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主角曹七巧:愛情不過是情慾與苟且

2021-01-08 網易

  

  她原本是曹記香油店的二小姐,長得一張傾國傾城的臉,小嘴能說會道,做事機靈大膽,頗受鎮上男青年的追捧。

  這樣雄厚的家室背景,這樣俊俏的模樣長相,二小姐曹七巧原本應該尋得如意郎君,門當戶對。

  可在母親去世後,曹七巧被大哥大嫂算計,嫁給了姜家那個患軟骨病的二少爺仲澤,一個行走坐臥都要靠人扶的男人!

  這個男人的姨太太因偷情被發現,剛跳井身亡不久,家裡就忙著給他再尋一門親事。

  曹七巧生來伶牙利嘴,個性鋒芒,就算後面真的嫁給了這個患軟骨病的仲澤,也壓不住她內心對愛和性的渴望!

  

  

  還在曹家當閨女的時候,曹七巧就遇見了姜家的三少爺季澤,二人一見鍾情。

  曹七巧太喜歡這個從京城來的男子了,以至於在那個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她居然還敢偷摸著給季澤縫製一雙布鞋。

  季澤告訴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雖不懂,卻為此付出了一輩子的代價。

  在大哥大嫂虛情假意的哄騙下,曹七巧順利的嫁進了姜家,但是她不是嫁給季澤,而是患病的仲澤。

  

  新婚之夜曹七巧碰了碰病少爺仲澤的身體,軟綿綿的肉,死氣沉沉般,像腐朽了多年的老樹,曹七巧徹底崩潰。

  這一夜,曹七巧,仲澤,季澤都是刻骨銘心的。

  季澤一直覺得曹七巧嫁給他二哥,是圖他們家的錢財,原來他深愛的女人並不如表面清純動人,也跟其他女子一樣貪婪可惡。

  於是他開始避著曹七巧,疏遠她,忽視她,同時鄙視她,看輕她。

  哪怕因為有一次喝醉和曹七巧發生了不該發生的關係,酒醒後被封建禮教禁錮的他,依然選擇拒絕曹七巧。

  愛而不得,曹七巧沒有從季澤身上得到一絲絲疼愛和憐憫。終日只能面對一灘死肉般的仲澤,她想起了母親臨終前對她說的話:女人這輩子一定要抓住兩樣東西,一個是心愛的男人,一個是過日子的錢。

  

  

  從季澤身上沒有得到愛的曹七巧,開始將目光轉向對錢財的把控和佔有。為了錢曹七巧幾乎付出了一切,包括她的一雙兒女。

  張愛玲在文中這樣描述:「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世人只知曹七巧因為錢財才變得心理扭曲,卻不知為何會將意念轉移到錢財之上。

  直到丈夫博澤和公婆的去世,旁邊的人都開始覬覦曹七巧手中的家產。包括曹七巧深愛的季澤。

  

  因為背後沒人撐腰了,曹七巧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丈夫留的遺產,不得不將重心從愛情轉移到財產的搶奪和佔有!

  她要用錢來彌補她所失去的一切,不僅僅是愛情、親情,還包括性。

  

  失去了身邊至親之人, 連季澤對自己也不斷疏遠,雖然把控了姜家三分之一的家產,但是曹七巧依然不滿足,她把控制欲伸向了一雙兒女。

  曹七巧的女兒則是她的第一個犧牲品,在裹足廢棄多年後,她為了不讓女兒外出,居然用裹腳束縛住她。

  不僅如此,女兒認識童世舫,兩人相愛,曹七巧心生妒意,誰能想到,一個母親居然會嫉妒自己的女兒找到摯愛。

  

  她告訴童世舫自己女兒在吸毒,並且描述了她吸毒的醜相,還帶他去觀看正在吸毒的女兒長安。將自己的女兒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而另外一個犧牲品則是曹七巧的兒子,曹七巧一共兩個兩個兒媳婦,第一個兒媳婦因無法忍受「丈夫不是丈夫,婆婆不像婆婆」悲慘死去。

  曹七巧的兒子就是一個媽寶男,萬事都聽曹七巧的,居然跟母親討論自己和媳婦的床笫之歡。

  

