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金鎖記》:一個女人的瘋狂史

2021-02-20 娜姐的光影筆記

©️TITLE圖片來源話劇版《金鎖記》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裡,給了張愛玲的名篇《金鎖記》至高無上的評價:「據我看來,這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金鎖記》的道德意義和心理描寫,極盡深刻之能事。」

 

重看這篇小說,我的感覺是既驚豔又毛骨悚然的。

 

比如小說的結尾,曹七巧瘋狂、壓抑又痛苦的一生即將燈枯油盡,張愛玲這樣描寫:

 

「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輕的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

這個畫面太恐怖了。我想起小時候住姥爺家,曾外祖母已經90多歲,她的房間裡終日瀰漫著陰森的,發黴和腐爛的氣息,一把形銷骨立的身體。生命的跡象日漸微弱,像植物被抽掉了水分,慢慢地風乾了。

 

曹七巧是個悲劇的角色。她一生戴著黃金的枷鎖,用這枷鎖劈殺了幾個人,自己也陷入瘋狂和暴戾,最後帶著所有人對她的恨意死去。

 

這個女人有著怎樣的一生,這枷鎖又是什麼呢?我們從頭細說。

 

曹七巧的家裡是開麻油鋪的,少女時代的她是個爽直潑辣的姑娘,會挽起大鑲大滾的藍布衫袖子,露出雪白的一雙手臂,上街買菜去。她會跟肉店裡的夥計,裁縫的兒子調情,他們喜歡她,也喜歡跟她開玩笑。

 

後來她嫁人了,被賣進了簪纓望族姜家。對方是姜家的二少爺,患先天性的軟骨病,是個殘疾人。

 

這樁婚事,曹七巧在家庭和門第上算是高攀了,但是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情感和性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又因為自己的出身和個性被家族排擠,漸漸地,她在這個家裡成了不遭人待見的異類。

 

深宅寂寞,曹七巧抽起了鴉片。因為不受待見,她更加由著性子為所欲為,講一些露骨的瘋話,連下人都不把她放眼裡。

 

她還愛上了姜家的三少爺季澤。

姜季澤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一個花花公子,喜歡流連風月場所的紈絝子弟。姜季澤剛娶了媳婦,曹七巧酸溜溜地當著人家夫妻的面說,「總算你這一個來月沒有出去胡鬧過。真虧了新娘子留住了你。旁人跪下來求你也留不住!」

 

然而,姜季澤再輕佻,也就只是捏捏曹七巧的腳。他知道不能招惹家裡人,更何況,曹七巧又是那樣一個瘋子,什麼事都能鬧得人盡皆知。

 

這裡面還有一個插曲。哥哥嫂嫂順道來看曹七巧,這時她已經結婚五年,有了兩個小孩,在姜家受盡折辱。她當然恨自己的哥哥,當初就是哥哥為了貪錢,才把她嫁進了姜家——

 

可是,曹七巧的態度是,恨歸恨,嘴上再厲害不饒人,心裡還是對他們很好,臨走送嫂子一個四兩重的金鐲子,連侄子侄女們都有禮物。

 

小時候沒讀懂這個插曲,現在看來更覺悲傷,那黃金的枷鎖,不僅是物慾和情慾壓抑與扭曲,更是傳統女性對於「父權」的麻木認同。

曹七巧的前半生,是一個可憐的受虐者。如果故事寫到這裡就完了,那就不會是一篇傳世的經典名著了,更精彩與可怕的,是曹七巧的後半生,她從受虐者,變成了一個瘋狂的施虐者。

 

十年之後,婆婆和丈夫相繼去世了,姜家分了家,曹七巧終於得到了她忍辱負重好不容易得來的房子和財產。她應該揚眉吐氣了吧?然而,恐怖故事才剛剛開始。

 

因為這錢來得太不容易,是她熬盡了青春,快樂和全部心血換來的。因此,她處處提防,看誰都像是要騙她的錢。

 

