congli.zhang@chinambn.com

稿件一經刊用,根據文章質量,提供500–1000元稿費

——有價值的音樂知識興趣社區

資訊、報告、教育、招聘、社區

左右滑動 了解

相關焦點

  • 後搖無關夏天
    文|思涵編輯|木子排版|思涵設計|阿蒙秋意漸濃,蟬鳴漸去,但《樂隊的夏天》還在繼續。《樂夏2》開播至今,隨著競演賽、改編賽的進行,不同樂隊的風格在節目中被逐一呈現,我們能夠較為明顯地感知到,相比去年,這一季的參演樂隊風格更加多元,也更加先鋒。
  • 小眾後搖也有夏天,五支代表性的國產後搖樂隊推薦
    從理論上說,如同「後現代主義」於「現代主義」一樣,「後搖」企圖顛覆搖滾樂的基本概念與傳統結構,在使用基本相同的樂器的情況下,打破了搖滾樂的形式拘束,在節奏、旋律、和聲、音色以及和弦進行甚至時長上都有所區別,大多數後搖都沒有人聲,有人聲的也大部分是作為樂器的效果出現,沒有明顯的旋律線和歌詞。
  • 後搖的夏天!一起「上山」站樁撒野
    」對你來說,後搖是什麼?BE 充滿孤獨、美麗而悲傷的音樂氣質,則成為了後來很多後搖樂隊表達的主題。就連魔怪用的 Fender Telecaster 都成了後搖樂隊們的「標配吉他」。網傳的中國後搖地圖有據可查的中國後搖第一次集體發聲是在 2009 年 9 月在廣州舉辦的「聲銳」後搖音樂節,其後是2011 年 10 月在北京麻雀瓦舍舉辦的「MAKO」後搖音樂節。
  • 後搖
    你會思考一些從未想過的事兒,去思考一些無關世俗的事兒,去拋下「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的包袱,去自我短暫的升華。  還有一種「賢者時間」不同於上一種,是價值觀的碾壓之後帶給你的從新思考。這時候你不站在一個人的角度,可能是中華民族,可能是整個中國,還可能是整個人類集體,直到最後你會去思考宇宙。
  • 後搖元年,文雀樂隊如何拒絕形式化後搖?
    聽文雀的歌,會發現沒有傳統後搖緊密的音牆或是慣有的末日悲涼,他們更喜歡稱自己為「器樂搖滾」,拒絕一切形式化的束縛,對於傳統後搖長線條的音牆,劉佳說他們四個人的性格可能做不了這種音樂。「很多人一聽後搖,就是那種長線條,我不願意說我們是(後搖),更願意說器樂搖滾。比如我這首是一個又長又悶的歌,大家覺得這隊玩傳統後搖的,但下一首我們可能就玩技術拍了,所以沒必要下這種定義。」
  • 《王者榮耀》露娜後搖怎麼取消 露娜後搖取消方法介紹
    導 讀 露娜後搖取消方法:1、利用走位取消攻擊後搖,在普攻第一次完成攻擊前搖的時候,當你的英雄準備收武器(攻擊後搖)移動自己的英雄就可以很快速的再次打出第二次普攻
  • 現在的後搖怎麼了?
    後搖亦不外如是。不要A-B-A的範式,也不要激勵人心。先低沉靜謐地鋪陳情緒,然後迎來暴烈的吉他音牆。以反對傳統搖滾三大件的姿態出世——同樣玩電吉他、鼓和貝斯,搖滾是悅耳的和弦、持續的鼓點加上動人的旋律,後搖卻完全使用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創作理念。
  • 你應該嘗試「後搖」
    什麼是後搖?它是一種小眾的音樂風格。如果你上網查詢,你會發現貼給後搖的標籤永遠是「孤獨」、「抑鬱」、「喪」等負面陰暗的詞句。這和喪文化有些許關係,現在不少年輕人都喜歡喪,再加上「網抑雲」這個爛梗的泛濫,我一度擔心後搖成為和《人間失格》一樣被某些人用來裝喪、裝抑鬱玩爛梗的工具。
  • 老牌後搖樂隊48V參演2020成都後搖日
    儘管憑藉創造力和中國元素,48V早已被國內外後搖樂迷熟識,這支成立超過15年的老牌樂隊卻一直低調,且演出寥寥。而此次參演2020成都後搖日,終於讓久違的關注者得識近況。  在2006年籤約後搖廠牌1724唱片之後,48V於同年12月發行首張全長唱片《南方》。
  • 後搖青年裝逼速成指南
    下面讓我們來參考一下後搖大團MONO中男樂手的髮型樂隊靈魂Taka(右二)擁有最為標準的男性後搖髮型MONO作為日系後搖的代表性樂隊,其樂手的造型也非常「後搖」,堪稱後搖「標準化模板」。惘聞樂隊的謝玉崗也擁有標準的「後搖髮型」有些硬核的韓國後搖樂隊Apollo18的樂手們在「後搖標準頭」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和拓展,為後搖男青年的髮型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Apollo18在髮型上有所創新,你學到了嗎?筆者也學著以上前輩的髮型修整了自己的頭髮,您看,後不後搖?