  第二個兒媳婦結婚不久生了了個男孩,曹七巧懷疑這個男孩不是自己的親孫子,導致第二個兒媳婦吞金自殺。

  曹七巧因為自身的不幸,遷就於她身邊所有的人,而最慘的其實就是她的兒女。這雙兒女都沒有得到人世間應該有的父愛、母愛以及最美妙的愛情。

  

  曹七巧是張愛玲塑造的一個性格完全扭曲的女性形象。

  也正是因為這種畸形的性格和扭曲的母愛,使得這個人物想像特別鮮活。和張愛玲筆下其他主人公比起來,曹七巧更為飽滿。

  這就是張愛玲的厲害之處,將幾十年後的社會現狀通過一個曹七巧表現的淋漓盡致。

  

  曹七巧的原生家庭就缺乏關愛,母親去世後,家裡掌管的是哥哥和嫂子,可是家人對她沒有半點關愛,反而充滿了算計和買賣,為了嫁妝,把她轉手賣給了癱瘓人仲澤。

  一個失敗的婚姻,就是一場悲劇;結束一場悲劇,等於開始一場喜劇」

  在哥嫂的眼裡,嫁給仲澤又有什麼關係呢,起碼一輩子吃穿不愁。

  吃香的喝辣的,順帶還能捎上自己。在他們眼裡,嫁給仲澤是曹七巧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嫁到姜家後,以為可以做少奶奶,衣食無憂。誰曾想連姜家的下人都看不上她,覺得她不配。大家都看不上她的出生,看不上她的談吐。

  結婚後這個家裡,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在她這邊。

  

  但是仔細看小說的人其實會發現,仲澤雖然是個病秧子,但是他對曹七巧還是偏袒,不然不會臨死了,還寫封遺書對大家宣布兒子是我的,不是曹七巧跟被人生的,曹七巧的財產才得以保全。

  正直當年的曹七巧精力旺盛,無奈老公是個病秧子,這活寡誰能守得住?於是曹七巧三番五次勾搭小叔子季澤,結果生下一兒一女。

  曹七巧整個人物性格扭曲跟她的遭遇肯定是有一定關聯,但是更多的是她自身個性導致。我記得季澤對曹七巧的評價是:「你一開口就是滿肚子的牢騷。」

  

  是人都有難處,可是一天到晚將自己的難處掛在嘴上,說與世人聽的,恐怕只有曹七巧一人。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讀者對這個人物同情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說話尖酸刻薄,話中帶刺,卻還要假裝可憐,博取眾人同情。放在現實中,這就是一個渾身充滿負能量的人。