沒有什麼,是比清醒的痛苦更痛苦的事了。

姜季澤忽然來找曹七巧,一番懇切深情的表白,說自己一直都愛她,可又不能愛她。為了躲著她,他才外頭玩,把產業都敗光了。

 

曹七巧有那麼一剎那,也做起羅曼蒂克的夢來,「當初她為什麼要嫁到姜家?為了錢麼?不是的,為了要遇見姜季澤,為了要與姜季澤相愛。」

 

可很快她就清醒了。

 

張愛玲就是這樣,透徹玲瓏,她筆下沒有真正糊塗的女人——曹七巧哪怕當初愛得那麼痛苦,「為了按奈自己,迸得全身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

好不容易開始了新生活,他卻來騙她的錢,她的錢是容易的麼,是她賣掉一生換來的。

於是她把他轟走了。

他走了之後,她又跑到窗前掀開窗簾看他,「姜季澤正在弄堂裡望外走,長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風像一群白鴿子鑽進他的紡綢袴褂裡去,哪兒都鑽到了,飄飄拍著翅子。」

這時的曹七巧,還是有感情的。她恨,恨他來騙她的錢,恨自己為什麼要戳穿他。「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

 

恨與愛是一體兩面,如果沒有愛,也就沒有恨了。

後來的曹七巧更加瘋魔,她沒有快樂過,所以見不得別人快樂,連自己親生兒女的人生都要剝奪。

 

七巧的兒子長白娶了媳婦,她到處講兒媳婦的壞話,每到晚上就讓兒子給自己燒煙,打聽兒子和媳婦間的私密,這煙一燒就是一夜,故意讓兒媳婦守空房。

 

更要命的是,她把打聽出來的兒媳那點私事,還在麻將桌上當著親家的面開玩笑。結果兒媳很快死了,她又給兒子娶了姨太太,姨太太一年後也吞鴉片自殺。

 

曹七巧對女兒長安也是毫不手軟,看到長安上學很開心,就硬不讓她在上學。長安13歲了,七巧卻心血來潮要給她裹腳,痛得長安哇哇亂叫,僕人都勸也沒有用。

 

長安生了痢疾,七巧不讓她看醫生吃藥,卻要勸她抽鴉片。不願意讓女兒嫁人,覺得哪個男人都是看上了自家的財產,怕人家來侵吞家產。

 

後來長安終於在堂妹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中意的男人童世舫,也被七巧生生拆散了——童世舫來家裡做客,她故意悠悠地說,別著急,長安抽完鴉片就下樓來。

……

曹七巧是徹底地瘋了——她用一生換來的錢財,這錢財沒有令她快樂,卻使她更瘋狂。她瘋狂地控制自己的孩子,獲得一種扭曲的,虛空的勝利。


夏志清評價說,「七巧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可是更重要的,她是她自己各種巴望、考慮、情感的奴隸。」

時代走到今天,我依然可以依稀看到無數曹七巧的影子。

他們一生空虛,沒有體驗過真正的愛,也沒有在事業上體驗過價值和成就感;有的只是終日惶惶和算計,並且算計得來的一切,也無法彌補他們的痛苦、空虛和失去。

於是他們控制自己的孩子,以愛和孝順的名義擺布孩子的人生——他們要寄生,因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完完全全地虛度和浪費了,所以把自己的意志凌駕於孩子的肉身,重新活一次。

讀《金鎖記》的過程,是既興奮又快樂又恐懼的。

你知道最棒的是什麼嗎?是我們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去窺探人性的深淵,並且不必經歷那樣的人生。

更多張愛玲系列:


《傾城之戀》:男人才追求真愛,女人只想搞錢

《紅玫瑰與白玫瑰》:其實哪種女人都不好惹

《第一爐香》:有欲望、仇恨、自欺,唯獨沒有愛情

...END

我的新書《願你野蠻生長,最終閃閃發光》在噹噹/天貓/京東預售啦,預售2000本籤名版!噹噹購買連結:

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76017.html

也可在天貓和京東搜索書名購買,感謝支持。

本期作者:李娜,一個瘋狂又理性的水瓶座少女。輕度古怪,中度文藝,重度八卦愛好者。新書《願你野蠻生長,最終閃閃發光》熱賣中,公眾號:與爾同消萬古愁(shovidnana)

相關焦點

  • 《金鎖記》|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01《金鎖記》受到的評價很高,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甚至說「這是中國自古代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自古以來」、「最偉大」,多猛的字眼。
  • 《金鎖記》| | 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
  • 陳思和談張愛玲《金鎖記》
    也許這些評價都有些過分,但《金鎖記》是張愛玲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感到心靈震顫的一部,大約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對《金鎖記》也有不同的理解。我先講一個故事:十多年前,《金鎖記》曾經被改編成話劇搬上舞臺,當時編演都希望一位著名表演藝術家來主演曹七巧,這位藝術家是我的朋友,沒想到她認真讀了劇本以後卻婉言謝絕了。為此我特意問她為什麼不願意演這個角色?
  •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
    1943年文學體裁中篇小說作者張愛玲《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張愛玲另闢蹊徑,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
  • 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二)
    點擊以下藍色文字,收聽張愛玲《金鎖記》1: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一)《金鎖記》無疑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 【名著導讀】《金鎖記》張愛玲
    《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 張愛玲《金鎖記》:什麼樣的女人,用欲望榨乾了自己和兒女?
    在張愛玲眾多的文學創作中,《金鎖記》是一部獨特的小說,它長期以來被忽視,甚至遭遇偏見,不少讀者認為作品中的人物變態、扭曲,最後每個人的結局都悲慘,因而閱讀體驗不很愉快。但傅雷對它的評價相當高,認為這是張愛玲所有作品中,寫得最好的一篇,把它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穫」。
  • 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話劇《金鎖記》 7月來渝
    7月8日,由張愛玲名作《金鎖記》改編的同名話劇將登陸重慶。此次來渝的話劇版本由香港女導演許鞍華導演執導,著名女作家王安憶編劇,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出演女主角。據悉,此劇曾在香港創造了連演14場的轟動效應。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演出仍然座無虛席,備受追捧。
  • 大家丨改《金鎖記》為《怨女》,張愛玲人生下半場的變與不變
    1944年5月,傅雷以「迅雨」為筆名在《萬象》月刊第三卷第11期發表《論張愛玲的小說》,其中說:「它(《金鎖記》)是一個最圓滿肯定的答覆……是張女士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可是同月,張愛玲寫散文《自己的文章》,對傅雷的誇獎和批評全不買帳。
  • 張愛玲寫作上的受辱史
    1966年秋天,張愛玲的老公賴雅癱瘓在床,她給香港的友人宋淇夫婦寄去《怨女》的書稿,宋淇夫婦竟然沒有收到。好玩的是,不久後,臺灣的《皇冠》雜誌開始連載這一版遺失的《怨女》。張愛玲聞訊後,立即全權委託正在臺灣的夏志清去找《皇冠》的出版人接洽版權的事情。    她在給夏志清的信裡,還專門將給平鑫濤的信件附了副本。
  • 張愛玲《金鎖記》:一部讓人膽戰心驚的小說
    它就是張愛玲的《金鎖記》:一個女人發瘋然後把周圍人都逼瘋的故事。對於張愛玲,相信你不會陌生,她在寫作方面極有天賦,就像她自己說「出名要趁早」那樣,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作,12歲發表作品,是舊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
  • 張愛玲《金鎖記》
