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金鎖記》曹七巧,一個人的畸形人生,幾代人的悲慘世界

2021-01-08 小薛情感隨筆
圖片來自網絡

《金鎖記》是女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被收入小說集《傳奇》。

小說主要寫的是小商販家庭出身的的女子—曹七巧,可憐,可悲,有可恨的悲慘一生。以及在她人格逐漸扭曲的影響下,造成的下一代人的悲劇。一個人的畸形人生,幾代人的悲慘世界。

圖片來自網絡

七巧年輕時,家人貪戀財物,她被迫嫁入了姜府,做了殘疾人二少爺的妻子,成了人們口中所說的「嘴裡什麼話都敢講的二少奶奶」。二少爺的了軟骨病,她欲愛而不能愛,性被無情的壓抑著,幾乎像個瘋子一樣的在姜家熬過了30年。在財欲和情慾的雙重壓迫下,她的性格被扭曲,行為變得尤為乖戾。趨於瘋狂的曹七巧,晚年更是一個吃人的老太太,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曹七巧早年是個活潑的女孩子,從她未嫁之前幫著家裡經營商鋪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他精明,活潑,多言。在姜家熬盡青春,在被三少爺又一次以騙錢為目的的惦記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心中無愛的女人。她迫害著自己,也禍害著自己的兒女。

這個自作自受、遭人嫌惡的女人臨死時,除了一具枯槁的身軀和一個瘋魔扭曲的靈魂外,再一無所有。戴著金枷,抽著大煙,隔著房帳珠簾,筆者看到的是七巧寂寞空洞的側臉輪廓,這個瘦削的女人無數次躺在煙鋪上流淚,孑然一身,直到油盡燈枯魂魄歸西。她無疑是那個父系社會的犧牲品,令人驚訝費解之餘,總在人心裡留下一陣蒼涼悽楚的隱痛。

《金鎖記》中,曹七巧最厲害的武器就是嘴,她什麼都敢說,挑著別人隱秘的事情說,她也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語言暴力,是她殺人的工具。

兒子長白遊手好閒,兒媳芝壽算得上賢惠,可七巧並不親她。總在人前說著當時人們引以為羞的性事。

你們瞧咱們新少奶奶老實呀——一見了白哥兒,她就得去上馬桶!真的!你信不信?」

這明裡是誇兒媳婦老實,暗裡卻在指她內心淫蕩,見了男人就想床上之事,所以要去上馬桶,自己一番解決。七巧石恨芝壽的,她一輩子的性壓抑,什麼都得不到,而芝壽卻能享受正常的性生活,這是七巧畸形的恨。文中寫芝壽剛生產完,門窗開著,一陣風吹在芝壽臉上,身上。月子裡不招風,大家都懂,可芝壽卻動彈不得,任憑風這麼吹著她,七巧這是要她死呀。終芝壽沒能挺住,離開了人世。

女兒長安呢,都三十歲了,終於有了自己喜歡的人,可最終還是被她拆散了。她看不得任何人擁有比她幸福的人生,女兒也是一樣。從她給長安裹腳就能看出,她自己受過的罪,也要讓女兒吃一遍。最後七巧死了,長安呢?她的一生也是可悲的。長安不僅守不住七巧留下的錢,也守不住自己的身子,一副瘦小的身軀裡,充滿著欲望的身軀,被壓抑的太久了。