  張愛玲說,創作這個人物是因為當時家國無以為立,生活朝不保夕,我們需要一個這樣鮮活的人物來幫我們承載生活所不能承受之痛。

  而曹七巧市井、潑辣、壓抑,宣洩,最終成為那個時代人物性格的縮影。

  放眼現在,這種性格的人依然存在。對錢財的瘋狂追求和病態守護,以至於不顧至親骨肉的幸福

  原本是名受害者,最後變成了執行者。原本值得大眾同情,最後被世人摒棄,這就是曹七巧,張愛玲筆下最具爭議的人物,沒有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壓抑的悲劇:《金鎖記》曹七巧
    這依然是一個發生在上海的公館中的故事:低賤出身的曹七巧被哥嫂「賣」給姜公館做二奶奶,一方面在婆家受盡了白眼,另一方面丈夫的癆病使她無法享受女性對愛情的渴求,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悶。她愛慕小叔子姜季澤而不得,又在丈夫和婆婆去世後的分家中吃了虧。
  • 解讀《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屈辱婚姻,愛情經歷,性格扭曲的人生
    導語:張愛玲在《金鎖記》中是描寫一個女性在沒落的封建社會裡受著壓迫,從受害者逐漸變成加害者的一部作品。《金鎖記》 中的曹七巧是張愛玲筆下的一個經典的女性形象,這個性格扭曲的女子對愛情仍然是充滿著渴望。 她對愛的追求,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張愛玲本身的愛情理想。曹七巧對愛情的態度,也體現出了一部分人在遭受壓迫之後的愛情觀。
  • 《金鎖記》|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01《金鎖記》受到的評價很高,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甚至說「這是中國自古代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自古以來」、「最偉大」,多猛的字眼。
  • 《金鎖記》| | 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張女士自己說過曹七巧和她其它作品中的人物都不一樣,除了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曹七巧是個「徹底」、「悲壯」的人物,張女士這說的是怎麼個意思呢? 02 縱觀曹七巧的命運,會發現她的生命裡沒有希望,也沒有亮光,她的生命是一路向著毀滅的。
  • 張愛玲《金鎖記》‖一把黃金鎖,鎖定了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正值花樣年華的曹七巧,在嫁給姜家殘疾二爺的那一刻起,就給自己打造了一把黃金鎖。這把鎖,首先鎖住了她的身體。十年。儘管她厭棄丈夫那沒有生命的肉體,厭倦他們那種死氣沉沉的生活,但在當時森嚴的家庭禮教下,在金錢欲望的驅使下,曹七巧還是硬忍著堅持了十年。
  • 《金鎖記》:曹七巧是怎樣一步步把一副好牌打爛的?
    而《金鎖記》卻反其道而行之,裡面的女主角曹七巧並沒有得到愛情,相反非常決絕地拒絕了愛情,只不過,她的命運比之其他的人物更加悲慘,讓人唏噓。葛薇龍是為了虛榮和愛情慢慢自我墮落的,那麼曹七巧是因為什麼而變得如此悲慘的呢?對不公命運的認命曹七巧原本有一個美好的人生開端,雖然不大富大貴,但也生在開麻油店的生意人家。
  • 張愛玲《金鎖記》曹七巧,一個人的畸形人生,幾代人的悲慘世界
    圖片來自網絡《金鎖記》是女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被收入小說集《傳奇》。小說主要寫的是小商販家庭出身的的女子—曹七巧,可憐,可悲,有可恨的悲慘一生。在財欲和情慾的雙重壓迫下,她的性格被扭曲,行為變得尤為乖戾。趨於瘋狂的曹七巧,晚年更是一個吃人的老太太,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曹七巧早年是個活潑的女孩子,從她未嫁之前幫著家裡經營商鋪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他精明,活潑,多言。在姜家熬盡青春,在被三少爺又一次以騙錢為目的的惦記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心中無愛的女人。她迫害著自己,也禍害著自己的兒女。
  • 《金鎖記》: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走入金錢的牢籠?
    前言: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講述了曹七巧可悲又可恨的一輩子。曹七巧家裡是開麻油店的,而當地的大家族姜家的二少爺是個殘廢,於是只好娶了曹七巧為正房。雖然讀張愛玲的小說不免有著壓抑的情緒,但是小說中的人物命運讓我們欲罷不能,讀完後依然餘音嫋嫋,為曹七巧的命運感嘆不已。也許這就是張愛玲小說的魅力所在。今天我嘗試分析一下,曹七巧是如何由一個對於美好愛情有著美好幻想的少女,最後演變成一個心理極度扭曲,心中無愛,對於親錢有著無比佔有欲的老女人的呢?在我看來,這裡面有著內在和外在兩大因素:女主的內在心理因素和外在因素。