    今天,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張愛玲的《金鎖記》。    張愛玲的小說,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給人以一種悲涼的感覺。張愛玲文筆冷靜,小說常用第三人稱即「他」來描寫,以一種全知的視角來敘述,小說中雖然沒有摻雜太多作者個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調悲涼。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
  •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因為太愛《紅樓夢》,張愛玲的小說裡也浸透著濃濃的《紅樓夢》味道。打開《金鎖記》,就仿佛在看一部袖珍版《紅樓夢》。所以,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才會說:「《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曹七巧,是清末民初的社會底層女子。她出身市井之家,一生貪戀富貴,卻飽受欺壓。三十年歲月,重重苦難讓曹七巧的內心日益扭曲。作為女人,她很可憐,作為母親,她又很可惡。
  • 張愛玲《金鎖記》‖一把黃金鎖,鎖定了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悽涼。以上這段是張愛玲《金鎖記》開篇的文字,結尾處一個「悽涼」暗示了故事主人公悲戚的人生。
  • 《金鎖記》|張愛玲的奇特女性文學體驗,母性的消解,人性的顫慄
    所以張愛玲在《金鎖記》塑造了一個完全顛覆了人們的以往的想像的母親形象,曹七巧的母親形象讓人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母親的另一面。作為一個母親,曹七巧是不合格的,甚至是罪惡的,她在金錢的腐化下變得自私、殘忍、狠毒,那種偉大的母愛在她這裡蕩然無存,母性淪喪得令人觸目驚心。1.
  • 張愛玲《金鎖記》一部豪門怨婦的發瘋史—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
    沒有結婚的女孩子浪漫靈動的像一枚珍珠,可一旦進入婚姻真的是死魚的眼睛了,瞬間就不可愛了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也是一個極其不可愛且瘋狂的女人,她就是張愛玲《金鎖記》裡的曹七巧。自己的出身本就低微,又嫁給了這樣一個人,漸漸地,她在這個家裡成了不遭人待見的異類。 由於長時間的情感和愛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曹七巧抽起了鴉片。因為不受待見,她更加由著性子為所欲為,講一些露骨的瘋話,連下人都不把她放眼裡。她還愛上了姜家的三少爺姜季澤,一個花花公子,風流成性的紈絝子弟。季澤的存在,猶如一塊巨大的吸石,左右著七巧的腳步,欲罷不能。
  • 張愛玲《金鎖記》:困住了人心,黃金鎖鏈又有何用
    七巧恨她哥哥曹大年,為幾百兩銀子把她送進暗無天日、周圍人都想踩她一腳的姜家,讓她孤零零一個人,費盡心機和所有人為仇為敵。但哥哥又是她唯一的親人,她再恨、再刻薄,可人總不能只有自己、只掛念自己。哭一陣、罵一陣之後,照例把私藏下的好東西,給曹大年夫婦塞的滿滿的帶走。人活一世,到底為了點什麼?七巧從未得到過愛情的滋潤,生活在人人鄙薄的家庭,自然更談不上溫暖和尊重。
  • 《金鎖記》:為什麼都在說張愛玲冷漠?她的書裡儘是蒼涼!
    金鎖記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這本小說是張愛玲的著作之一。關於張愛玲眾人總是褒貶不一,有人誇她,而有的人則罵她刻薄冷漠。她自小跟隨父親長大,對父親有著充足的信任與愛;母親是美與文明的象徵,對母親是戀慕。父親用暴力摧毀了愛,而母親則用冷漠結束了戀慕。她從此孤身一人。
  • 張愛玲《金鎖記》曹七巧,一個人的畸形人生,幾代人的悲慘世界
    圖片來自網絡《金鎖記》是女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被收入小說集《傳奇》。小說主要寫的是小商販家庭出身的的女子—曹七巧,可憐,可悲,有可恨的悲慘一生。圖片來自網絡七巧年輕時,家人貪戀財物,她被迫嫁入了姜府,做了殘疾人二少爺的妻子,成了人們口中所說的「嘴裡什麼話都敢講的二少奶奶」。
  • 《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丨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輯
    愛的缺失比錢的缺失更可怕陳思和講張愛玲《金鎖記》張愛玲的《金鎖記》是文學史上的一部名篇,曾經獲得評論界極高的榮譽。在這篇小說發表不久,翻譯家傅雷就化名「迅雨」發表評論,盛讚《金鎖記》是張愛玲「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獵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