圖片來自網絡

看完《金鎖記》整個人很糾結,很是不解,也很是痛惜。曹七巧用一個人的畸形人生,造成了幾代人的悲慘世界。希望以後人間再無曹七巧,再無惡語傷人。

相關焦點

  • 張愛玲《金鎖記》‖一把黃金鎖,鎖定了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以上這段是張愛玲《金鎖記》開篇的文字,結尾處一個「悽涼」暗示了故事主人公悲戚的人生。《金鎖記》寫於1944年的上海,是在張愛玲寫作生涯的初期。那個時候的上海,十裡洋場,浮華喧囂,物慾橫流。傳統的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雜糅在一起,光怪陸離,虛幻縹緲。
  • 張愛玲與曹七巧
    對於隨便哪個熱愛張愛玲小說的人來說,曹七巧絕對是個讓人無法忘懷的人.不管是她的可憐還是可憎,都深刻的詮釋了一個人是如何是讓人開始寄於希望而最終淪落到不堪啟齒的地步的
  • 《金鎖記》|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01《金鎖記》受到的評價很高,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甚至說「這是中國自古代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自古以來」、「最偉大」,多猛的字眼。
  • 《金鎖記》| | 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
  • 壓抑的悲劇:《金鎖記》曹七巧
    現實的無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對錢財的無限佔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黃金鎖」,也一步步走向心靈的扭曲。分家後她轉變為一個惡母和惡婆婆,做盡了極惡之事,行為變得乖戾,最終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張愛玲擅長洞察和刻畫人物細膩的心理,她的小說中經常出現一些性格扭曲、心理變態的人物。常言道: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 《金鎖記》:曹七巧人見人厭,卻為何成為張愛玲心中的「英雄」
    因為太愛《紅樓夢》,張愛玲的小說裡也浸透著濃濃的《紅樓夢》味道。打開《金鎖記》,就仿佛在看一部袖珍版《紅樓夢》。所以,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才會說:「《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曹七巧,是清末民初的社會底層女子。她出身市井之家,一生貪戀富貴,卻飽受欺壓。三十年歲月,重重苦難讓曹七巧的內心日益扭曲。作為女人,她很可憐,作為母親,她又很可惡。
  • 張愛玲的《金鎖記》,黃金的枷鎖到底劈死了曹七巧她自己
    但由此也可見得張愛玲的書在我們學校實在是很搶手,我拿到手裡,忽略了到底有過多少雙手在這上面擦過,我專注於張愛玲的文字,黑色的小字都要從印好的那些發黃紙張上掉落了。今天講的是《金鎖記》,很有名的一篇小說,如果沒有看過的朋友們可以去找來讀一讀。在張愛玲狹窄的刻薄文字裡,《金鎖記》的格局顯然是要比她其他大多數小說要大的。無非是個金錢的故事。
  • 張愛玲小說《金鎖記》中曹七巧悲劇命運原因分析
    曹七巧,小說《金鎖記》裡的悲劇主角,因為生在七月,家裡人為她取名「七巧」。張愛玲在小說中這樣描寫她的外貌和衣著: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隻手撐著門,一隻手撐住腰,窄窄的袖口裡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袴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這是性格怎樣的一個人?
  • 解讀《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屈辱婚姻,愛情經歷,性格扭曲的人生
    導語:張愛玲在《金鎖記》中是描寫一個女性在沒落的封建社會裡受著壓迫,從受害者逐漸變成加害者的一部作品。《金鎖記》 中的曹七巧是張愛玲筆下的一個經典的女性形象,這個性格扭曲的女子對愛情仍然是充滿著渴望。 她對愛的追求,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張愛玲本身的愛情理想。曹七巧對愛情的態度,也體現出了一部分人在遭受壓迫之後的愛情觀。
  • 《金鎖記》: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走入金錢的牢籠?