  • 張愛玲筆下最豐滿人物,《金鎖記》曹七巧為錢,無性無愛賠上一生
    今天要講的故事人物就是張愛玲代表作《金鎖記》中的主人公——曹七巧,一個最初清清爽爽的女孩子,為金錢枷鎖所累,無性無愛賠上一生,最終報復子女的極度病態式人物。《紅樓夢》在描述王熙鳳出場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一語道出王熙鳳的精明厲害。在《金鎖記》裡,張愛玲也用了相似的手法。
  • 張愛玲小說《金鎖記》中曹七巧悲劇命運原因分析
    曹七巧,小說《金鎖記》裡的悲劇主角,因為生在七月,家裡人為她取名「七巧」。張愛玲在小說中這樣描寫她的外貌和衣著: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隻手撐著門,一隻手撐住腰,窄窄的袖口裡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袴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這是性格怎樣的一個人?
  • 《金鎖記》:得不到幸福的曹七巧,也毀了孩子們的幸福
    張愛玲《金鎖記》一書中的曹七巧,本是街上一個普通小商戶家的女兒,陰差陽錯地嫁給了姜家二爺,搖身一變躋身上流社會。只是這樣的身份轉變,並沒有給曹七巧帶來什麼,在這個家裡沒有一個人瞧得起她。她能嫁入姜公館,不過是因為二爺身患軟骨病,沒有家世好的人家可以挑選。她能做正頭奶奶,也是姜老太太怕她照顧二爺不盡心盡力,給個名頭套住她而已。
  • 《金鎖記》:戀子嫉女的曹七巧
    《金鎖記》寫於1943年,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 [經典品讀]|《金鎖記》之曹七巧人物分析
    傅雷曾說過:「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作為女人,曹七巧嫉妒一切女人(包括她的女兒)所享有的愛情。長安近30歲才在堂妹的幫助下與童世舫戀愛,還因此戒了煙。戀愛後的長安不再鬱鬱寡歡,看到長安與童世舫自由美滿的愛情,七巧心靈的天平便失衡了。我得不到的,你憑什麼得到?
  • 《金鎖記》:張愛玲筆下的七巧
    先交代下故事的發生背景:《金鎖記》寫於1940年代,當時的上海是一個浮華的社會,戰爭又增添了人們及時行樂的情緒。曹七巧家裡本是開麻油店的,由於姜家二少爺是個殘廢,官人的女兒都不願和他成親。媒人便找了七巧來做姨太太,後來姜二爺母親想著,二少爺也不會另娶她人,索性讓七巧做了二少爺的正房太太。七巧嫁到姜家後,由於出身卑微,講話毫無遮攔,所有人都不待見她。他人的冷落、對情慾的渴望,讓她變得心理扭曲,她的孩子也成了她的犧牲品。
  • 我恨死曹七巧,卻愛上了焦媛
    舞臺劇《金鎖記》劇照大學的時候讀過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張愛玲的《金鎖記》,用沉靜中含深意的意識流,不急不慢地展示曹七巧愛不能和欲不得而導致的心理畸形,漸漸走向敗壞的一生。大學課堂上對曹七巧進行人物悲劇性的解剖,「錯在時代」這一個誘因,使得這個用黃金枷劈殺了好幾條人命的曹七巧,有了悲情可憐的一面。
  • 張愛玲與曹七巧
    對於隨便哪個熱愛張愛玲小說的人來說,曹七巧絕對是個讓人無法忘懷的人.不管是她的可憐還是可憎,都深刻的詮釋了一個人是如何是讓人開始寄於希望而最終淪落到不堪啟齒的地步的
  • 張愛玲的《金鎖記》,黃金的枷鎖到底劈死了曹七巧她自己
    今天講的是《金鎖記》,很有名的一篇小說,如果沒有看過的朋友們可以去找來讀一讀。在張愛玲狹窄的刻薄文字裡,《金鎖記》的格局顯然是要比她其他大多數小說要大的。無非是個金錢的故事。古往今來,離不得一個「錢」字。
  • 《金鎖記》讀書筆記:曹七巧悲慘的一生
    以鳳簫和小雙的深夜對話開頭引出二太太曹七巧:七月出生的,叫七巧,家裡是開麻油店的。姜家以前是個大族,但一年年衰敗,做主的是老太太,膝下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奶奶玳珍,二爺爺患有軟骨症,二奶奶七巧;三爺爺季澤,是個吃喝嫖賭的敗家子,三奶奶蘭仙,女兒雲澤。七巧因為出身卑微在姜家並不受待見,家裡人人都討厭她。
  • 陳思和談張愛玲《金鎖記》
    大約張愛玲的本意是強調曹七巧因為正常情慾得不到滿足,轉而把財富視為命根子,為此她一生被套在黃金枷鎖裡面,犧牲了自己本來可以享受的天倫,成為一個醜陋、刻毒、乖戾又不幸福、害人又害己的被異化的人,從而也形成了一個怪異的人格。這是張愛玲為這篇小說取名「金鎖記」的原因。張愛玲太看重金錢的力量了。她是這樣來寫晚年的曹七巧: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
  • 月光下的《金鎖記》
    曹七巧對金錢的佔有和控制欲到了變態的地步,但這並不是她悲劇的根源。悲劇的根源在於她對愛情及性愛的欲望與金錢交織在一起,壓抑變形。舞臺上,焦媛所飾演的曹七巧始終處於歇斯底裡的狀態,一時披散頭髮,衣飾凌亂;一時穿得紅綠濃重,頭髮梳得一絲不苟,她咒罵命運、咒罵男人,焦媛將曹七巧由愛生怨、由怨到恨,最終壓抑扭曲到變態的心理通過誇張的肢體動作和密集的語言表達出來。有人評價焦媛的演技太過誇張。