  • 最全後搖單人團科普
    這就是後搖單人團,很純粹。一個人如何寫歌?如何錄歌?要擁有哪些必備技能?值得推薦的後搖單人團有哪些?\ 後搖單人團要會什麼作為一個後搖單人團,要獨自開始自己的創作道路。這就表示,你至少要會使用創作的樂器。
  • 幾首適合發呆的後搖
    昨兒和朋友去海邊跑步,路上一直在放後搖,讓我回憶起不少老歌,那就聊聊後搖。演奏者在臺上一般不會像Rocker那樣又蹦又跳,會比較安靜自我,下面是後搖樂隊的典型颱風,誰也不吊的默默演奏。(也許可以說是性冷淡風?)
  • 2020 中國後搖大盤點
    E 君在這裡總結 2020 年的中國後搖發布記錄以及趨勢,帶大家回顧這一年,也希望明年能好一點。讓我們開始吧。首先,盤點一下本年度國內後搖樂隊新發的作品。2020 算不得「後搖大年」,總體來說,無論是發片的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足以讓人驚喜。不過疫情期間,製作唱片已經不易,大家還是應當鼓勵。以下為國內後搖樂隊本年度發布記錄,排名不分先後。
  • 技能後搖可以取消,那前搖怎麼辦?其實技能前搖與後搖大有文章
    在王者峽谷中,一直存在著前搖與後搖的說法,而且這種技能操作機制,讓玩家很是厭惡,不管是後搖還是前搖,對英雄的操作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技能前搖,因為技能前搖出現在技能傷害之前,在某些特定的時機,恰恰是因為技能的前搖,而與敵方的對拼中處於下風。
  • 日系後搖走出的溫暖單人團
    國內不少後搖樂隊個人計劃往往走向氛圍或者電子,而歐美系後搖樂隊走出的個人計劃依舊有不少後搖。不同的是,日系後搖樂隊樂手發展出的個人計劃風格往往與樂隊風格甚有區別。Haruka Nakamura 中村遙,本是日本爵士/後搖樂隊 Nica 的靈魂人物,自學鍵盤和吉的他,吸取了古典和民謠的因素,顛覆了傳統後搖的模式,擅長用吉他和鋼琴製作出令人心安的原聲作品。
  • 改錐、鋸條、螺絲刀……無所不用的後搖樂手!
    」的毒,後搖是真的有毒。關於後搖其實一直沒有很準確的定義。在社交網絡不乏會看到很多人的評價:關注後搖的人都是「怪胎」、年輕人不要老聽後搖、後搖聽多了會抑鬱...豆瓣上有條消息甚至說有個日本女學生自殺,被發現時公寓裡播放的就是後搖樂隊 MONO 的《pure as snow》,這些都為後搖成功披了層神秘外紗。有一種說法稱後搖第一次被定義是在90年代中期。
  • 行舟後搖:金融危機中的後搖青年
    在後搖音樂普遍自我陶醉、綿延而形而上的空氣中,有一支後搖樂隊卻不憚以用他們的音樂來表徵後政治時代和金融危機中整個世界的困局和青年人的「蝸居」。他們是Maybeshewill(也許她會),由英國萊斯特的Robin South、John Helps等五個年輕人組成的後搖、另類搖滾樂隊。
  • 聽後搖,輕音樂真的會抑鬱嗎?
    聽後搖,輕音樂真的會抑鬱嗎? 其實這兩者沒有什麼很大聯繫了,只是聽這些音樂會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代入感,如果你開心,你會一直開心,如果你不開心,就會被帶入情緒,沒有歌詞嘛,所以一首後搖,在每個人的耳朵裡就是不一樣的曲子。而抑鬱是各種現實真實事件引導的心理疾病,不是幾首歌曲就能讓你在睡不著的深夜裡抑鬱成疾。
  • 泰國後搖 Inspirative 2019 中國巡演
    中國文化市場網涉外營業性演出公示顯示,泰國後搖 Inspirative 2019 全國巡演已經批覆。
  • 後搖合輯《九耳玖支》破殼而出 今日全球發
    網易娛樂11月3日報導 歷經數月籌備,由文雀音樂工作室發起的後搖樂隊合輯《九耳玖支》於今日由索尼音樂進行數字版的全球發行,同時實體唱片將以雙張CD形式呈現,同步在大陸及臺灣地區發售。關於《九耳玖支》後搖合輯此張合輯收錄了文雀、SNSOS、16層、鬼否、重返袖珍時光、沼澤以及香港的Life Was All Silence,和來自臺灣的晨曦光廊。九組優秀的後搖樂隊,九首作品,仿佛後搖的藝術空間,聽一切變換,感受不可思議的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