    前言: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講述了曹七巧可悲又可恨的一輩子。曹七巧家裡是開麻油店的,而當地的大家族姜家的二少爺是個殘廢,於是只好娶了曹七巧為正房。《金鎖記》既有著時代的烙印,也摻雜了張愛玲個人的原生家庭留給她的一些痕跡。小說不僅僅是向我們呈現一個被金錢困住的女人,更反映了女人在婚姻生活中的困惑和掙扎。《金鎖記》小說以細膩的筆觸將故事娓娓道來,小說一如既往地秉承了張愛玲的一貫做派,蒼涼的底色,以及在人物刻畫中流露出的無情嘲諷。
  • 張愛玲筆下最豐滿人物,《金鎖記》曹七巧為錢,無性無愛賠上一生
    似乎張愛玲對這個深有體會,因而我們也能看到她小說裡的男男女女都有點病態,即便是一個清清爽爽的女孩子,最後也被折磨著人不人鬼不鬼。今天要講的故事人物就是張愛玲代表作《金鎖記》中的主人公——曹七巧,一個最初清清爽爽的女孩子,為金錢枷鎖所累,無性無愛賠上一生,最終報復子女的極度病態式人物。
  • 《金鎖記》:曹七巧是怎樣一步步把一副好牌打爛的?
    張愛玲寫過很多女人的悲慘故事,大多數都是為了愛情而變得卑微,最後沒了自己。像《第一爐香》裡面的葛薇龍,為了愛情淪為出賣肉體的交際女;像自傳體《小團圓》裡面的九莉,愛上了有婦之夫,為之墮胎並甘願做名不正言不順的女人。
  • 陳思和談張愛玲《金鎖記》
    也許這些評價都有些過分,但《金鎖記》是張愛玲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感到心靈震顫的一部,大約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對《金鎖記》也有不同的理解。我先講一個故事:十多年前,《金鎖記》曾經被改編成話劇搬上舞臺,當時編演都希望一位著名表演藝術家來主演曹七巧,這位藝術家是我的朋友,沒想到她認真讀了劇本以後卻婉言謝絕了。為此我特意問她為什麼不願意演這個角色?
  • 《金鎖記》:張愛玲筆下的七巧
    先交代下故事的發生背景:《金鎖記》寫於1940年代,當時的上海是一個浮華的社會,戰爭又增添了人們及時行樂的情緒。曹七巧家裡本是開麻油店的,由於姜家二少爺是個殘廢,官人的女兒都不願和他成親。媒人便找了七巧來做姨太太,後來姜二爺母親想著,二少爺也不會另娶她人,索性讓七巧做了二少爺的正房太太。七巧嫁到姜家後,由於出身卑微,講話毫無遮攔,所有人都不待見她。他人的冷落、對情慾的渴望,讓她變得心理扭曲,她的孩子也成了她的犧牲品。
  • 《金鎖記》主角曹七巧:愛情不過是情慾與苟且
    張愛玲在文中這樣描述:「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世人只知曹七巧因為錢財才變得心理扭曲,卻不知為何會將意念轉移到錢財之上。  直到丈夫博澤和公婆的去世,旁邊的人都開始覬覦曹七巧手中的家產。包括曹七巧深愛的季澤。
  • 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夏志清先生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寫道:「《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也是從古以來最深刻的一齣悲劇。」張愛玲用她那蒼涼又狠辣的筆觸,在《金鎖記》中描寫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劇一生。造成這悲劇的,不僅僅是時代的原因,還有那一生中因缺失愛和善意而逐漸扭曲的人性。
  • 張愛玲最好作品:曹七巧變態、扭曲的一生,拷問著女性主義的未來
    果然,這個反其道而行,用很「張愛玲」的冷冽刀子,寫就的一個麻油商人家女子曹七巧,被「嫁」入大戶人家的殘廢二少爺,受盡人性種種折磨,最後性格變得扭曲、乖戾,親手「報復」兒女一生的「變態」故事,一經發表,幾乎引爆了整個(上海)「文學界」。其中傅雷先生更是「愛不釋手」讚譽道:「《金鎖記》是張女士截止目前為止的最完美之作,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
  •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
    1943年文學體裁中篇小說作者張愛玲《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張愛玲另闢蹊徑,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
  • 張愛玲《金鎖記》:一部讓人膽戰心驚的小說
    它就是張愛玲的《金鎖記》:一個女人發瘋然後把周圍人都逼瘋的故事。對於張愛玲,相信你不會陌生,她在寫作方面極有天賦,就像她自己說「出名要趁早」那樣,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作,12歲發表作品,是舊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
  • 【名著導讀】《金鎖記》張愛玲
    《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